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就會通過哭鬧、扔東西、打人等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要想讓孩子改掉亂髮脾氣的毛病,學會管理的情緒,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

1.家長過於嚴厲批評

國慶節的時候,老公表哥一家來看望公婆,吃飯的時候,4歲多的小兒子從臥室裡跑出來,一下子沒站穩,撞到了客廳的餐桌上,把一個碗打翻在地。

看著地上打碎的碗,兒子低下頭沉默不語,而這時婆婆聞訊趕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就大聲嚷嚷起來:“哎呀,你這個孩子怎麼搞的,做事這麼毛毛躁躁,說過你多少次了,一直不改,看又闖禍了吧,一會等著讓你爸揍你吧。”

在這麼多人面前受到批評,兒子覺得特別沒面子,小聲地說了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而婆婆又在一旁嘮叨了起來:“知道自己錯了吧,以後還跑不跑了?”

聽了婆婆的嘮叨,兒子生氣地回了臥室,午飯也沒吃幾口。

2.孩子受到挫折

5歲多的赫赫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而且性子比較急。在班裡一直都比較爭搶好勝。有一次幼兒園舉辦夾豆子比賽,小朋友按照抽籤的方式進行比賽。

他抽的籤比較靠後,就一直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小嘴裡嘟囔著怎麼還不到我,還不到我。老師知道他脾氣急,於是安慰道:“赫赫,別急,馬上就到你了。”

終於輪到了赫赫,和他比賽的是豪豪,一開始赫赫的速度明顯佔上風,領先豪豪很多。但是後來一個豆子特別不好夾,他試了好幾次都夾不上來,然後又看了一旁的豪豪,發現豪豪已經追上自己。於是越來越慌,好幾次夾起的豆子都掉了出來。

最終豪豪贏了赫赫,好勝心比較強的赫赫立馬哇哇大哭起來。

老師勸了好半天,他才止住了哭聲,轉為小聲地抽咽。

3.父母過度控制孩子的行為

我有一個朋友,懷孕後在家做全職媽媽。她對孩子的管教特別嚴格,從小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地滿滿的。一開始小傢伙還高興地配合,可是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讓他漸漸開始排斥。

有時候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媽媽就要懲罰他在家裡一遍遍的練習,剝奪了他看電視和玩玩具的機會。

後來孩子就開始無端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經常把東西扔到地上。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麼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問題,家長平時要怎麼做呢?

1.家長理解孩子發脾氣的行為

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發脾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行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剝奪了孩子發脾氣的權利。

家長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告訴孩子正確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除了發脾氣,還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2.家長要學會冷處理

有的孩子一發脾氣,家裡的大人尤其是爺爺奶奶就趕緊過來哄,這樣會讓孩子養成驕縱、亂髮脾氣的習慣。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假裝沒看見,繼續去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見爸媽不理自己,會自覺沒趣,主動跑過來和爸爸媽媽說話,這時候家長要抓住機會,告訴孩子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用正確的方法。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可以想辦法說服家長滿足自己的需求

可以告訴孩子事情有很多種解決辦法,如果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可以想辦法說服爸爸媽媽,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如果發脾氣,需求是絕對不會被滿足的。

這種方式可以鍛鍊孩子獨自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4.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直講道理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情緒是不穩定的,根本聽不進家長的道理。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喋喋不休,不但不會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讓孩子更加厭煩,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等孩子冷靜下來,能夠思考問題的時候,再用簡單的道理跟孩子溝通,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妨試試這5個方法,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平時多給孩子多一些情商類的繪本

為了引導孩子更好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平時陪孩子讀一些情商類的繪本,通過故事中的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宣洩情緒,提高孩子情商的同事,更能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父母是一個善於管理情緒,同時也能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進行情緒調節的人,那麼孩子也一定會有比較高的情商,親子關係也更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