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重用良臣武將才平定八王之亂,作為幾朝元老的周亞夫為何不得善終?

小fan影視剪輯


簡明扼要的說,周亞夫之所以不得善終是多反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背景:周亞夫因僅三個月就平定八王之亂而被漢景帝封將)

1.漢景帝劉啟刻薄寡恩,以及外人的離間

漢景帝劉啟雖然算得上一代明君,但他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最大的缺陷就是刻薄寡恩。作太子時,因為一盤棋,就砸死族兄,可見其心中的善意稀缺。而周亞夫又多次忤逆過他。

一是劉啟要廢太子劉榮,周亞夫卻拿傳統規矩反對,兩人鬧得不歡而散;二是劉啟要給匈奴降將封侯,以鼓勵其它匈奴人也歸順漢朝,也遭到周亞夫反對:“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劉啟聽了很不高興,還對人說:“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然後將那五位降將都封了侯。

再者,在平定“七王之亂”時,由於沒有及時救助梁王,兩人由此結下樑子。梁王每次到京城來,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讓皇室對周亞夫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

這也讓君臣之心越來越遠。

2.周亞夫的驕縱傲慢

君臣失心後,不受人待見的周亞夫,一氣之下擱挑子,稱病不朝,並提出了辭職,沒想到劉啟毫沒挽留地就批准了。

按說,劉啟對周亞夫並不想趕盡殺絕,為了試探一下週亞夫是否“馴服”,便安排了一場特殊的“家宴”:請吃飯時,卻不不給他筷子。周亞夫很不高興,立即向管事的要筷子。劉啟看著周亞夫如此表現,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 ”周亞夫這才極不情願地向景帝劉啟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字,他立馬就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

周亞夫的任性與狂傲,讓劉啟對他徹底失去了信心,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3.有個坑爹的兒子

失意的周亞夫,回家後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眼看老之將至,他的兒子周陽就偷偷定製了五百甲盾,準備在父親去世後發喪時用。周亞夫的兒子周陽為人卻很不地道,他給傭工的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心有怨氣的傭工就告發他私自買國家禁止的用品(漢時的甲盾是禁止個人買賣的),要謀反。景帝藉機派人追查此事。

負責調查的人叫來周亞夫,詢問原因。周亞夫並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所以說不出原由,負責調查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最終被判以謀反罪下獄。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就這樣,一代名將就這樣慘死。


葉不修呀


只能說周亞夫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小白。

周亞夫是將門之後,因治軍嚴謹,受到漢文帝賞識。

  • 公元前158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漢文帝為了鼓舞士氣,順便檢查一下軍隊的防務。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這兩處的駐軍見到皇帝的儀仗後,沒有檢查任何手續,就讓漢文帝進去了。到周亞夫的軍營時,在出示了一些列的手續以後才讓進去。並因甲冑在身,向漢文帝行軍禮。漢文帝認為治軍就需要向周亞夫這樣,深感欣慰。
  • 漢文帝因周亞夫的治軍嚴謹而器重他,並在病逝時向景帝推薦。因此,才有了景帝用周亞夫平叛的事情。

因功拜相,循例而為,被景帝猜忌。

  • 周亞夫在平定叛亂時,對於梁王受到的圍攻,沒有及時解圍。或許是出於戰略考量。私認為景帝不會因為這事而對周亞夫形成成見,即使梁王多次告狀。畢竟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周亞夫在平定叛亂後,被景帝拜為相國。遵循劉邦定下的異性不得封侯,多次阻止景帝對異性封侯。這也沒有錯,畢竟是為了劉家天下。
  • 周亞夫錯就錯在阻止景帝更換太子,這種事情提個醒就好了,周亞夫卻是極力反對。景帝必然猜忌周亞夫和太子的關係:一個權臣,一個太子,萬一聯手造反怎麼辦?
  • 此後,景帝從戰略角度考量,堅持了封侯的意見。周亞夫藉故辭相,景帝批准。可見這時二人都對對方有很大的意見。

不論從哪方面來說,周亞夫都是個人才,景帝捨不得就此放棄他,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 景帝在宮中設宴招待周亞夫,想看看他有沒有改進:吃飯的時候沒給他筷子。沒想到周亞夫和以前一樣。景帝擔心後繼之君控制不了周亞夫,再次造成內亂,便決心除掉他。

周亞夫因自己是軍事天才,也因自己是政治小白。威脅到了皇權,導致不得善終。


5有5


山野老人回答這個問題:

漢景帝重用良臣武將才平定八王之亂,作為幾朝元老的周亞夫為何不得善終?

周亞夫的成名是因為文帝。

文帝到細柳視察,發現了周亞夫是個人才,讚歎說:“真將軍也!”

周亞夫的顯赫也是因為文帝。

文帝臨終的時候,對兒子景帝交代:“國家若有急難,周亞夫真正可以擔當帶兵的重任。”

後來,景帝碰上七國之亂,由此啟用周亞夫。

平定七國之亂後,周亞夫自此富貴無比!

周亞夫的生死富貴,那個善於看相的許負早有結論。

許負對周亞夫說:“你三年後為侯,封侯八年為丞相,掌握國家大權,位尊任重,在眾臣中將首屈一指,再過九年會餓死。”

為什麼這樣一位顯貴的將軍、丞相,最後不得善終呢?

山野老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竇太后要他死,他非死不可。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出發之前,對景帝說:“七國來勢洶洶,為了消耗七國,我將把梁國作為誘餌甩給七國。”

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請求。

梁國的諸侯王是劉武,竇太后的小兒子。

竇太后對梁王劉武的喜愛是無法形容的,一度要景帝將帝位傳給梁王。

七國進攻梁國時,梁王多次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對此置之不理。

七國之亂平定以後,梁王劉武不斷向竇太后告狀。

竇太后就有處死周亞夫的念頭。

由於景帝的保護,周亞夫才僥倖躲過一劫。

大家知道,郅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因為與慄太子劉榮的死扯上了關係,儘管有景帝的保護,最後也被竇太后逼迫景帝處死了!

由此推測,周亞夫儘管僥倖躲過一劫,終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二,介入了不應該介入的事情,非死不可。

景帝要廢除慄太子劉榮,徵求周亞夫的意見,周亞夫持反對態度。

竇嬰竇太后的侄子,堂堂的國舅爺,也是七國平叛的功勳人物,只因參與了慄太子劉榮的案子,景帝在生前沒有處置竇嬰,臨死之前,卻給竇嬰挖了一個深坑,給了竇嬰一道聖旨,大意是說,不管竇嬰犯了什麼罪,都有豁免權。

儘管景帝給了竇嬰這樣高的恩寵,卻沒有將那道聖旨建檔。最後因為這個原由,被武帝處死了!

用竇嬰類比周亞夫,可知周亞飛的結局了!

三,功高震主,非死不可。

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因為平定呂氏之亂,擁立文帝登基,成為大功臣,最後功高震主,被文帝嚇死了!

周亞夫的功勞也不比他父親小,平定七國之亂,等於給景帝一次重新登基的機會。

周亞夫和他父親周勃一樣,以功臣自居,不知節制,因此也重蹈他父親覆轍,不得善終!

綜上所述,以上三點,都是死罪,都是無法赦免的死罪,周亞夫不得善終也就不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