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在明朝崇禎在位的17年,經歷七次瘟疫。京城死於鼠疫的高達60%,曾有學者稱,明朝亡於鼠疫。據《明實錄》記載,明朝多發瘟疫,也是爆發瘟疫最多的朝代,瘟疫高發於春季和夏季。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崇禎6年,山西大疫,崇禎7、8年,鬧饑荒,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果不其然突降瘟疫,疫情兇猛,一夜之間變空城。一直到10年,山西已經死了過半的人。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崇禎14年,連續乾旱4年鬧饑荒。古代社會防災能力差,一旦自然災害發生,百姓沒有東西可吃,有的就吃樹皮草根,有的餓死,有的逃荒,有的染上病菌。屍體沒有人處理,天氣一熱就病毒細菌滋生,鼠蟻蚊蟲到處傳播,瘟疫就此蔓延開來。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崇禎16年,明帝國大廈將傾。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失敗,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瘟疫,四月的時候,京城每天死亡的人數有萬人。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十室九空,有的戶丁盡絕,死亡的速度相當快。十月底,京城死了20%的人口。瘟疫加大了明軍的戰鬥力。加上戰爭讓整個明帝國一起爆發裹足不前,深陷泥潭。農業歉收,內憂外患,整個明朝危機四伏,險象環生。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在明朝滅亡前的那幾年,複合式的災難頻頻爆發,災害引發了各地饑荒瘟疫,很多農民為了生存,不得已加入闖王大軍,開始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中有一些感染的士兵帶到了別的地方。雖然軍隊之中有不少人感染瘟疫而死去,但是軍隊規模還是很大,就因為闖王一直流竄疫區。慢慢的就形成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形成了個別免疫。但也有人解釋說,之所以明朝的瘟疫沒對李自成有造成影響,是因為跳蚤怕馬身上的味道,顯然這個說法有點站不住腳。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大瘟疫使得京城內外,災疾流行,人民死者甚多,軍士將士減損20萬,李自成破關之前,大明其實已經搖搖欲墜,防衛軍完全不堪戰鬥,李自成才如此容易攻破京城。在京城人口密集,有皇族、官員、商販、百姓等等,加上京師屯兵,人口密集,空氣流通困難,病菌繁殖,當時的防疫能力很弱,也沒有現在抽水馬桶,只有旱廁之類,這樣增加了傳染的渠道。

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症:瘟疫

瘟疫肆虐之下的明軍,“鳩形鵠面”充數而已,當時的馬也不幸被感染,三萬的戰馬只留下一千多匹。軍隊感染過半、臣子慵懶、官員腐敗、閹黨亂政、財政不支加速了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的衰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