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到底是被誰鎮壓了?

歷史一書生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但其實早在童年時期我們便對四大名著有了字面上的接觸,尤其是拍攝而來的眾多影視劇作品,更是讓我們觸摸到了這些形象鮮活的書中人物,“齊聚水泊山上賊,盡顯中華英雄淚”這句話最為令我印象深刻,基本上一言將整本水滸盡然概括。書中一百零八將聚首八百里水泊梁山,豎起一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義旗公然對峙於北宋朝廷。曾幾何時,我也幻想過他們能夠反對招安,繼續堅持對峙下去,最終能贏得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可那樣總歸還是太過天真。最後的結局便是接受招安,明知朝廷借梁山的兵力攻打方臘,也不得不帶領著自己的兄弟和方臘殊死搏鬥。


《水滸傳》中從第一百一十一回到一百一十九回所講述的都是“水泊梁山征討方臘”的內容,從111回的“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到119回的“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梁山好漢在接受招安後征討方臘的過程中,先後總共殞命81人,最終只剩得27人,可以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這樣的結局在梁山人看來,實在是令人心酸;但對於北宋朝廷而言,這樣的結局無疑於是他們所希望的再好不過的結局了。不過這僅僅只是《水滸傳》當中所編撰的情節,歷史上真正的“方臘起義”確有其事,並且對於北宋的亡國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但其最終的覆沒鎮壓卻和水泊梁山並無關聯,鎮壓這次農民起義的主體另有存在。

放眼於烽火諸亂的北宋後期,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的天下形勢導致了其國內百姓怨聲載道不斷、大小農民起義不斷,“方臘起義”同“宋江起義”便是這時期社會矛盾的產物。方臘起義的最終影響實則撼動了坐擁百年基業的北宋王朝,於當時來看,險些對於北宋王朝構成扼腕鎖喉之勢。

北宋徽宗年間,因皇帝尤為喜愛“花石竹木”的原因,因故便於東南大肆搜刮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方臘所在的清溪縣主要盛產木漆,而方臘便是青溪縣一大漆園主。當時的青溪縣身處東南,自然也是朝廷重點壓榨的地區,當地人民倍受壓迫剝削之苦,身為漆園主的方臘也不例外。在此條件之下,方臘遂點燃了對宋王朝的怒火,開始暗地裡糾合民眾、籌劃農民起義事宜。

公元1120年,方臘以“得天符牒”宣佈起義,建元永樂。一方面因為民眾愚昧,另一方面因為朝廷昏暗,故不到10天的時間,義軍隊伍便由百人發展到了數萬人,聲勢浩大。同年12月,方臘義軍便由東南向西、向北呈橫掃之勢,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總共攻佔了六州52縣,對於北宋朝廷的統治構成了極大威脅(本就佔地不多的北宋哪裡能承受如此巨大之傷害),自宋經濟重心南移以來,南方經濟一直都是中國古代的經濟命脈,如今南方被方臘義軍所攻佔,宋朝無論如何都不會坐視不理。

公元1121年,宋徽宗開始了調兵遣將的步伐。先是任命童貫為東南四道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兩人共統兵15萬,浩浩蕩蕩大舉南下,企圖對方臘義軍呈火燎之勢,迅速將其撲滅。為了麻痺義軍,宋徽宗還將朱勔(東南地區主要為首的官員,是北宋“六奸”之一)父子的官職罷黜。

同年正月,秀州之戰爆發,這是宋軍對義軍的首次戰鬥,義軍首戰告敗。同年二月,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數日奮戰,最終因彈盡糧絕被迫撤離杭州,杭州失守。在隨後重新奪取杭州的戰鬥中,義軍因戰爭策略的失誤和軍隊戰鬥力的不足而致使起義形勢急轉直下。同年三月,睦州失守,宋軍南下更進一步。同年四月,衢州失守,方臘麾下一大將鄭魔王不幸被俘,隨後不久,婺州失陷。義軍被迫盡數跟隨首領方臘撤退到青溪縣,義軍邊退邊打,奈何對於宋軍的猛烈攻勢仍然毫無還手之力,從戰爭開始,義軍一直呈現節節敗退的不利狀態。三月,宋軍再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義軍大本營青溪縣攻陷。方臘率領義軍無奈只得退守此次起義的最後一站——幫源峒。

三月末,面對著宋軍對幫源峒的層層包圍和前後夾擊,義軍明顯顯示出了不敵的劣勢。童貫何曾沒有對方臘施之以誘降手段,但方臘卻是誓死不屈。21日,在數次誘降失敗之後,宋軍對幫源峒的義軍發起了最後的總攻,僅僅數日而已,7萬多義軍便在14、15萬宋軍的猛烈攻勢下全軍覆沒。方臘及其家眷同其他首領無奈被俘押解入京,公元1121年8月,方臘等人慘遭誅殺。

方臘被殺之後,南方起義軍的身影並未消失,他們依舊陸陸續續出現在東南諸州縣城之間,起義形勢仍然此起彼伏。北宋朝廷面對著民間的“有生力量”,採取強硬打擊、堅決消除的態度,先後派出三路大軍對其進行分路鎮壓。鎮壓南方義軍大大小小的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年多才被宋軍完全鎮壓下去,雖然鎮壓方臘起義等其他數次小型起義先後不到兩年時間,但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極大的。


木劍溫不勝


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爆發的一次農民大起義,後來遭到鎮壓而失敗。看過《水滸》的朋友都記得水滸英雄徵方臘的故事,那麼在歷史上,方臘究竟是被誰鎮壓的呢?當然不是水滸英雄,而是朝廷的軍隊,總指揮是著名的宦官童貫。

為了鎮壓方臘起義,朝廷動用最精銳的部隊

方臘起義爆發後,起義軍節節勝利,攻克杭州,東南為之震動。

宋徽宗坐臥不安,為了對付方臘,皇帝任命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宣撫使,率領中央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共計十五萬人,殺向浙江。秦晉蕃漢兵就是陝西、山西一帶防備西夏、契丹的駐軍,加上中央禁軍,幾乎就是大宋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宣撫使童貫雖然是太監,卻頗有軍事才幹。

童貫兵分兩路,代皇帝下罪己詔

宣和三年(1121年),童貫兵分兩路,一路向杭州,一路向歙州,打算得手後會師於起義的發源地睦州,徹底剷除農民軍。

在童貫領兵出征時,宋徽宗給了他很大的權限:“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就是說,倘若有必要,童貫可以直接發佈皇帝旨令,而不必事先徵得皇帝同意。到了吳地,童貫發現百姓造反,都是造作局、花石綱這些苛政惹的禍。

他當機立斷,代皇帝寫了一份“罪己詔”,又以最快的速度罷除蘇杭造作局與花石綱。與此同時,宋徽宗為了自保,也不得不採取某些平民怨的措施,罷免了聲名狼籍的朱勔父子。大宋朝廷作出了必要的讓步,以討好民眾。

方臘被打回老巢幫源洞

與童貫指揮的朝廷軍相比,方臘起義軍畢竟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訓練,且作戰太分散了,未能集中力量對付官兵。很快,官軍收復杭州,並挫敗方臘的反撲。

十幾萬朝廷軍節節進逼,連續收復衢州、婺州,方臘得不退守睦州。童貫從杭州發兵,在桐廬之戰中打敗起義軍,佔領睦州,攻陷青溪縣。方臘餘部返回老巢幫源洞,當初起義是從這裡開始的,現在還要在這裡終結。

韓世忠生擒方臘

在平方臘之戰中,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將領,就是日後與岳飛齊名的韓世忠。

方臘退守幫源洞後,義軍還有二十萬之眾,據險而守,與官兵打游擊。官兵對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宋軍將領打開局面。這名將領此時還是個小人物,只是一名裨將,他就是韓世忠。

韓世忠率領一支小分隊,沿著溪谷潛行,從一個山村匹婦口中,打聽到入山的路。他立即悄悄潛入,突襲方臘的指揮部,殺數十人,擒方臘。方臘被擒後,義軍群龍無首,終無法突圍,遭到官軍的血洗,共有七萬人死難。轟轟烈烈的方臘大起義,於是以失敗告終。


君山話史


方臘起義差不多和宋江起義同時發生,但是規模比宋江起義大的多。下面來簡要說說南方的方臘起義,看其是如何失敗的。

方臘起義

在北方宋江起義發生後不久,南方的方臘已經開始了秘密集會。他準備發動行動的時候,消息不小心被洩露了出去,當地里正知道後當然是向上級報告。方臘就不得不提前行動,當時方臘幾乎滅了里正滿門(只剩下一個)。因為兩浙地區的財富“花石綱”被掠奪,百姓深受剝削之苦,故不久起義規模發展到上萬人。



朝廷鎮壓

方臘起義之初,當時的宰相認為方臘和宋江差不多,沒有多大規模,所以隱瞞不報給宋徽宗,就叫地方軍隊自己剿滅。之後沒想到規模一下子發展到了這麼大,當時東南發運使陳進就懇請朝廷派禁軍以及湖南的地方廂軍協同禁軍一起鎮壓,宋徽宗知道後知道事情緊急立馬發兵,方臘起義至此進入被朝廷鎮壓階段。


起義失敗

方臘以為當時朝廷會拖拖拉拉,要發兵來鎮壓自己起碼是半年之後的事情,所以不北上去攻打江寧(南京)以佔領天險,反而南下去攻城略地。方臘萬萬沒想到,宋徽宗沒有拖拖拉拉,而且還派了準備攻遼的精兵南下。

方臘在南下攻了幾座城之後,才又想通了得攻下江寧守住天險,只是這時候已然錯過時機。宋軍一路精兵由劉鎮率領已經到了江寧(南京),童貫的部隊也到了鎮江坐鎮,然後其他幾路大軍南下鎮壓方臘佔領的城池。方臘沒有整頓過的起義軍遇到宋朝的精兵,結果可想而知,當然就是失敗了,故最終起義失敗。



縱觀方臘的其人,起義之後又不學習知識,既沒有戰略考量,也沒有軍事知識,不懂搶佔時機,要守住天險,精煉自己的起義軍,培養有才能到軍事將領等等,所以最終難逃被鎮壓的命運。

至於方臘被誰鎮壓了,之後算是童貫總領,也分東西兩路大軍,親自參與鎮壓的有王稟、楊惟忠、劉鎮、楊可世、辛慶宗等等諸多將領。


淡看天上月


方臘是個牛人,比“宋江”牛多了。

宋江其人,雖然在後世名聲很大,但主要還是託了施耐庵的福,借了《水滸傳》的光,否則僅憑百八十號骨幹,萬八千人,一個水泊,如何能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方臘起義鼎盛時,東南半壁收入囊中,聚眾高達30萬左右,那是真成了氣候。不過,最終的結局,方臘還是失敗了,前後也就大半年時間。正所謂:眼看著起高樓,眼看著樓塌了。

問題來了,這麼牛的方臘,肯定不是宋江鎮壓的,那到底是誰鎮壓的?

嗯,這事是老王乾的。老王叫王稟。下面,我們來看看,老王是如何幹翻了方臘的農民起義。

方臘順風順水時,碰到了老王

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換算一下,也就是公元1120年的10月,北宋發生大事了,有人造反了。造反的人來頭不小,是偏安於北宋東南區域的明教教主,此人叫方臘。

本來,方教主日子過得還是可以的。但是,擋不住此人有一顆想做大事的心。我們先看看方臘起義的背景:

宋徽宗趙佶喜歡文化娛樂體育,當然,這是要花錢的。同時,“趙文化”(我們暫且叫趙佶這個名)對國家治理很不上心,於是乎,錢大把大把的出,國庫一天天走向了空虛。

皇上錢花多了,自然是要百姓買單的,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趙文化的一眾部下為了給趙文化蒐集各種石頭,各種書畫古董,長年活躍在南方。這些爺下去後,一邊享受著地方官員的殷勤招待,一邊中飽私囊,剝削百姓。

趙文化愛好很專一,幾十年如一日地喜歡文體娛樂,因此,部下們長期為皇帝的愛好做著各種服務。如此的折騰,百姓終於受不了了,南方的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看來,時機到了。方臘趁著大家有意見了,在宣和二年聚眾起義了。

方臘起義如一陣春風,激發了南方百姓的心,幹他孃的,順利了,說不上還能混個一官半職的。起義發展非常迅速,如同滾雪球,很快發展成了雪崩。

起義軍連戰連捷,很快超過了十萬之眾。

起義初,起義軍在息坑打敗並殺死宋將蔡遵,十一月攻佔青溪,十二月攻佔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北面橫掃新城、桐廬、富陽各縣,進逼杭州。杭州郡守棄城逃走,義軍佔領杭州。十二月末,方臘揮師向西,攻克歙州。

看起來,方臘的勢頭勇不可擋。而部隊總量,在正月初也達到了近30萬之眾。對於這樣的結果,方臘很滿意。繼續幹他孃的。

1121年正月,方臘派大將方七佛率眾六萬進攻秀州(今嘉興),秀州統軍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軍援兵趕到,大敗起義軍。

第一次失敗來了。方臘安慰著自己和軍隊。

但更可怕的事情又來了,因為杭州城外來了一隊宋軍,將領名字叫王稟,此人能力突出,軍事素質出眾。

這個人以後成為了方臘的夢魘。

老王對方臘的步步緊逼

王稟來了後,派兵包圍了杭州。首先,王稟喊話方臘,你投降吧,繳槍不殺。

方臘很清醒,這樣的鬼話不可信。於是帶人坐鎮杭州繼續抵抗,終於扛不住了,因為城中沒有糧了。農民造反不就是吃不飽飯嗎?既然起義軍也吃不飽飯,那還堅持個什麼勁?

方臘的起義軍扛不住了,突圍出了杭州城。

肚子吃飽一點,方臘帶人殺了個回馬槍。但是,王稟帶著正規軍防守的城池,方臘死活攻不下來。於是乎,這些沒有信仰,沒有夢想,只想吃飽飯的農民起義軍開始敗退,有些人開始溜了。

王稟久經戰陣,非常明白,這時候可以追擊了。

帶著跑了不少人的隊伍,方臘到了老家青溪縣。方臘的本意是恢復恢復,調整好後,回頭東山再起。

但是,哪裡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方臘前腳剛到到青溪縣,老王的兵馬後腳就到了。又是一頓好打,方臘無奈,繼續逃亡,此時,方臘的追隨者又跑了不少。

老王擒獲方臘

方臘帶著剩餘的幾萬人逃到了“幫源洞”區域,這個洞現在叫“方臘洞”,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了。

到了幫源洞一帶,王稟和另一路劉鎮所帶兵馬匯合了。兩人經過商議,進行了層層包圍。

在公元1221年3月24日,宋軍發動了總攻。方臘所剩最後七萬人,死得死,跑得跑,徹底覆滅。

而追隨方臘的骨幹將領在洞裡不出來,最後被宋軍中的一個裨將帶人勇敢進入,並且擒獲了方臘一行眾人。這個勇敢的將領,叫韓世忠。你沒沒錯,就是後面和岳飛一起抗金的那一位名將。

方臘一行被押到了京城,當年的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

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至此告了一個段落。

也許,九泉之下的方臘,對於王稟都恨得牙癢癢,畢竟,如果沒有王稟,方臘會不會失敗,還不好說。這個老王很厲害。

王稟,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字正臣。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就是滅方臘的時候。

在靖康元年六月,王稟守太原城時,和金軍展開攻守大戰,最後城破,戰死在城內。這是個有能力有氣節的將軍,是當時軍人的楷模。只是,面對北宋皇帝的昏庸,實在是生錯了時代。


藍風破曉


北宋年間,因為統治者的昏庸嬌奢,農民起義層出不窮。《水滸傳》正是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深刻描寫了梁山泊的宋江起義,雖然戲說成分居多,但仍然有史實的支撐!

在《水滸傳》的經典橋段中,宋江遠征方臘絕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因為這一戰戰無不勝的梁山泊108好漢雖然因為主角光環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卻折損過半。可見方臘起義軍的強大,其實真實歷史上方臘的農民起義也深刻影響了北宋的統治!!!

那麼,真實歷史上方臘起義是被誰鎮壓的呢?

一、鎮壓肯定來自官方,“宋江”根本就不夠看!

在《水滸傳》的小說中,宋江集團因為要接受朝廷的招安,所以就充當了統治者的馬前卒,消滅了一個又一個的起義軍。

真實歷史上,確實也有宋江起義,和方臘的起義都發生在宋徽宗的統治時期。宋徽宗本人貪圖享樂,所以手下有一批昏臣當道,致使“官逼民反”,許多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宋江也正是這個時候起事的,但是宋江是一種流寇式的起義,並沒有形成特別大的規模,像是固定的犯罪團伙,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過他們的目標是官家的財物罷了。

宋江在一次帶領團伙進行搶劫數十艘貨船以後,就被一個叫做張叔夜的知府率領人馬進行了圍剿。一看跑不過之後,宋江就老老實實的投降了。

如此看來,宋江是沒有資格和能力去討伐起義軍的!

二、“聖公”以燎原之勢,迅速影響到大半個北宋王朝!

而方臘起義則不同,同樣是“官逼民反”,但是方臘明顯有頭腦的多,他以“教派”說法籠絡人心,並自稱為“聖公”,十幾天他的起義軍數量達到了數萬之眾!

短短几個月,方臘起義就囊括了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可以想象,規模之大,發展的速度之快!

消息迅速傳到皇帝耳中,已經佔據了 6州52縣的方臘起義軍,讓宋徽宗坐立不安起來。

三、皇帝欽點統帥,集合禁軍的力量鎮壓!

宋徽宗就欽點自己身邊的大太監童貫為宣撫使,率領禁軍十幾萬,浩浩蕩蕩的向方臘的杭州根據地進發!

不難想象,農民起義軍都是一些沒有經過訓練的老百姓,是比不上正規的軍隊的,特別是整個王朝最精銳的力量!

本來方臘起義軍能發展的這麼迅速,是因為地方的力量太過弱小,所以童貫率領大軍兵分兩路向方臘的根據地和老巢出擊。

方臘立足未穩之時,朝廷的軍隊就已經出現了,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起義軍節節敗退,方臘拒絕投降,率領殘部躲了起來,後來因為有人出賣,被官府找到藏身之所,被俘身亡!

所以說,方臘起義是被宋徽宗親自安排,童貫具體實施的!童貫是北宋臭名昭著的權臣,太監!!!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招安後就被派去徵方臘,但那只是作者施耐庵採用了“方臘造反”這一素材,可要說全是虛構的,倒也不見得。

因為歷史上真有宋江這一人物,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說“宋之為人,勇悍狂俠”,史料上的記載是“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

他和方臘的出生、死亡年份都大致相同,同樣領導了一次農民起義,曾打到江蘇一帶,被宋朝名將張叔夜打敗,不得已受了招安,之後被編入征討方臘的軍隊,成為馬前卒。

所以鎮壓方臘的有宋江。當然了,也不只是宋江,還有其他宋朝將領。

(方臘)

北宋末年,百姓因花石綱而生活困苦。方臘出身貧寒,對朝廷心懷不滿,於1120年率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雖然朝政確實灰暗,吏治敗壞,卻又很難稱方臘的隊伍是正義之師。

因為他們“燒房舍,掠金帛子女,誘逼良民加入起義軍”,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是怎麼回事,完全是被他們挾裹而來,糊里糊塗的就造了反。他們對待宋軍的手段也很殘忍,凡是拿住便“割其肉,斷其體,取其肺腸,或者熬成膏油,亂箭穿身。”

百姓的日子也的確難過,方臘很快聚集了數萬人,佔領了一些城池,包括杭州。宋徽宗一開始的策略是“招撫方臘”,遭到了拒絕,後來才派大軍圍剿。

(方臘)

鎮壓方臘的主要將領是宋朝名將王稟和劉鎮,時任裨將的韓世忠也有參與。

王稟率東路軍,劉鎮率西路軍,分兩路襲擊方臘,約定在在睦州(治今浙江淳安)會合。

1121年正月,王稟率兵進入浙江,到達秀州(今浙江嘉興)時正遇到方臘部將方七佛,經過一番大戰,方七佛不敵,退守杭州。

王稟一路追擊,二月份包圍了杭州,失去秀州做為屏障,杭州孤城難守,方臘率殘部逃走,三月份又來攻杭州,沒攻下,只得退往老家青溪縣(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王稟追去,沒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了青溪縣。

方臘帶著家人心腹及七萬起義軍逃到幫源洞。這幫源洞在哪裡呢?在青溪縣的大山裡,是個天然洞穴,廣深約四十餘裡,極為寬廣,裡面還有許多岔路。

四月二十四日,王稟和劉鎮兵合一處,對方臘發動總攻,起義軍大敗,多數戰死,少數逃亡。方臘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後被斬殺。

韓世忠參與的就是這一戰,格殺了數十人。

(幫源洞)

總之,方臘起義轟轟烈烈,卻並沒動搖宋朝的根基,敗得也飛快。

順帶一說王稟,在《水滸傳》裡他是個反面角色,誣陷阮小七謀反,使得小七有功無賞罷官回鄉。可真實的歷史裡,太原保衛戰中,王稟與金軍戰鬥到最後一刻,被金軍刺了數十槍,最後攜長子王荀投汾河而死(一說揮刀自刎),以身殉國,忠義悲壯。

真實的宋江,並不是真心投靠朝廷,後來又舉義旗,很快就被鎮壓。

所以宋朝的內患從來都只是小患,外敵才是亡國根源。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方臘起義是史書記載過的,真實存在過的一場農民起義,關於這場起義,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裡著墨頗深,但書中所描寫的有很多與事實並不相符,尤其是方臘被擒,原著裡方臘是被魯智深所擒獲,而影視劇裡則是被武松,但實際上擒獲方臘的另有其人,而且平定方臘起義的也不是宋江,而是一個太監,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下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臘在浙江率眾起義,他以摩尼教的教義來吸引江浙百姓聚眾反抗朝廷的橫徵暴斂,主要就是反抗當時身為朝廷六賊之一的朱勔以花石綱為名在東南各省橫徵暴斂的行徑,“摩尼教”大家可能不熟,這是國外的名字,而在我國,這個教還有一個漢化的名字,就是“明教”,所以說金庸筆下的方臘是明教教主也不無道理,可見金庸的史學造詣也是比較高的。

朱勔是宋徽宗時期的奸臣之一,當時宋徽宗身邊有六個寵臣,這六人無惡不作,被世人稱之為“六賊”,朱勔就是六賊之一,朱勔依靠賄賂蔡京得以接近宋徽宗,宋徽宗是一個文藝愛好者,他喜歡詩詞書畫,花鳥蟲石,尤其喜歡太湖石,而朱勔便投其所好,在太湖尋得一塊造型奇特的太湖石,花費鉅額的人力,物力通過水路運送幾個月後才將這塊石頭送到開封,送到宋徽宗的面前,宋徽宗見後大喜,並擢升朱勔為威遠節度使。

因為送了一顆石頭給皇帝而被封為節度使,這在我國曆史上也是頗為罕見的,這足以說明宋徽宗的昏庸以及大臣的讒佞。

朱勔的投其所好源自對權力的無上追求,而這種追求註定要以犧牲百姓的利益為前提,宋徽宗蒐集天下奇石也為朱勔提供了一個搜刮民脂民膏的藉口,於是朱勔在東南大肆魚肉百姓,堪稱“東南小朝廷”。而方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忍受不了朱勔的所作所為才憤而反抗的。

有了方臘的振臂高呼,不堪忍受朝廷花石綱的地方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加入方臘的起義大軍中,很快方臘便聚起了數萬之眾,在同一時期山東的宋江也發動了起義,與方臘起義遙相呼應,但論規模宋江起義遠不及方臘起義,方臘起義後,很快率眾攻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四省包括杭州城在內的六州五十二縣,並自稱聖公,建元永樂(原來“永樂”這個年號不是朱棣首次使用的),方臘由此佔據了富庶的江南地區,將北宋的經濟命脈控制在自己手中,也因此,方臘起義才引起了北宋朝廷的重視和恐慌,當然也包括宋徽宗。

面對方臘起義,宋徽宗驚恐萬分,他先是下詔罷免朱勔停運花石綱並招撫方臘,但方臘誓死不從,於是宋徽宗改安撫為鎮壓,以童貫為宣府使,譚稹為制置使統率京畿禁軍和西軍南下平叛。童貫也是六賊之一,雖然他是個太監,但他手握兵權長達二十年,還被宋徽宗封為廣陽郡王,一個太監能達到這個高度,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了。

童貫此人除了阿諛奉承以此討好宋徽宗之外,幾乎一無是處,雖然掌握兵權,但他對統軍征戰這方面絕對一竅不通,不過好在這次他用對了人,這次征討方臘,童貫和譚稹是正副統率,但具體的軍事行動不是他們指揮而是王稟和劉鎮負責,還有辛興宗,楊可世,折可存等名將具體執行,尤其是參與平叛的西軍是當時北宋唯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他們常年駐紮在陝西與西夏作戰,所以朝廷不遠千里調派西軍到江浙平叛也足可見對方臘起義的重視程度,而方臘起義在宋軍的圍剿下也很快被剿滅了。

關於征討方臘起義,這裡還有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那就是具體擒獲方臘的人究竟是誰,《宋史》對此有明確記載的有兩處,一處是韓世忠擒獲的,一處是辛興宗擒獲的,當時韓世忠是西軍一名中低級將領,而辛興宗是他的上司,所以具體的情況極有可能是辛興宗所統領的部隊包圍了方臘,而韓世忠具體實施了圍捕,但最終的功勞肯定要記在辛興宗的頭上。

不過上世紀三十年代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裡又詳細記載了他的生平,上面寫道“方臘之叛,用第四將從軍,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將兵。奮然先登,士皆用命,臘賊就擒,遷武節大夫。班師過國門,奉御筆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繼獲,遷武功大夫”,也就是說擒獲方臘的是折可存,而他在擒獲方臘後又出師擒獲了宋江。

一個人先後擒獲《水滸傳》裡的兩大起義領袖,這不得不說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不過折可存擒獲方臘和宋江究竟是不是真的尚不能確定,這裡小編也只是淺談一下。

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就這樣被鎮壓下去了,而諷刺的是,當年逼迫方臘起義的朱勔在此後不久又官復原職了,而且更受宋徽宗的信賴,甚至出入皇宮都可以“進見不避宮嬪”,這真的是應了張養浩所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鹹魚閒聊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方臘起義到底是誰鎮壓的?

《水滸傳》書中說方臘起義是被宋江帶領的梁山好漢平滅的,最後方臘是被花和尚魯智深生擒活捉的;電視劇中說方臘是被武松單臂擒住的。

真實歷史不是這樣的,方臘是被北宋正規軍鎮壓下去的,親們想不到吧?指揮這次戰役的是大太監童貫,他是監軍,生擒活抓方臘的是當時還沒有名氣的裨將韓世忠。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方臘又名方十三,一說他是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一說是安徽歙縣人。

也許是地方都喜歡搶註名人的緣故吧。歷史資料顯示他確實在這兩地方比較活躍。

方臘的資料殘缺不全,有人說他是南方一個富戶財主,有人說他是漆園的僱工。不管別人怎麼說,方臘是摩尼教教主這一身份是大家公認的。

原來在宋徽宗統治時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喜歡奇石珍寶,朝廷有一項專門的賦稅,那就是地方要進獻“花石綱”。

說白了就是向朝廷上交“奇石花草”,本來老百姓賦稅就夠沉重了,加上地方官員藉機搭車揩油,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就在這種情況下,方臘以佈教為名,發動窮苦百姓起來反抗朝廷。

1120年10月,方臘振臂一呼,很快在他身邊聚集了上萬人起義,義軍從杭州滾雪球般的向安徽發展壯大,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起義軍發展到了二十萬人馬。

老百姓心裡想的是:“不反是餓死,造反成功就能活下去!”

方臘起義震驚了朝廷,宋徽宗急忙和群臣商議,最後發兵二十萬前去鎮壓,童貫被任命為監軍。

說實話,別看方臘起義聲勢浩大,其實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也就是流民隊伍,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的“渣渣”。真正有點作戰能力的還是方臘培養的教眾,畢竟這些人佔少數。

經過和宋軍的死磕,方臘明白了一個道理:“胳膊擰不過大腿,流民幹不過正規軍”。

多麼痛地領悟!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方臘只能一條路走下去。

到了次年(1121年)的四月,方臘的二十萬人馬被宋軍消滅了三分之二,如果再打下去,估計方臘就成“光桿司令”了。迫於無奈,他只好帶著殘兵敗將退回老家睦洲(今杭州市淳安縣),藏身於青溪幫源洞和梓桐洞中。

這兩個洞是方臘經營多年的老巢,敵在明我在暗,易守難攻。裡面有儲存下來的糧食夠吃半年的。

面對這種棘手的地形宋軍不敢貿然進攻,這兩個洞好比座山雕的老巢一樣,暗堡林立,裡面機關密佈。

此時韓世忠向監軍童貫獻計說:“我們不妨向裡面喊話,用高官厚祿分化軍心,假以時日,叛軍不攻自破。”童貫依計而行。

果然如韓世忠所料,方臘手下一名將領經不住誘惑,趁機不備投降了宋軍,於是兩個洞中的秘密被宋軍所掌握。

韓世忠制定作戰計劃,他首先率領敢死隊衝進方臘藏身的幫源洞,全殲其身邊的“四大金剛”,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擒獲。

兩個洞中藏著的七萬義軍悉數被殺,堅持半年之久的方臘起義徹底失敗。

八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押解汴京,兩天後全部被殺。(值得一提的是,在回軍的中途,韓世忠和官妓梁紅玉一見鍾情,韓世忠從此後脫穎而出)


秉燭讀春秋


歷史上的方臘起義,曾經席捲了宋朝的半壁江山,而領兵鎮壓的人,是一個被描繪成“大奸臣”的太監童貫,也就是“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中筒。現在讓我們去回顧一下這段歷史,看看童貫為何輕易鎮壓了方臘起義的真相。

方臘是“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領導人

方臘起義,有一句實話說出了當時百姓的真實生活,“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造成這種勞而不獲,衣不遮體,食不裹腹的原因是宋徽宗這個文雅的皇帝,喜歡花石竹木。

為了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在江南設置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當收集好各種寶物用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這便是“花石綱”。

花石綱船隊所過之處,則由當地的百姓供應錢穀和民役;為保證船隊通過,部分地區不得不拆毀橋樑,鑿壞城郭。這種負擔和剝削讓江南百姓苦不堪言,滿懷仇恨。

《宋史》有記載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20年”。

方臘出生在睦州青溪,而盛產竹木漆的青溪恰好是應奉局重點取材之地,方臘深知當地百姓之苦,於是組織當地貧困失業的人,利用“摩尼教”的神秘感獲取民心,以誅殺朱勔為號召,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

“摩尼教”,唐朝時期由波斯傳入中國,即張無忌所屬的“明教”,教義為二宗三際,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惡。方臘以“是法平等,無分高下”為政權依託,自號“聖公”,建立“永樂”政權,短期內響應的江浙百姓發展到近百萬。

方臘起義看似轟轟烈烈,但隱患太多。

1、戰略思想執行力度不夠

方臘起義的目標是“劃江而治”,但是方臘並沒有堅決執行“劃江而治”的戰略,而是搶佔大片的州縣擴充實力,放棄了最重要的長江重鎮——金陵,讓謀士的“直據金陵……先立根本,後商議攻取之計”的謀略落空,從而失去了抵抗、防守宋朝的第一前線和戰略主動權。

方臘佔據金陵,可攻可守,進退有度,起義的結局很大可能會改觀,所以方臘起義失敗最大原因就是貪圖小利而放棄了長江重鎮金陵,依靠長江這道天然屏障做防守的戰略成空。

2、對俘虜的態度殘酷,得不到降將的支持

方臘對宋朝俘虜的官吏報復也相當殘酷,割肉斬體、亂箭穿心等做法得不到宋朝降將的支持,那麼就達不成分化宋朝正規的軍事勢力的目的。只靠農民軍與正規軍作戰,又得不到兵源的補充,方臘的隊伍很難做到對正規軍有效的對抗。

3、困守山洞是最低級的軍事錯誤

方臘在童貫的進攻下節節失敗,一直退到青溪縣,而後二十萬人退守幫源洞。方臘短視的弱點再次顯露,以石洞作為隱蔽地點,這等於是讓出小型戰場主導權,不是進行有效的游擊戰,反而把命運交給了官兵,期待地形能夠創造奇蹟。

宋軍圍洞,方臘便成了甕中之鱉,即使沒有韓世忠率驍勇進入衝殺,宋軍只要斷糧斷水,再在洞裡放一把火,方臘二十萬人也只有等死一途。

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後來被俘虜,押往汴京處刑而死,方臘起義以失敗告終。

鎮壓方臘的童貫並非無能之輩

童貫,少年時投在宦官李憲門下,而李憲亦非一個尋常的太監,而是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軍多年的欽差。童貫跟隨李憲出入前線達十次之多,對戰事、戰局走向都有心得,但並沒有得到重用,名不經傳,但這段經歷讓童貫積累了軍事知識和西北人脈。

宋徽宗繼位,善於揣度聖意的童貫終於得到了機會,在擔任“內廷供奉官”時為宋徽宗收羅文玩字畫不中飽私囊、辦差用心,加上會奉承討好,很受宋徽宗的歡心。

童貫擔任西北監軍平叛羌族吐蕃時,把宋徽宗的撤軍命令藏下,說這是“上趣成功耳”,命主帥王厚出兵交戰,一舉收復四州。這時童貫才拿出宋徽宗的旨意實時收買人心,說戰事失敗就己身承擔後果,戰事勝利讓大夥兒瓜分戰功,於此童貫在西北軍隊中牢牢樹立起了威望。

《宋史》載:貫發視(手札),遽納鞾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出,復四州。

童貫在戰場明顯不是草包監軍,而是懂得戰術、戰略的軍事人才。

童貫攻打西夏,最終讓西夏求和;與吐蕃開戰,恢復了神宗時的故土,”開拓疆境三千餘里“;童貫因此升任經略安撫制置使,其後童貫又率軍收復了西北重鎮積石軍和洮州

面對來勢洶洶的方臘起義,宋徽宗命童貫草詔罷去應奉局,平息民怨;在求和未果的情況下,召回平燕的大軍,由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使,率兵征討方臘。

童貫身經百戰,眼光毒辣,立刻發現了方臘放棄金陵的最大敗筆,於是大軍首先佔領金陵,以此為防禦據點,開始部署南下進攻路線和逐一收復被佔州縣。

宋徽宗宣和三年,方七佛攻打秀洲,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堅持到童貫的大軍到來,合擊之下,起義軍敗退,方臘也不得不退守杭州。

童貫率領軍隊水陸並進,快速追擊,很快在杭州打敗方臘,強勢收復杭州和周邊地區。

方臘節節敗退,一退再退,最終退無可退,最後退回到老家青溪縣幫源洞躲避。

方臘在幫源洞被捉,正式宣告起義失敗。

宋江徵方臘損兵折將是無中生有的虛構故事

在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宋江徵方臘損兵折將是虛構的故事,方臘和宋江並無交集。

方臘起義最盛之時,部眾近百萬,建立的政權轄下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等六州52縣;宋江率領36名部屬發動起義,佔據梁山反抗朝廷,部隊就是山下的漁民、農民。

對於宋江起義,宋朝很輕視,如果不是方臘起義的牽制,宋江起義根本堅持到3個月,因為童貫領軍攻打方臘去了,對付宋江的是張叔夜。

海州知州張叔夜2月被任命招降宋江開始,5月便平叛了宋江起義,所用的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埋伏戰。

小股部隊引誘宋江棄船登岸追擊,趁機燒了宋江戰船,斷了宋江後路;埋伏的精兵殺出,陷入重圍宋江的起義軍,被迫向張叔夜投降。

方臘四月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虜,宋江五月向朝廷投降,因此兩人之間並無瓜葛,也沒有宋江被朝廷派去圍剿方臘的這段歷史。

方臘起義的導火線是“花石綱”,是農民面對朝廷殘酷剝削爆發的戰爭,其根底還是宋徽宗時期上層階級貪圖享受,不顧百姓死活,最終激化了民與官之間的矛盾所致。方臘起義雖然被鎮壓,同時也讓不堪重負的北宋財政雪上加霜,國力衰微。隨著北宋的一系列弊病暴露出來,虎視眈眈的金朝乘虛而入,最終滅亡了北宋,造成了宋朝歷史上最悲慘的“靖康之恥”的發生。


西遊夢紅樓


在歷史上有很多農民起義,卻又很多以失敗告終,在北宋末年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方臘起義,也是如此。只不過關於它究竟是被誰鎮壓,就眾說紛紜。

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書中寫的是方臘被花和尚魯智深活捉的,電視劇中演的是被武松捉拿的,但是真實的歷史究竟如何,還得藉助史書記載,畢竟水滸傳只是一本小說,三分真實七分編造。

根據史書記載,方臘不是被水滸英雄鎮壓,而是朝廷軍隊,這也不難想到。當時朝廷為了鎮壓這次的農民起義,便委命大太監童貫指揮作戰,而當時將方臘活捉的是還未成名的小將韓世忠。

說到當時活捉方臘的場景,也是驚險刺激。方臘起義是在宣和二年,當時朝廷鎮壓方臘起義的時候,還將韓世忠從西北調到浙江,更是派遣大批軍隊去作戰。由於方臘的勢力相當大,讓北宋的將領不知所措,所以韓世忠便毛遂自薦,率領兩千人的軍隊捉拿方臘,方臘大敗,一直被韓世忠追趕到老巢。

由於老巢的構建複雜,有很多藏身的石洞,一時之間讓韓世忠無從下手,最後韓世忠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喬裝假扮之後從當地一個農婦那裡得知了消息,所以獨自前往,期間經歷了各種驚險逃亡,殺死了數十人,最終將方臘活捉。但是可能由於不喜大功,所以在功勞被別人搶走了之後也沒有太多抱怨。

其實方蠟起義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方臘這個人不是一塊當將領的料。剛開始很有勇氣,發起了起義,但是起義之後不去學習知識,也沒有作戰方略,對軍事知識瞭解甚少,至於管理的軍隊,也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系統的分工合作,對於有利時機不能去搶佔,諸多的原因加和一起最終逃不過被鎮壓的命運。

所以,方臘起義不是被綠林好漢鎮壓,而是被朝廷的正規軍隊鎮壓,其中參與鎮壓的除了童貫這個總將領,還有韓世忠、楊惟忠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