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觀點丨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本文選自《金融電子化》2019年12月刊
作者:中國建設銀行合肥電子銀行業務中心 鄒際祥

觀點丨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5G網絡商業化應用普及,將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物聯網、VR/AR等技術能力持續提升,進而助推智能製造、智能交通、遠程醫療、智能金融等行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銀行業需積極探索5G網絡帶來的銀行業務發展轉變,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本文聚焦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研究5G網絡的特點與優勢,分析銀行業務發展機遇,探索5G時代下銀行網絡金融業務新的發展模式、應用場景和改進措施,為銀行抓住5G發展機遇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5G網絡特點及優勢

通過5G,我們不僅能夠享受到增強移動寬帶(eMBB)帶來的高速下載體驗,還能看到在海量機器通信(mMTC)下越來越多的設備相連,通過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實現更多精確的聯網遠程操控。5G網絡所具有的高速度、萬物互聯、低時延等優勢,將促進整個社會在商業邏輯和系統底層架構方面發生變革,移動超高清、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虛擬銀行、遠程醫療等都將在5G時代觸手可及。隨著5G相關政策快速佈局,銀行業也在積極推進5G網絡應用探索工作,嘗試為客戶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體驗。

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業務發展機遇

當前,四大國有銀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行逐步與電信運營商開展合作,探索在5G時代下以金融科技推動業務創新的解決方案。2018年下半年至今,銀行在5G領域持續投入研發資源,最先落地應用場景即為網點的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如建行推出的5G智能銀行,智慧櫃員機、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等新的網點應用場景均通過5G實現遠程交互傳輸。5G時代下銀行網絡金融除賦能網點智能化改造外,在產品服務能力、服務場景、營銷模式等方面存在新的發展機遇。

1.產品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受4G網絡傳輸速度及4G手機硬件影響,銀行部分網絡金融產品服務能力難以進一步提升。如移動金融APP服務,客戶端體積大小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保障用戶下載安裝體驗,但因此使得更多新業務無法在線上APP同步部署,造成網絡金融產品服務能力受限。隨著5G網絡應用和5G手機普及,網絡傳輸速度以及手機硬件性能將有顯著改善,銀行網絡金融產品服務能力將突破限制並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金融服務場景更加豐富

目前,銀行網絡金融服務場景主要依託自有網絡渠道提供線上隨時隨地7×24小時服務,如互聯網網站、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直銷銀行等,部分銀行開始探索開放銀行服務,對外提供API服務接口,輸出銀行金融服務。在5G網絡、雲計算、金融雲等技術推動下,銀行金融服務場景將更加豐富,VR/AR虛擬銀行服務、家居銀行服務、車載銀行服務等場景存在發展空間。

3.營銷模式得以重構

銀行傳統網絡營銷活動以普惠型為主,營銷手段主要包括互聯網網站、手機銀行等自有渠道圖片廣告和其他頭部App付費圖片廣告,存在加載速度慢、呈現形式單一等問題,且營銷思維仍為客戶被動接受產品營銷信息。在5G網絡支持下,以移動超高清視頻、全息投影廣告為主的營銷手段將具有更高的點擊率,同時,藉助物聯網和自有網絡實時獲取的客戶行為數據,銀行可在適當場景下更加精準地推送客戶感興趣的產品,因此,5G時代銀行網絡營銷模式將得以重構。

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根據5G網絡應用步伐,銀行需籌謀新的經營策略,搶佔發展先機,探索和優化網絡金融業務發展佈局,豐富產品服務場景和業態,加快線上線下融合,以智能運營為手段,保障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快速發展。

1.優化網絡金融業務佈局,探索“一大一小”發展新模式

做大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生態圈。以手機銀行為例,作為銀行移動金融服務主入口,5G網絡下APP容量大小和響應速度將不再限制手機銀行業務發展。除完善金融服務場景外,銀行還可著力於加大以支付為基礎的非金融服務部署力度,廣泛連接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政務服務等生活場景,成為用戶隨身攜帶的“百寶箱”,同時,作為銀行移動金融服務基礎平臺,為其他設備平臺金融服務調用提供基礎。如建設銀行已在手機銀行客戶端接入雲寵物、網點導航、摩拜單車、神州專車、黨建等微應用,以小程序的形式拓展生活場景。

做精產品服務最小化單元。“碎片化”移動金融服務,以最小化可行性原則,將已有產品服務進行組件化。5G將助推銀行產品服務上雲,推廣金融雲服務應用,弱化銀行服務對單個媒介要求。基於開放銀行策略,銀行雲平臺服務提供用戶訪問方式和外部平臺調用接口。用戶可通過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接入網絡的終端設備調用銀行雲服務並進行諮詢和交易;外部平臺可通過開放API接口調用雲上金融服務,銀行金融服務更加泛在嵌入外部第三方生活服務平臺。如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已在探索開放銀行接口服務,其中,浦發銀行APIBank無界開放銀行以及招商銀行通過API、H5和App跳轉等方式,探索實現金融和生活場景的廣泛連接。

2.順應產業發展形式變化,構建銀行產品服務新場景新業態

4G網絡的普及使得移動支付市場迅速被非銀支付機構佔領,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受到巨大沖擊。5G時代物聯網的深入應用和智能芯片終端的普及將使社會生活生產進入萬物互聯新時代,“物聯網金融”“場景金融”“車載金融”成為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場景化部署新的探索領域。

虛擬銀行服務廣泛應用。5G網絡應用將有助於改善銀行當前線上渠道虛擬銀行服務體驗,基於網絡信息高速傳輸和低時延特點,視頻客服、VR體驗、交互動畫等可嵌入虛擬銀行,用戶瀏覽、諮詢、交易等服務體驗大幅提升。如沉浸式VR虛擬銀行,5G網絡可解決VR技術應用存在的清晰度不夠、刷新頻率低等問題,虛擬銀行VR體驗貴金屬、VR體驗信用卡、VR客戶經理交互等在線自主瀏覽、實時交互、臨場體驗服務效果將顯著改善,為銀行大範圍推廣虛擬銀行服務創造有利條件。

“家居銀行”重新走上舞臺。中國銀行在2010年推出家居銀行服務,滿足家居客戶群體“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金融服務的需求。但受限於網絡信息傳輸速度及網絡電視硬件要求,家居銀行服務場景未受到廣大電視用戶歡迎。當前,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是我國三大運營商外唯一獲得5G網絡商用運營牌照企業,中國廣電將推動基於5G網絡的4K/8K超高清技術在電視行業中的廣泛應用,電視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在基於5G的VR/AR、生物識別、全息投影等技術推動下,銀行服務可嵌入電視網絡系統,提供超高清遠程視頻虛擬銀行服務,用戶真正能夠足不出戶即可走進銀行虛擬網點,完成業務辦理和產品交易。建設銀行最新的“家居銀行”已在北京5G智慧網點試點,目前可在電視或音箱上使用“小度”服務,通過語音對話“打開建行服務”,即可提供利率行情、投資理財、賬戶信息三大類服務。

3.加快全渠道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網絡金融智能運營體系

5G時代銀行網點智能化改造與銀行網絡金融服務緊密相關,基於“一大一小”發展模式,網絡渠道為物理網點智能化銀行服務提供全類型、最小化單元調用,全渠道線上線下產品服務一體化融合發展,如人臉識別、VR/AR虛擬產品體驗、遠程客戶經理視頻連接等服務通過5G網絡調用雲上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5G智慧網點通過遠程音視頻技術,提供遠程座席“一對一”服務,視頻無延時,客戶體驗與傳統網點面對面服務幾乎沒有差別。

統籌網絡渠道智能化運營是網絡服務與網點服務一致性的必要條件。基於5G網絡數據高速上傳下載,將客戶信息、產品信息等存儲至雲端,使得網絡渠道產品服務能夠滿足包括物理網點在內的全渠道調用。建立後臺集中運營機制和流程,統一規劃產品上架、下架,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統籌網絡營銷平臺,實現營銷創意統一管理,按照互聯網營銷思維,依據客戶基礎信息、歷史數據及5G網絡實時動態行為數據,開展智能推薦服務。

觀點丨5G時代銀行網絡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