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如果叶志超当年在平壤一战中,选择英勇就义,那么他很有可能和无数在甲午中日战争里战败的同仁一样,成为人们口中的英雄。像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等,纷纷视死如归,在战场上为了清朝献出最后一滴血液。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农民出生的叶志超,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升任为直隶提督,可以说是祖上烧了高香。他早年就加入了解先亮团练,并且凭借着在对战太平军的出色表现,叶志超很快打响了名号。因为其年轻时的敢冲敢打,于是被人称为“叶大呆子”。

叶志超曾在对战太平军时,遭到对方土铳枪的攻击,子弹正好击中了他的身体。原本以为叶志超这次就要死亡时,他竟然若无其事地站了起来,重新投入战斗。事后人们了解到,那个子弹并没有击中身体,而是打在了他的腰刀上,这才保住一命。许多人说,大难不死叶志超必有后福。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从那以后,叶志超好像天神附体一般,在战场上屡获战功。其中,在对战捻军的时候,擒斩无余,将东捻军剿平。至此,他也得到朝廷嘉奖,被授予了“巴图鲁”的称号。“巴图鲁”是清朝对于勇士的最高荣誉,我们最熟知的就当属鳌拜了。

叶志超的表现也深得李鸿章的信任,随后将他留在北洋,派为马队统领,驻保定。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打仗以不要命著称的主将,却在平壤上贪生怕死,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作为清朝附属国的朝鲜,开始向清朝情愿,希望能够派兵来协助镇压。于是,清廷派遣了叶志超率领2000清兵,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然而,日本人也抓准时机,发起了侵华、侵朝战争。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正是在平壤战役后,叶志超才成为人们口中的逃兵,而他“一日狂跑五百里的壮举”,也成为他受人诟病的根本。为何叶志超在平壤战役中,会出现这种逃跑怯懦的表现?

首先,在战争的最开始,清军就落入下风。清军第一批抵达战场的2465人,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东学党起义,而这时候日军在朝鲜的作战兵力为6000余人。实力上的悬殊,造成了清军长期处在高压下。于是,清军希望能和日本政府通过谈和的形式,来有效解决。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不过,日本随后反悔了,于是加派了兵力,准备一举拿下朝鲜。到了八月,日本在朝鲜的武装力量达到了16000余人,此时的清军也仅仅有15000余人。有人会说,清军仅仅比日军少了一千人,为何要开始逃跑?

其实,日本当时的军队已经是高质量的团队,有着现代化的武器和队伍编制,对于清军来说,作战能力更强。清军在这时面对日军,完全没有一战之力,虽然看似人数少了一千人,但实际的差距不是一丁半点。这和英国洋枪队横扫中国,是一个道理。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叶志超作为淮军的领导,对于双方状态的把控也更精准,他很可能从战争之初,就已经预料到清军就算顽强抵抗,也只能是面对失败的结局。

其次,日军的海上实力较强,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击溃了清军的海上力量。然而,在平壤作战的淮军,其主要的物资补给全部依靠于海上运输。在丰岛海战失败后,日军就将目标对准清军的海上补给船只,其用意就是切断淮军的补给。

这个效果立竿见影,淮军在断了海上补给后,其可用的武器弹药和粮草均不足以支撑15天,甚至更短。所有的军人都会明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法则,一个吃不饱的部队,怎么有力气去和日军对战?所以,淮军在抵抗多日后,死伤惨重。

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什么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面对这种焦灼的状况,叶志超不得不做出抉择,是和邓世昌等人一样英勇就义,还是选择撤退保留兵力。

最终,叶志超选择逃跑,而他逃跑的时候也十分狼狈,不断遇到追杀和堵截。不过,还是让他成功地逃回了鸭绿江,但是他的部队死伤惨重。

《清史稿》: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

叶志超的逃往,开创了晚清历史的第一次,随后,又出现了大连、旅顺守将,北洋水师方伯谦、吴敬荣等高级将领不战而逃的现象,令人扼腕。不过,他们的典范叶志超却没有得到严厉的处罚,只不过被革职,发配回家。

1901年,叶志超在家乡病逝。享年63岁。

感谢你的观看,写作不易赞。

【参考文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