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看過中國古代戰爭影視劇的讀者們或許會發現,劇中有時會出現士兵們架著戰車,進行大規模兵車作戰的場面,可是,這種場面出現的次數並不如步兵、騎兵作戰來的多。那是因為戰車與車戰僅僅出現在商周、秦漢時期,在漢朝以後就基本絕跡了。現在,筆者就來談談在這一千多年裡,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一、戰車與車戰的關係

要談戰車與車戰的發展,就必須要理清兩者之間的關係。何謂戰車?顧名思義,戰車,就是以車為原型並加以改進,應用於戰爭的車子。車戰,就是以戰車為物質基礎,另外加以步卒等條件進行的規模化的戰鬥。那麼,他們之間具體的關係是什麼呢?

1、互為條件,相輔相成。

車戰的進行離不開戰車,而戰車只能以車戰的存在而存在。

從商周時期到秦漢時期,中國爆發的戰爭幾乎離不開車戰,特別是周代,車戰是戰爭的主要形式。一般來說,戰車配備戰馬,甲士,一但戰爭爆發,軍隊即出動大量戰車作為作戰主力,通過戰車上的甲士與戰車下方的長彀來殺傷敵軍有生力量。由此可知,車戰是離不開戰車的,同樣,車戰一但被其他作戰方式代替(比如騎兵作戰),戰車也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所以,戰車以車戰的存在而存在。就如現代的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一樣,互為條件,相輔相成。

2、唇齒相依,“同生共死”。

上文提到,戰車與車戰互為條件,相輔相成。在其存在的一千餘年曆史上,他們也是休慼相關的。據出土的甲骨文卜辭等文物考證,戰車早在商代就存在了,而車戰幾乎也在同時期興起,到了漢代,漢政府主要依靠騎兵作戰,車戰次數隨即以斷崖式的速度下降,最終和戰車這個古老的軍事器械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他們一同興於商代,盛於宗周,衰於戰國,亡於西漢,可謂唇齒相依,生死與共。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二、戰車與車戰的基本發展概況

通過對戰車與車戰關係的瞭解,我們知道二者有著如同親密的戰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沒錯,這句話是用來形容戰友情誼)的關係,那麼,戰車與車戰的基本發展情況如何呢?

1、初出茅廬,初露頭角

據考證,戰車最初出現在商代中晚期,並在很短時間內就被作用在了戰場之上。直至西周時期,戰車與車戰的形制基本相同。首先,我們先來看戰車。戰車具有獨轅,兩輪,長方形車廂,轅前有車衡,上有兩軛用以束縛馬匹,整個戰車最為特殊的莫過於長彀,為了維護戰車衝馳時的穩定性,設計者將它特意加長,這樣不僅可以是戰車更加穩定,而且使它擁有了更強悍的殺傷力

戰車在商周時期的主要作戰器械,其作用主要是衝擊步兵方陣

,但一輛戰車沒有合理的配置,那麼,它無異於是軍隊的累贅。所以,商周時期人們非常重視戰車的配置。商周時期的戰車每車駕2匹或4匹馬。戰車每車載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邊士兵負責射箭,右邊士兵負責刺矛,中間的士兵負責駕馭戰車,由此,組成了以戰車為基礎的作戰單位,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初步規模化的車戰了。

車戰、戰車在商代中晚期並沒有成為主流。據殷墟發掘可知,商代中晚期的兵器主要以戈、矛為主(《詩經》有證“修我戈矛,從王於師”),兩者的長度均未超過人的身高,可見,這主要是步戰武器。在同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中,也有一些手執兵器的武士形象,這些材料表明,商代中晚期的步戰仍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故綜上,商代中晚期是車戰歷史的起步階段,並沒有成為主流。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2、大顯神威,風靡一時

歷史駛入了兩週時代,戰亂頻繁,根據《史記》、《左傳》等文獻的記載,車戰與戰車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大顯神威,併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標準之一。那麼,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它們又得到怎樣的發展呢?

一方面,戰車形制及其配置變化都不大。進入成周時代以後,戰車的形制在宗周的基礎上稍微進行了改進。比如,軎飾變短,輪徑變短,在車軸間裝置鐵鐧。再看配置,在西周戰車作戰單位的基礎上,春秋戰國流行“駟乘”法,並在戰車上裝備了更多的格鬥武器,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兩週時代的戰車改進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車戰,適應頻繁的征戰。而且,春秋戰國時期,戰車的擁有量已經成為了衡量諸侯國軍事力量的標準之一,據《左傳》記載,前529年,魯國邀請齊宋等國舉行“兵車之會”,僅晉國就出動“甲車四千”,那麼,此會出動的戰車用量就不用說了。

另一方面,中國在宗周之時進入了“車戰時代”,車戰可謂是當時最為流行,殺傷力最高的一種戰爭形式。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西周翦滅殷商之時,就發動“戎車三百乘,虎賁之士三千,甲士四萬五千人”而且“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在青銅器上也多有“成車百乘,斯馭二百,徒千"等關於車戰的記載,從中可知,車戰已經迎來了它的“事業高峰期”,春秋正盛,如日中天。

3、每況愈下,銷聲匿跡

早在戰國時期,戰車與車戰的地位就已經不及宗周、春秋時那麼重要了,戰國多以重步兵或者騎兵作為衝擊主力,而戰車部隊僅僅用來保護側翼,起輔助作用。戰國末期、秦朝時期戰車的發展已經趨於停滯。同樣,車戰出現次數也大大減少,其最後出現的年代是楚漢戰爭時期:樊噲曾憑藉輕車和騎兵攻下雍南城;汝陰侯夏侯嬰擅持車戰,並四次立功。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車騎將軍灌嬰曾以車騎追擊項羽至東城,並進行了東城快戰。但歷史進入了漢武帝時期,由於漢政府有意解除匈奴威脅,持續對匈作戰,培養了一大批騎兵部隊與弩機部隊,從此,車戰與戰車幾乎退出了歷史舞臺,縱使後來漢、晉,唐將領使用其脫滯敵軍,但終屬曇花一現,不成氣候。唐代以後,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銷聲匿跡了。

三、戰車與車戰興亡原因分析

戰車與車戰在中國擁有一千多年的生命,在商代中晚期逐漸興起,如同一朵花,不知不覺中悄悄綻放。可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風靡一時的作戰器械與作戰方式卻在封建社會前期消失,猶如一個龐大帝國驟然崩塌,筆者認為,這並非偶然,那麼,其背後的原因是怎樣的呢?

1、統治疆域與地勢地形

眾所周知,

戰車與車站對地形地勢的要求非常高,它適合平原作戰,但對於山區高原或者多水之地卻毫無用武之地。通過前文可知,戰車與車戰興起於殷商中晚期,盛於宗周,衰亡於戰國秦漢。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殷商至秦漢,統治疆域在不斷擴大,殷商統治區域大概是湖北以北,陝西以東,大海以西,燕山以北。

周代行分封制度,領土擴大,在商代的基礎上,其統治疆域北至今遼寧,西至今甘肅渭河上游,東達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可見商周時期統治疆域多以平原為主,而戰車就可以發揮其速度快,衝擊力強的優勢,也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車戰。到了戰國時期,巴蜀、百越等邊遠地方也納入了中原版圖,戰車的優勢就大大降低,車戰也不適合了。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2、戰爭規模與戰爭頻率

商(西)周時期,戰爭規模比較小,戰爭發生頻率也遠遠比不上戰國。為什麼呢?我們具體分析對比就可以知道。殷商時期到春秋時期,如果發動的兵員數量達到上萬人的規模,那麼就可以算的上大戰。牧野之戰,是武王滅商的大規模戰役,可是武王出動的士卒尚不足5萬!縱使是春秋末期,吳王夫差攻打越王勾踐,也僅僅出動3萬士卒,就足以使勾踐成為階下之囚。

而且春秋之前戰爭並不及戰國頻繁,戰爭前後軍隊有足夠的時間修復、準備戰車,做車戰準備,比如三次崤山之戰,前後間隔長達三年,本來秦國兩次大敗,戰車損失無數,但三年後仍可以集中500輛戰車,一舉打敗晉國。所以,小規模作戰、長時間間隔,這都使得戰車擁有足夠的機動性,招之則來,揮之則去,十分便利,所以車戰也很受歡迎。可是到了戰國時期,一切都變了。

戰國時期,社會更加動盪。出動數萬人的戰爭已經是小規模的戰爭

。秦趙長平之戰,兩軍出動總兵力已達100萬以上!數十萬人大戰,必然擴大作戰區域,曠日持久,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拉鋸消耗戰。這使得作戰方式多樣化,將領必須精通法術詐力,巧妙運用各種戰術(特別是迂迴殲滅戰),以殺傷對方大量有生力量。這樣,需要規模化的車戰就無法進行,傳統的戰車應用面愈來愈窄,地位逐漸下降。

而且,戰國時期戰爭頻率非常高,幾乎每年都有數次戰爭,作戰間隔時間非常短甚至是幾場戰爭交錯進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並沒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修復戰車,反而戰車逐漸成為了戰場上的累贅,車戰,也隨之減少。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3、生產力發展,新型器械與作戰方式興起

戰車與車戰形成、流行於奴隸社會,其地位卻在封建社會初期就開始下滑。這與社會的生產力不無關係。在殷商時期到宗周時期,生產力相對成周低下,但相對夏朝卻非常先進。因為夏朝的兵器主要是石質、骨質甚至是木質的,青銅器尚處於萌芽時期。隨著青銅冶煉技術成熟,商代的軍隊主要使用青銅兵器,戰車大多是是木質配以青銅器部件,至周代,戰車大部分幾乎都是青銅製的了。

但到了戰國時期,列國戰亂頻繁對於兵器,戰術等要求更高,由於生產力的不斷髮展,鐵質兵器開始應用。又由於戰術的不斷更新,騎兵、弓弩兵等新的戰爭形式已經出現。比如出土的齊國瓦當就刻有士兵騎馬衝殺的形象;公元前三世紀,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規模的使用騎兵作戰;秦國冠絕天下的弩機部隊(一支軍隊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弩機部隊,且操作標準)。

這一切都使得車戰的地位逐漸下降,戰國時期特別是戰國後期的戰爭中,車戰使用概率已經大大少於西周、春秋時期,更多的是騎兵等新型部隊與甲車配合作戰。到了秦朝,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擊潰匈奴兇悍騎兵的,就是秦朝先進的弩機部隊。

到了擁有雄厚經濟基礎的西漢帝國,漢武帝為了洗血漢太祖白登之圍的恥辱,也為收復河朔、解除匈奴威脅,訓練了一大批精良的騎兵部隊,並使用西域特產精鋼製造了大量的具有砍殺效用的環首刀,對匈奴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戰爭。從此以後,戰車幾乎被淘汰,車戰,也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古代戰爭的另外一種作戰形式——車戰,探析古代戰車與車戰的發展

四、總結

戰車,作為長期被人們忽視的作戰器械,車戰,古代另一種作戰方式,兩者關係,密不可分。在長達一千餘年的歷史裡,他們悄悄走來,極大的發揮了他們獨特的效用,又悄悄走去,湮沒在了時間的塵埃之中,其中興亡,自有道理。但無論如何,在他們的背後,反映的,是那段可歌可泣的、一千餘年的歷史。

1、《史記》

2、《左傳》

3、《詩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