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看过中国古代战争影视剧的读者们或许会发现,剧中有时会出现士兵们架着战车,进行大规模兵车作战的场面,可是,这种场面出现的次数并不如步兵、骑兵作战来的多。那是因为战车与车战仅仅出现在商周、秦汉时期,在汉朝以后就基本绝迹了。现在,笔者就来谈谈在这一千多年里,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一、战车与车战的关系

要谈战车与车战的发展,就必须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何谓战车?顾名思义,战车,就是以车为原型并加以改进,应用于战争的车子。车战,就是以战车为物质基础,另外加以步卒等条件进行的规模化的战斗。那么,他们之间具体的关系是什么呢?

1、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车战的进行离不开战车,而战车只能以车战的存在而存在。

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中国爆发的战争几乎离不开车战,特别是周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战车配备战马,甲士,一但战争爆发,军队即出动大量战车作为作战主力,通过战车上的甲士与战车下方的长彀来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由此可知,车战是离不开战车的,同样,车战一但被其他作战方式代替(比如骑兵作战),战车也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所以,战车以车战的存在而存在。就如现代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样,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2、唇齿相依,“同生共死”。

上文提到,战车与车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在其存在的一千余年历史上,他们也是休戚相关的。据出土的甲骨文卜辞等文物考证,战车早在商代就存在了,而车战几乎也在同时期兴起,到了汉代,汉政府主要依靠骑兵作战,车战次数随即以断崖式的速度下降,最终和战车这个古老的军事器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他们一同兴于商代,盛于宗周,衰于战国,亡于西汉,可谓唇齿相依,生死与共。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二、战车与车战的基本发展概况

通过对战车与车战关系的了解,我们知道二者有着如同亲密的战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错,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战友情谊)的关系,那么,战车与车战的基本发展情况如何呢?

1、初出茅庐,初露头角

据考证,战车最初出现在商代中晚期,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被作用在了战场之上。直至西周时期,战车与车战的形制基本相同。首先,我们先来看战车。战车具有独辕,两轮,长方形车厢,辕前有车衡,上有两轭用以束缚马匹,整个战车最为特殊的莫过于长彀,为了维护战车冲驰时的稳定性,设计者将它特意加长,这样不仅可以是战车更加稳定,而且使它拥有了更强悍的杀伤力

战车在商周时期的主要作战器械,其作用主要是冲击步兵方阵

,但一辆战车没有合理的配置,那么,它无异于是军队的累赘。所以,商周时期人们非常重视战车的配置。商周时期的战车每车驾2匹或4匹马。战车每车载甲士 3名,按左、中、右排列。左边士兵负责射箭,右边士兵负责刺矛,中间的士兵负责驾驭战车,由此,组成了以战车为基础的作战单位,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初步规模化的车战了。

车战、战车在商代中晚期并没有成为主流。据殷墟发掘可知,商代中晚期的兵器主要以戈、矛为主(《诗经》有证“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两者的长度均未超过人的身高,可见,这主要是步战武器。在同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也有一些手执兵器的武士形象,这些材料表明,商代中晚期的步战仍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故综上,商代中晚期是车战历史的起步阶段,并没有成为主流。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2、大显神威,风靡一时

历史驶入了两周时代,战乱频繁,根据《史记》、《左传》等文献的记载,车战与战车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显神威,并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它们又得到怎样的发展呢?

一方面,战车形制及其配置变化都不大。进入成周时代以后,战车的形制在宗周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了改进。比如,軎饰变短,轮径变短,在车轴间装置铁锏。再看配置,在西周战车作战单位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流行“驷乘”法,并在战车上装备了更多的格斗武器,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两周时代的战车改进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车战,适应频繁的征战。而且,春秋战国时期,战车的拥有量已经成为了衡量诸侯国军事力量的标准之一,据《左传》记载,前529年,鲁国邀请齐宋等国举行“兵车之会”,仅晋国就出动“甲车四千”,那么,此会出动的战车用量就不用说了。

另一方面,中国在宗周之时进入了“车战时代”,车战可谓是当时最为流行,杀伤力最高的一种战争形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翦灭殷商之时,就发动“戎车三百乘,虎贲之士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而且“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在青铜器上也多有“成车百乘,斯驭二百,徒千"等关于车战的记载,从中可知,车战已经迎来了它的“事业高峰期”,春秋正盛,如日中天。

3、每况愈下,销声匿迹

早在战国时期,战车与车战的地位就已经不及宗周、春秋时那么重要了,战国多以重步兵或者骑兵作为冲击主力,而战车部队仅仅用来保护侧翼,起辅助作用。战国末期、秦朝时期战车的发展已经趋于停滞。同样,车战出现次数也大大减少,其最后出现的年代是楚汉战争时期:樊哙曾凭借轻车和骑兵攻下雍南城;汝阴侯夏侯婴擅持车战,并四次立功。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车骑将军灌婴曾以车骑追击项羽至东城,并进行了东城快战。但历史进入了汉武帝时期,由于汉政府有意解除匈奴威胁,持续对匈作战,培养了一大批骑兵部队与弩机部队,从此,车战与战车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纵使后来汉、晋,唐将领使用其脱滞敌军,但终属昙花一现,不成气候。唐代以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销声匿迹了。

三、战车与车战兴亡原因分析

战车与车战在中国拥有一千多年的生命,在商代中晚期逐渐兴起,如同一朵花,不知不觉中悄悄绽放。可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风靡一时的作战器械与作战方式却在封建社会前期消失,犹如一个庞大帝国骤然崩塌,笔者认为,这并非偶然,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1、统治疆域与地势地形

众所周知,

战车与车站对地形地势的要求非常高,它适合平原作战,但对于山区高原或者多水之地却毫无用武之地。通过前文可知,战车与车战兴起于殷商中晚期,盛于宗周,衰亡于战国秦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殷商至秦汉,统治疆域在不断扩大,殷商统治区域大概是湖北以北,陕西以东,大海以西,燕山以北。

周代行分封制度,领土扩大,在商代的基础上,其统治疆域北至今辽宁,西至今甘肃渭河上游,东达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可见商周时期统治疆域多以平原为主,而战车就可以发挥其速度快,冲击力强的优势,也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车战。到了战国时期,巴蜀、百越等边远地方也纳入了中原版图,战车的优势就大大降低,车战也不适合了。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2、战争规模与战争频率

商(西)周时期,战争规模比较小,战争发生频率也远远比不上战国。为什么呢?我们具体分析对比就可以知道。殷商时期到春秋时期,如果发动的兵员数量达到上万人的规模,那么就可以算的上大战。牧野之战,是武王灭商的大规模战役,可是武王出动的士卒尚不足5万!纵使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攻打越王勾践,也仅仅出动3万士卒,就足以使勾践成为阶下之囚。

而且春秋之前战争并不及战国频繁,战争前后军队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准备战车,做车战准备,比如三次崤山之战,前后间隔长达三年,本来秦国两次大败,战车损失无数,但三年后仍可以集中500辆战车,一举打败晋国。所以,小规模作战、长时间间隔,这都使得战车拥有足够的机动性,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十分便利,所以车战也很受欢迎。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一切都变了。

战国时期,社会更加动荡。出动数万人的战争已经是小规模的战争

。秦赵长平之战,两军出动总兵力已达100万以上!数十万人大战,必然扩大作战区域,旷日持久,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拉锯消耗战。这使得作战方式多样化,将领必须精通法术诈力,巧妙运用各种战术(特别是迂回歼灭战),以杀伤对方大量有生力量。这样,需要规模化的车战就无法进行,传统的战车应用面愈来愈窄,地位逐渐下降。

而且,战国时期战争频率非常高,几乎每年都有数次战争,作战间隔时间非常短甚至是几场战争交错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修复战车,反而战车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累赘,车战,也随之减少。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3、生产力发展,新型器械与作战方式兴起

战车与车战形成、流行于奴隶社会,其地位却在封建社会初期就开始下滑。这与社会的生产力不无关系。在殷商时期到宗周时期,生产力相对成周低下,但相对夏朝却非常先进。因为夏朝的兵器主要是石质、骨质甚至是木质的,青铜器尚处于萌芽时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成熟,商代的军队主要使用青铜兵器,战车大多是是木质配以青铜器部件,至周代,战车大部分几乎都是青铜制的了。

但到了战国时期,列国战乱频繁对于兵器,战术等要求更高,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铁质兵器开始应用。又由于战术的不断更新,骑兵、弓弩兵等新的战争形式已经出现。比如出土的齐国瓦当就刻有士兵骑马冲杀的形象;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规模的使用骑兵作战;秦国冠绝天下的弩机部队(一支军队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弩机部队,且操作标准)。

这一切都使得车战的地位逐渐下降,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后期的战争中,车战使用概率已经大大少于西周、春秋时期,更多的是骑兵等新型部队与甲车配合作战。到了秦朝,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击溃匈奴凶悍骑兵的,就是秦朝先进的弩机部队。

到了拥有雄厚经济基础的西汉帝国,汉武帝为了洗血汉太祖白登之围的耻辱,也为收复河朔、解除匈奴威胁,训练了一大批精良的骑兵部队,并使用西域特产精钢制造了大量的具有砍杀效用的环首刀,对匈奴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从此以后,战车几乎被淘汰,车战,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古代战争的另外一种作战形式——车战,探析古代战车与车战的发展

四、总结

战车,作为长期被人们忽视的作战器械,车战,古代另一种作战方式,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在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里,他们悄悄走来,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独特的效用,又悄悄走去,湮没在了时间的尘埃之中,其中兴亡,自有道理。但无论如何,在他们的背后,反映的,是那段可歌可泣的、一千余年的历史。

1、《史记》

2、《左传》

3、《诗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