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秋天的村莊是美麗的、豐收的,一望無邊的田野裡,有蜿蜒的鄉村小道,小道的兩旁有排列整齊的樹木,它們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在歡迎著客人的到來。

當我們來到黃陂樓子田灣村時,十月的鄉村是個碩果累累的時節,到處金桂飄香,田間沉甸甸的稻穀,像一壟壟金黃色的小珍珠,農田裡都是豐收的景象。


樓子田灣村


樓子田灣村位於黃陂區六指街甘棠鋪,這裡是黃陂區的東南部,東接新洲區和紅安縣、南瀕武湖街、西望黃陂前川、北與王家河交界。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六指街就有黃陂東鄉唯一的重要水運碼頭——掩城港,經漢口、新洲陽邏等地聯通全國,是長江流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黃陂六指是歷史重要商埠、交通要港、歷代兵家防禦來犯水軍的重要軍事要塞,這裡有新石器遺址、商周遺址、六朝遺址13處,追尋著悠遠的歷史文化。樓子田村內就有著一處重要的新石器和商周先祖們生活的地方——面前畈遺址。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在樓子田村村頭有一條小河,名叫跳機河,河水自南向北流過田野。河面不寬,大約十幾米的樣子,河水平常也不深,大都在一米左右,最深的地方也不過兩米多點。

小村莊雖說沒有高聳入雲的奇峰峻嶺,也沒有波濤洶湧的大江大河,但卻有清流不絕的潺潺小溪。或許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原因,村支書從小便與這潺潺的溪流結下了不解的情結,他向我們介紹起了面前畈的來歷。

面前畈遺址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1992年,面前畈遺址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樓子田村被認定為武漢歷史文化名村,考古學家們認定面前畈屬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面積足足有15萬平方,遺址呈月牙形土臺墩,遺址高出河床3——6米,文化層厚約3.5米,採集有石斧、石鑿和陶片。

陶片以夾砂灰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有少量黑皮陶,屬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面前畈遺址對研究湖北地區古代歷史文化特徵具有重要的意義。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沿著村頭的一顆老柏樹,我們進入了樓子田村裡,幾幢已經垮塌的老房子舊址似乎向我們訴說著這裡歷史的悠久,這些老房子都採用了“幹砌”的手法,也就是不用水泥砂漿,而是用大石塊間相互牽扯,結為整體,儘管土磚已經倒塌,但是石基卻巋然不動。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對於樓子田村村民來說,面前畈遺址似乎只是一個遙遠的神話傳說,在他們心裡,這裡也許就是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今天他們更津津樂道,並且引以為自豪的是村裡的一位名人,他被寫入共和國的歷史,是一位新中國誕生過程中的傳奇人物。他的名字叫潘忠汝。

英風浩氣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1906年,潘忠汝誕生在這裡,樓子田村的這幢老房子似乎依然還記得它的主人當年的英風浩氣,潘忠汝自幼習武,18歲那年考入由董必武、陳潭秋等在武昌創辦的武漢中學,成為一名思想活躍的進步學生。1927年,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潘忠汝被派到湖北黃安,也就是今天的紅安縣從事秘密活動。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1927年11月13日,年近21歲的潘忠汝擔任總指揮,在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發動和領導了武裝起義,史稱“黃麻起義”。這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在長江以北地區領導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農民武裝起義。

起義後,革命火種燃遍大別山和鄂豫皖地區,從黃麻起義走出的中共和國家領導人有四位,開國將軍二十五位。可是年輕的潘忠汝卻在12月5日和反撲的敵人作戰的過程中倒下了。

當時為了掩護戰友出城,七進六出最後連腸子都流出來了,因為血不止,當時醫學也條件很差所以當時就沒有救過來。他的後人為了緬懷他跟他單獨做了一個碑咱們這個村子還是紅色之村我們這裡屬於紅色教育基地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為了掩護戰士們突圍,潘忠汝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21歲。今天,樓子田村的村民們並沒有忘記他,在村頭最好的位置給他立起了一塊紀念碑,永遠不忘先輩一代人犧牲自己,給家鄉帶來的幸福。

歲月滄桑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幾十年歲月倏然遠去,村頭的老柏樹保持著亙古的靜謐,似乎依然在等待著年輕的將軍歸來,小村裡一些人、一些事、都隨著歲月的煙塵蕩然無存,

唯有那山、那水、那小河卻依舊千萬年不變的恆存於這個世界的角落。流過歲月的滄桑,流過人世的艱辛,揹負著幾十代人的希望和憧憬,永遠不知疲倦的一路東行。

英風浩氣——黃陂區樓子田村

武漢廣苑影視

一個有態度的影視製作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