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的東山、西山都屬蘇州市,為什麼提到太湖,大家先想到無錫,而不是蘇州?

五木逸仙


我是加勒比海盜小丸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跨江浙兩省,其煙波浩淼,氣勢磅礴。提到太湖大家先想到是無錫而不是蘇州的原因,我想還是歷史上造成的吧!

為什麼太湖和無錫這樣密切呢?在我小時候,在廣播裡聽到無錫的名字次數還是遠遠高於蘇州這個名字,而聽到無錫這座城市裡最多的一個地方,就是無錫第一勝景“黿頭渚”,這可是一個美侖美奐的公園啊,這裡留下了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可知道蘇州拙政園的有幾個人呢?

其次,在幾十年前,無錫的太湖明珠電視臺就開始播放電視節目,而周邊城市包括蘇州等是落後一些才開始有的,無錫創造了史上第一。況且那個時代無錫的知名度和生產總值丟下蘇州不知有多遠啊。

還有,從地理位置上說,太湖周邊的城市有蘇州、無錫、宜興、吳江和湖州等五個城市,但無錫瀕臨太湖的北半圈,佔有太湖最美的一角,所以太湖距離無錫近一些,幾乎就在太湖邊上,而從蘇州城區到太湖邊上至少25千米以上,這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所在,絕對是地利!

蘇州東山太湖美景

再有,無錫後來修建了三國城、唐城,都成了著名的影視基地,這些都是當代的新景點,名揚萬里。人們到太湖的黿頭渚、蠡園等著名景區旅遊,自然會提到無錫這個地方。和蘇州的拙政園、留園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品來說,這是兩種格局不同的景點,前者似乎更好看些。所以蘇州也是比不過的。

無錫黿頭渚美景

最後一點,我們聽過膾炙人口的《太湖美》這首歌曲,“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前幾年又推出了一首《無錫美》,它以抒情的曲調展現出無錫的美好與自信“春到無錫美如畫,櫻花谷裡歌聲飛,黿頭渚上呀心向往,最美是這山和水”。蘇州還要加油啊!

無錫拈花灣美景

綜上所述,提到太湖,我們肯定是先想到無錫而不是蘇州。似乎還有人感覺蘇州和她沒關係呢!

聽到這裡,蘇州的人民要奮起直追啦。不過,當今的蘇州已經不是過去的蘇州了。她早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2019年工業生產總值超過了天津,位列全國第六名,這更是了不起!蘇州從這點上說,就是提到太湖先想到無錫對自己來說都無所謂了吧!

我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滿意?


加勒比海盜小丸子


這個問題,我想來說一下。清朝時期,太湖沿岸是蘇州府、常州府和湖州府的轄地,三府共有太湖。其中湖州府下轄歸安、烏程、長興、德清、武康、安吉、孝豐七縣。湖州府位於太湖南岸的縣有北部的歸安(縣治在湖州市北)、烏程和長興縣。這樣說的話,讓湖州情何以堪,一個唯一以太湖命名的城市,而實際上並沒有擁有太湖一絲一毫。從地圖上看,整個太湖北岸三分之二都屬於湖州。

而現在太湖幾乎完全被沿岸的江蘇省縣市所佔有,從西邊開始順時針方向來看,分別是宜興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其中蘇州、無錫(包括宜興市)佔得最多,常州佔了很小的一部分。其實,在新中國在以前湖州也是佔有很大一部分太湖水域的。

新中國初(1950年),因太湖水域地形複雜,匪患很嚴重,但是為了剿匪需要,對太湖進行統一管理,專門為太湖湖區建了個縣—震澤縣,不過震澤縣存在沒幾年,1960年就撤銷了。雖然震澤縣撤銷了,但是太湖湖區並沒有哪裡來歸哪裡去,而是整個太湖湖區全被劃入了江蘇,至此湖州算是失去了太湖。

所以當江蘇在爭論太湖算蘇州的還是無錫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太湖南岸的湖州。情何以堪呢。


愛旅行的小廚子


太湖在江蘇省境內,湖的東岸是蘇州,湖的北岸無錫,湖的南岸是浙江省的湖州市,太湖是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最美的景點在北岸的黿頭渚,那裡碧波盪漾、風光旖旎,尤其是初春黿頭渚的櫻花盛開,美如人間仙境,總的來說太湖的景觀主要集中在北岸無錫境內,因此提起太湖首先想到的是無錫。





鋼鐵工人的詩和遠方


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是江蘇與浙江的界湖,90%的水域歸江蘇,這樣湖州就排除了。其實歷史上太湖水域是同屬於蘇州、湖州、常州的。但是後來拆分了江浙行省,湖州被歸到浙江所以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水域。後來無錫又從常州分了出來,無錫繼承了大部分的原常州水域。所以現在提到太湖就是無錫和蘇州。

歷史上,太湖地區主要是以蘇州府為主的地域。隨著時代發展,行政區劃的演變,形成了環湖的四大城市。

  • 歷史上蘇州對太湖開發並沒有花費太多心思,主要是,蘇州主打的是蘇州園林,其自身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太湖較蘇州市區重要的旅遊景點距離較遠,所以在宣傳上蘇州更多的宣傳的並不是太湖。

而太湖畔的無錫,卻很好的打造了太湖這張城市名片,“無錫太湖”幾乎成為人們的習慣用語。殊不知,無錫的市歌《太湖美》就是在蘇州光福鎮作的,歌唱的是蘇州太湖的故事。

  • 無錫對太湖的開發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因為黿頭渚湖光山色、景色旖旎,當時民族資本家楊瀚西在次修建山莊,之後當時權貴富商也被吸引到此修建別墅居住。解放之後,政府將黿頭渚的園林和別墅合併成為“黿頭渚公園”。到了80年代,國內旅遊興起,黿頭渚作為無錫最著名、最漂亮的風景區,得到了更大規模的開發。“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不僅在民眾心中廣為流傳,更成為無錫旅遊的宣傳口號。為了打造“太湖明珠”,無錫不僅依託太湖修建了靈山勝境、三國水滸城等風景名勝,還出現了太湖大道、太湖學院、太湖卡等以太湖命名事物,甚至“太湖美”都成了無錫的市歌。可以說,無錫利用太湖宣傳自己,而無錫的旅遊精華也位於太湖沿岸,難怪提到太湖,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無錫太湖。

不過最近十幾年來蘇州非常重視開發太湖沿岸,本來太湖大部分水域都是屬於蘇州的,無錫的水域相對較小。所以蘇州開發太湖的潛力很大,無錫如果不好好開發說不定哪天太湖的第一順位冠名權就給蘇州了也說不定,畢竟太湖是一張很好的城市明信片。


路痴的魚兒


太湖面積兩千多平方公里,周圍有很很多城市。那麼為什麼提到太湖首先想到的是無錫呢?

我覺得這可能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太湖最有名的是內湖蠡湖,蠡湖因范蠡而得名。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強大打敗了越過,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志打敗吳國。越國大夫范蠡提出用美人計去搗亂吳國江山,派西施前去吳國。果然西施到吳國深得吳王夫差的寵愛,在西施的迷惑下吳國國運衰落,最後被越王勾踐打敗,西施也是勝利而歸。

越王勾踐的王后見西施如此貌美又搗亂吳國江山,認為西施是紅顏禍水,要處死西施。這時范蠡大夫知道消息後帶西施逃走隱居蠡湖。


峰哥摩旅之路


這個要從蘇州的旅遊亮點說起。

蘇州是老牌的旅遊城市,從改革開放普通居民開始自由旅行起,蘇州就是文明全國的旅遊地,而令蘇州出名的則是著名的蘇州園林,蘇州園林也是中國江南園林的代表。此時蘇州的東山西山在全國並不出名。

而無錫的傳統精華景點就是太湖邊的黿頭渚,之後又有了太湖邊的三國城等,這樣就造成了無錫成為了太湖之濱的城市代表。



那個土貨


最喜歡的歌曲莫過於曾靜演唱的《二泉吟》,悲愴,悽絕,哀婉。歌詞中有無錫的雨,惠山的泉和太湖的水,便理所當然的認為太湖是無錫的了。

特別瞭解了這首歌與阿炳的淵源,還特地去無錫參觀了阿炳故居和紀念館。

後來也知道太湖橫跨了江浙兩省,北臨無錫,東近蘇州。雖然蘇州佔的水域更大,但無錫太湖旅遊開發的更好,景點更久負盛名,比如黿頭渚,靈山大佛等。

所以當提到太湖的時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無錫,而不是蘇州。

(只是作為新蘇州人,是不是不太應該啊?[捂臉][捂臉][捂臉])





程燕平CYP


感覺蘇州東山,西山離蘇州市區有點遠,可是原始,可以給人隱世的感覺,蛙聲一片。無錫太湖很漂亮,湖光山色,櫻花片片






夜雨無眠


太湖美,美在太湖的山水風景和人文景觀。無錫和蘇州是姐妹城,同飲一湖水,何必相煎急?我喜歡無錫的小蘢饅頭和醬排骨、水蜜桃。難道無錫的友友沒有喜歡蘇州的土特產麼?咱們攜手打造江南風光旅遊帶,共同創造江南的太湖美特色!為我們這些老百姓帶來福利帶來快樂。



房子2612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提到太湖,我首先想到的是一首歌曲《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還有太湖銀魚、稜角等豐富的物產。

其次,會想起一個太湖邊的一個地名,湖州。雖然沒到過這座城市,每當提到太湖,也會不自覺的想起這座城市。

說到無錫,我首先想到這邊有一個拍攝三國的影視基地。去過一次無錫,到過惠山小鎮,對無錫的瞭解比較膚淺。

關於蘇州,先後去過幾次,也到過東山及周邊。以下講一下,我幾次到蘇州的經歷。

第一次去蘇州,主要遊覽了拙政園、坐遊船遊覽了蘇州古城,去了絲綢博物館、盤門等景點。

第二次去蘇州,遊覽了七里山塘,虎丘等景點

第三次去蘇州,先到了大陽山景區,又到了東山附近的太湖邊徒步

第四次,到了太湖邊附近的絲綢、奇石一條街,有點記不清了

第五次……

第六次,太倉瀏河,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點

第七次……

……

先後到過幾次蘇州,感覺蘇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特別是走在七里山塘街區,這裡咋看起來貌似不起眼,卻隱藏了許多蘇州鮮為人知的歷史的印跡。蘇州是一座被嚴重低估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來形容蘇州還是名副其實。可能臨近的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都市的光芒太過耀眼,全國的目光都被上海所吸引,以至於蘇州基本上被忽略,事實上蘇州是一座非常具有文化魅力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