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踏醫學、哄騙公衆,體檢行業亟需「體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強烈,“一年一次體檢”已成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標配”。目前,市場上的體檢項目越來越多,有的價格動輒數千上萬元,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體檢有過度檢查之嫌,有的體檢花了錢卻連已有問題都沒查出,還有一些體檢機構的醫護人員資質存疑,甚至有護士代替醫生上崗的現象。(9月26日新華社)

說到體檢,其實公眾也沒有什麼嚴苛的要求,無非就是全要滿足基本的健康訴求,保證體檢規範合理,不出差錯,能實事求是地將公眾身體健康情況呈現出來即可,當然,也需要價格切實合適。

這樣的要求看起來並非遙不可及,可在現實中真正提升的只有體檢的價格,而難以提升甚至有所下滑的則是體檢的服務、水平與效果。如此的對比,怕是難掩對體檢背後醫護本質的諷刺,也留下了媒體和公眾對體檢屬性的現實質疑,比如其是否被商業化所過於侵蝕?這需要現實給出明確的答案,當然,更需要相關體檢機構們自己來明晰和釐清。

據瞭解,當前市場層面上體檢套餐較多,讓人眼花繚亂,且套餐收費不菲,差價也比較大,區間大概在幾百到上萬。其實,市場邏輯下,這樣的差價本身無可厚非,只需要做到品質和服務也能達到價格本身的程度即可,這也是市場的現實要求。

践踏医学、哄骗公众,体检行业亟需“体检”

可事實上,很多體檢並沒有只停留在收費高的層面,還有一定的錯誤延伸。比如標準混亂甚至出現重複收費等亂象,而且,有些體檢有過度之嫌,嚴重的頻繁狀態,有不顧及身體健康的傾向。更誇張的是,漏檢誤檢時有發生,這更可能給體檢添亂,給公眾添堵。

再往深了看,除了這些表面上的問題,體檢醫師資質、體檢設備和化驗等較為重要的關鍵層面,也難掩現實的痛點。媒體調查發現,一些民營體檢機構從事體檢的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並不具備相關資質。體檢市場還存在重銷售輕專業、重設備輕人才、重化驗輕診斷等問題傾向,醫護人員質量得不到保證,過度營銷越演越烈。

體檢貴點也就算了,偶爾失誤也相對可以理解,標準混亂還可以規範,這些都是相對來說的小毛病。但醫師不靠譜,設備和化驗不靠譜,專業缺乏,銷售和宣傳卻很強大,這又是唱的哪一齣?這樣的情況,可不僅是做生意那麼簡單,甚至還有點“空手套白狼”的實際意味。

若真是這樣的話,那小小的體檢,倒成了公眾健康的隱患,還有那醫學的一種痛點所在。踐踏了醫學,哄騙了公眾,還侮辱了行業監管與規範的現實存在。如此狀態,怕是也與品質與服務,沒有多大實質性關聯了,有的只是品質的低劣,還有那服務的低水平。只有配得上健康的價格,卻沒有配得上健康的品質與服務,甚至還有較大的健康安全隱患,試問,如此體檢還有何意義?

體檢行業亟需“體檢”,這已經成為行業與社會層面的共識。體檢行業關乎公眾身體健康的第一道現實防線,決不能“看起來很美”。不僅在細節層面要統一規範,在整體上的商業化傾向也要適度把握,尋求商業與責任的契合點,強化這一行業的現實“公益性”。

讓“體檢”的實質水平迴歸,使“體檢”的服務性在現實中不斷攀升,實現物有所值,實現放心安心。這是一個健康體檢市場的基本訴求,也是每一個體檢者的基本訴求。(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