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元代文學家在其所著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有這樣一句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大意就是,如果天下安定,統治階級定要大興建設,勞民傷財,百姓不好過,如果國家滅亡,災難四起。戰禍不斷,百姓也會受苦。但在古代時期,人們相對兵災,更加恐懼的卻是瘟疫。從人類進入到以聚居形式生活之後,戰爭和紛爭充斥在人類進程中,甚至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戰爭也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造成的破壞更加之大。而相比於戰爭的破壞力,瘟疫疾病的破壞性顯然要更大。瘟疫這個東西不分區域和人種。早在中世紀時期,歐洲曾經爆發過一場影響甚深的鼠疫。也就是當時所稱的黑死病。當時鼠疫奪走了歐洲30%—60%人口的性命。整個歐洲一片死寂,西方文明也差點滅絕在鼠疫之下。後來歐洲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才得以恢復元氣。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在中國歷史上也同樣不缺乏瘟疫。從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在這2632年之間,共記載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幾乎每一次的瘟疫都是伴隨著戰爭而來。但由於古代中國醫療水平相較於西方來說要強很多,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瘟疫並沒有給中國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有一次瘟疫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場瘟疫就是明朝崇禎年間的大瘟疫。此次瘟疫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如果沒有那場大瘟疫,明朝還真不見得會敗給李自成。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明朝時期瘟疫並不是在崇禎時期爆發,早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明朝的瘟疫就屢屢不絕了。明末傳染病學家吳又可在《瘟疫論》中記載,天啟三年,明軍平定彝族土司奢崇明的叛亂時就遭遇了瘟疫,當時軍隊被瘟疫困擾,導致戰鬥力下降,平叛反覆”。而在更早的萬曆年間,大同太原等地就爆發過一場規模巨大的瘟疫。史料記載“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由此可見明朝瘟疫之頻繁之盛。到了崇禎年間,更是爆發了一起對於明朝來說是毀滅性的大瘟疫。從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這場大瘟疫席捲了整個北方地區。從明朝西北地區一直蔓延到河北之地。崇禎六年開始的瘟疫同樣是由山西開始爆發的。由於當時山西百姓逃亡各地躲避瘟疫,這就導致瘟疫隨之被傳播開來。也正是因為這場瘟疫導致明朝北方百姓餓殍浮屍千里,才導致了大規模農民起義運動的爆發。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之後明朝各地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本身以明朝的實力,鎮壓農民起義軍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但危及明朝的大規模瘟疫讓明朝朝廷難以雙方兼顧。畢竟剿匪需要糧草物資,而大規模瘟疫導致明朝北方十室九空,良田荒廢,糧草極度短缺。朝廷還需要安撫地方百姓,救濟災民等工作。明朝實在是分身乏力。最關鍵的是,瘟疫影響的不光是百姓,明朝軍隊中受瘟疫影響的也很大。崇禎八年,鎮守潼關、朱陽關等隘口到總兵龍世威曾經上表朝廷“

露宿凡十旬,皆患疫癘不能軍,闖賊大至,遂潰。”這就證明明軍因為瘟疫影響導致戰鬥力大減。很多時候都打不過起義軍。甚至出現了不戰自潰的現象。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史料記載“崇禎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可見從崇禎六年開始,瘟疫問題就一直困擾著明朝,這場瘟疫導致北方各省軍民大量死亡,幾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而李自成就是藉著這股瘟疫之風,一直從陝西順利的殺到了京城。當瘟疫傳播到了京城後,其破壞力更是直線上升。夏燮《明通鑑》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這說明受瘟疫影響,當時北京城死亡人數都已經無法估計了。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而在《崇禎實錄》則記載“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甚至已經到了無人收屍的地步。可見一場瘟疫差點兒讓北京城百姓滅絕。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的起義軍自然是可以毫無阻攔的攻破京城滅亡明朝了。在北京城瘟疫爆發之前,京城守備部隊高達十萬之巨,但瘟疫過後,面對李自成大軍的逼近,京城守備軍隊甚至連最基本的防禦陣型都無法組織。後來還是在皇宮的太監全部上陣之後才勉強組織起了防禦陣型。如此這般明軍焉能不敗。

明朝名亡於闖賊,實亡於瘟疫!

明朝崇禎年間的大瘟疫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也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在此之前,明朝政權就已經岌岌可危了。但明朝的大瘟疫又加劇了天下大亂的程度。畢竟百姓因為瘟疫無家可歸,為了活命他們只能加入起義軍造反。而且因為大瘟疫的緣故,明朝大同、山西、薊州、宣府等鎮的精銳明軍可以說是沒有發揮出絲毫作用就崩潰了。明朝僅剩的精銳也就是九邊重鎮之軍了。而九邊重鎮之軍又要防範清軍入關。所以明朝在關內基本無可用之軍。這也是為啥李自成的起義軍幾乎沒遇上什麼像樣的抵抗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並且滅亡了明朝的原因。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