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上週的年講歐洲中,我們講到了英國大名鼎鼎的大航海家德雷克和他的故事。其實,在萬里之外的亞洲,也有一隻遠征的隊伍,而隊伍的主帥,同樣揚名四海,他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蒙古國,歷史上通過三次西征,征服了西亞和東歐地區,兵鋒最遠達到埃及、塞浦路斯、保加利亞、奧地利、捷克、波蘭一線,將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覆蓋至歐亞廣大地區。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蒙古帝國疆域的擴大

不過蒙古軍隊帶來的除了戰爭,還有一樣比戰爭更可怕,看不見摸不著卻殺人於無形的東西——瘟疫。僅黑死病一例,就席捲了整個歐洲,KO了當時歐洲接近一半的人口。

那瘟疫到底是如何爆發的呢?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252年,那時忽必烈率大軍南征大理,一年半後,大理併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但在這場征戰中,有一個當事人根本就不可能意識到的細節,對一百年後的歐洲造成了致命的影響,那就是——

將鼠疫桿菌帶了出去。

鼠疫桿菌走向世界

黑死病是由鼠疫病毒引發的烈性傳染病,因患者晚期皮下會因出血變黑而得名。鼠疫桿菌有兩大疫源地,一個是喜馬拉雅山麓,一個是中非的大湖地區,它們以老鼠等齧齒動物為宿主,中國的雲南和中南半島的緬甸等地都有分佈,但一般情況下它們很難跨過薩爾溫江向北傳播,而且當地的居民已經發展出一套“古老習俗”有效阻止鼠疫桿菌。

但一旦當對這類傳染病一無所知的外人闖入該地,比如直到20世紀仍然還有不少人在雲南誘捕土撥鼠,從而把鼠疫桿菌帶出當地,後果就嚴重了。

蒙古大軍在1252年的軍事行動促成了長期宅居雲南的鼠疫桿菌開始“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的環球旅行的第一步。

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為機動、最為快速、作戰半徑最廣的部隊,能跨越河流和高山的阻礙,從亞洲大陸最東端的日本直到近乎西端末尾的中歐一帶。所以依靠跳蚤和老鼠為宿主的鼠疫桿菌的旅行路線大致是這樣的:

1

先跟著蒙古大軍從雲南一帶到了蒙古草原

2

再跟著騎兵和商隊沿著歐亞大草原從東到西,跨過中亞、裡海平原和伏爾加河流域

3

再到達黑海沿岸的拜占庭和土耳其

4

又跟隨船隊到達地中海和歐洲各港口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黑死病在歐洲的傳播路徑

黑死病的潘多拉魔盒

1346年,一艘船尚未在墨西拿港口停靠便擱淺了,人們發現船上的船員已經全部喪生,於是強盜和土匪打劫了這艘船,同時也把船上的鼠疫桿菌帶上了陸地。

恐懼開始蔓延,人們按照常規,燒死了大量女巫,也還是無濟於事。沒有人知道這場瘟疫到底是怎麼回事。感染瘟疫的屍體來不及掩埋,老鼠以屍體為食,而跳蚤則以老鼠為食,跳蚤到人身上的時候再把鼠疫傳給人,於是積攢了更多的屍體……如此惡性循環。

黑死病導致至少2500萬歐洲人的死亡,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在短短五六年間喪生,雖然還不到滅霸打一個響指的喪心病狂水準,然而其影響之大,遠甚於蒙古鐵騎的軍事征服。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其實在1346年的黑死病肆虐歐洲之前,歐洲歷史上也曾爆發過嚴重的鼠疫,比如羅馬帝國165—180年和251—266年的兩次大瘟疫,另外還有拜占庭帝國542年的“查士丁尼瘟疫”。

中世紀基督教文獻最後一次提到鼠疫是767年。也就是說從8世紀到14世紀的近六百年間,歐洲並未遭受鼠疫的強力侵襲。再結合中東的阿拉伯作家也有一百多年時間未曾提到鼠疫,可以推斷出,地中海地區鼠疫的傳染鏈(跳蚤、老鼠、人)斷掉了,鼠疫桿菌無法得到穩定的生態龕。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為什麼542年的查士丁尼時代的鼠疫爆發侷限於地中海南部和東部世界,而1346年的鼠疫卻能迅速蔓延至整個歐洲,包括寒冷的北歐地區?

自從1291年以後熱那亞艦隊打敗摩洛哥軍隊進而打通了直布羅陀海峽的航運之後,南歐和北歐之間的航路也被打通了,而且造船技術的改進讓通航普遍化,即便在不適合航海的冬天,北歐和南歐照樣能做生意。這樣,攜帶鼠疫桿菌的老鼠也能走出地中海,橫行全歐洲了。還有一條,北歐地區的人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達到飽和水平,林地被開墾,出現了大量密集居住的地方。這些都是鼠疫桿菌的最愛。

鼠疫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其最常見的感染方式是鼠疫的致病菌定植在人體的淋巴系統中,進而導致腋下和腹股溝的淋巴結腫大、疼痛,最終這些腫大的淋巴結會穿破皮膚形成黑斑並使其膿腫、破潰。如果不及時治療,鼠疫感染者的存活率只有三分之一。當鼠疫桿菌侵入肺部,並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時,它的殺傷力會變得更強,同時傳染性也會更高,患者的死亡率高達90%!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歐洲人用了整整150年約五六代人的時間來消化黑死病,形成抗體。此後500年,鼠疫在歐洲還在陸續爆發(比如1665年的倫敦鼠疫,就是造成牛頓爵士不得不避居鄉下,最後在莊園裡琢磨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肇因),但威力已然大減。

黑死病並沒有奪走所有歐洲人的性命,甚至有些感染者依然能倖存下來,並且將抗體基因傳遞給後代,為什麼呢——

以毒攻毒的抗體瞭解一下

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鐵元素:人體合成蛋白質,寄生蟲吞噬我們身體裡的鐵,癌細胞靠鐵元素迅速繁殖擴散。含鐵的人類血液,對細菌來說,就是一座美食宮殿。

在我們體內,有一種白細胞叫作“巨噬細胞”,它就像人體免疫系統中的巡邏警車,一旦發現不速之客,就立刻實施包圍,然後帶到淋巴結“駐地”關押。巨噬細胞中含有大量的鐵,很多傳染性病原體都是通過巨噬細胞中的鐵來進行生存和繁殖的。當收到感染的巨噬細胞到達淋巴結時,傳染病原體會利用淋巴系統在身體各處遊走、搞破壞。這正是鼠疫發生時的情形:腫脹和破裂的淋巴結是細菌將人體的免疫系統據為己用、進行破壞的直接後果。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人體的防禦系統——巨噬細胞

在某一特定人群中,鐵元素的含量越高,感染瘟疫的可能性就越大。與我們的直覺相反,處於人生鼎盛期的壯年男性其實是最脆弱、最容易受疾病威脅的,歷史上兒童和老年人往往由於營養不良導致體內缺鐵,而成年女性也因月經、妊娠和哺乳週期性地流失鐵元素。

正是那些缺鐵的老幼婦孺,反倒頂住了黑死病的攻擊!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

但這麼做是有代價的,就是他們的巨噬細胞缺鐵,這種抗體基因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遞,就成了今天30%的西歐人後裔中都有的血色素沉積症致病基因。血色素沉積症不是傳染病,也不是病毒感染,而是一種遺傳病。血色素沉積症患者的身體總是認為沒有足夠的鐵,導致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糖尿病、關節炎等一系列疾病。

通俗地來講,為了見到明天的太陽,我給自己下了在未來40年裡會殺死我的毒,而且這種毒的毒性還會遺傳到我的後代身上。為了戰勝黑死病,歐洲人不得不“以毒攻毒”。

順便說一下,有人好奇鼠疫桿菌為何沒有往東擴散至中國的華北華南等地。在一些尚未得到全球學者公認的研究中,有不少學者支持中國也曾發生過“黑死病”的記錄,1331年發生在河北的一場瘟疫殺死了當地90%的人口,而1353—1354年在中國八個相距很遠的地區出現了更大範圍的災難,有文獻記錄“三分之二的人口”死去。《瘟疫與人》一書也支持“黑死病”也曾肆虐中國的觀點,

黑死病導致中國人口從宋代到元代大規模減少。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說完了黑死病,我們再跟兩種熟悉的疾病打個招呼——

令人難以啟齒的神秘疾病

15世紀最後幾年,有一種神秘的疾病席捲整個歐洲,從此駐足不走,這種疾病叫“梅毒”。那個時候的人普遍相信是哥倫布的船員把這種病帶回歐洲的。

15世紀末的意大利分為許多國家,互相之間的戰爭還引發西班牙人和法國人的介入,於是梅毒這種疾病傳遍了歐洲,後來又跟隨達伽馬的船隊傳到印度,還跟著葡萄牙人傳到了中國和日本。

被梅毒影響的名人很多,亨利八世、貝多芬、福樓拜、王爾德,還有同治皇帝都飽受該病的折磨。在給這個這個尷尬的新疾病命名時,大家都開啟了毫無依據的地圖炮。

意大利稱梅毒為法國佬病,結果這也成為梅毒最通行的外號;法蘭西人稱它是那不勒斯症;英格蘭人則稱它是法國佬病、波爾多病或西班牙佬病;波蘭人稱它是日耳曼症;俄國人稱它是波蘭佬病,等等。中東人叫它歐洲膿皰,印度人叫它法蘭克人病(指西歐)。中國人叫它廣州潰瘍(廣州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港埠)。日本人叫它唐瘡(唐指中國)。早期眾人賜予梅毒的大名,洋洋灑灑,可以寫滿好幾頁紙。直到19世紀,意大利名醫弗拉卡斯特羅於16世紀20年代新造的詞“syphilis”,才終於變成全球通用的標準定名。可見疾病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問題。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歐洲人從美洲帶回來的東西當然不止梅毒這一樣,還有很多今天已經成為全球重要農作物的品種:大豆、玉米、可可、土豆、番薯、辣椒、花生、菠蘿、南瓜等,其中玉米和土豆更是後來全球人口增長的關鍵農作物,而那個時代被捲入全球貿易格局的明王朝正是因為種植新品種而養活更多人口,中國人口數量在明朝後期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1億。

美洲將梅毒傳入歐洲,而哥倫布反手就送出一個同樣的“禮物”—天花,還附贈流感和斑疹傷寒。這些病毒到達美洲,如同死神的鐮刀收割整齊的莊稼,美洲原住民的數量據推測從約5000萬—1億減少到不到1000萬,如今印第安人的人數也不過3000萬左右,其中美國的印第安人只佔美國人口的1.2%而已。面對此景,恐怕滅霸同學也看不下去。有印第安文獻記錄16世紀天花肆虐的光景:

亡者發出的氣息如此惡臭。我們的父親、我們的祖父都倒下了,然後半數人都逃亡田野。餓狗、禿鷹啃噬屍體。亡者之多駭人。你的祖父死了,國王的兒子死了,他的兄弟、族人也都死了,因此我們都變成孤兒。哦,我的兒啊!我們都還年輕幼小之時,便都成為孤兒。我們所有人都成了孤兒。我們生下來就是為了要死去!

向疾病宣戰!

在人類發明疫苗和發現微生物就是疾病的肇因之前,人類面對天花和斑疹傷寒這類疾病非常被動,有一些治療的方法,但沒法預防。但是這四個人卻改變了整個人類和病毒對抗的歷史。

1

現代免疫學之父

主要成就:發現牛痘抗體抵禦天花病毒

Edward Jenner

1749—1823

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詹納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他注意到牛會得病,就是牛痘,偶爾會傳染給擠奶女工,他還發現這些擠奶女工似乎和天花絕緣。天花是比牛痘更嚴重的傳染病,於是詹納嘗試將牛痘種到人身上,牛痘這種病對人的傷害比較輕,卻可以預防天花病毒襲擊人體。這是一招漂亮的“以毒攻毒”,這種防治天花的方法很快就在全世界推廣開來。

2

公共衛生醫學開拓者

主要成就:防治霍亂

John Snow

1813-1858

1831年,霍亂突襲英國,按照當時的經驗,採取的做法就是把感染了霍亂的人隔離起來,然而效果平平。1848年和1854年,霍亂再次爆發,倫敦的醫生約翰·斯諾通過和居民交談以及病例的追蹤,最後確定霍亂的傳播源頭是倫敦蘇活區的公共水泵。他判斷是霍亂患者的排洩物汙染了水源。雖然這個時候還找不到更上一層的源頭——微生物病菌,但是已經開始改善水源,並且知道水源和公共健康密切相關了。

3

微生物學鼻祖

主要成就:發明巴氏消毒法

研製狂犬病疫苗

Louis Pasteur

1822-1895

19世紀中期,法國的絲綢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原因是吐絲結繭的蠶遭遇了某種未知疾病,於是法國政府邀請年輕的路易·巴斯德去調查。巴斯德前往法國南部的絲綢產地,研究那些生病的蠶,最後結論是微生物感染了蠶的幼蟲,導致蠶吐絲結繭成為問題,進而導致法國絲綢工業的衰退。

巴斯德猜想,很多動物疾病和人類疾病是不是也跟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有關係呢?他開始研究經常禍害牲畜、偶爾波及人類的炭疽病,染上這種病的人會皮膚疼痛,如果病毒進入血液就必死無疑了。巴斯德發現導致炭疽病的病毒是一種大型細菌,比較容易發現。在研究對抗方法時他發現細菌和人一樣,都必須生存在合適的環境裡,於是他改變炭疽細菌的生存環境,比如改變溫度,更換培養基,總之是要把它弱化到不足以致命的程度,然後用這種弱化了的細菌給動物接種(現代疫苗的雛形)。驚喜!接種了這種疫苗的動物都安然無恙!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解決了炭疽病,巴斯德的下一個對頭是狂犬病。人被攜帶病菌的動物咬傷,就會感染這種病菌,巴斯德和他的小夥伴們費了點功夫,弄清楚了狂犬病毒是一種侵入大腦和脊髓再進入神經系統中樞的病毒。按照對付炭疽病的路子,巴斯德用兔子的脊髓培養出弱化版本的狂犬病毒,研製出疫苗。首次注射非常成功,是一個被患有狂犬病的狗咬傷的小孩子,他的父母絕望地抱著孩子來求助,巴斯德讓一名醫生給這個小孩子注射了疫苗,成功!

4

世界病原細菌學的奠基人

主要成就:發明了用固體培養基的細菌純培養法

Robert Koch

1843—1910

最後一名主角——羅伯特·科赫是地地道道的醫生,不喜歡巴斯德的複雜方法,於是用他豐富的臨床經驗研發出各種各樣的器材,比如用攝影手段給細菌成像,他的助手發明了專門盛放細菌的小盤子,還有我們今天在醫院和實驗室常見的醫學器材,其雛形都可以追溯到科赫的腦洞大開。

科赫有兩大壯舉不得不提:他發現了結核菌和霍亂病菌。

肺結核是19世紀的最大殺手,如果留心看巴爾扎克、狄更斯、托爾斯泰等人的文學作品,就知道有很多角色都是死於這個19世紀最大的殺手疾病,可是那時候的醫生認為肺結核是遺傳病,或者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科赫經過研究,

證明肺結核是一種傳染病,但它是一種慢性病,對肺部的損害往往持續多年,有別於直接大面積致死的流感、麻疹和霍亂等流行病。

另一件事情就是,科赫為了研究霍亂,去了霍亂盛行的印度,他先是證明了霍亂桿菌存在於水中這一猜想,他在患者的排洩物和他們打水的水井裡都檢測出了霍亂桿菌。這樣就能夠制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了。想一想我們今天連幼兒園小朋友都能背誦的“咳嗽的時候要捂嘴”“飯前便後要洗手”,還有打針之前用碘酒擦拭,醫生清洗手術器械和戴口罩手套之類,其實就源於大約140年前科赫和巴斯德的發現,從那以後才有了的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事業。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地球上大概有5×10(30次方)種細菌,其中大部分如果要追溯進化的歷程,比人類的所有祖先都還要古老,而且它們無處不在,有一些是有用的,有一些則是“病毒”。但是它們並非生下來就是病毒,而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演化出的生存本能。從巴斯德和科赫以來的醫學家對付病毒的方法並非“消滅”它們,而是在掌握它們的原理的基礎上研發出可以剋制它們的弱化版本的病毒,也就是“以毒攻毒”,或者研發出有針對性的藥物,比如青黴素這樣的抗生素,原理依然是用細菌對抗細菌。

但是病毒也不傻,想想它們可是比人類要古老幾百倍的元始天尊級存在,它們經歷過寒武紀生命大爆炸,也經歷過彗星撞地球,整個人類在地球上一度只剩幾萬人的時候,它們仍然是活躍的霸主,所以當人類用病毒來對抗病毒的時候,病毒也會自我進化,並且把更加強大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漸漸地,現有的藥物就不管用了,必須研發出新的藥物來對抗升級版的病毒。

說到底,這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遊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本期書單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瘟疫與人》

[美] 威廉·麥克尼爾 著

《西方的興起》《世界史》作者威廉·麥克尼爾又一部經典之作;它以恢宏的規模,將人口與政治、文化整合起來,講述3000年來傳染病塑造人類與社會的歷史進程,宏觀論述瘟疫與人類歷史關係的史學力作。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病者生存》

[美] 沙龍·莫勒姆 著

實際生活指南,醫學謠言粉碎機。本書討論的問題至今仍是中國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鐵元素、膽固醇、糖尿病、微生物等。本書包含大量實際生活的例子和故事,也有大量健康與生活方面的智慧見解,幫你擺脫各種有關和健康的謠言。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哥倫布大交換》

[美] 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 著

率先以生態史視角解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帶來的世界性改變:植物與動物的物種交換、病毒細菌的交叉感染,以及新舊大陸對彼此文化上造成的多元衝擊等,詳細闡釋這一歷史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西方的興起 人類共同體史》

[美] 威廉·麥克尼爾 著

該書以全球視野講述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讓你一本書瞭解人類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變。時間跨度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末,聚焦於中東、印度、中國、歐洲等主要文明,以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動為主線,勾畫整體而生動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

硬派歷史 · 年講歐洲

往期回顧:

【阿信寶藏】-【年講歐洲專欄】查看哦~

-End-

2018.8.16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三年死了3000萬,這場疾病差點讓歐洲滅亡|硬派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