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社交恐懼症:不只是害羞

社交恐懼症:不只是害羞

隨著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社交恐懼症已經是排在憂鬱症和酗酒之後的第三名的心理疾病。社交恐懼症並不只是內向害羞這麼簡單,而是在心理層面出現的一種對群體態度消極負面的心理障礙。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面對社交恐懼症。

有的人討厭面對人群,總是下意識地避開人多的地方,但他們並非出於膽小怕事或者羞於見人,而是對外界有著強烈的排斥和不安感。這種對群體生活的社交活動產生的焦慮和各方面的障礙就是人們所說的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患者一般都喜歡處在自己的世界中,總是覺得很難和外界交流,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少跟他人交流,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渾身不對勁。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AD),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起源於1985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經過14年後才漸漸被重視。

如何判斷社交恐懼症?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懼症呢?醫師指出以下三點來做自我檢測:

一、你害怕別人覺得你愚笨或擔心看起來很害羞嗎?

二、不願意成為別人注意的焦點嗎?

三、會因為害怕在別人面前覺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說話或不願意做某些事情嗎?

如果以上三點中你有其中兩點的情形的話,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恐懼症;如果這些情形已經讓你想躲在家裡,不願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觸,你可能就需要接受諮詢或治療了。

一般的程序是通過逐步遞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對恐懼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消除社交恐懼反應的效果。

首先要不斷地告訴自己,這種恐懼是可以消除的。並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瞭解與人交往的方法。

其次要查找出自己產生社交恐懼的事物種類,並試圖挖掘心靈深處的根源。

然後在一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症狀的情節,並不斷地鼓勵自己勇敢面對這種場景,以便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然後參加小聚會,並試圖發表你的觀點;最後和自己很懼怕的人交往,並時刻給自己以獎勵。利用這種方法,經常不斷地練習,就會使病症有很大的改觀。

最後採用強迫療法,小步漸進。先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適應後減少人數,在商場裡購物接著再減少人數,參加一些大規模的聚會;

因為現在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對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於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症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精神病”的卷標而不願意就醫。心理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自己,只有從根本上正視自我,瞭解自我,勇於面對自己所生存的這個社會,才能衝破心理屏障。


525心理網_您身邊的心理諮詢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