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我們買房的時候,都會接觸到建築面積、套內面積,而我們最終得到的房子其實並不是開發商給我們畫報上面的面積,消失的這部分,就稱之為公攤。大家都知道公攤面積,而公攤到底攤了什麼,很多小夥伴認為是樓道和電梯的部分,但公攤可不只是包含了這兩部分,我們聊一聊公攤都攤了什麼。

我們先了解一下,公攤是如何計算的公式:

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公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係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 +陽臺面積

我們舉例說明,我有一套房子,它的套內面積是100平米,公攤係數是0.29,那麼我最後被公攤的面積就是29平米。而這29平米是由公攤係數決定的,而公攤係數是總公共分攤面積 除以 (套內建築面積 乘以總套數)獲得的,而這裡的決定因素有兩點:

總公共分攤面積、總套數

總套數很好理解,一起分攤的戶數越大,我們被公攤的就越小,舉個簡單例子,1/2和1/20哪個大哪個小?一目瞭然。

看起來最重要的那就是分子,總公共分攤面積了,它也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到底它都有什麼內容組成的。

《房產測量規範GBT17986.1-2000》中提到:

共有建築面積的內容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部分: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電梯井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管道井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樓梯間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垃圾道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變電室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設備間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公共門廳


我的房子公攤為什麼這麼大?都公攤到哪去了?

地下室


目前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如下:

8層以下的多層,包括洋房:8%-15%

11-18層小高層: 10%-20%

30層以上高層:25%-30%或更高


從公共分攤面積來看,您所居住的整個小區內大部分公共區域的建築都有您房屋的一部分公攤計算在內,開個玩笑,小區的每個部分都有您的股份。按照公攤面積來說,和以前老舊小區不同,只公攤計算了樓梯間的面積,而購買了新小區的小夥伴們,我們不僅是房屋的所有人,更是小區的業主,我們是真真正正的小區主人。不知道沒注意過公攤是攤在哪裡的小夥伴看過後是作何感想呢?歡迎下方評論區一起聊聊,我是神奇的甲骨文,原創碼字不易,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請關注、轉發加點贊,謝謝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