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戰役呢?如何評價這些戰役?

咚咚每日心理學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三國末期,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這一戰持續了兩年之久,交戰雙方主將幾乎全部參戰,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資。

一、漢中之戰的歷史背景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劉備趁機收復荊州等地,並以荊州為根據地,發兵攻佔蜀川。此時,曹操擊敗了馬超、韓遂的關中聯軍,大舉攻佔了漢中之地,而漢中與蜀中相接壤,曹操將目光投向了蜀中,命張郃進犯巴西。

建安二十二年,孫權派人襲擊由關羽駐守的荊州,劉備連忙領兵馳援關羽,但是因為張郃的進攻,劉備不得不與孫權講和,於湘水劃界,劉軍在瓦口關大敗張郃,後趁此機會,率領大軍進攻漢中。

二、漢中之戰的過程

漢中之戰共分為四個部分:劉軍失利、曹軍失利、兩軍僵持、劉軍大勝。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大軍攻打下辯,與曹軍展開激戰。建安二十三年,張飛屯兵固山,做出了截斷曹洪後方的樣子,但是被曹休識破,曹洪趁蜀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突然發動攻擊,劉軍慘敗,張飛、馬超不得已退走。

同時,劉備派陳式攻打馬鳴閣道,被徐晃擊敗,傷亡巨大。七月,劉備佔據陽平關,九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馳援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退走陽平關,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展開激戰,劉備火燒夏侯淵軍隊外圍的鹿角,後黃忠大敗夏侯淵軍隊,斬殺主將夏侯淵。曹軍惶恐不安,推舉張郃暫時統領漢中軍,率軍駐守陽平關。

劉曹雙方陷入僵局,相互對峙,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進駐陽平關。

曹操將糧草搬運到北山囤積。黃忠見曹操運送了這麼多的糧草,便建議趙雲率兵劫取。趙雲心思謹慎,恐曹操有詐,便與黃忠約定期限,讓黃忠去劫糧,正如趙雲所料的那樣,黃忠果然中了埋伏,趙雲緊急率領輕騎救出黃忠,但曹軍緊追不捨,一直打到了趙雲軍營之前。

趙雲巧施空營計,打開營門,命將士偃旗息鼓,曹操生性謹慎,懷疑趙雲在營中設有伏兵,便引兵退走,趙雲趁機反擊,曹軍驚恐不已,慌亂逃跑,不少曹軍士兵墜入漢水被淹死,大敗曹軍取得了漢水之戰的勝利。

後來,劉備主動出擊,派劉封在陽平關叫陣,曹操不敢與之一戰,大罵劉備常派義子出戰,稱自己可用自己的兒子曹彰與劉封一戰。等到曹彰趕到長安之時,曹操已經退出漢中,不久漢中全境皆落入劉備之手。

七月,劉備在漢中稱王,歷經兩年的慘烈戰鬥,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大獲全勝而結束。


彈指間的歷史


說到“硬碰硬”的戰役就不得不提二戰東線戰場的庫爾斯克會戰,作戰雙方兵力兵器的密集程度堪稱歷史之最。以德軍一方為例,在80英里的正面上集中了3000輛坦克和突擊炮,1800架飛機,要知道在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時三大集團軍群上千公里的進攻正面也不過才有3580輛坦克和1830架飛機,足見這次會戰的程度將會多麼激烈。


如果說德軍的兵力兵器已經算是非常密集了,那麼跟蘇軍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在蘇聯官方的記錄中這樣寫到:“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軍部隊在兵力和物資方面超過敵人兩至三倍”。蘇軍的參戰兵力達到了190萬人,5000輛坦克,25000門火炮以及2700架飛機,組成了2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6個空軍集團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也才投入了1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團軍外加幾個坦克軍,根本無法同庫爾斯克會戰投入的兵力相比。當然這些還沒有將戰略預備隊算計在內。


儘管蘇軍擁有巨大的數量優勢,但是德軍仍舊佔有素質上的優勢,蘇軍的人員、坦克、飛機的損失都遠遠的超過了德軍,尤其是坦克的損失幾乎是德軍的三倍。但是這場大決戰卻沒有真正決出勝負,由於意大利局勢的惡化,希特勒臨時終止了在庫爾斯克的攻勢以抽調兵力前往增員意大利。不過就戰略上來說,勝負已然決出,德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卻一無所獲,而蘇軍則成功的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他們的兵力兵器可以快速的得到補充,而德軍卻無法恢復如初,對於德軍來說如果不能大量殲滅蘇軍主力則意味著失敗!


戰略論


齊、魏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1年。這場戰爭是一場實力的對決,齊國與魏國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雙方的將領都是鬼谷子的徒弟,龐涓在魏國;孫臏在齊國,師兄弟兩人各為其主。

戰爭的背景: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孫臏為軍師;而魏國以太子為主將,龐涓為軍師,魏軍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孫臏對主將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隊。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魏國的龐涓行軍三日,特別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開小差的就超過了半數啊!”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讓太子申帶著主力,自己則輕裝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臏估計龐涓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倒成就了這小子(龐涓)的名聲!”齊軍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還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

馬陵之戰前,魏國經過魏文侯的勵精圖治,開拓了大片疆土,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還將秦國壓制了80年之久。經過馬陵之戰,魏國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

齊國在戰勝魏國之後,威望上升,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魏國也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並且在徐州與齊公相王,是為齊威王。

馬陵之戰影響最大的國家其實是秦國,秦國坐山觀虎鬥,不費一兵一卒就令勁敵魏國國力國力大大衰弱,魏國從此再也無力獨自阻止秦國向東的擴張。


螻蟻知天命


第五名:俄國內戰,1918年到1922年,其實這場戰爭在1920年就基本結束了,直到1922年才徹底停止,,一共有14個帝國參戰,死亡人數保守1000萬左右,僅紅軍用的子彈就達到150億發,一顆子彈就算10塊錢,也是世界數得著的富翁!

第四名:太平天國運動!也稱“洪楊之亂”,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席捲兩廣,隨後席捲全國!但是後來洪秀全此人陰險毒辣,“天京事變”中東王被殺,北王被殺,翼王石達開出走,在四川大渡河全軍覆沒,後來被清朝和外國的參與聯合剿殺下徹底覆滅!太平天國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大災難,主要是發起者改變了初衷,後期極度奢靡腐敗,太平天國讓中國原來的4億人口銳減到2.4億,太恐怖了!

第三名,蒙古西征!這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偉大成就”!他的豪言壯語就是“藍天之下全變成蒙古人的牧場”,“世界上唯一能征服自己的就是死亡!”鐵木真一生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的兒孫全都遺傳了自己戰爭販子的基因!蒙古軍隊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歐洲多瑙河,不斷擴張的戰爭中,摧毀了5000年來修築的水利工程,屠殺幾千萬人,讓經濟迅速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倒退了2700多年!蒙古人,千古罪人啊!

第二名,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到1918年11月!“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導火索!從歐洲戰場波及全世界,一共捲入了6個大洲,一戰共有33個國家參戰,捲入人口15億,投入兵力6000多萬,傷亡3000多萬,餓死1000多萬,總共損失2700億美元!以同盟國慘敗結束戰爭!

第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39年9月一日山,德國閃電戰襲擊波蘭,迫使英法對德宣戰到1945年宣告結束!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戰爭,沒有之一!二戰席捲亞洲,歐洲,非洲,還有美洲國家,共有61個國家參戰!戰爭捲入人口17億,兵力達到1.1億,陣亡5000多萬,加上無辜百姓,達到9000萬以上!損失軍費13520萬美元!比一戰更加恐怖!二戰持續了6年多!萬幸,我們沒生活在那個年代!







珊珊的幸福日記


黨衛軍第二裝甲軍集團軍軍長保羅.豪塞爾

虎式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

進攻發起前的髑髏師裝甲擲彈兵

警衛旗隊師第一裝甲團二營六連連長小裡賓特洛甫

進軍中的警衛旗隊師裝甲擲彈兵

進攻中的蘇軍第五近衛坦克集團軍

畫家筆下的普羅霍洛夫卡之戰

警衛旗隊師第二裝甲擲彈兵團第三營營長約亨.派普

近衛第五坦克集團軍軍長羅特米斯特羅夫

眾所周知,庫爾斯克之戰德軍苦心籌劃的南北夾擊攻勢,由於蘇軍富於針對性的防禦措施,在推進一週後就宣佈失敗,北線莫德爾麾下第九集團軍的攻勢已經停滯,只有南線曼施坦因麾下霍特將軍的第四裝甲集團軍(下轄第52步兵軍,配備有“東線消防隊”之稱的特編師“大德意志”( Grossdeutschland)裝甲擲彈兵師的第48裝甲軍)以及精銳的武裝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包括武裝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第2“帝國”裝甲擲彈兵師以及第3“骷髏”裝甲擲彈兵師)的攻勢還比較順利。

從7月8日到7月11日,戰鬥形勢可以說各有勝負,由第48裝甲軍組成的霍特兵團左翼依舊被蘇軍頑強阻擊於瑟爾採沃至新謝洛夫卡一帶,無力再向正北方面的突擊目標奧博揚再進一步,“大德意志”師更是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兵力與裝甲戰鬥車輛,但右翼武裝黨衛軍第二裝甲軍亦成功地在科切托夫卡一帶與左翼取得了連接,使得蘇軍試圖將南線德軍兩翼切割的企圖落空。在得知蘇軍大量增援部隊正從東北方向向普羅霍洛夫卡集結後(增援來的,是草原方面軍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指揮的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共有593輛坦克與37門自行火炮),霍特將軍下達了新的命令:黨衛軍第二裝甲集團軍應向普羅洛霍夫卡前進,利用當地的平原地勢殲滅前來增援的蘇軍後,向庫爾斯克以東迂迴,配合左翼48裝甲集團軍繼續北上,由此拉開了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決戰的序幕。

7月12日清晨,殷紅如血的朝陽在初升後就被濃雲遮蔽,普羅霍洛夫卡周圍大平原上,一望無際的成熟穀物在田地中如大海的波濤連綿起伏,空氣中逐漸傳來了雙方坦克與裝甲車輛引擎和轟鳴和金屬履帶摩擦的噪聲,在一輪蘇軍伊爾2“黑死神”對地攻擊機的掃射與“喀秋莎”火箭炮進行的火力準備後,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在位於普羅霍洛夫卡西南的總指揮部中命令無線電操作員康斯坦丁諾夫向麾下各單位發出了進攻訊號“鋼鐵!鋼鐵!鋼鐵!”

此時,蘇軍的部署為,左路坦克第29軍,在十月國營農場一線發動進攻,右路坦克第18軍在普肖爾河一線發動進攻,而近衛空降第9師和近衛步兵42師負責掃清252.2高地附近的德軍。

而在頭一天晚上,豪塞爾軍長給德軍下達的作戰命令為,集中粉碎普羅霍洛夫卡南面的蘇軍,其中髑髏師前出至普羅霍洛夫卡-卡爾塔謝夫卡的公路,肅清普肖爾河河谷沿線村莊的敵人,保衛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左翼的安全。警衛旗隊師的任務則是,右翼佔領十月國營農場,向東推進至252.2高地,待髑髏師肅清敵人後,一起佔據普羅霍洛夫卡。帝國師則在全軍的最右翼,拿下維諾格拉福卡和伊萬諾夫卡。此時,三個武裝黨衛軍裝甲師可動戰車數量為294輛。

蘇軍的攻勢首先在位於普羅霍洛夫卡西南的瓦西里耶夫卡和斯托羅熱沃耶村之間展開,上午9點15分,隸屬蘇軍第181戰車旅和32機械化旅的80輛T34/76中型坦克首先出擊,蘇軍突擊步兵抓住坦克炮塔上金屬把手,緊緊依附在顛簸起伏的坦克上,呼吸著汽油尾氣和炮彈硝煙混合的刺鼻空氣,忍受著敵方輕重火力的掃射,一停車就跳到地面上展開投入戰鬥…”在他們面前,首當其衝的是位於瓦西里耶夫卡正南共青團國營農場附近,僅剩下7輛可用IV號長炮管坦克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第一裝甲團二營六連。

連長魯道夫.馮.裡賓特洛甫((納粹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之子)立即命令從側面開火,襲擊蘇軍坦克薄弱的側面裝甲。稍後,前來增援的蘇軍第29坦克軍第31坦克旅的40輛坦克繼續向西突破,擴大戰果。

此時,在蘇軍坦T34面前突然出現了一道反坦克壕溝,不少T34來不及剎車,一頭撞了進去,成了德軍反坦克火力的活靶子。

缺乏足夠反坦克重火力的警衛旗隊師第2裝甲擲彈兵團被迫以近身肉搏方式試圖阻止蘇軍無情的突擊,第二裝甲擲彈兵團第三營營長約亨.派普(Jochen Piper)親手用集束手榴彈炸燬了一輛T34;而他的副官維爾納.沃爾夫也親自端起MG42重機槍,掃射那些坐在T34炮塔後部的蘇軍步兵。

蘇軍裝甲部隊的弊端凸顯無疑,除了營連級指揮員,蘇軍坦克內依舊沒有裝備無線電通訊設備,因此在戰鬥中很難根據戰局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只能僵硬地執行出擊時刻的原始命令。

同時,蘇軍坦克第32旅也對駐紮在國營農場附近的警衛旗隊師第二裝甲擲彈兵團2營發動進攻,但被德軍的16門牽引式75毫米反戰車炮釘死,迫使蘇軍加註,將坦克第31旅投入戰鬥。

同時,在斯托羅熱沃耶村附近的樹林中,蘇軍發動攻擊的第25坦克旅也遭遇了警衛旗隊是第一坦克殲擊營的阻擊,三連連長庫爾特.修梅特萊特(Kurt Smetreiter)士官指揮麾下的5輛“黃鼠狼”III型坦克殲擊車擊毀了超過20輛蘇軍坦克與4門反坦克炮,雙方的士氣均十分高漲,隸屬25坦克旅的坦克連長米什琴科在座車中彈起火後,一面撲火,一面繼續向德軍陣地射擊,炮彈打光後繼而用機槍掃射暴露在外的德軍步兵與車輛,庫巴耶夫斯基中尉駕駛的SU76自行火炮在起火後,全員駕車奮力撞向一輛德國坦克,雙方同歸於盡。蘇軍第25旅的32輛T34有26輛被毀在此,還損失了全部Su76和SU122自行後炮。

將近十點鐘時,德國空軍也投入戰鬥了,150架Me110和Ju87俯衝轟炸機出現在天空中,對蘇軍裝甲縱隊進行俯衝掃射和轟炸,而此時蘇軍龐大的空軍力量居然不知去向,任憑地面上的友軍被宰割,這也反映出了蘇軍此時空地協同作戰指揮與部署的短板。

此時,守衛在國營農場附近的裡賓特洛甫連居然奇蹟般地,依舊屹立在陣地上,如同潮水中的礁石,戰車已經傷痕累累,彈藥即將用盡,終於等來了第2營其他兩個IV號戰車連第五,第七連的增援,此時,蘇軍戰車開始後撤,而裡賓特洛甫也無心追擊,他將戰車小心地藏匿在一輛被擊毀的T34後面,將車上最後幾發穿甲彈全部射出,又為自己增加了幾個戰績,因為此時蘇軍戰車求退心切,亂糟糟地原地轉彎,後撤,將脆弱而寬大的側面完全暴露出來。最後,根據統計,6連以自身被毀4輛的代價,摧毀了26輛蘇軍坦克,其中裡賓特洛甫個人單車即擊毀14輛,前來支援的第五,第七連也各自擊毀了11與12輛蘇軍坦克,稍後,小裡賓特洛甫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

另外,在農場正面發動進攻的,是蘇軍坦克第18軍,軍長巴哈洛夫投入了170,171兩個坦克旅,但由於偵查不利,陷入了德軍的反坦克火力網,60%的坦克被擊毀,旅長塔拉索夫上校戰死,第一營營長以撒索夫大尉重傷。巴哈洛夫急忙向上級請示,是否能後撤,或者呼叫空軍,但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的回答是,不行,繼續進攻!

到了午時,位於警衛旗隊師北側左翼的黨衛軍第三裝甲擲彈兵師“骷髏”師裝甲群在波列扎耶夫附近突破了近衛步兵地95師的防線,重創了蘇軍坦克第110旅。

下午14點30分,由於受到各戰線捷報的鼓舞,豪塞爾軍長命令警衛旗隊師開始前進,但蘇軍坦克170旅的部分戰車已經突破了警衛旗隊師屬偵察營脆弱的防線,然而佔據兵力優勢的蘇軍並未對自己側翼的威脅而停止前進。下午兩時許,坦克第18軍終於突進了德軍防線五公里,蘇軍坦克第32,31旅搭載蘇軍摩托化步兵32旅,得以從德軍防線的疏漏中成功滲透,從側後包抄位於共青團農場以南的241.6高地,遭遇了警衛旗隊師裝甲第13連“虎”式重型坦克的阻擊,“坦克殺手”米歇爾.魏特曼通過自己的無線電耳機發出指令“注意,距離1800米時開火!”蘇軍的T34與KV I坦克無法與“虎”式的88毫米炮抗衡,而在行進中射擊又缺乏準星,181旅第二營營長斯克利普金大尉座車在第一輪齊射時就被擊中起火,身負重傷,另一輛T34的駕駛員尼古拉耶夫為了鼓舞士氣,駕駛自車直接撞向了德軍13連格奧爾格.勒奇的座車,尼古拉耶夫與車組殉爆犧牲,勒奇的座車也告損壞,被迫退出戰鬥。至此,米歇爾.魏特曼個人在“堡壘”行動中的戰績已經累計至30輛坦克。

蘇軍雖然成功滲透入警衛旗隊師和帝國師的結合部,但此時損失過大,已經無法擴大戰果,坦克170,171旅殘部和摩托化步兵第53旅被迫後撤,在瓦西里耶夫卡一帶構築環形防禦工事。蘇軍坦克第18軍在戰報中承認,自己損失重大,已經無法完成預定任務,就地轉入防禦。根據統計,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下屬18,29兩個坦克軍在當天投入坦克368輛,損失了256輛,只推進了將近7公里,

在警衛旗隊師東北,蘇軍第二坦克軍也在與扼守斯托羅熱沃耶村的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擲彈兵師展開戰鬥,但依舊沒有獲得任何預期中的突破,近衛坦克第四旅和搭載的近衛摩托化第四旅遭遇了帝國師第二裝甲團第二營的攻擊。第二裝甲團下屬反坦克排指揮官庫爾特.阿姆拉赫爾在自己炮手和炮長都戰死的情況下,單人幹掉了蘇軍六個機槍巢,一門反坦克炮和一輛坦克,擊斃蘇軍三十餘人,獲頒一級鐵十字勳章。

同時,蘇軍近衛坦克第四旅和近衛摩托化步兵第四旅也從側後突入,直撲奧澤洛夫斯基,但帝國師第二裝甲團第二營在營長克里斯蒂安.泰克森領導下,對蘇軍戰車設置了埋伏圈,擊毀了21輛蘇軍戰車,其中黨衛隊三級突擊中隊長門內爾駕駛自己的IV號戰車,單騎擊毀了6輛。隨後,帝國師決定發動反擊,下屬“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團在Ju87斯圖卡的掩護下向斯托羅熱沃椰小鎮發動攻擊,基本殲滅了在這裡防守的蘇軍坦克169旅,缺口一開,蘇軍第二坦克軍的後方炮兵陣地和司令部都收到了威脅,第二坦克軍指揮官布爾傑伊內只能命令全線後撤,在7月12日的戰鬥中,第二坦克軍損失戰車54輛,部隊傷亡633人。

從清晨到傍晚,,整個普羅霍洛夫卡西南地區如同一口沸騰的大鍋,濃厚的煙霧籠罩了正片天空,在焦黑的土地上,面目全非的雙方被擊毀戰車如同火炬一般熊熊燃燒,蘇軍喀秋莎火箭炮與德軍“奈比爾威菲爾”六官火箭炮發出的火箭彈在天空中發出淒厲的呼嘯,

晚上九點30分,一場突入而來的瓢潑大雨宣告了雙方行動的終結,蘇德雙方宛如兩隻在搏鬥中都身負重傷的巨獸,抓緊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舐舔身上的累累傷口。對於蘇軍來說,這一天的反擊無疑不算成功,近衛第五坦克集團軍在報告中承認“許多兵團和指揮員對協同結合缺乏關注,導致敵人可以利用我軍缺乏協調的弱點,成功突入我軍防線或抑制我軍進攻部隊”,在整整一天的戰鬥中,德軍投入的498輛坦克與突擊炮損失了163輛,蘇軍投入的67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則累計損失了450輛左右,而人員傷亡比則高達驚人的3908比42000。為了鼓舞士氣準備後續作戰,曼施泰因元帥特意向霍特發電嘉獎,鼓舞士氣,僅僅警衛旗隊師裝甲擲彈兵團就獲頒了150枚二級鐵十字與100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7月13日,正當普羅霍洛夫卡的硝煙還未散盡時,中央集團軍總司令克魯格元帥和曼施泰因元帥就被緊急從東線前線召回了位於東普魯士的狼穴,希特勒免去了一切寒暄,直接了當地告訴兩人,由於盟軍已經發動了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愛斯基摩人”作戰計劃,所以“堡壘”作戰必須停止,將庫爾斯克前線的精銳裝甲部隊緊急調往意大利前線,與因北線第九集團軍進攻收效不大而垂頭喪氣的克魯格元帥相反,曼施泰因力主繼續在庫爾斯克南線完成既定作戰方案,第48裝甲軍參謀長馮.梅林津在回憶錄裡說,曼施泰因提出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將德軍比喻為已經費勁千辛萬苦抓住野狼雙耳的獵人,斷無匆忙放手之理,絲毫不顧他面前還有蘇聯草原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巨大的有生力量,以及距離會師莫德爾還有60英里遙遠路程的事實。對此,希特勒只得作出部分讓步,允許南方集團軍在普羅霍洛夫卡周圍繼續“有限的攻勢”只調走黨衛軍第二裝甲集團軍中的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前往意大利,但目的只是儘量摧毀蘇軍戰略預備隊,以防止其在隨後的夏季發起大規模攻勢作戰


用戶69792950182


粟裕將軍和張靈甫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硬碰硬的一場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張靈甫所帶的國民黨74師,是蔣介石王牌中的王牌軍隊。

這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軍隊,可以說注入了蔣介石的大量的心血,是被蔣介石最給予厚望的一支軍隊。

那時候蔣介石最好,最先進的武器,都用在了這支部隊裡。

當然了張靈甫也是一個戰功赫赫的戰場名將,蔣介石能把他放在自己核心部隊裡當師長。

可見,張靈甫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當時張靈甫所帶的74師,是想一舉殲滅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

在華東這片土地上,國民黨的軍隊,聚集著幾十萬的兵力。

當時,粟裕也明白國民黨的想法,所以,粟裕儘量不選擇和國民黨正規部隊發生直接的衝突。

這一時期,粟裕主要是以打運動戰,游擊戰為主。慢慢的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當然了有合適的機會,他也會集中我軍優勢兵力,給敵軍以猛烈的進攻的。

粟裕將軍採用的這種靈活作戰的方式,讓國民黨的軍隊大為腦疼。

因為他們帶著大軍團,等於是被粟裕牽著鼻子走,想打又打不著,不打蔣介石催促的又很厲害。

不過更讓他們頭疼的是,一旦他們放鬆了警惕,很可能就會被粟裕所帶領的華東野戰軍,給予猛烈的一擊。

面對這種局勢,七十四師的張靈甫想做先頭部隊,進攻我軍在中原地區的指揮總部。

粟裕得知這一情況後,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以往中原野戰軍的作戰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中我軍優勢兵力,打國民黨最弱的軍隊。但是,粟裕決定這一次,改變一下打仗的方式。

要打就打國民黨最厲害的一支軍隊,因此,粟裕把目標鎖定在了張靈甫所帶領的七十四師。

粟裕正好把殲滅張靈甫的地點,定在了孟良崮這一帶,正好張靈甫的大軍,向這裡挺近呢。

張靈甫之所以敢孤軍前進,他考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絕對不敢向他這個精銳部隊下手的。

第二,即使粟裕敢向他下手,周圍的國民黨軍隊肯定會來增援的,這樣也不會讓自己陷入孤軍無援的地步。

第三,若是粟裕不敢打他,華東野戰軍的指揮部,就被張靈甫給吃掉了。但是,粟裕若是打他,他也不怕,說不定他會把所有的華東野戰軍給吸引過來。

只要他能牽制住華東野戰軍的大部隊,附近的國民黨軍隊來救援的時候,就會把華東野戰軍給包圍住,然後把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一舉殲滅。

不得不說張靈甫想的確實很周到,似乎粟裕怎麼打,都是一個敗。

但是,實際上戰爭一打想,所有的問題,都不想張靈甫想的那樣了。

戰場上充滿著很多確定性,有的時候計劃很完美,但是不一定能實現。

粟裕調動了全部華東野戰軍來圍攻張靈甫,但是,令張靈甫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國民黨內部出現了問題。

張靈甫是把華東野戰軍給牽制住了,但是,距離張靈甫最近的國民黨軍隊,並沒有來救援他。因為國民黨內部黨派分爭很嚴重,正可謂是矛盾重重。

蔣介石的王牌軍隊被圍了,其它邊緣軍隊,都等著看這支王牌軍隊的熱鬧了。

直到張靈甫所帶領的七十四師,全部被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給殲滅了,國民黨的軍隊也沒有來到。

儘管蔣介石在得知七十四師被圍之後,心急如焚。

他調集了周圍很多軍隊火速來援,但是,等他們來到孟良崮之後,華東野戰軍已經打了勝仗,撤離孟良崮三個小時了。

也就是說,他們的救援晚來了三個小時,蔣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七十四師,就這樣被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給消滅了。

不過後來想想,若是張靈甫在能多堅持三個小時,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呀。


史學達人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城市攻防作戰的典範》 巴山客 軍事文摘

斯大林格勒會戰, 是蘇德戰場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此役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 歷時6個半月, 蘇軍粉碎了希特勒的重點進攻, 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德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 從而為整個法西斯陣線走向最後的崩潰奠定了基礎。

戰略籌備, 大戰在即, 一觸即發

由於德軍在蘇德戰場遭受慘敗, 人員和物資損失巨大, 希特勒認為德國只有通過對蘇戰爭獲得豐富的戰略資源, 才能實現其獨霸全球的計劃。1942年初, 德軍調整作戰部署, 將進攻重心放到蘇德戰場的南線, 企圖攻佔蘇聯重要戰略中心城市斯大林格勒, 切斷蘇聯戰略物資運輸, 將莫斯科和南方地區隔離。斯大林格勒, 位於伏爾加河西岸, 是橫貫歐亞兩洲的咽喉, 也是蘇聯南部著名的工業中心、軍事工業基地和糧食倉儲地。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後, 這裡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惟一通道, 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當時, 蘇德戰場上共有德軍600多萬人, 蘇軍500多萬人。德軍主要投入B集團軍群, 即第6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以及意大利第8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6、第7軍, 並配備第4航空隊擔負空中支援, 計劃於7月25日攻佔斯大林格勒。蘇軍於7月12日編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下轄7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空軍第8集團軍。方面軍戰役部署為1個梯隊, 轄第62、第63、第64、第21集團軍;1個預備隊, 轄第28、第57集團軍。兩軍力量對比, 德軍在兵員、飛機、大炮方面佔優勢, 蘇軍在坦克和戰艦數量上多於敵人, 但蘇軍還擁有強大的防禦部隊和後續梯隊。

戰略防禦, 誓死堅守, 以待良機

蘇軍最高統帥部擬製了“積極防禦、節節抗擊、待機反攻”的作戰方針和具體的作戰計劃, 決定在蘇德戰線南翼組織堅固防禦, 大量消耗德軍突擊集團, 為戰略反攻創造有利條件。為此, 蘇軍早在戰前即構築了4道防禦地帶, 即外、中、內和市區4個防禦圈, 構築防坦克壕1700餘千米, 火力點20餘萬個, 全部防禦工事總長度超過2750千米。

1942年7月17日, 德軍第6集團軍主力分成南北兩路, 分別從彼列拉佐夫斯基和奧勃利夫斯卡亞地域出發, 向頓河卜拉奇方向實施向心突擊並奪取頓河渡口。進攻開始後, 蘇軍前進支隊開始抗擊德軍進攻, 遲滯德軍行動, 消除德軍對蘇軍主要防禦陣地攻擊的突然性, 最終於22日退回主要防禦地帶。8月17日, 德軍佔領了頓河西岸整個地域, 蘇軍被迫撤至頓河東岸, 在斯大林格勒外圍廓組織防禦。

從8月18日起, 德軍對南、北兩個突擊集團進行了加強, 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分別從東、北兩個方向, 同時對斯大林格勒實施向心突擊, 企圖一舉攻佔該城。8月底至9月上旬, 在北路德軍嚴重威脅下, 市區工人殲擊營和民兵隊也積極投入到城市保衛戰鬥中, 蘇軍西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受命全權組織斯大林格勒防衛作戰。至9月上旬, 蘇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德軍的翼側實施了反擊, 雖未殲滅突至伏爾加河岸之敵, 但仍奪取了兩個登陸場, 為後來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9月12日,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 蘇軍被迫撤至市區圍廓組織防禦。

從9月12日起, 斯大林格勒市區防禦由蘇軍第62集團軍負責, 防禦正面約50千米, 縱深約3~10千米。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於9月13日對城市中部和南部發起進攻, 配合猛烈的地面進攻, 德軍進行了大規模空襲, 平均每晝夜出動飛機達1000~1500架次, 整個市區建築幾乎全部被毀。在此期間, 蘇軍防空部隊擊毀擊傷德機929架, 德軍也遭到重大損失。在守城過程中, 由於市區面積小, 不便配置大量部隊, 蘇軍採用逐次投入預備隊的辦法, 不斷從預備隊中派出建制的步兵師加強城防力量。德軍於11月11日前突至伏爾加河岸, 將蘇軍分割成3塊, 但蘇軍在市區仍然堅守著3小塊河岸地區, 德軍始終未能攻佔整個市區。

在廢墟中堅守陣地的蘇軍士兵, 蘇軍的戰術嚴重遲滯了德軍的推進

戰略進攻, 萬事俱備, 全線反擊

1942年11月19日, 蘇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進攻。1942年9月, 蘇軍後勤部長參加了代號為“天王星”的反攻計劃制定。為保障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反攻, 總部還專門在薩拉托夫增設了中央供應基地, 充分利用了新修鐵路, 運送了大量部隊和物資投送前線。蘇軍參加反攻的部隊編成3個方面軍, 即9月28日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的頓河方面軍和由東南方面軍改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以及10月22日新編成的西南方面軍, 共計10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3個空軍集團軍, 約100萬兵力。此時, 蘇軍在火炮、迫擊炮和坦克數量方面略優於德軍, 在人員和飛機方面略遜一些。

合圍德軍重兵集團兩軍在殘酷的巷戰爭奪中相持到11月, 這時伏爾加河河面上寒風凜冽, 再加上冬雨霏霏, 泥濘不堪, 士兵們嘴裡呼出的熱氣馬上就會結冰。蘇軍反攻的企圖, 是將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緊緊地鉗制在斯大林格勒地域, 然後在它的兩翼實施兩個強大的突擊, 合圍並殲滅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全部德軍。

按照作戰企圖, 西南方面軍以左翼的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為主要突擊部隊, 在兩個地段、共22千米正面上, 突破敵人防禦, 並以快速部隊進入突破口, 向卡拉奇、蘇維斯基總方向發起進攻, 並在該處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湖間隘路地域, 由第51和第57集團軍擔任主要突擊, 在兩個地段約30千米正面突破敵軍防禦, 消滅羅馬尼亞第6軍, 與西南方面軍完成會師。頓河方面軍於19日發起進攻, 於23日晚在勃列日涅比列克普卡和戈爾巴亞地區, 逐漸壓縮被圍德軍。截至11月30日, 蘇軍在1500平方千米的地域內, 合圍德軍22個師, 共計33萬人。在合圍內正面力量對比上:蘇軍兵力30萬, 坦克312輛;德軍兵力33萬, 坦克340輛。

粉碎德軍解圍企圖為了改變被合圍的態勢和解救被圍集團, 德軍在托爾莫辛和科帖爾尼科沃地域, 組建了兩個突擊集團, 德軍稱為“頓河集團軍群”。蘇軍決心先由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殲滅德軍這兩個集團, 粉碎敵人的增援, 然後再圍殲斯大林格勒地域之敵。

12月16日, 蘇聯西南方面軍開始向托爾莫辛方向進攻, 戰役第1天即全部突破了德軍戰術防禦地域。24日, 蘇軍在麥什科夫斯卡亞地域殲滅了意大利第8集團軍的3個師約2萬人。至30日, 西南方面軍挺進近200千米, 殲敵6萬餘人, 德軍托爾莫辛集團尚未轉入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 即基本被殲, 其解圍企圖被徹底粉碎。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於12月24日轉入反攻, 當日向前推進30千米, 攻佔科帖爾尼科夫斯基, 於12月30日前出於謝米奇內、格魯波基、瓦魯也夫卡地區, 粉碎了科帖爾尼科沃集團。與此同時, 頓河方面軍對被圍德軍進行壓縮圍殲, 由於當時蘇軍主力均在對外正面上進攻, 頓河方面軍兵力兵器不足, 故殲敵一部後即停止了進攻。

全殲德軍被圍集團經過1942年12月的戰鬥, 被圍德軍總兵力僅剩約25萬人, 由於蘇軍封鎖, 德軍的補給品大大減少, 處境十分困難。1943年1月8日, 蘇軍向德軍發出最後通碟, 敦促德軍投降, 遭到拒絕。蘇軍統帥部將圍殲被圍德軍的任務, 交由頓河方面軍完成。頓河方面軍轄7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 即原隸屬的第24、第65、第66集團軍, 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轉隸來的第57、第62、第64集團軍及西南方面軍轉隸來的第21集團軍。10日, 蘇軍開始進攻, 激戰4天后, 德軍防禦圈較突出的陣地, 均被蘇軍攻克。15日—17日, 蘇軍於全正面進攻。25日清晨, 蘇軍前進至斯大林格勒西郊。26日, 蘇軍攻克馬馬耶夫高地, 主攻部隊與守城部隊會師, 德軍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31日, 南部敵軍被殲, 德軍指揮官鮑羅斯元帥被俘。北部德軍繼續抵抗, 蘇軍集中大量炮兵, 以每千米正面達338門的密度進行猛轟, 德軍於2月2日停止抵抗。至此,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結束。

歷史的借鑑與啟示

城市攻防作戰的成敗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結果的戰例, 在中外戰爭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因而城市攻防戰歷來為兵家所重視。斯大林格勒城市保衛戰, 創造了以城市作戰為依託, 大量牽制和消耗敵軍兵力, 進而轉入反攻制勝的戰役經典例證, 其經驗教訓對我們組織未來作戰有著重要的借鑑和啟示。

德軍坦克集群集結待命

未雨綢繆的戰略預置, 是佔據作戰主動防範制敵的重要前提。莫斯科戰役取勝後, 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準確判斷戰略態勢, 周密分析戰局發展, 敏銳地預測到德軍將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發起戰役攻擊。正是由於敏銳地把握了這一作戰態勢的變化, 蘇軍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全面而有重點的準備。

第一, 構建梯次環形、立體防禦配置。蘇軍在斯大林格勒近郊作戰構築了3道防禦圍廓, 即外層圍廓、中層圍廓和內層圍廓。這3層圍廓, 以營防禦地域為基礎, 並構築為防坦克壕和掩體、指揮所等野戰工事。在市區圍廓, 按築壘地域形式進行了構築和改造, 充分利用帶有地下室的樓房等建築物, 改造為環形防禦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 並與防坦克障礙物相結合, 成縱深梯次配置。

第二, 籌建強大的戰略預備隊。最高統帥部直接控制戰略預備隊, 作為機動兵力, 有效增強了防禦的彈性和後續作戰力, 用以加強前線作戰部隊和應付戰場突然情況。3個方面軍共得到20個步兵師、4個機械化軍、6個坦克軍、7個獨立坦克旅、25個炮兵團和2個航空兵軍的加強。源源不斷的預備隊輪換主力部隊, 使得蘇軍在城市防禦作戰中的彈性和拉鋸戰中的反衝擊能力大大增強, 有效地實現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企圖。

第三, 周密籌劃組織戰役偽裝。“兵者, 詭道也”, 蘇最高統帥部為了隱蔽進攻的真實意圖, 指揮蘇聯軍隊大量使用戰術惑敵, 在嚴密偽裝的基礎上實施巧妙的戰役欺騙, 使德軍做出錯誤判斷。蘇軍整個戰役計劃的擬定和戰役準備, 都是在嚴格保密和周密偽裝的情況下進行的。為不使德軍查明真正防禦地區, 蘇軍特別重視構築假炮兵陣地和假坦克集中地域。1942年秋, 蘇軍在西部方向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採取一系列局部攻勢行動, 給德軍造成一種要在該方向大規模進攻的假象。結果, 希特勒抽調了12個師加強給中央集團軍群, 造成斯大林格勒方向無兵員補充, 欺騙工作獲得巨大成功。

採用靈活的戰略戰術, 是有效牽制敵軍扭轉戰局的關鍵所在。為了粉碎優勢德軍從行進間奪取斯大林格勒的企圖並最終守住陣地, 蘇軍最高統帥部認為, 只有堅持持久戰, 消耗和拖住敵重兵集團, 才能為今後轉入反攻、奪取戰役的勝利以至扭轉整個戰局創造有利的條件。

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蘇軍反攻階段作戰示意圖

這是被擊落的德軍Bf-109戰機

第一, 戰役中精心選擇作戰重心。在戰役中, 蘇軍利用城區縱橫交錯的街道構築了大量防坦克塹壕、雷場和街壘, 一向馳騁於野戰的德軍坦克部隊無法施展快速突擊能力。雙方戰線犬牙交錯, 德軍最初擁有的火力優勢也不便發揮, 只能依靠步兵與頑強固守的蘇軍進行武器裝備對抗, 陷入以逐街、逐巷、逐樓反覆爭奪為特徵的城市作戰。雙方在作戰態勢方面存在著巨大反差:德軍在明處、蘇軍在暗處;德軍少屏障、蘇軍有掩蔽;德軍地形生疏、蘇軍地形諳熟, 使得初期在兵力、火器方面處於劣勢的蘇軍獲得了戰場主動權。

第二, 實行攻防結合的積極防禦戰術。蘇軍依託有利地形和堅固設防陣地, 堅決抗擊, 反覆爭奪, 獨立作戰, 不斷削弱敵人, 迫敵拉入重兵集團陷於持久的消耗戰。斯大林格勒防禦戰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突出的表現在於, 對某個方向預有準備地頑強防禦, 不僅在戰術行動上特別強調守攻結合、反覆爭奪, 而且在戰役上實施堅決的反突擊和其他方向實施有限目的進攻戰役相配合進行。

第三, 靈活採用游擊戰術。游擊戰也是蘇軍遲滯德軍進攻的有效方式。據有關資料統計, 1942年夏起, 同遊擊隊作戰的德軍佔其陸軍總數的10%。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 通過守、反和敵後游擊戰緊密配合, 千方百計地威脅敵主要突擊集團兩翼, 想方設法消耗和分散主要方向敵人的突擊力, 同時巧妙集中兵力, 保障了戰役主動權的奪取。

堅強有力的後方保障, 是蘇軍戰鬥力持續生成的重要保證。斯大林格勒城市保衛戰, 作戰規模巨大, 參戰軍兵種齊全, 地域廣闊, 持續時間長, 兵員和裝備物資需求量龐大, 加上德軍空襲、炮擊威脅嚴重, 蘇軍作戰物質消耗急劇。然而, 蘇軍仍然通過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成功解除了蘇軍作戰的後顧之憂。

第一, 組建堅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領導機構。蘇軍各級主要負責人親自領導後勤保障工作, 注重實行機動靠前的後勤組織指揮, 強調領導深入現場指揮。朱可夫元帥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都親臨前線指揮, 蘇軍後勤各總部將近半數的軍官也深入到斯大林格勒地區, 組建了強有力的後勤指揮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及其所屬大部分集團軍的供給基地和醫院基地, 都配置在伏爾加河以東地區, 儘可能靠近作戰部隊, 有效地保障了供應。在部隊機動頻繁、情況瞬息萬變的情況下, 還及時組織各方面軍和各集團軍內部的相互支援。

第二, 多法並舉確保戰役後方物資保障通順。德軍為了阻斷蘇軍的後勤補給線, 對防禦縱深進行了針對性地集中轟炸。蘇軍充分利用各種運輸工具, 及時保障物資供應, 主要措施有:突擊新建鐵路, 並加速修復已損鐵路;採用特別機車隊, 控制單向運行, 提高鐵運效率;合理調度, 積極組織汽車運輸;緊急情況下, 組織人畜力突擊搶運。

第三, 積極發動人民群眾踴躍支前。在這次戰役中, “誓死保衛斯大林格勒”“一切為了前線勝利”的口號深入人心。人民群眾踴躍參軍支前, 一面積極進行防空鬥爭和對敵作戰, 一面堅持軍工生產, 修路架橋、挖工事、救傷員。戰役防禦最後階段是蘇聯衛國戰爭的最艱苦階段。但也就是在這一年, 蘇聯國民經濟基本上完成了按戰時需要的改組, 成功完成了戰爭所需要的生產指標, 有效保障了作戰進程。由於蘇軍的英勇奮戰和人民的後方強大支援, 這次戰役最終以蘇軍取得重大勝利和德軍遭到慘重失敗而結束, 成為現代戰爭中城市堅守防禦的典範。


西有青年


長津湖戰役,就是這樣硬碰硬的戰役。

作戰雙方都是各自的王牌部隊,雙方都面臨嚴寒的考驗。但最終志願軍贏得了最後勝利。長津湖戰役徹底改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進程。

1950年10月初,由美國主導的多國部隊攻克平壤,多國部隊主帥麥克阿瑟將軍稱,美國大兵將會盡快結束這場戰爭並回美國過聖誕節。

11月初,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進入長津湖地區,與美國陸軍步兵第七師匯合後,隨即和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展開對峙。第九兵團在武器裝備上輸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一大截,但仍然堅持陣地不退縮。

11月27日,長津湖一帶開始突降大雪,氣溫到了零下40多度。嚴寒給雙方作戰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中美兩支王牌部隊在冰天雪地中,展開了人類戰爭史上罕見的慘烈對決。零下40度的的極度嚴寒中,雙方凍死凍傷人員超過3萬人。

第九兵團出其不意,於極度寒冷的惡劣天氣中,主動對美軍發起攻擊,和美軍展開激烈交鋒,並將美軍分割包圍。美軍隨即呼叫地面炮兵和空中火力支援,依仗強大的火力壓制志願軍的攻勢,並多次進行反衝鋒,依然無法衝破志願軍的包圍圈。

在近距離交戰過程中,美軍步兵第七師3000多人的特遣隊被志願軍全部消滅,第31團團旗被繳獲。這是志願軍首次成建制消滅美軍團級部隊。

當然,志願軍也遭受了嚴重損失,九兵團26軍88師一個近萬人的齊裝滿員師,戰後只剩千餘人;還有一些連級部隊成建制被活活凍死的例子,如志願軍第81師第242團某連奉命在美軍撤退途中設伏。當戰鬥打響後,卻沒有人站起來衝鋒。原來除了一個戰士和通訊員之外全部凍死;第60師第120團某連在守衛黃草嶺時全連都凍死在陣地上,許多士兵的手和槍械凍在一起無法分開;志願軍防守水門橋的58師172團奉命追擊美軍時,天降大雪,172團兩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美軍乘機逃脫。

當然美軍中凍死的人也非常多,沒有凍死的也是一片慘狀。12月12日,陸戰一師與美軍第三步兵師回合後,繼續向南撤退,12月24日,美國海軍出動多艘運輸艦把美軍的殘兵敗將運離戰場,長津湖戰役宣告結束。

長津湖戰役使得志願軍在戰略上取得較大主動,扭轉了戰局,同時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對整個抗美援朝戰爭寓意深遠。

而突圍成功的美國陸戰一師,也成為美軍和美國人的驕傲,好萊塢電影《嚴寒17日》就以陸戰一師的突圍經歷為劇情,再現了美國戰史上這場“最艱苦的戰役”。


袁衛宇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歷史上共發生過兩次波及範圍最廣的大戰,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就從這兩次世界大戰中挑出兩場規模最大的,最具有轉折性的硬碰硬的戰爭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戰時期凡爾登戰役又稱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爭持續了長達10個月之久。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由於戰爭的慘烈程度,該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凡爾登戰役和法國和德國進行的一場具有決定性的戰役。本次戰役法國集結了75個師,約114萬人。633門火炮。

德國集結了50個師,約125萬人。1240門火炮,其中重炮佔了683門。飛機將近200架。


戰爭開始之初,德國軍隊用1,200門大炮對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8個半小時的集中轟擊,發射了一百萬發炮彈,先頭部隊更是用火焰噴射器掃清戰壕。而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汽車運輸就出現在凡爾登戰役。法國方面一週內組織3900輛卡車,運送人員19萬、物資2.5萬噸。甚至在戰爭中期德軍還使用了毒氣攻擊。戰爭結束之後據統計,本次戰役雙方共投入200萬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傷亡人數近百萬,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使凡爾登成了駭人聽聞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本次戰役也是一戰的轉折點。

二戰時期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



當時德國奉命攻佔斯大林格勒,德國第六集團軍集結了約200萬人。1216架飛機和10290門火炮,675輛坦克。


蘇聯方面集結了250萬軍隊。1350架飛機、計15500門火炮和迫擊炮,1463輛坦克和強擊火炮。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準確統計。戰後西方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85萬人,其中75萬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而蘇聯方面的估計消滅軸心國部隊150萬人。這裡面應該把初期被包圍的德國第六集團軍也算上了。而作為本次戰役的另一方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約48萬人人死亡,65萬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約113萬人。



以上兩場戰役基本上就是兩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雙方死磕的戰爭。而這兩次戰爭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再也沒有哪次戰爭可以超過超過這兩次的戰役。不論是在傷亡人數還是在影響上。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華野主力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消滅了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全國為之震動。陳老總以大無畏的氣勢寫下了“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逃”的壯烈詩句。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國軍一改以前驕橫冒進的戰略,開始變得謹小慎微,導致華野主力很難再像以前那樣捕捉到類似孟良崮這樣的戰機,一時之間,雙方都很難打破平衡。

由於孟良崮的大勝,讓中央一度認為應該集中主力,繼續打這樣的殲滅戰。因此,中央軍委於5月22日來電指出:

“殲滅七十四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證明在現地區作戰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夠用各個殲擊方法,打破國民黨軍隊進攻,取得決定勝利。而在現地區作戰,是於我最為有利,於敵最為不利。現在全國各戰場除山東外,均已採取攻勢,但這一攻勢的意義,均是幫助主要戰場山東打破國民黨軍隊進攻,蔣管區日益擴大的人民鬥爭其作用也是如此,劉鄧下月出擊作用也是如此。而山東方面的作戰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於濟南、臨沂、海州之線以北地區,準備用六、七個月時間(五月起)六、七萬人傷亡,各個殲滅該線之敵。該線擊破之日,即是全面大勝之時,爾後一切作戰均將較為順利。”

不過,國民黨軍因為整編第74師的被消滅,改變了冒進的戰略,步步緊逼,層層推進。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作為顧問,在多次軍事會議提出“並進不如重疊,分進不如合進”,以三四個師(整編師重疊交互前進的戰法,擺成了方陣。華野再想尋找以前那樣的戰機,變得異常困難。

鑑於這種局面,中央軍委於6月底再次給華野去電,指出:因為敵正面既然絕對集中兵力,我軍便不應再繼續採取集中兵力方針,而應改取分路出擊其遠後方之方針。其外出兩路兵力,或以兩個縱隊出魯南,以三個縱隊出魯西亦可。

按照中央這個指示精神,華野高層召開會議落實這個命令,具體部署為:1.由葉飛、陶勇率領第一、第四縱隊越過臨蒙公路向魯南挺進;2.由陳士榘、唐亮率領第三、第八、第十縱隊組成陳唐兵團,向魯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進;3.正面部隊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縱隊和特種兵縱隊集結在沂水、悅莊公路兩側,依然由陳、粟指揮,各以少部兵力與東犯之敵接觸,主力待機出擊。該部署與於6月30日上報中央軍委,次日正式執行,史稱“七月分兵”。這次分兵,從6月29日接到中央指示,到6月30日華野遵令分兵,到7月1日正式執行,一共才2天不到的時間,略顯倉促,這也為後來的一系列不順利打下了伏筆。

當時,國軍兵力部署如下:胡璉的整編第11師駐南麻,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在東里店,王凌雲的整編第9師在沂水,黃國樑的整編第64師在東里店以西的大張莊等地。此外,王耀武屬下李彌的整編第8師駐臨朐,配合此次行動。

陳、粟手裡握有4個縱隊,兵力充足,建制完整,面對國軍任何一個整編師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粟裕的意見,本是先打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但一來黃百韜嗅覺靈敏,發現我軍有攻擊他的意圖後,直接向黃國樑的整編第64師靠攏,形成兩個整編師的兵力;二來,天降暴雨,山洪暴發,我軍無法發揮穿插優勢。因此,粟裕考慮再三,放棄了圍攻黃百韜整編第25師的計劃。

既然打不了黃百韜,那打誰呢?

陳、粟的目光投向了位置相對突出,駐紮在南麻的胡璉整編第11師。整編第11師可不是一般的部隊,和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一樣,也是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更是陳誠的嫡系部隊,土木系的王牌武裝。抗戰中,該部隊血戰石牌,立下過赫赫戰功,師長鬍璉更是國軍有名的悍將,被毛主席譽為“狡如狐,猛如虎”。粟裕選擇攻擊整編第11師這張王牌,確實有膽有識,是一次硬碰硬的對抗。

南麻地處魯中山區,是一個小盆地,三面是山,東面是小丘陵,北面高地有一個隘口通向博山,沂河從南麻以南流過。這個地方利於防守而不利於大部隊行動。胡璉之所以駐紮在這裡,是因為清楚意識到自己的位置相對比較突出。他建議過撤防,但被上峰否決了。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加強工事,部署防禦,以防止我軍的進攻。胡璉親率整編第11師的4個團駐紮在南麻,其他部隊分別駐守周邊的北麻,高莊、北劉家莊、吳家官莊等地,相互之間間隔很短。由於守備的地方不算多,兵力相對集中,陣地非常穩固。

粟裕的部署相對簡單,以二、六、九縱包圍南麻,攻擊整編第11師,七縱在南邊負責阻援。

7月18日凌晨,華野9縱第26師向上下豆腐峪以南高地攻擊,攻佔荊山泉;6縱控制九頂山、鳳凰山陣地,主力進至重喜官莊、埠下莊之線;2縱進達埠村南北一線。

南麻攻擊戰正式打響了。

胡璉除了自己積極防禦以外,還向徐州方面求援。徐州綏靖公署派出黃百韜和黃國樑指揮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64師,迅速馳援南麻,給胡璉解圍。19日,敵25師和64師行進到南麻以南的於家崮、牛心崮一線,和我阻援的7縱展開激戰,雙方傷亡都不小。

南麻的整編第11師雖然總兵力遠不如我軍,但該師畢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頑強,加上胡璉的工事修築那是出了名的強,因此我軍幾次攻擊都不順,每每眼看要打下陣地了,但敵軍一次衝鋒又把我軍打了下來。雙方在這巴掌大的陣地上激戰幾天,不分勝負。關鍵時刻,雙方的指揮官都上了一線,鼓舞士氣。我軍進攻收效甚微,攻擊屢屢受挫。

在這個關鍵時刻,負責阻援的7縱有點扛不住了。7縱本來就不是華野的頭牌主力,面對國軍兩個整編師的進攻,能扛住幾天已經不容易了。打到21日上午,黃百韜的整編第25師突破7縱60團的750高地,7縱不得不轉入二線陣地防禦。

此時,又一個噩耗傳到了粟裕的指揮部。東面李彌指揮的整編第8師由昌樂、濰縣地區進犯臨朐,嚴重威脅到華野的大後方。南麻的整編第11師在知道兩路援軍都進展順利後,更加頑強。此時,華野的4個縱隊面對國民黨4個整編師(整編第8師、11師、25師、64師),已經完全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處處接敵,處處受挫,面對這種情況,粟裕不得不下令放棄繼續進攻南麻,撤出戰鬥。

本來,經歷了這麼一場失利,部隊應該好好休整再戰,可因為臨朐的失守,阻斷我軍向膠濟線以北的後方通路,對後方造成巨大造成威脅。粟裕不得不下令四個縱隊掉頭,再去打臨朐的整編第8師。不料再次遭遇重大損失,攻擊臨朐也以失利告終。

南麻和臨朐兩場失利,給了華野當頭一棒。粟裕總結了經驗和教訓,認為“七月分兵”以後,其實我軍已經喪失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能力。這個時候,再和敵軍展開這種硬碰硬的戰鬥,是要吃大虧的,今後當避免這種錯誤,還是要以打巧仗為主。當時,用四個縱隊的兵力,既要打援,又要一口吞掉敵人一個整編師(相當於軍),是相當困難的。結果,打援堵不住,攻堅攻不下,出現了兩頭被動的局面。

胡兆才、羅英才、柳江南:《第三野戰軍征戰紀實》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