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倍感無聊的日子裡,重溫了小說《追風箏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紛紛,眼前浮現了兩個少年追風箏的畫面,十分應景!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

百科中寫到: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

然而,我卻一直在想,哈桑真的存在嗎?他也許只是作者塑造的一個理想型任務,是書中其他人物人格成長的需要,是在漫長的生命中,想要有那麼一個人,原諒他們曾經的過錯。作者賦予哈桑的忠誠、勇敢、善良等品質,像風箏一樣,是他們苦苦追尋的命中的缺失。


在作者筆下,天空中佈滿了紫色和紅色的晚霞,美麗的風箏下粘滿了玻璃屑的風箏線,都是在告訴我們: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1、追求美好的過程中,也許從來不乏傷害。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阿米爾和哈桑喝同樣的乳汁、在同一個院子裡長大,一起爬白楊樹,一起用鏡子把陽光反射進鄰居家,一起用彈弓將胡桃射向鄰居家的牧羊犬。

他們是從小到大的玩伴,然而在阿米爾眼裡:從來不認為哈桑是朋友。他是普什圖人,哈桑是哈扎拉人,天生的優越感讓阿米爾認為,沒有什麼能夠改變。

哈桑從未拒絕阿米爾任何事情,遇到危險也總是擋在前面,他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割斷敵手的風箏線,並且追到最後一隻掉落的風箏,被視為無上榮耀。阿米爾擅長鬥風箏,哈桑擅長追風箏。在冬日最大的鬥風箏比賽中,阿米爾打敗了最後一個敵手,割斷了對方的風箏後,哈桑去替他追風箏。可是,久久未歸。

阿米爾找到哈桑的時候,哈桑為了保護那隻象徵著勝利的藍風箏,被壞孩子阿塞夫玷汙。阿米爾躲在角落裡目睹一切,因為害怕,因為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他跑開了。

他甚至想: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免費的。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

黃執中曾說:人是善於自我合理化的動物。

人在傷害別人的時候,竟然希望對方能理解,那迫在眉睫的厄運,是為了某個崇高的目的。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阿米爾揹負著謊言和愧疚,為了緩解內心的糾結,在生日宴會後,將自己的生日禮物藏在哈桑家中,汙衊哈桑盜竊。哈桑的父親阿里帶著哈桑離開,不久阿米爾也隨父親到了美國,自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過。

阿米爾終於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得到注視而非僅僅被看到,得到聆聽而非僅僅被聽到。

然而他失去的不止是一個夥伴,一個為他千千萬萬遍的人。還有他的勇氣、忠誠與擔當。

新的地方,也許有新的開始,卻並不意味著可以埋葬過去。哈桑永遠是阿米爾無法說出口的傷痛,他甚至無法聽到這個名字。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故人拉辛汗的電話:這裡有你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他歷盡艱辛,終於找到哈桑的遺孤索拉博,併為其爭取移民、收養,至此,他才終於從舊事中得到救贖。


2、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阿米爾心中,他的父親是一個偉大的存在,他極具商業頭腦,他的房子是全喀布爾最美觀的建築、最華麗的屋宇;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曾赤手空拳和黑熊搏鬥;他善良,獨力建造恤孤院並親自設計施工圖;他正直勇敢,不畏強權,為弱小的阿富汗婦女挺身而出。

他能享受在喀布爾的富貴繁榮,也能在異國他鄉的艱難中從頭來過,並活得風生水起。

阿米爾的父親曾說:罪行只有一種,其他罪行都是盜竊的變種。當你殺害一個人,你偷走一條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為人婦的權利,奪走他子女的父親。當你說謊,你偷走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當你詐騙,你偷走公平的權利。

讓我們倍感敬佩,絲毫不懷疑這樣一個人值得尊重。直到他父親的摯友拉辛汗告訴他:哈桑的父親阿里沒有生育能力,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是他父親的兒子。

得知真相,讀者都愕然,何況乎阿米爾。阿米爾的父親,也曾犯下了他曾說過的盜竊的罪行,他偷走了阿米爾知道有兄弟的權利,偷走了哈桑的身份,偷走了阿里的尊嚴和榮譽。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他愧對於照顧了他四十多年的阿里,內疚於不能公開表露對哈桑的愛已盡為父之責,痛苦於將滿身怨氣發洩在阿米爾身上。

這種深切自責,讓其終此一生都在尋求救贖。他施捨街頭的窮人,捐錢給有需要的朋友,建恤孤院等,當罪行帶來善行,那才是真正的救贖。


3、得到原諒不難,但被接納才能換來新生。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哈桑的母親莎娜芭在哈桑剛出生不久就跟著一群藝人跑掉,她無法忍受殘疾的阿里,她想象著更好的生活。也許,她有這樣的資本,她笑帶酒窩、步履款款、美麗非凡,凡是在街上見到她的人,無論男女,都會忍不住多看她幾眼。這樣的人,註定無法接受平凡的一生。

史記《呂不韋列傳》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紅顏易老,以色侍人,能持久乎?在哈桑25歲的時候,莎娜芭回來了,她牙齒掉光、頭髮灰白蓬亂,手臂生瘡、左眼失明。她哭著請求哈桑的原諒。

這樣聲名狼藉,拋夫棄子,讓小時候的哈桑備受欺辱的人,哈桑完全可以輕飄飄地說一句“原諒”,然後將其拒之門外。然而哈桑只是衝出房子,全力奔跑,他跑了很久,回來的時候,他說:你現在在家裡了,和家人在一起。

“原諒”二字很簡單,上嘴皮碰下嘴皮,但餘生不必牽連。在那樣混亂的朝不保夕的局勢,一個身患重疾的人的生死,有誰會在意?


莎娜芭想要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富足、自由,為此她不惜淪為眾多男人的玩物。老之將至時,才終於明白平凡才是人生的答案。她很慶幸,她找回了哈桑,他接納並悉心地照顧她。他們一起種菜、修剪籬笆,一起迎接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的到來。她將她的餘生都回饋給了哈桑一家。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如我之前所想,哈桑真的存在嗎?也許存在,他是他們所有人的虧欠,他們終此一生,都在彌補這樣的虧欠,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救贖;也許不存在,是他們內心那個勇敢、忠誠、善良的靈魂在引導著自己,去不斷地修正自己曾經的選擇,以期待在現世獲得內心的安穩。


不論如何,我想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就像美麗的玫瑰開在荊棘上;像天空除了有紅色的雲,還交雜著紫色的雲;像阿米爾的風箏一樣,在高空翱翔,風箏下連著粘滿了玻璃屑的風箏線。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說: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我們一生,總是在追逐,為一些美麗的夢想。在追逐的過程中,不乏手段和傷害,它讓我們的人生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讓本來輕盈的初心像被割裂的風箏一樣,隨風不知道飄向了何方。

那麼,如若有些傷害無可避免,希望我們能追回那隻被割斷的風箏,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作者簡介:桑榆簡簡,小女子一枚。執筆寫悲歡離合,用心品人生百味。關注我,讓我陪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