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馬上金融2020:匯聚金融生態之力,共築金融科技未來

1月8日下午,馬上金融2020生態夥伴論壇在重慶舉行,這場由馬上消費金融(以下簡稱“馬上金融”)主辦的金融科技論壇,由來自馬上金融股東方、金融同行以及馬上金融合作夥伴在內的400餘名嘉賓代表匯聚一堂,在“賦能聚變、洞見金融科技”的主題下共同探討科技金融的未來。

馬上金融2020:匯聚金融生態之力,共築金融科技未來

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

此次金融科技論壇上,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在致辭中表示,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對不合規機構的清理整頓更加嚴格,另一方面,持牌合規機構將迎來春天。趙國慶表示,2020年,馬上金融將與合作伙伴共同進步,以謀求更好的發展。

匯聚生態夥伴之力,共建開放共贏金融生態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金融行業經歷了一場深刻持久的變革,一方面監管層面不斷出臺新政加強金融行業的管控,對無牌消費金融機構清退動作加速,另一方面,科技金融轉型持續深入行業,技術的迭代和變化也讓市場湧現出更多新的可能。

正如狄更斯所說的那樣,對於消費金融行業來講,2019是最壞的時代,但也是最好的時代。

2019年12月,在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2020年要推動消費穩定增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對此趙國慶表示,中央定調促消費穩增長為行業帶來了利好。

經濟新常態下,消費逐漸取代投資和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消費金融作為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有效手段,也將在持牌、合規的方向下進一步取得新的增長。

馬上金融2020:匯聚金融生態之力,共築金融科技未來

馬上生態夥伴圈啟動儀式

作為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馬上金融在此次論壇上正式啟動生態夥伴圈,彙集百餘家生態夥伴之力,共同促進新金融科技下金融生態的開放和共贏發展。在啟動儀式上,中國電信翼支付、浦發銀行、江西裕民銀行、永誠保險、今日頭條、華為雲等十位生態夥伴代表一同完成了啟動儀式。

在以科技金融為內核,生態協同為鏈接的金融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促進各夥伴金融機構在資金、流量、場景、數據、科技等維度的融合發展,以實現合作伙伴生態的協作共贏。此次生態夥伴圈的正式啟動,也標誌著馬上消費金融的夥伴生態逐漸進入深入融合,開放發展的新階段,同時也意味金融行業的轉型和變革開始進入深水區。

凱文·凱利在《新經濟 新規則》中認為,商業生態和諧並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一個不斷打破平衡又再平衡的過程。對於金融行業而言,金融夥伴生態開放與融合,也是在面對不斷變化的行業環境的一種不斷平衡的過程。

在這種動態生態平衡性下,馬上金融立足開放生態戰略,以智能風控、自主獲客、智能客服等新金融科技的核心能力,為合作伙伴賦能,加速生態內部的能力、資源等要素的開放和協同,共同促進新金融生態的穩定、持續、共贏和發展。

數據中臺構築金融科技的“長期主義”

從歷史發展的節點上來看,2019年是包括金融行業在內大多數行業進入存量時代的一個時間節點,一方面,人口紅利消失後,實現新的增長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存量時代的競爭更需要企業本身堅持長期主義價值,而對於金融行業而言,則是由業務驅動到數據+科技驅動的轉型升級。

馬上金融2020:匯聚金融生態之力,共築金融科技未來

馬上金融CTO蔣寧

“2017年開始,我們推動了數據中臺戰略,讓數據成本更低,讓數據整合更快,讓數據可以大規模使用,讓數據更有價值,讓數據的資產能夠快速支撐業務的發展。”在談到金融科技的技術革新時,馬上金融CTO蔣寧表示。

中臺戰略的背後,是以馬上金融為代表的消費金融在“長期主義哲學”下向數據驅動增長的深度轉變。這樣的轉變體直觀的體現在業務決策方式以及團隊決策結構上。

據蔣寧介紹,目前馬上金融有1000多個研發人員構成的團隊,團隊的決策來源於數據的分析,在數據驅動的方式下,以智能化重塑價值鏈體系,以數據優化實現整個價值鏈的收益最大化。

正如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描述的那樣:“在大數據時代,我們不必知道現象背後的原因,我們只要讓數據自己發聲。”

而構建數據中臺對於金融機構的意義在於,在保障高效的業務決策同時,又帶來數據生產力的“複用性”。所謂中臺,實際上就是數據能力的“複用平臺”,即在已有的數據決策能力基礎上,在前端賦能業務拓展,在後端為全局策略提供決策支持。

“我覺得數據中臺對我們的價值一個是自我價值,”趙國慶對記者表示:“還有就是對外的價值,如果有機會我們給行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我覺得我們的中臺還是對行業有貢獻。”

對金融機構內部而言,數據中臺能力的搭建得以優化價值鏈的收益,在高效決策、高效風控的支持下,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夥伴生態中,這樣的能力也可賦能至其它金融機構,從而實現行業價值收益的最大化。

構建起數據中臺能力的馬上金融,實際上也是行業變革時期金融機構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具象化,未來,在以夥伴金融生態為鏈接,以數據中臺能力為落腳的策略下,新金融機構也將獲得長足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展望2020:秩序持續迴歸,金融科技決勝未來

“經過2018年下半年以及2019年全面的整治之後,2020年預計還會有一些動作。”趙國慶在談到對2020年的展望時提到:“整體而言,對持牌機構是比較有利的,但是也有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說推高貸後管理成本,同時對資金成本也會有影響,但是整體是利好的。”

此次論壇上,趙國慶對媒體表示,2020年馬上金融將加大場景的合作和力度,在不餘遺力的推進科技能力的同時,通過金融、資產或者資金的綜合解決方案去不斷推進開放平臺業務。

在合規監管的背景下,發力金融科技“深煉內功”是持牌金融可以的審慎之選,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分化,金融科技屬性的增強也在不斷促使著平臺依靠豐富的場景和資源沉澱,不斷開放整合,開啟金融科技的轉型浪潮。

轉型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必不可少的風浪,如在大數據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數據隱私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很多業內人士都有擔心大數據行業被要求整改的可能性。

對於記者關於大數據行業整改的影響的問題,趙國慶表示,馬上金融的數據主要是基於用戶的授權,但作為成立時間相對較長的持牌金融機構,馬上金融的數據和徵信端和政府端是直連的,即使未來大數據行業出現大規模整頓,對於持牌金融機構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問題會產生短期的影響,長期我覺得應該都是好的,可能2020年2021年之後,行業會迴歸更有序的狀態。”對於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發力金融科技則是馬上金融給出的應對之道。

結語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對於2019的金融行業來說,冰火兩重天之後,則是行業的轉型升級與變革,金融的本質是風控,風控的核心則在於數據。可以確定的是,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數據生產力時代只會離金融行業越來越近,越來越深入。

未來隨著行業秩序的逐漸迴歸,在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以新金融科技為核心的持牌機構將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等領域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