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王莽篡權西漢,劉秀光武中興,重新建立了大漢天下,史稱東漢。縱觀東漢一朝,太監與外戚輪流出場,可以說東漢就是宦官和外戚共同治理天下。尤其東漢末年,宦官當政,掌握朝廷權柄,甚至到了廢立皇帝的地步。在東漢除了這兩股勢力,還有一股勢力不能小瞧,他們掌握了天下的話語權,宦官和外戚都不敢輕易得罪,這就是士族集團。在東漢末年,有一個家族非常的出名,就是汝南袁氏,袁氏還有一個金字招牌:“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指的是袁氏家族連著四輩人,都有人當了三公的高官。宦官掌握了皇權,外戚掌握了軍權,袁氏掌握了整個東漢的官員系統。

時間到了公元189年,來看看袁氏在朝廷的任職:袁隗作為族長,任太傅參錄尚書事,官員系統二把手;袁紹,西園八校尉(漢靈帝組建的外戰禁軍)的二把手;袁術,虎賁中郎將,統領禁軍。袁家和大將軍何進的關係比較密切,何進是外戚的首領。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袁氏家族的興起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袁家發源於汝南,漢平帝的時候袁家的袁良進入仕途,袁良是當時的大儒孟喜的弟子,在光武帝劉秀立國以後擔任成武令。袁良的官不大,到了孫子袁安這一輩,袁家開始興盛起來。袁家在汝南一直都是士族豪族,袁安順利的被舉薦為孝廉,成了東漢一名公務員。

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記載: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袁安的一句話:“如此大災之下,百姓全都遭災受餓,我不能再去麻煩別人,我是讀書人!”這就是在儒家文化中教育孩子的經典故事:袁安困雪。袁安是一個大德之人,在擔任陰平縣令和任城縣令的時候,百姓中的口碑極好,深得百姓喜愛。公元71年,袁安被任命為楚郡太守,在這裡袁安辦了一件事情,讓他後來飛黃騰達。袁氏的興起,印證了一句古老的道理:高位乃德者居之,有五世大德者,必有五世富貴保之。

當時的漢明帝時期,楚郡的楚王劉英謀逆,辦案人員為了邀功,將案情惡意的擴大化,牽連了大批無辜的百姓。這種為了自己的政績,無辜牽連他人的行為是非常惡劣的。袁安上任以後,在來的路上就聽說了這件事,到了楚郡連衙門都沒進就直接去了監獄提審被冤枉的人。袁太守當了一段時間的袁牢頭才整理出了那些人被冤枉的證據。漢明帝最終被袁安整理的卷宗所打動,經過重審釋放了400多人。袁安治下無冤案,袁安名動天下,轟動了東漢官場。

一年後,袁安調任京畿擔任河南尹,這個位置很不簡單,天子腳下,能擔任的說明你是朝廷重點培養對象。袁安擔任十年,轄區“政令嚴明,京師肅然,名重朝廷”。漢明帝把袁安這個大才留給了漢章帝,袁安進入中央,相繼擔任了太僕、司空、司徒等職務。大德之人必定高壽,袁安熬死了漢章帝,漢和帝登基。漢和帝時期的外戚正是著名的竇憲,在朝廷囂張跋扈不可一世。袁安彈劾了竇憲,竇憲敢搶公主但對於袁安是一點脾氣都沒有,沒轍!袁安的浩然正氣已經讓群魔自動退避三舍,袁安去世以後,竇憲也很快的完蛋。漢和帝掌握了權力,鑑於袁安當年是抗竇的功勳,漢和帝對袁氏一門大肆封賞。袁安長子袁裳官至騎都尉,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三子袁敞官至司空。袁敞是袁家的第二任三公。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後來的袁京的兒子袁湯,在漢桓帝的時候當上了太尉,封安國亭侯,這是袁家第三任三公。袁湯有三個兒子,袁成、袁逢、袁隗。袁成官至左中郎將,袁逢和袁隗在漢靈帝一朝都身居三公之職,這是袁家的第四任三公。朝政局勢經歷風雲飄搖,漢靈帝時期兩次爆發黨錮之禍,諸多的世家大族都被清洗,但袁家卻一直穩

如泰山,執掌這朝廷高位。

袁紹的崛起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袁家的第五代出了兩個翹楚:袁紹和袁術。這兩人都是袁逢的兒子,嫡子袁術,但名聲較大的是袁紹。袁紹,字本初,歲數比袁術大,但歲數絕對不是袁紹牛的原因,他是袁逢的庶子,可能是婢女所生,他其實比起袁術有先天的不足。在那個時代,嫡子和庶子差別是天壤之別,看幾千年以後的雍正和皇八子就知道。舉個簡單例子,袁紹就是二鍋頭,而袁術是茅臺。袁紹成了第五代裡面的最有希望繼承祖宗基業的那個人,不是袁紹有多大的能力,是因為袁紹從小就過繼給了袁紹的大爺袁成,袁成沒有兒子,袁紹去繼承家業。袁紹這瓶二鍋頭被貼上了五糧液的標籤,野雞變鳳凰,袁紹成了堂堂正正的嫡子。

袁紹從土狗變成了麒麟,他不斷地用袁家“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攬人氣,增強自己的實力。袁家此時不光和太監集團關係密切,人家還是倒臺士族中的重要領袖,袁紹在黨錮之禍後參與了不少次的營救與秘密集會。袁家這股實力,“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已經強大到了足以左右歷史的走向。袁氏家族經歷四世,一直站在歷史的前言不倒,卻離巔峰還差一點,這一點是因為袁氏還有兩樣東西沒有拿到:一個是最高的拍板權,一個是軍權。20年前的竇武黨錮如何失敗的?200年前的王莽篡漢是如何成功的?

袁家與王家道德上一樣的好名聲,但他們卻和王莽差在了權力和不要臉上。袁氏是那個時代士族的門楣,眾望所歸,到了袁紹的時代,袁家開始向王莽進發了。而搭起這臺大戲的就是袁紹。

陰謀家袁紹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過繼到袁成下面的袁紹可謂人盡其才,他沒有辱沒袁家先祖的名聲,很上進,結交天下才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把自己打造成了一杆袁氏家族的標杆大旗。袁紹在洛陽的門檻上師很高的,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黃巾之亂爆發以後,外戚何進被封為大將軍,掌控了首都防衛的大權,袁紹看準了何進,主動上門,被招進了何進幕府。袁紹選擇進入何進幕府圈子,這是第一步。

何進應該是東漢外戚裡面身份最低的大將軍,他實際也需要袁紹的名望來加持自己的名聲。袁紹被提拔到了虎賁中郎將,隨後又調任中軍校尉,族弟袁術做了虎賁中郎將。公元189年4月,漢靈帝病重,臨死前漢靈帝突然做出決定,要立次子劉協為下一任皇帝,他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因為長子劉辯氣質全無,沒有一點人君之相。而劉協雖9歲,但是聰明伶俐,機智勇敢。這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劉辯從小就被送到民間撫養,沒接受過皇家教育,劉協是董太后養大的,氣質不可同日而語。

漢靈帝立劉協為皇帝是個明智的想法, 但是他將死之人沒有為劉協當皇帝鋪下路,才九歲的小孩,沒有任何背景,憑啥登上帝位?漢靈帝左瞅右看,託孤大臣只能是太監蹇碩,有軍權,忠心,他是皇帝私人禁衛軍西園軍的最高指揮官,袁紹是二首領。蹇碩這個西園軍的“上軍校尉”是整個東漢軍事上的最高級別,所以面對外戚勢力何進,蹇碩有能力扶持劉協登基為帝。

蹇碩決定動手,迅速除掉外戚的何進,同年四月十一日,漢靈帝去世。這時候的劉辯還是名義上的太子,蹇碩派人召見何進進宮商議國喪後事,何進聞詢進宮,應該說何進必死無疑。沒想到的是蹇碩這邊出了叛徒,何進沒進宮。兩天後,蹇碩知道大勢已去,事實不可改變,只好承認劉辯為皇帝,其母何皇后為皇太后。何進一把手,錄尚書事,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何進共同輔政,參錄尚書事。這個任命很關鍵,何進一把手,袁隗二把手,共同輔政,何進要是不在了,袁隗就有了拍板權,袁氏初步掌握了拍板權。

何進和蹇碩的矛盾是結下了,後來何進和十常侍合作處理了蹇碩。何進加實際上就是十常侍選出來的外戚代表,沒有背景,不是世家大族,好控制。何進和宦官集團共同保衛著何家的太子劉辯。按道理何進應該和十常侍一起合作,親密無間。可是這時候站出來一個人,袁紹。

袁紹導演下的十常侍之亂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何進和十常侍合作一起幹掉了蹇碩,同時把另一股外戚勢力董太后家族排擠出了朝政。袁紹在這個關口對何進說了一句話: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佔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袁紹在勸何進在掌握了大權之後,除掉十常侍。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後世,徹底幹掉這幫禍國的死太監!這一次的權利鬥爭很明顯,何家兄妹年輕力壯,皇帝還是個孩子,十常侍和何進一條心,劉辯的地位穩固,符合所有成員的利益,何進沒有繼續掀起鬥爭的理由。但是袁紹不希望啊!

何進的能力基本屬於草包級別,和袁紹不是一個檔次,玩陰謀袁紹隨便搞。袁紹的一句話就讓何進心裡犯嘀咕了,太監們是不是真心幫自己?當年的竇武和太監一起輔佐漢靈帝,最後不也是被太監弄死。人心裡一旦有鬼,他就會無限的成長,最終變成惡魔。何進一步步的走進了袁紹的圈套。

何進與妹妹商議,與弟弟何苗商議,都被家人勸告不要胡來。整個何家除了何進都認為何家和十常侍是一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太后和何苗極力阻止何進對十常侍下手,何進也有些猶豫了。可是架不住中間有個頂級攪屎棍袁紹的忽悠,何進蒙了,居然同意袁紹的建議: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袁紹以高超的謀略在陰謀僵死的時候有引入了新的變量。

袁紹預謀讓外兵大張旗鼓的如京,挑起何進和宦官的矛盾,互相搏殺,袁紹希望他們最好一死一傷,甚至同歸於盡。這是袁紹陰謀的第二步。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袁氏一族,袁隗與何進公領國政,朝廷二把手;袁紹,何進最信任的人;袁術掌控著皇宮中最重要的禁衛軍虎賁軍。如果何進和十常侍都完蛋了,天下就是袁家的了。袁紹得逞了,十常侍之亂,宦官和何進都被殺光了,但是他算差了一點,僅僅就那麼一小點,最終斷送了袁紹的大計。

外兵進京,董卓、王匡、丁原、橋瑁一系列的大軍閥朝洛陽而來。事情已經不可控,何進和十常侍的矛盾依然形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進準備動手,任命袁紹“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命。司隸校尉,手中有千人的部隊,上監管朝堂,下監管司隸七郡,掌握著監控京畿要害之權。“假節,專命擊斷”袁紹可以代替何進甚至皇帝處罰不執行命令的人。袁紹有了一支自己的部隊,只聽自己的命令。十常侍無奈辭職回家,但是袁紹不同意啊 ,必須讓他們自相殘殺,袁紹繼續忽悠,造輿論。太監們也急了,最終大意的何進被太監們所殺。

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

何進被太監殺了,袁紹終於完成了這幕大戲的所有佈局。袁紹手中有“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權力,他指揮軍隊血洗太監,何進的部將吳匡和張璋領兵來報仇,和虎賁中郎將袁術一起引兵入宮。袁紹與他的叔父袁隗假傳聖旨,殺了太監們任命的官員。袁氏每一個人都有任務,每一步都安排的井井有條。袁術忽悠吳匡等人,何苗和何進不同心,也是殺害何進的主謀,吳匡率兵和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一起又殺了何苗,何家的勢力徹底消亡。這個奉車都尉董旻是自願來參加這次行動,這個人是關鍵。

一夜之間,保衛皇權的兩股力量太監和外戚灰飛煙滅。還剩下誰了?太傅參錄尚書事的袁隗,司隸校尉,假節之權的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袁氏大權在握。天下有我,只差朝夕,袁氏代替劉氏管理天下的日子指日可待。

結語


低調的袁紹:導演了漢末第一場陰謀大戲,開啟了漢末爭霸局面

沒想到的是董卓突然來了,袁紹沒有料到,袁紹最終崩盤的原因就是董卓突然帶兵進入了洛陽。是誰洩露了消息?奉車都尉董旻,董卓的弟弟。他冒死參加了這次政變就是為了隨時掌握動態情報。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董卓迅速掌握了朝政大權,廢立了皇帝。騎都尉鮑信增進勸袁紹趁董卓兵弱之際殺了董卓:董卓現在手握強兵,馬上就要有邪路的打算,趕緊先下手為強,要不你就白忙活了!趁他剛剛入京晝夜疲勞,趕緊下手必能擒之!但袁紹在這個緊要關頭猶豫了,就這一個猶豫。短短的幾天,洛陽城姓董了。可惜了袁紹步步謀劃,招招致命,最終除掉了袁氏最大的攔路虎外戚勢力和宦官,沒想到被董卓輕鬆摘桃。這部驚天的陰謀大戲終於落下了帷幕,兩百年的東漢自此以後陷入了群雄爭霸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