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營養從一餐飯開始

2018年全世界超過8億人營養不足,其中5億人生活在亞太地區。為了實現聯合國提出的2030年全世界“零飢餓”目標,2019年12月聯合國四大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劃署及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佈《2019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糧食安全和營養概況》,呼籲採取緊急行動,將營養置於社會保障計劃的核心位置。無獨有偶,2019年12月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筆者也多次呼籲”還營養為一線治療“,”營養不是口號,而是行動“,”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筆者認為良好營養不僅僅是國家、社會的責任,更是自己的責任,每一個個體是良好營養的第一責任人,也是良好營養的第一受益人。為了實現全世界”零飢餓“的目標,每一個個體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打造成為營養良好的個體,每一片雪花要對雪崩負責,為減少全世界營養不良人口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何把自己打造成為營養良好的個體?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做好營養與健康?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吃好每一餐飯,良好營養從一餐飯開始。

WHO最近報告: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飲食是人類發病與死亡的最流行原因(the most prevalent causes)。

良好營養從一餐飯開始


第一、吃什麼?

吃什麼是一個非常個人的事情,可謂“你的佳餚,我的毒藥”。國人的飲食愛好豐富多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統一規定全國人民統一吃什麼。筆者建議在維持自己飲食習慣與愛好的基礎上,首先要有意識地增加蛋白質(蛋、奶、魚、肉、豆)及蔬菜的攝入量,減少生糖負荷大的碳水化合物如酒精、米麵及其製品。其次要豐富多樣,每天最好吃20種以上的食物;食物的多樣性決定了腸道細菌的多樣性,後者決定了人體的健康;要有意識吃一些平時不愛吃或者少吃的食物。第三要葷素搭配,純素食、純肉食均不是健康飲食。

第二、吃多少?

不多、不少,七八份飽最好。2009年《科學》雜誌發佈一個研究,把大猩猩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正常飲食,另一組節制飲食(70%,七份飽),20年後發現,節制飲食者代謝性疾病、腫瘤顯著減少,壽命更長。農村有一個迷信的說法:人一輩子吃多少米在出生時就定了,如果揮霍無度,提前把份額用完了,壽命也就縮短了。吃得越多,死得越快。細水長流,壽命長久;每餐少吃一兩口,輕鬆活到九十九。每週少吃1-2頓晚餐。如何避免吃得過多?先吃蔬菜、多講話、離席打電話、上廁所、設置手機提醒等均可一試。

第三、何時吃?

營養時相學研究發現:把同樣分量或熱量的飯菜,放到不同時候吃,營養與健康效應結果大相徑庭。晚餐吃得多、吃得遲的人群,更加容易發生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徵。對健康成年人,建議“早餐吃飽、中餐吃好、晚餐吃少、晚餐吃早”。把每一天的攝入總量按照早、中、晚的40-50%、40-30%、20%比例分配。不吃宵夜,不吃加餐。睡覺前4小時儘量避免進食。但是,對營養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結核病等患者,吃夜宵、加餐更加有助於恢復。馬無夜草不肥,人亦如此。

第四、如何吃?

廣東人愛吃是出了名的,但是廣東人極少有胖子。“吃飯先喝湯,一生保健康”是廣東人的信條。胃容量有限,湯水多了,就會減少固體食物的攝入量。細嚼慢嚥更加健康,增加咀嚼次數,可以使食物被牙齒咬得更細、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促進胃腸道蠕動,使食物被更好地吸收。建議每一口飯菜咀嚼20-30次。狼吞虎嚥者攝入更多,消化更慢。一些可以生吃的蔬菜,建議生吃為好,從而減少熱加工對維生素、葉酸的破壞。儘量避免熱食、熱飲,防止消化道燙傷,減少食管癌的發病率。如果飲食不足,鼓勵口服營養補充。

第五、在哪吃?

在家吃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傳統上,女孩子會做飯是家教,母親的飯菜是孩子的最愛。現代國人在餐館吃飯的頻次越來越高,在家裡吃飯的餐數越來越少。從營養、健康及經濟的角度上看,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從攝入量上看,吃自助餐比桌餐容易吃得多,在餐館吃飯比在家裡吃飯吃得多;從營養上看,家庭的飯菜更加安全,更加衛生;花同樣的錢,家庭的飯菜比餐館的飯菜營養更好、質量更高;從經濟節約上看,吃同樣的飯菜,在家裡吃飯比餐館吃飯更加省錢。綜上所述,回家吃飯更營養、更加健康、也更加節約。

第六、與誰吃?

現代國人越來越多地與工作、生意或利益相關人員一起吃飯,越來越少地與家人、親人一起吃飯。吃飯的社交意味越來越重,健康成分越來越低。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體會:應酬性吃飯吃得更多,不僅僅熱量攝入增加,而且酒精、飲料攝入量也明顯增多;飯桌上一起吃飯的人越多,自己吃得越多。吃飯耗費的時間顯著延長,導致運動、休息的時間減少。不僅為了親情,也為了健康,希望大家更多地與家人、親人一起吃飯。與愉悅的對象一起吃飯遠比與利益相關方一起吃飯更加有趣、更加健康。

與中國飲食文化一樣,西方文明對飲食也有非常經典論述:You are what you eat,you are how you eat,you are where you eat, you are when you eat,you are how much you eat,you are who you eat with.

如何吃好一餐飯?

歸納起來就是:豐富多樣,食不過量,細嚼慢嚥,細水流長,回家吃飯,身心健康。

衷心祝願大家春節愉快,家庭幸福,吃得營養,吃出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