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本屆廣州車展,大眾帶來了幾款ID.系列的新能源概念車,這些車型很多已經接近量產的狀態。按照計劃,大眾將在2025年之前量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以下車型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與我們見面。這些車型基於大眾

MEB電驅模塊化平臺,它的核心在於由底部的電池組而展開,打造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後懸,營造出更大的內部空間,車型級別覆蓋A-B級,而可得到B-C級的內部空間效果。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Crozz-跨界轎跑SUV

就像這款ID.Crozz,它之間瞄準了特斯拉Model X作為競爭對手,作為2020年即將生產的車型。它的造型是類似於轎跑化的SUV,採用非常簡潔的線條設計,以突出強烈的未來感。前臉不需要進氣格柵,因此大燈與中網的位置都採用了光帶,視覺效果極為科幻。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從外觀上來看,這款車採用了電子攝像頭的流媒體代替了物理反光鏡,有效的降低風阻,有著十足的科技感。然而目前我國的法規還並不允許這種反光鏡的結構。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 Crozz的電池容量83kWh,總功率225kW(前軸為75千瓦,後輪為150千瓦),NEDC標準的續航里程可達500km,可以在半小時內充電80%,百公里加速可以在6s之內完成,最高時速可達180km/h。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ROOMZZ-空間靈活的中大型SUV

ID.ROOMZZ則是一款全尺寸的純電動SUV,突出的是靈活的大空間。它代表了MEB平臺的最高水準,是ID.系列的旗艦車型。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在貫穿式尾燈逐漸流行之後,這款貫穿式日行燈也格外搶眼,襯托出VW“信仰”的圖騰,比ID.Crozz更突出未來感。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車身採用了雙色的設計,銀色的車頂線條更顯質感。而尾部採用了貫穿的蜂窩式設計,尾燈採用漸隱的方式融入其中,讓整車充滿了科幻的色彩。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車型名稱中的ROOM代表了空間,整車最大的特點就是車內空間的靈活性。後排座椅甚至可以放躺,就像飛機內的公務艙。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根據官圖所公佈的內飾來看,方形的方向盤,過於科幻的設計,在量產時必然要照顧到實用性。作為一款概念車,它更多的意義還是為我們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是新能源時代的高速發展,ID.系列車型並不是那麼天馬行空,而是很快就會來到我們面前。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ROOMZZ的電池容量為82kWh,總功率225千瓦。475km的NEDC續航,比ID.Crozz略短,主要是車身相對更重了一些。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3-緊湊級轎車 傳承高爾夫經典元素

從ID.3整體的設計語言來看,它真的很像近期剛剛發佈的高爾夫8代。作為ID.系列的緊湊級轎車,它的定位也更加的親民,並且有計劃在國內投產。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外觀方面,它的前臉仍是一條線貫穿車燈,襯托logo,簡潔流暢鵝卵石型大燈,能夠讓我們聯想到歷代高爾夫的經典設計。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風擋角度更加傾斜,因此採用了雙A柱設計。長寬高分別為4261/1809/1552mm,軸距為2765mm,行李廂容積385L,五座佈局,車內空間利用率很高。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尾箱蓋與尾窗採用了一體的黑色,尾燈造型與高8如出一轍。在我看來,ID.3正是高爾夫系列車型在新能源領域的傳承。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內飾方面,ID.3並沒有那麼天馬行空。雙懸掛式屏幕設計簡約,看起來與寶馬i3有些類似。白色的內飾,也彷彿科幻電影中置身於未來空間之中。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ID.3的電池容量有45kWh、58kWh、75kWh三種可選,WLTP標準續航里程在330-550km範圍之內。它採用後輪驅動,100kW的直流電可在30分鐘充夠近300km的續航。

科幻設計開啟新能源時代 廣州車展實拍大眾ID.系列

雖然在歐洲,各國都在制訂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而以我個人旅行歐洲所見,挪威的新能源普及率極高,而德國街頭純電動車很少,可以說雷聲大雨點小。總之,新能源還是要與傳統燃油兩步走,也可以利用各自的優勢,讓消費者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進行選擇。不過,大眾的ID.系列設計科幻,賣相極具吸引力。相對於特斯拉產品線的單一,ID.系列產品線更加齊全,在歐洲大本營必然更受歡迎,也期待著來到中國後,能夠有更親民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