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胡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佐料,但是在絲綢之路時,胡椒是作為一種香料引進來的。在絲綢之路之前,我國主要使用的香料是蒿、蘭、艾、桂、椒等,而且在古時香料的使用範圍是十分普遍的。比如我們熟知的買櫝還珠的故事中就有相關的記載:

“楚人有賣真珠於鄭者,木蘭之櫝,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同時,這些香料也有其醫用價值,這早在先秦時期就被當時的一些醫生髮現並加以運用。那麼在絲綢之路引進一些外來香料後,國人又是如何接納和使用的呢?重視的究竟是它的何種價值呢?今天就以胡椒為例,剖析它走進國門之後的旅程。

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一、 初入國門,胡椒令人喜不自勝

1、敲開市場,胡椒開始中國化

實際上,我國人民初次在生活中運用胡椒早在漢朝有了記載,在《後漢書》中曾經說明我國自天竺國引進了許多外來香料,其中就有胡椒。當時漢武帝開通了西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其他國家的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一些外來香料帶入了國門。

但是到了西晉時期,由於社會的變化,對於外來事物的接納程度低了許多,和外界進行的商貿交易也不那麼頻繁了。儘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於香料的需求還是很高,據記載,當時對於香料的種類要求變得不是很多,但是數量卻一直在增長。尤其是波斯國向國內出售了大量的胡椒。《魏書》對其有詳細的記載:“波斯國,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條支國也……土地平正,出金、銀……胡椒、蓽撥、石蜜、千年棗等物。”在同時期的其他書籍中,對於胡椒的記載也多了起來,由此可以看出,胡椒作為香料已經漸漸進入中國市場了。

2、烹飪方式多樣,國民喜愛度上升

在南北朝時期,人們慢慢開始發現在菜單中發現胡椒的醫用價值。用胡椒來製作胡椒酒,根據《博物志》的記載,他們將乾薑、胡椒、石榴放入好酒中進行儲存,然後飲用。在《齊民要術》中也有將胡椒用來做肉的記載:“胡炮普教切肉法:肥白羊肉,生始週年者,殺,則生縷切如細菜,脂亦切。著渾豉、鹽、擘蔥白、姜、蓽撥、胡椒,令調適。淨洗羊肚,躀之。以切肉脂內於肚中,以向滿為限,縫合。作浪中坑,火燒使赤,卻灰火。內肚著坑中,還以灰火覆之,於上更燃火,炊一石米,頃便熟。香美異常,非煮、炙之例。”胡人喜歡吃肉,他們偶然在做肉的時候把胡椒放進去,會達到調味的效果,從而發現了它的食用價值,而隨著當時的飲食文化,胡椒在南北朝的士族階級之間受到了喜愛。

這些記載都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胡椒正在初步認識階段,並且開始發現了胡椒的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在當時對於胡椒的記載中,更多的會給胡椒蒙上一層神秘的說法,賦予其迷信的成分。這使得後來的人們對於胡椒的好奇心更加大了起來,同時對其的研究更加細緻。初入國門,胡椒體現更多的是它的食用價值。

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二、時代發展變化,胡椒逐漸接近醫學

1、 社會商品化程度日益提升,經濟發展為醫學打下基礎

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社會逐漸穩定,經濟又成為了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打開國門做生意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隋唐之前,胡椒主要是從外國流入中國,在隋唐之後,由於國力的強盛,有許多國家都會給中國進貢香料,比如阿拉伯和波斯國。根據記載:“閩康宗王繼鵬於永隆四年,貢後晉……瓶香、沉香、煎香六百斤,胡椒六百斤,肉豆蔻三百斤。”

隨著國內思想的不斷衝擊,人民對生意不再有厭惡感,為了讓胡椒能夠徹底駐紮國內,一批生意人開始了對胡椒的生成研究。他們詳細介紹了胡椒樹的種植形態:胡椒出自出摩伽陀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它的莖極其柔弱,葉子長度只有半寸,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它的樹葉早上展開晚上閉合合,合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種子裹在葉子中。它的種子形狀長得像漢椒,味道十分辛辣,到六月的時候可以採,人們一般將胡椒用在食肉和香料中。由此,人們便開始推演,怎樣能夠在漢椒的基礎上種植出胡椒。

胡椒的產地就引起了國內種植者的注意,當時的記載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最為人所接受的是胡椒來自南印度阿吒釐國和闍耶,他們認為胡椒是南印度的特產,同時那裡產的胡椒質量最好。唐朝的《法苑珠林》中明確記載:“阿吒釐國週六千餘里。國大都城週二十餘里。居人殷盛,珍寶盈積。稼穡雖備,興販為業。土地沙滷,花果稀少。出胡椒樹,樹葉若蜀椒也。”根據對比,人們發現胡椒的需水量要比漢椒多,於是開始實驗,胡椒田成為了農戶們的選擇。胡椒的發現種植又為日用品增加了一項不可或缺的支出,為人們日後深入研究胡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2、 益處慢慢暴露,胡椒加入治療行列

胡椒作為香料引入中國,但是常用在食用方面。到了隋唐時期,隨著對其更加深入的瞭解,人們漸漸地將胡椒地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結合起來使用。他們認為胡椒的味道太過於辛辣,而不適用於香料的使用,反而在使用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修本草》對此曾經記載:“味辛,大溫,無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美,而芳香不及蜀椒。”

隨著胡椒漸漸被大眾所喜愛,醫學人員發現胡椒的醫用價值更加重要。他們發現胡椒可以起到治療胃口不佳,氣虛怕冷,積食不消,霍亂,心口或者肚子突然痛的症狀。《外臺秘要方》中也記載了許多關於胡椒的藥方:胡椒理中丸:療咳嗽逆氣,不能飲食,短氣方。其方有胡椒、蓽撥、乾薑、款冬花、甘草(炙)、橘皮、高良薑、細辛各四兩,白朮五兩。右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再,忌桃李、雀肉、生萊、海藻、菘菜。”

3、階層制度的背後,胡椒發展不可名狀

胡椒的眾多作用被發現之後,它一躍成為奢侈品。根據《新唐書》的記載,“籍其家,鍾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臺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這在當時來說是十分奢侈的事情。因此有一些人認為,這個人存儲這麼多胡椒是因為想用胡椒來幫助自己追求長生不老,擁有更大的權力。因為胡椒具有抑制鐘乳石毒性的作用。

但是由於人們對於胡椒的濫用,到了宋元時期,人們將胡椒又歸屬為了香藥一類,以防止造成更多的損失。正是因為胡椒是從外國引進的新鮮物種,人們對其好奇、研究的同時,又為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其成為了賦予的代名詞。

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三、物物交換引起胡椒潮流,食用藥用難分高下

1、降低國家成本,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如果說之前胡椒一直在藥用和食用之間搖擺不定的話,那麼宋元時期局勢就更加撲朔迷離,我國對於胡椒的引進主要是靠朝貢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對於胡椒的進口量大大增加。這一現象導致統治者可以通過國家之間的貿易而提高國家的收入,從而解決了國家的財政問題。根據史料記載:“國初,攆運香藥、茶帛、犀角、金銀等物赴陝西變易糧草,歲計率不下二百四十萬貫。”通過這些香藥等物品可以拿到戰場上交換糧食,可以大大減少國家對於戰爭的支出。

而由於之前對於胡椒的醫用價值的研究,使其在宋元時期得到了官方的認證。根據當時的醫書記載,利用胡椒作為藥物的藥房有十四種之多。治療的疾病和涉及的人群也很廣泛,可以說是醫療界一顆新星。

2、百姓口口相傳,胡椒傳遍大江南北

而在食用價值方面,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普及。胡椒在食用的推廣的功勞,還是依靠元朝蒙古喜歡吃肉的飲食文化。在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記錄的膳食食用胡椒的數目達到三十六個之多。比如:“大麥片粉,補中益氣,建脾胃: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草果五個,良姜二錢。右件,同熬成湯,濾淨,下羊肝醬,取清汁,胡椒五錢,熟羊切作甲葉,糟姜二兩,瓜產一兩,切如甲葉,鹽、醋調和,或渾汁亦可。”這說明在宋元的時候,人們對於胡椒在食用方面的認識更加廣泛和深刻。而相比隋唐時期,胡椒在食用方面的價值更是成為了主流。以胡椒為主的飲食文化開始在香料表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舌尖上的中國:論胡椒從香料到調料的華麗蛻變

四、總結

根據以上的介紹,胡椒雖然隨著絲綢之路引進了中國,但是通過千年的研究才對其有了比較完善的認識。胡椒作為香料進入中國人的視野,但是隨著人們的研究,胡椒在醫學和食用方面都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截止到宋元為止,胡椒仍然作為皇宮貴族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對於大多數人們來說,這都是從外國引進的十分罕見的東西,更別提使用了。但是正是由於中國古人對其一代又一代不斷地研究和使用,才使得當代的我們憑藉著祖先們的智慧引進了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件新鮮物件的出現,必然會經過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到透徹的階段,我們踩在祖先們的肩膀上,後人也必然踩在我們的肩膀上看新的世界。

與其追問胡椒的藥用和食用價值究竟誰更勝一籌?不如看看這二者反映出的中國社會變更,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湧入國內,我們對於它真正的接受就是使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胡椒,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它的存在已是必然,而它背後象徵的就是中國千年來的蛻變與成長。縱觀歷史,我們就會發現,胡椒和新思想在國內的發展不謀而合,

只要人民接受了,那它必然能夠存活,而如果只存於高階層,那麼終其一生,它也不會對這個社會造成巨大影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參考文獻:

1.《新唐書》 歐陽修、宋祁等著 中華書局

2.《魏書》 魏收著 中華書局

3.《西洋番國志》 鞏珍著 中華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