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滸傳》敗筆

《水滸傳》的藝術魅力光芒四射,璀璨奪目。無論是其深刻的思想內涵,還是精湛的藝術造請,都讓世人歎為觀止。

但瑜不掩瑕,我們讀過《水滸傳》,或多或少能感悟到一些不如意之處。

淺析《水滸傳》敗筆

水滸人物

01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天理難容

第五十一回主題是朱仝義釋雷橫和朱仝被宋江吳用設計“逼上梁山”,通讀本節,朱仝的義薄雲天與宋江的齷齪勾當天上人間,極大地削弱了宋江“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的藝術形象,當屬敗筆。

梁山泊好漢都講江湖義氣,典型的當屬宋江當初私放晁天王,舍著條性命去救的,但畢竟是還存在僥倖因素,無論是宋江還是晁蓋都認為宋江救人一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衣無縫的;朱仝與宋江那次救人完全不同,朱仝不但明放了朋友雷橫,更是“這裡我自替你吃官司”代替雷橫坐牢,是“明知故犯”,沒有任何僥倖闆闆釘釘的事,這義氣的高度幾乎在一百零八將好漢中數一數二。這是一種純粹的“狹義肝膽”,是高尚的捨己救人。恐怕雷橫會心中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淺析《水滸傳》敗筆

相對應的,宋江是如何對待朱仝的呢?

朱仝因雷橫案牽扯刺配滄州牢城。因他“美髯公”儀表不俗,又捨得花錢,被滄州知府留府衙聽用;再加上知府四歲的小術內天真爛漫,“我只要這鬍子抱”,他被知府信任有加被派看護小術內。因此朱仝明裡坐牢,實際上活得風生水起,很是愜意。

朱仝沒想到的是,晁蓋、宋江對他的救助之恩念念不忘,更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在朱仝不同意上山落草的情況下,採取了極端的方式,讓從不講是非的李逵斧劈了年僅4歲的小衙內,以絕朱仝後路。一個無辜的孩子!。天可憐見,天理何在?!

“是則是你們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個!”朱仝無奈之下,只好上了梁山……

淺析《水滸傳》敗筆

朱仝屏幕形象

文章到此,什麼“替天行道”,什麼“忠義雙全”,都見鬼去吧。這種對生命、人性的極度漠視行為,雖然貌似與草莽英雄的品性合拍,但令人髮指,極端啐棄;而且,朱仝與宋江、李逵等為此沒有留下感情間隙,書中可以不表,但打死我都不信:朱仝的思想改變,也顯生硬,對刻畫人物形象不利。

02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瞞天過海

第三十四回,霹靂火秦明在朱仝之前也被宋江耍了一刀,導致他妻子被殺,而且“原來舊有數百人家,卻都被火燒成白地”,“橫七豎八,殺死的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君不見,為了騙秦明入夥,宋江用“瞞天過海”“移花接木”,讓軍卒做秦明替身,穿他的頭盔衣甲,騎著他的馬,拿著他的狼牙棒,去攻打青州城,斷了秦明的歸路;秦明被青州知府視為反賊,最終走投無路,歸順梁山泊。宋江順水推舟,紅臉唱罷唱白臉,情願主婚把花榮賢惠妹妹許配給素明,這才使秦明“放心歸順”。

淺析《水滸傳》敗筆

“你們弟兄雖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了些,斷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秦明真的放心歸順?誠如是,則感情倫理上說不通。此不得不說是《水滸傳》又一敗筆。

03 武松血濺鴛鴦樓,快意恩仇

第三十一回“張都監血濺鴛鴦樓”之前,武松是《水滸傳》少有的知法守法的好漢之一,而且說他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第二十六回“供人頭武二郎設祭”,武松在從小相依為命的兄長武大郎被毒殺後,武松仍能很理智地調查取證,從害的什麼病、買誰的藥到誰買的棺材、誰扛抬出去的,每個環節都問得詳細,可謂滴水不漏,在人證物證俱全的情況下,相信法律,走法律程序;只是在法律與錢物面前只是一張遮羞布的絕望狀態下,才鋌而走險,當眾剜了潘金蓮,但仍舊不忘讓鄉鄰在場作證留下審問文書,鬥殺了西門慶後投案自首。

淺析《水滸傳》敗筆

孫二孃屏幕形象

同樣,武松在十字坡征服孫二孃一節,不僅情節寫得峰迴谷轉,武松的機智勇敢栩栩如生,而且武松仍依法度行事,並未出手殺人,仍是那個合乎其生活邏輯的武松。李卓吾曾讚道,“武二郎做事,智、仁、勇都足備得,妙人妙人,漢子漢子。”

那武松為什麼後來在鴛鴦樓大開殺戒了呢?

除了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這三個“死得其所”外,其他人卻是冤枉,即使做過幫兇的玉蘭也法不當誅。武松一反常態,餵馬的,做飯的,無干人等,均是殺了,他的信念變成“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令人心寒齒冷!我們不禁要問,那個知法守法、機智靈活的武松哪裡去了,是否太殘酷?!

可能有人說,武松是受飛雲浦差點遇害刺激,似乎有點道理,但濫殺無辜不是武松的性格,竊以為如此寫武松,貶低了他的文學藝術形象。

淺析《水滸傳》敗筆

04 張順活捉黃文炳, 生靈塗炭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因黃文炳幾次欲置宋江於死地,宋江“為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鼓動眾好漢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內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這樣的濫殺無辜,難道真是“好漢”所為?

再看黃文炳最終下場:被李逵從腿上割起,割一塊,烤一塊,就著酒喝,最後更是剜出心肝,與眾頭領做了醒酒湯……

這樣“歌頌”英雄好漢的“嫉惡如仇”,偏頗太大。

淺析《水滸傳》敗筆

其他類似情節很多,如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 去殺梁中書老少一門良賤,“城中將及損傷一半”;打青州城等,一個模式,對仇人一家老幼,往往盡皆斬首,財物抄家充公......

05 結語

這些都是《水滸傳》令人遺憾的地方,我斗膽稱其為敗筆。也許大家認為,原著的渲染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甚至對人物的刻畫更為豐滿;但一些“硬傷”,不得不令人內心難以接受,偏離了《水滸傳》宣揚的“替天行道”“輔國安民”的主題,也成為水滸人物的致命傷、減分項。

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作者留下這些遺憾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不能求全責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