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體檢」

9月26日新華社報道,“一年一次體檢”已成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標配”。目前,市場上的體檢項目越來越多,有的價格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體檢有過度檢查之嫌,有的體檢花了錢卻連已有問題都沒查出,還有一些體檢機構的醫護人員資質存疑,甚至有護士代替醫生上崗的現象。

小心被“體檢”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捨得在這上面花錢,這是好事。花錢越多,體檢越全面,發現問題預防、治療也就可以越及時,對於多數沒有太多醫學知識的人來說,這麼想很正常。然而,一些時候,咬牙花的大筆錢並未產生應有效益,“豪華體檢”只是“看上去很美”,這恐怕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根據原衛生部2009年頒發的《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體檢機構中負責簽署健康體檢報告的醫師,應當具有內科或外科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各健康體檢項目結果應當由負責檢查的相應專業執業醫師記錄並簽名。但事實上一些民營體檢機構從事體檢的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並不具備相關資質。

小心被“體檢”

如果體檢不能保證質量的結果只是“破財”,花一萬塊錢只享受到兩千元的服務,也令人不爽,畢竟不至於有災難性後果,但對於少數人來說,不負責任的漏檢、誤檢導致的後果卻是無可挽回的。體檢反而貽誤了病情治療,體檢中心罪過不小。

針對這一亂象,有專家呼籲單位和個人應摒棄“套餐越豪華、價格越貴越好”的觀念。這固然應該,但具體操作中,缺乏醫學知識者恐仍難以把握其中的度。相關管理部門牽頭,給體檢行業做做“體檢”,不無必要。有無過度體檢,收費是否合理,體檢過程、結果是否符合規範要求……事關人民健康的大事,不能有絲毫馬虎,做得好的留下,屢教不改的及時逐出體檢行業。

小心被“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