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婦科體檢結果,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對於婦科體檢結果,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趙女士從婦科診室出來後憂心忡忡,原來她被診斷為中度宮頸糜爛;張女士婦科宮頸防癌篩查結果HPV(人乳頭狀瘤病毒)試驗陽性,難道自己得宮頸癌了嗎?孫女士B超報告有卵巢囊腫,急忙去醫院詢問要不要做手術切除;姚女士B超提示少量盆腔積液,她很困惑,要不要緊?


對於體檢中的婦科檢查結果,許多女性有著諸多的疑惑和不解,有些人還因此陷入緊張恐慌中。其實一些結果或許和你想像中的不一樣,不必擔憂和緊張!


單純宮頸糜爛不是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王威提醒廣大患者,首先明確宮頸糜爛不是病,國際上早已棄用了“宮頸糜爛”這個說法。目前醫學教科書改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雖然表現看似“糜爛”,但並沒有真性糜爛的病理特徵(上皮脫落、潰瘍現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孫秀麗教授指出,宮頸糜爛和宮頸癌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單純的宮頸糜爛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不需要特別處理。只有在伴發急性宮頸炎,有膿性分泌物,檢查時宮頸有觸痛,甚至子宮體有壓痛時,才需要應用局部栓劑和口服藥物,也可以接受物理治療。並不是說宮頸表面光滑就一定不會得宮頸癌,有些宮頸糜爛的患者宮頸癌篩查完全沒問題,反倒是有些宮頸表現光滑的檢查結果是癌病變前。預防宮頸癌最可行的是做好宮頸癌篩查。

對於婦科體檢結果,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HPV陽性並非一定發展成宮頸癌


孫秀麗說,其實,許多女性一生當中都一過性地感染過HPV,有些不經治療可以自動清除。HPV是一種病毒,人體清除病毒的能力與自身免疫能力特別相關,尤其年輕體質好的人單純HPV檢測陽性可以不去處理,隔一段時間看自體免疫是否可以將其清除。過半年時間複查,根據複查的結果再做相應處理。


王威指出,最近幾年對HPV感染是宮頸癌的直接誘因的報道不乏,人們對HPV的關注熱度很高,老百姓拿到報告,看到HPV陽性就慌了:以為自己得了宮頸癌。事實上,HPV感染並不等於宮頸病變;宮頸病變也分很多種,並不意味都是宮頸癌。


子宮肌瘤不必一刀切


孫秀麗介紹,子宮肌瘤在女性中的發生率高,多為良性。不是所有的子宮肌瘤都需要做手術。要根據肌瘤大小、位置、症狀而定。一般情況下,體積小、沒有任何症狀的子宮肌瘤都不需要處理,只需要定期檢查、密切監測其變化即可。出現以下情況要引起注意積極就醫:肌瘤過大;生長速度快;肌瘤往宮腔里長,造成月經量大。


此外,圍絕經期肌瘤還持續增長,考慮有癌變可能,則要積極處理。王威說,臨床也會考慮病人的具體情況、如有無生育要求等,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決定是否需要手術以及手術的緩急。


對於婦科體檢結果,你需要知道的六件事


盆腔積液莫緊張


王威指出,許多患者看到B超提示盆腔積液特別緊張,以為是盆腔炎或其他婦科病,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婦科超聲檢查時,少量盆腔積液的情況比較多見,它只是B超的描述,並不是疾病的診斷,患者大可不必過於緊張。一般來說,盆腔積液分為生理性積液和病理性積液兩類。女性在排卵期、月經期等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少量盆腔積液,這都屬於生理性積液,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可以不做處理,觀察隨診即可。


但如果患者有明確的腹痛、發燒、下腹不適的症狀,這種情況下考慮屬於與炎症有關的病理性積液,需要及時就醫治療。而有些不規範的醫療機構,抓住患者緊張渴求治療的心理,根據這個報告便給患者開不必要的輸液藥物和消炎藥,這都是不妥的做法,有過度醫療之嫌。


卵巢腫物要關注


孫秀麗指出,卵巢腫物要比子宮肌瘤更需引起注意,因為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是良性的,不需要積極處理。而卵巢腫物要區分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腫物跟月經週期有關,但如果囊腫持續存在、不斷增大的可能就是真性腫物;此外B超提示腫物是實性或是囊實性的,尤需引起注意。


因此B超查出卵巢有包塊和真性腫物時要積極對待,不一定非要等到腫物長到多大才要做手術,只要確定是真性腫物就要儘快手術,並進一步區分是良、惡性。目前卵巢癌很難做到早期發現,通過對卵巢腫物的持續關注,希望能夠捕捉到早期卵巢癌的蛛絲馬跡。

  

CA125高不一定是卵巢癌


健康體檢裡婦科腫瘤常用血清標誌物有CA125、CA19-9、SCC、CEA等,對婦科良性、惡性腫瘤的鑑別診斷有一定意義。但是孫秀麗指出,指標陽性也並非就是一定有腫瘤。比如CA125,當患者患卵巢癌,尤其是上皮性卵巢癌時,指標會很高,升至幾百甚至上千。但是有一些良性的疾病,比如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腺肌症等時,這個指標也會增高,只是升高的幅度不一樣。如果患者體檢發現某一個值比較高,可以去醫院找專科醫生來判斷。不用特別緊張,因為這樣並不代表一定就是得了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