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祕”

2020年2月22日,國家衛健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

”,與WHO命名保持一致。此次依據《柳葉刀》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命名的討論,目的為了保證數據庫中資源共享的準確性,同時幫助醫學研究的傳播和使用。《柳葉刀》雜誌雖然不能代表絕對的真理,但《柳葉刀》是科學知識傳播的田園。近期《柳葉刀》除了關注新冠病毒外,其實也在關注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下面我們就以《柳葉刀》的科學報道,對骨關節炎的防治進行“親民”解釋。


01、您身邊還有誰患有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全球有2.5億人患有骨關節炎。您身邊很多人雖然沒有症狀,但是其實已經患了骨關節炎。因為,影像學骨關節炎的患病率比症狀性骨關節炎要高。骨關節炎不僅僅涉及膝關節,還有髖關節、手關節等。患有骨關節炎的人群中,女性多於男性。從發病率來看,75歲是發病率的峰值。因此,除了您身邊那些有關節疼的朋友外,其他的老年女性要警惕骨關節炎的出現。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2、骨關節炎花費高嗎?

膝關節骨關節炎在全部骨關節炎治療花費中佔85%。在疾病負擔方面,這幾年糖尿病和骨關節炎的疾病花費在全部疾病中是增加最快的兩種疾病。原因在於,全球進入老齡化社會,骨關節炎發病增加;全球肥胖人口增多,糖尿病人數相應增加。幾年前有人預測,2020年骨關節炎會成為第四大致殘性疾病。治療骨關節炎的藥費佔到GDP的1%至2.5%,其實主要的花費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上。

此外,因為患有骨關節炎導致無法工作、過早退休,其實也間接增加了我們的花費。因此,骨關節炎作為一種慢病,需要我們特別引起重視。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3、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骨關節炎發病因素?

骨關節炎發病的風險因素目前相對明確,以下因素需要特別注意:

高齡

女性

肥胖

關節外傷史

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弱

重體力勞動

高強度體育鍛煉以及某些遺傳因素

對於存在這些特徵的人群,需要特別警惕骨關節炎的出現。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4、骨關節炎會導致我患上其他疾病嗎?

骨關節炎可能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精神障礙等疾病風險。這些可能與關節疼導致的運動減少,間接引起脂質代謝異常有關。還可能與長期疼痛的刺激導致精神壓力增加有關。因此,我們不要輕視骨關節炎。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5、骨關節炎是關節哪些部位出了問題?

現有證據顯示,骨關節炎是全關節疾病,累及了軟骨、軟骨下骨、韌帶、滑膜、周圍肌肉等全部組織。發病的過程是炎症發生與抗炎的博弈過程,關節的這些組織一直存在著修復與損傷的動態變化。具體的機制不清楚,但是病因不同,骨關節炎發生的過程就不同。比如老年人退變性的關節炎與年輕人外傷性關節炎就存在不同。因此,作為患者需要了解骨關節炎發病的基本科學常識,有助於治療疾病。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6、為什麼骨關節炎會出現疼痛?

疼痛是骨關節炎的主要症狀,也是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有的人表現為間斷疼痛,有的表現為持續疼痛。疼痛反覆發作與疼痛加劇還是兩個概念。有時候查核磁的時候提示骨髓水腫,這可能與出現疼痛有關。骨關節炎的疼痛機制比較複雜,作為患者只需知道有部分患者的骨關節炎會引起長期、慢性、持續性疼痛,而且有的疼痛很難控制,甚至關節的疼痛會引起全身其他部分的疼痛。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7、骨關節炎如何確診呢?

骨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靠症狀,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X線片和核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瞭解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具體的形態改變。有時候醫生會對患者進行血液學檢查,主要是為了排除其他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等。

患者在就醫時,需要向醫生詳細交代自己的病情,包括:疼痛、睡眠情況、心情、工作類型、運動強度、社交狀態、用藥情況、其他治療經過等。這些信息有助於幫助您對疾病進行診斷並提出治療方案。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骨關節炎治療的核心治療包括:教育,體重控制和運動

教育幫助患者瞭解骨關節炎的治療類型和發病機理等,有利於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體重是骨關節炎發病的因素,控制好體重可以減緩疾病進程、緩解疼痛。

運動治療是各種國際骨關節炎治療指南的核心推薦,它不同於傳統的健身運動,是需要在專業的運動治療師的幫助下開展的正規醫療行為。

因此,患者切記,無論哪種程度的骨關節炎,這三項核心措施一項都不能少。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09、止疼藥應該用哪些?

最新的觀點認為骨關節炎的一線鎮痛藥物是非甾體抗炎藥,包括外用和口服兩類。外用非甾體抗炎藥(透皮貼劑常見)的優勢在於,不通過口服給藥沒有胃腸道和心血管不良反應,安全性很好,且局部的藥物濃度較高。

這種西藥的“貼劑”不同於中藥的“膏藥”,它是通過添加載藥物質,從而增加了藥物的透皮效果,真正起到“治本”的作用。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有胃腸道刺激和心血管風險,老年人或者有心臟、胃腸疾病的患者慎用。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10、關節腔注射藥物適合我嗎?

對於口服藥物無效的患者可以關節腔注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注射緩解疼痛的效果可能明顯,但是持續時間不一定很久。而且不建議長期多次注射激素,因此激素使用過多可能進一步破壞關節軟骨。因此,如果關節嚴重疼痛或滑膜炎表現明顯,可以通過注射激素緩解疼痛。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11、關節置換是嚴重骨關節炎的金標準手術

晚期骨關節炎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是關節置換術。其實,對於長期用藥維持,長期面對病患折磨的患者而言,關節置換是性價比最高的治療方式,因此也是金標準手術。手術適合那些嚴重疼痛、影響關節功能和生活或影響睡眠,甚至疼痛導致出現精神焦慮的患者。手術的選擇是在醫患共同決策下完成的,醫生給出合理手術意見,患者接受手術且對手術具有較高的信心。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12、作為慢性病,骨關節炎可以預防嗎?

對於骨關節炎是否可以完全預防的問題還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針對前面提到的風險因素預防,比如減肥、避免關節損傷、注意運動強度和方式、飲食管理等。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作為嚴重慢性疾病,骨關節炎的全程健康管理是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患者應該注意早期預防,對於可控的風險因素進行管理,早期診斷、科學治療。

骨關節炎的治療強調個體化治療,因此患者應該接受正規醫療機構的科學建議,循序漸進地參與到醫療活動中。相信在有效醫患共同決策的過程中,骨關節炎的進展一定會得到理想控制。


圖片源自網絡

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邢丹

邢丹,醫學博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骨關節科。

擅長領域:股骨頭壞死的保頭及外科重建;膝骨關節炎及運動損傷的矯形及再生修復。

研究方向:長期從事骨科轉化研究、標準化工作;骨關節炎基礎研究以及幹細胞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現任《中華關節外科雜誌》通訊編委,《中華骨科雜誌》審稿人、《中華創傷骨科雜誌》審稿人、《中醫正骨》審稿人以及多本SCI期刊審稿人等。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局級課題1項,同時參與多項國家及省市級科研課題和研究項目。參與翻譯書籍一部,參與編撰書籍兩部。獲國家專利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Spine》、《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文章30餘篇。


《柳葉刀》不僅命名了新冠病毒,更透露了骨關節炎的防治“奧秘”

林劍浩

林劍浩,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關節科主任。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北京市科委十大慢病(脊柱與關節領域)科技攻關領銜專家,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協會(OARSI)執行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膝關節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骨關節炎早期預防與診治、軟骨修復以及骨關節炎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現致力於骨關節炎的早期防治工作,尤其是骨關節炎運動療法的應用於推廣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