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苏联能打败强大的纳粹德国,却打不下弱小的阿富汗?

用户4474589971


打下和打败应该是两个概念,打仗是为了达到目的。德国入侵苏联,如果苏联不是举全国之力打败了德国,就有可能亡国亡种了。而打阿富汗是为了利益,付出的比得到的多,那自然就不打了,对不?


可口可乐大脸猫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苏军可以战胜强大的对手德国,却在中亚小国阿富汗走了麦城,其中的道理何在呢?下面,咱们就简单地分析一下: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战争。苏联为什么能够击败强大的德国,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苏联地域广袤,战略纵深极为辽阔,而德军战线过长,导致兵力及后勤补给困难。尽管德军战斗力一流,但苏军凭借着源源不断的人员物资投入,还是迟滞了德军进攻的车轮,这也是后期陷入战争胶着的主要原因。

所以,德军在欧洲战场屡试不爽的“闪电战”,面对如此宏大的苏联战场是行不通的。


其次,由于希特勒的过度自信,德军在攻势受阻后,无法应对极度恶劣的严寒天气,不仅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而且无法发挥机械化的自身优势,这为苏军调动兵力,组织大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三,苏联综合实力雄厚。战争中,苏联征兵数量高达3000万,仅仅阵亡就超过1000万。生产了83.4万门火炮(含34.8万门迫击炮)、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7万架飞机。

再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给予苏联了有力支持,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各类武器以及充足的物资,苏军越战越勇。而德国却是处处捉襟见肘,后援保障难以为继。


何况,美英法等盟国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以及北非被英军将领蒙哥马利打得一路败北,德军早已失却战争初期锋芒,最后败在苏军手里自然不足奇怪。

而阿富汗呢?只是一个中亚内陆小国,与我国毗邻,面积仅为6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万。

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个穷囯,没资源、没工业,依靠农业和林业、畜牧业勉强支撑,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根本无法与德国相比。

可是为什么苏联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却也没有摆平这个弹丸小国呢?


一是阿富汗民风彪悍,而且宗教信仰极端,愚昧蛮横根本没有什么价值观念,反正是烂命一条,生不畏死,自信有真主的保佑,完全被什么所谓的圣战洗脑了。

也是因为长期的战乱,锻炼出了久经战场的战斗性格,普通百姓都会拿起枪来抵抗。

二是别看阿富汗国家不大,可是地势起伏跌宕,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非常适合打游击。苏军的先进机械化武器无法发挥作用。

阿富汗军队呢?却可以化整为零以小股部队为单位,利用山地地形作为掩护,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法,以致于苏军时常被偷袭侵扰而一筹莫展。


据史料记载,苏军入阿期间,阿大大小小各种抵抗组织多达数百个。而且于1980年建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的统一战线,整合了全国的武装力量,实力大为增强。

1988年5月,苏联在内外交困中无奈从阿撤军。次年2月15日,当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跨过苏阿界河时,长达9年多的阿富汗战争彻底结束了。

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 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同样,带给阿富汗的战争灾难也是惨痛无比。全国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其实,并不是苏联打不过阿富汗,只是拖不起如此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再者阿富汗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投入大量的战争资源,却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武装干涉,当然会受到全世界正义国家的一致反对和遣责。

而阿富汗呢,却会赢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积极援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战胜邪恶永远是颠扑不灭的真理。


大美威海幸福银滩


打败德国苏联只是出了一半的力量,欧美国家也出了一半力。阿富汗,是多山国家,不利于现代化战争,阿富汗民风彪悍,利用有利地形,宁死不降,苏联赢了也收不回成本,耗不起。

苏联能战胜德国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苏联疆域大,纵深防御深,德国闪击战快速推进,苏联红军节节败退,德国后续力量给不上,占领的地盘还要分散兵力占领,占领地盘越大,兵力密度越低,慢慢的陷入苏联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二、寒冷的冬季助战苏联,德国利用闪电战,想在冬季之前攻入苏联首都,结束斯大林统治,没想到还是拖到冬季,许多德国士兵没有御寒棉衣,被活活冻死,严重削弱德军的军事实力。

三、欧美国家的参与,德国众叛亲离,盟友意大利军团负责搞笑,德军腹背受敌,巴顿军团诺曼底登陆,蒙哥马利在北非战场反攻“沙漠之狐”隆美尔,若是没有欧美国家的介入,苏联一时间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

所以说苏联打败德国是有水分的,若是单练,德军吊打苏联。

之所以说苏联败于阿富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战争胶着,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论实力苏联碾压阿富汗,但阿富汗多山国家,又非常贫穷落后,一切现代化装备都无用武之地,一起回到原始,全靠人力,阿富汗打不过就钻山沟,瞅准时机就偷袭,防不胜防,苏联军费每天就花好多,阿富汗军费几乎为零,因为他们一直就这么穷,习惯了。苏联战争成本收不回,赔本的买卖。

二、阿富汗人民民风彪悍,宁死不屈。有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阿富汗人民穷是出了名 但骨头特别硬,依靠大山的庇佑,和苏联打起持久战。别说七十年代的苏联,就连二十一世纪的美军都耗不起,打算撤军。

苏联是败于战争的持久,即便赢了也收不回成本,阿富汗要啥没啥,不如早日撤军。


饕餮中国


首先,苏德战争与苏阿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苏德战争是苏联被迫参战的,由于德国的入侵,苏联的领土主权受到威胁,苏联进行的是对德国纳粹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国家一致对外,国家活动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尽快的将德国法西斯打败,收复故土。同时,由于法西斯德国的疯狂侵略,导致自己四面受敌,不仅消耗了大量珍贵的资源,而且招致美英法等国的围歼,并促使英美国家对苏援助,因此苏联能够在战争早期失利的危机情况下,反败为胜!


而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则不同,这是一场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侵略他国的非正义战争,从战争性质上讲,这是一场霸权式的侵略战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失道寡助的苏联,不仅受到国际舆论的反对,而且严重影响了苏联军队的士气,毕竟长途跋涉的去侵略一个“鸟不拉屎”的阿富汗,对原本经济发展不景气的苏联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负担,得不偿失。



这就是苏联在两场战争中结局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次,两场战争的战场形势不同。苏德战场多发为东欧平原,不仅后勤补给便利,而且非常适合苏联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苏联强大的军工优势,利用源源不断的坦克等机械化装备对德国实施突击,从而正面消灭德国有生力量;而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面对的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阿富汗游击队,苏军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尤其是运用强大的坦克洪流,去消灭阿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



第三,国力不同。二战时期,苏联虽然完成了几个工业计划,但是国力依旧处于上升阶段,苏德战争爆发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质充分适用了战争的需要,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付出惨重代价的苏联却在战争中发展壮大了自己,以至于成为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


阿富汗战争则不同,这场发生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受制于高度集中但已经不适应苏联发展的政治经济体质,加上与美国进行的争夺世界霸权的影响,彼时的苏联国力早已不如从前,阿富汗战争前后的苏联外表看似强大,其实已到了万病缠身、外强中干的最后时刻。综上,苏联难以取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最后不得不退出阿富汗。



而发动阿富汗战争,可以说苏联除了损耗了巨大的国力,使得本来在美苏争霸属于弱势的苏联更加雪上加霜,强大不可一世的苏联最终在与美国的争斗中败下阵来,数年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惨重失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独舌视界


苏联打德国时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时候,德军一路狂飙,很快就包围了列宁格勒,打到了莫斯科城下。而苏联军队也是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当时的丘吉尔一看,这不行啊,苏联一倒下,希特勒回头就得把大英帝国灭了。于是,主动向苏联伸出援手,是的,就是这个极度仇视布尔什维克的丘吉尔,主导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并向苏联提供了援助,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美国并未参战,但是在丘吉尔的大力游说下,以人道救援的名义,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而老天也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严酷的冬天迫使德军放缓了攻势。这才有了日后击败第三帝国的基础。

说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苏军进攻阿富汗不只是面对阿富汗一个敌人。现在让美国头痛不已的塔利班就是美国人训练出来的游击队。

一方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抗第三帝国时依靠了美英的援助才有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苏军入侵阿富汗不仅受到联合国制裁,还有美国对阿富汗的极力支持。

另一方面,对第三帝国作战,是正规军正面作战,苏联有兵员,能源,物资,天气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对阿富汗作战,是在兴都库什大山中对付游击队作战,本身这也是苏军的弱项。连现代化的第一强国美国用了十八年都搞不定,苏联自然更不行。


风神翼龙12


苏联对德国的战争是站在道义的角度进行的,苏联有前所未有的工业产能和战略空间,而且还有英美这样强悍的盟友为其输血,德国站在战争发动者的角度,不具备道义的前提,再加上多线作战,人口和工业也不如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苏联可以全心全力的进攻德国。

从1979年的12月开始,苏联军队以优势兵力突然入侵阿富汗,在这段时间里,苏联军队损失惨重,大约一万五千名苏军士兵命丧阿富汗,经济损失达到了近450亿卢布。

阿富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 历史上阿富汗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强大的帝国和军队都曾试图占领此地,使阿富汗地区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纷争不断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阿富汗人彪悍无畏、勇于抗争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坚韧不拔的品质。

阿富汗难缠的游击战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初期,进展十分迅速,很快就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公路,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和当年入侵阿富汗的大英帝国一样,对那些居住在山区和农村的游击队束手无策,并且因为屡次遭到袭击而损失惨重,因为阿富汗国土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区,大部分地区都交通不便,使苏联军队最引以为豪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发挥不出作用,而那些游击队们的大本营还都是在山区,导致苏联军队在围剿山区的游击队时,在一些路况十分崎岖的地区,只能靠单兵步行,或者武装直升机来进行作战。

其它反苏国家的援助和外交干扰:那些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国家给予了阿富汗游击队大量军事援助,伊朗为了能让阿富汗游击队在山区能够快速机动,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摩托车和单兵武器,而美国的军事援助则每天源源不断的从巴基斯坦运往阿富汗,外交上一大批反苏国家不断给苏联施压,让苏联陷入了国际社会上前所未有的孤立。






大道贯心源


阿富汗,号称“帝国坟墓”,英国、苏联均在此跌了大跟头。做为游击战来说,不被消灭就是胜利,对正规军来说,不消灭游击战就是失败。二战期间,美国给予苏联大量的援助,请看一下p-Q船队就知道了。苏联与德国是一场硬碰硬的战争,而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羸了德国不奇怪,就战后,在乌克兰,乌克兰人民解放军直到60年代初,才被苏联成建制消灭,而乌克兰人民解放军没有外援!在阿富汗,侵阿苏军面对的是全面游击战,且没有中心,更无建制,真正的人民战争。而阿富汗又有美国等外援,且苏联腐败、僵化,就如《锌皮棺材》里说的“那里面装的不是尸体,是毒品。”由此来看,苏联的失败,也不奇怪。


大卫思想


第一,战争性质不同。二战时期,苏联对纳粹德国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国内士气旺盛、全民皆兵,积极参加;在国际上得到了英美中等国的援助和支持。而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受到国内国际许多人士的反对,苏军的士气也受到影响。第二,战场情势不同。苏联对纳粹德国的战争是现代化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能够充分发挥苏联强大动员体制和工业实力的优势;而在阿富汗苏军面对的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阿富汗游击队,苏军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地形来看,中东欧多为平原,能够有效发挥苏军现代化武器,尤其是坦克部队的优势。而阿富汗多山地,无法发挥苏联现代化武器的优势,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苏军一度用骡马来运输武器给养。第三,国力发生变化。二战时期,苏联仍处于国力的上升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充分适应了战争的需要。而阿富汗战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由于苏联体制的僵化,加之与美国的长期争霸,国力已不如从前。综上,苏联难以取得阿富汗战争的胜利。其实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与苏联的失败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每天了解一点历史


德国本身在那时候就是已经变得穷途末路了,自身战斗力肯定大大降低,甚至他们的前线都出现了儿童,像这样不输才怪

阿富汗截然不同,仅仅是苏联一人入侵阿富汗,但是阿富汗人特别聪明,喜欢打游击战,打的苏联军队叫苦不迖,后来,阿富汗的这种战术在伊朗其他国家都被用上了,也给当时世界第一的美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见证CCCP解体的德棍


首先,战争的诉求不一样。对德战争目的是毁掉对方。而阿富汗战争是要有效的统治。德国就算和苏联打的有来有往,但纳粹政府一崩溃战争就胜利了。而阿富汗,战场上一回合就被按地上摩擦了,但鬼都不知道阿富汗有多少个山洞以及每个山洞里又躲了多少反抗军。

其次对手国情也不一样。德国是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特征之一就是极致的相互依存。苏联控制或摧毁德主要工业后,德国人不想被饿死就得跪下叫爸爸。而阿富汗就坑了,那几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战场上丢光了主要城市往大山里一跑照样和你耗。要是战士不特别积极甚至都可以不耽误他们放羊~(别说苏联,后面老美也没能在阿富汗占到啥便宜)

再其次周边环境也不一样。打德国时是一圈人围着德国一顿收拾。苏联轻工业之类民生产业不行还有美国撒钱。但打阿富汗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欧美人民对本拉登的感情应该相当复杂。当年可是他们不留余力宣传的英雄啊。在当年的战争中,顽强抗争的阿富汗人民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与支撑。没有吃没有穿自有公知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国际友人给他们造。而苏联就比较尴尬了,战争没有收益总不能抢阿富汗人民的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