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青少年唯學習不聞其他,能培養出有夢、有活力、有熱血的希望一代嗎?你怎麼看?

兜兜兒爸


不能,孩子應該關係時事政治,應該瞭解自己所處的國家,懂得自己應該努力學習,自我強大的道理


青禾書畫美術書法


題主問題中的“學習”其實是有歧義的。

首先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概念是什麼?我情願理解題主的暗含之意可能是指讀書。如果這樣的話,只是讀死書死讀書明顯是不能培養出有夢、有活力、有熱血的希望一代的。但若是能把書先讀厚再讀薄再讀厚再讀薄,能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那就不一樣了。到這種程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就是其中飽含的每個讀書人的夢、活力、熱血與希望所在嗎?

其次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渠道、手段和形式。學習還可以是“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吾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習除了學知識學文化之外,還可以是“學做人”“學做事”“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學習甚至還可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像關學大家張載老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這其中的夢、活力、熱血與希望,顯而易見是湧動、洋溢而動人、震撼的。

最後請允許我思考一下學習的過程是什麼?學習非一日之功,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任何一個學習的過程中,都有雙耳不聞窗外事、唯學習不聞其他的階段。只有沉得下心來,才可能提得出神,出得來彩。那麼這就是很難能可貴得了!#萌新作者創新計劃二期#


陽光身心沐春風



不過,我想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來看:我們談青少年的“學習”,他們學的究竟是什麼內容?


雖然我們的教改被頻頻詬病,但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地廣人多,很難用一套教學方案適應各個地區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不過總體來看,教改重視閱讀、強化思維的改革方向還是正確的。


從閱讀能力來看,在北京、上海等許多地區,已經不僅要求學生多讀書,更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內化、邊讀邊輸出。閱讀能力是每一個青少年的人生底色,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終身進步的人。


從關心時事來看,每週一次班會的時事討論活動確實不能滿足學生對新聞的瞭解需求。但是從高考、中考越來越多的與時事相聯繫的趨勢中可以看到,雖然課時設置相對不足,但是考試正在倒逼學生去了解時事,關心如何對時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如何對經濟、政治有正確的理解。

文科方面,我們的青少年們已經越來越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全局觀的思維方式,才能從容應對課內學習。比如六年級下期的語文課本中,第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由四篇課文組成,分別是《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戲》。然而四篇課文顯然遠遠不能概括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的風俗風貌,所以這一單元的拓展學習中,內容豐富,既有寫家鄉風俗的習作練習,又有課外閱讀、課外視頻的拓展,還需要同學間彼此討論,開展演講活動。


理科方面,現在的青少年,每個學期除了學習理科知識外,都要學習一兩個單元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就是在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整個教育的大環境也更看重動手能力了,各學科和交叉學科都提供了大量充滿趣味性、更符合青少年興趣愛好的實踐活動和比賽項目。

當然,儘管我們的教學有了很多改進,但是與國際先進的教育體系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比如系統學習協作能力、深閱讀能力,系統訓練想象力和創造性、情感感受力等等。


另外我們更需要看到,雖然教育方式在改革,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學能力還跟不上,學校的硬件、軟件都需要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成為教育的瓶頸,優秀教師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最寶貴資源。我們需要更多優秀的教師帶領青少年以正確的姿勢進行學習。


因此,青少年唯學習不聞其他,是肯定無法培養出希望一代的。然而,在我看來,我們的青少年們不是學習得太多,而是學得還不夠多!僅僅反對“唯學習而不聞其他”,是沒有看到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本身就不僅僅只包含文字和公式。產生“唯學習而不聞其他”的擔憂,是對教育的誤解:學習的本質本就不是死讀書,而是終身成長。


天地廣闊,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在學習中深入地“聞其他”,才能構建出強大的思維體系,才能不斷進步。


也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創造夢想、充滿真正的活力,才能成為有能力承載希望的下一代。


亭亭漫讀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如果年輕一代只關在教室裡學習,不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就算將來考上清華北大又如何?還不是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有一批行走的儲存器。

要想讓一代人有活力,有夢想,有熱血,必須把他們丟進鍊鋼爐裡反覆淬鍊。


阿扉afield


非常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當代青少年接受的誘惑太多了,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我們用“度娘”來搜索一下這個問題,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3,900,000個。

看看這些搜索結果,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人在問“青少年為啥不愛學習了”。我想這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很大。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學生和我說不想上學了。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想,他和我說學習沒有用。“有個同學天天發視頻,現在每個月都掙好幾萬。我上了大學,回來也不還得找工作。”這個同學說道。咋這麼一聽,確實很有道理。但是,細細想來,我發現就不一樣了。你不上學一定能掙錢嗎?你沒有好的學歷,也沒有掙到一分錢,怎麼辦呢?


有的人會說學技能,那麼去哪能學到真正的技術?你知道嗎?你的技術一定能夠讓你致富嗎?沒有良好的教育經歷,你的眼界能夠足夠開闊嗎?

“我是個老闆,但我沒有上過一天學。”有人這麼說。我想告訴你,這個真的挺厲害。但是他不是沒有學習,他可能學習的東西比別人多。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不知道吃盡了多少苦頭,不知道學習了多少生存技能。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想開拓眼界是在太容易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做個小呆子。在大學的時候,開拓眼界是必須的。沒有良好的人際和閱歷,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


101個王老師


這位家長,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孩子喜歡學習是太好的事了,現在的教學環境教出的“書呆子”並不多,孩子愛學習,說明具備學習的能力,讓他發揮所長,多讓他學習幾門語言,特別是口語,語言能力,可以鍛鍊思維能力,開闊眼界,會增加自信。

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大城市,古鎮,國外都可以,讓他了解書本以外的山河。

多鼓勵他,認可他,不要總是圍繞學習成績。

家長的言傳身教,為人處世,家園共育,智商和情商並進。

有夢,有活力,有熱血,首要前提是要有自信。

自信是可以培養的。


言早早talk


不知提問者是否對學習有錯誤的認識,學習所包涵的範圍很廣,除了在學校的讀書之外,社團活動也是學習,社會實踐也是學習,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夢想、活力、熱血。

中國的教育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體,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應試內容,並非只限於書本。現在體育、微機實操、物理化學實驗,都已經進入大型考試中高考。對於在校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課程,音體美都有,學校組織的社團也是動靜結合,豐富多彩。

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在社團活動中的很多具體組織,學校都放手給學生們進行。一場比賽,一次活動,一個項目,孩子們都是自己構思,自己確定文案,自己分派任務,分工合作。這些,就是現實工作中的協同完成任務一樣,只是試驗版,微縮版而已。

除了在學校,在網上的學習渠道也是非常充沛的。孩子們可以通過很多的網上課堂學習不同的知識,比如有孩子在網上學英語,有的在網上學心理學,還有學樂器的,都很方便。這次疫情之下,網課的推廣也證明了,網絡可以實現很多現實中的需求,學習當然是沒有問題。

以上所說的,全部是通過學校或者網上的機構來實現對孩子的學習,那麼,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更是讓孩子有夢想有目標,能熱血有活力的重要環境。爸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遵循每個成長窗口期對孩子的關注和引導,孩子們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力量,成為個棒棒的孩子。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不會只學成書呆子,不管是哪個學校,都希望培養全面的人才,綜合型人才,那學校和家長共同配合,實現這些是沒有問題的。


王華教育


謝謝題主,我是山安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青少年唯學習不聞其他,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缺失很多,這是不可取的。

其次,我們一直在教育中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孩子通過學習達到德才兼備。一個有夢想、有活力的的熱血青年,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強健體魄、敏捷思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行。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出題主所說的有理想的有活力的有為青年呢?

讓孩子接受“三育”教育。我國著名國學大師梁啟超提出:教育應該分為知育、情育、意育。簡而言之,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力;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以達到孩子遇事能斷,處事常懷感恩之心不唯利是圖具有健全的人格,做事持之以恆、做人頂天立地。

結語:當今很多辣媽虎爸在教育孩子時,只重視學習成績的教育方式亟需改變的。孩子在接受教育階段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學會了如何生存、學會如何學習、有了正確的認知,將來必定成為尤為青年。


山安說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當今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沒有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大多數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低、實踐能力差,甚至於在走向社會後發現“學無所用”。作為學校、老師、家長,要給孩子更多的民主權利,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緊張學習之餘能夠得到充分放鬆。



我們要教育善導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發展,關心祖國建設,不僅是熱愛祖國的重要表現,也是他們自己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社會生活是多色調的,美好的生活與社會的美好緊密相聯。青少年要主動去發現,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告訴他們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不斷進取,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現實中,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社會就是由我們這樣的許多個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社會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也為我們每個社會成員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有利於我們發揮各自的潛能,不斷完善自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只有融入社會當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才能學到現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個人全面發展。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樹立遠大志向而竭盡努力。中國流傳著一句古話: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只有我們現在好好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熱血、有理想、有作為的青年,才能挑起建設祖國美好明天的重任


大唐之桂林那點事


1、唯學習不聞其他,最大的問題在於科技發展太快,很可能一頭扎進書屋會導致社會脫節,這不一定非得看是否學習入迷,舉個不恰當例子東部發達地域和中西部的差別就已然明顯,這很多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一昧學習主要隱患也在此,在於信息的缺失。

2、青少年是人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思想教育是我國特色,從這一角度在下認為學校裡的教育引導足以令同學們樹立起正確三觀,需要補充的一是網絡資訊良莠不齊、二是家長言傳身教需要補位。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畢竟短期內都要在這一年紀攝取理論知識,認真學習不聞外物也是家長老師的重要要求,不好改動。我國國情中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最公平機會,為此每位同學每位家長都無比看重,在努力學習尚不能把握機會的狀況下涉獵其它很難很難。

綜合來說,青少年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在其文化學習中能起到正確引導作用的話,足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是要請學校避免死讀書,學以致用、例如通過實驗掌握理化知識就比較好。

PS:相較於青少年時期為高考而全心全意,在下更擔心大學教育。很多情況下同學們上大學後的退步乃至墮落根本在於上大學後卸去高考的重擔,無比開心地接觸各種初高中不允許接觸的事物,就容易沉迷其中;而這對大學教育體系提出了挑戰,應該做出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