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開年迄今八隻產品清盤 國投瑞銀基金公募規模縮水約四成

紅刊財經 張桔

國投瑞銀今年以來已有8只產品清盤,在規模縮水約四成之餘,也凸顯出業績不佳在內的種種問題。

9月4日,國投瑞銀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旗下的混基產品國投瑞銀新成長因基金資產淨值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該基金將依法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這也是國投瑞銀基金今年第8只正式清盤的基金,此前的8月25日,該公司旗下的安頤多策略正式公告清盤。年初以來,該公司另外清盤的6只基金則包括了國投瑞銀新收益、國投瑞達混合、國投瑞銀新價值、國投和安債券、國投順益純債、國投瑞銀全球債。由中可見,涉及到的產品類型不僅包括了權益類基金,同時還包括了一級債基、二級債基、QDII基金等。此外,迷你基金在存續產品中仍然佔據了一定的比重,Wind表明,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旗下仍有4只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面臨著清盤的風險。

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談及該公司多隻基金遭遇清盤命運的原因,有魚基金高級研究員王驊指出,主要因素還是業績不佳,國投瑞銀的權益類產品今年以來淨值平均收益率為-9.51%,雖然有市場表現不佳的客觀因素,但從主動型產品來看,截至9月5日,國投瑞銀旗下有23只基金今年以來淨值跌幅超過10%,對一個以權益基金為佈局重點的公司來說並不理想。同時,業績不佳直接導致了二季度公司近八成的基金規模相比一季度有了縮減,其中跌幅較大的國投瑞銀瑞盛的規模更是減少了30%。

開年迄今八隻產品清盤 國投瑞銀基金公募規模縮水約四成

清盤潮湧背後的“無奈”

在該公司遭遇清盤的基金中,不乏當年顯赫一時的明星基金,例如國投瑞銀新價值。國投瑞銀新價值成立於2015年的4月,該基金昔日是將“打新”作為其主打策略,最為輝煌時候的資產規模曾經達到過將近135億元。但在今年第一季度由於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今年5月初最終黯然謝幕。

值得注意的是,從最新清盤的一例國投瑞銀新成長來看,實際上該產品的業績還是不錯,但最終也難逃清盤的下場。以國投瑞銀新成長A類為例,2016年和2017年的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18%、17.04%,其年化收益為5.49%。而或許是注意到了規模的“隱患”,2017年上半年時,基金公司為該基金先後增配了兩名基金經理桑俊、宋璐,加上彼時尚且在管理產品的劉瀟瀟,該基金曾短期同時擁有三名基金經理。

然而,規模因素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紅週刊》記者查閱該基金的歷史數據,2015年該基金首募成立時候的份額也不過約為2.3億,之後受到市場因素的驅動,其規模也曾有過高光時刻;但是種種跡象顯示,該基金因選股出現偏差,其在2017年兵敗於二級市場的藍籌行情中,某種程度上造成了2018年產品規模的持續縮水。

根據該基金的逐季季報,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A\\C兩類的份額加總也不過僅存約1.21億了,從季報披露的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20%的情況來看,這一結果基本是由於機構投資者在當季大額贖回所導致的;而二季報成為該基金的最後一份財報,從規模來看,該基金的兩類份額規模加總約為433萬,而數據同樣曝光出機構當季大額贖回。

對此,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 王驊還指出,今年該公司清盤的產品中出現了打新基金的影子,國投瑞銀在2015年前後推出過不少打新基金,國投瑞銀新價值在三月底已經清盤,國投瑞銀優選收益、國投瑞銀新動力、國投瑞銀新機遇、國投瑞銀新回報等目前也都在清盤線上下;這類產品在2015年之前因為收益穩定受機構投資者熱捧,但是隨著之後監管層暫緩IPO等一系列舉措,打新基金也淪落成為雞肋;當政策紅利消失之時,也就是相關基金沒落之日。

楊鼕鼕業績欠佳拖權益後退?

除去揮之難去的清盤陰雲外,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業績欠佳也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經理楊鼕鼕所管理的產品今年悉數盡墨。

來自天天基金網的數據顯示,楊鼕鼕曾先後管理過公司的6只基金產品,而目前他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包括了瑞泰多策略、瑞盛混合、瑞盈混合、銳意改革混合等4只。截至9月5日收盤,瑞泰多策略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為-6.69%,國投瑞銀瑞盛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為-28.81%,國投瑞銀瑞盈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為-18.81%,國投瑞銀銳意改革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為-24.02%。這其中除去多策略淨值跌幅不大外,其餘幾隻基金淨值下跌均超過了15%。

這裡以淨值跌幅最大的國投瑞銀瑞盛為例分析,該基金近兩年的分類排名一直不佳。2017年,國投瑞銀瑞盛在1303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1280位,全年實現淨值增長率為-14.02%;2018年迄今,該基金的排名進一步滑落,截至9月5日收盤,其在1666只同類基金中排在了第1659位,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僅為-28.81%。

究其業績不佳的原因,基金經理選股不佳的問題首當其衝。從該基金稍早前二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基金當季所重倉的十隻股票開年迄今均呈現下跌,且股價在二級市場的下跌幅度均超過了20%,這10只股票分別是火炬電子、東睦股份、華貿物流、軟控股份、海利得、新華保險、康力電梯、東方網力、富煌鋼構、捷順科技;對比第一季度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實際上基金經理只是將首季的鐵漢生態調成了第二季度的東睦股份。不過,該基金目前實行的是雙基金經理制,除去楊鼕鼕外,另一位現任的基金經理是吳瀟。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經理在二季報總結中僅如此表述:“本報告期,基金適當減少了對園林、化工的配置,增加了對計算機的配置。”

比較而言,另一隻開年迄今同樣淨值增長率跌幅超過20%的國投瑞銀銳意改革是由楊鼕鼕一人所打理,其曝光的問題或許更具代表性。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的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分析,楊鼕鼕的持股風格,還是以偏成長多一些,比如以他旗下基金市值加權第一大重倉股火炬電子來說,該股票2015年年初上市,目前市淨率3.32倍,動態市盈率32倍,在目前的市況下是屬於估值比較高的。

同時,以他管理的同樣淨值跌幅超過20%的國投瑞銀銳意改革混合來看,該基金2018年年初年化換手率在0.5倍以下,持有股票數量不到20只,持股市值中位數315億元,加權平均市盈率45倍,加權平均市淨率5.68倍。

同樣對於國投銳意改革這隻基金,王驊則分析表示,該基金今年來淨值下跌超過20%,其重倉的長盈精密年內跌幅超過45%。可以看出,楊鼕鼕的行業偏好並不明顯,二季度減持了之前的化工、保險,稍許增加了計算機倉位,但是調整和個股選擇都出現了一定偏差,減持的新華保險其實6月底以來表現不錯,繼續持有的火炬電子等則繼續下調。

昔日創新鬥士如今發力何方?

實際上,昔日國投瑞銀基金在內地公募圈中一直高舉“創新”利劍披荊斬棘,公司先後發行的瑞福分級和瑞和分級引領著公募圈內創新的潮流,當然也創造了可觀的管理費效應。

但如今早已時過境遷,在公司的管理層幾經更迭後,國投瑞銀在公募創新領域中的優勢早已蕩然無存,其在傳統的公募幾大領域中亮點也不多。

但即便是公司現有的創新基金,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舉例來看,國投瑞銀白銀期貨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隻跟蹤白銀期貨走勢的基金,如果投資者考慮資產配置的話,這隻基金幾乎是通過公募配置的首選。但是2016年開始,基金的漲跌幅度就開始與滬銀主力合約出現了較大的偏差,目前收益率偏離超過10%,雖然今年來看偏離有所收窄,但是在成立不長的情況下出現這麼大的偏差,其實某種程度上還是存在著隱憂的。

此外,或許也是受到公募整體動盪的大環境影響,國投瑞銀基金經理隊伍人事變更頻繁。2018年以來,陳小玲等基金經理先後離任。受此影響,公司內部基金經理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內部調換:以桑俊為例,他此前管理的產品均為混合型基金,但之後才開始管理國投瑞銀雙債豐利定開債券。由此也不難判斷,基金公司本身人才流失嚴重,“一拖多”現象氾濫,對應的基金業績也難見起色,自然也沒有動力再進行所謂的基金創新了。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對於公募而言,如果前些年在創新品種上劍走偏鋒嚐到了甜頭,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地提高業績,否則基金規模難免會出現縮水;而在近兩年基金創新受到種種外力影響被較大抑制的背景下,公募的可行之路其實只有迴歸業績本源了,畢竟公募競爭的本質就是業績為王。

當然,國投瑞銀整體的規模也在業績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著急速的變化。來自WIND的統計表明,2017年四季度末,公司的公募規模恰好是1000億,但今年一季度末,其大幅回撤至606.9億,而二季度末也僅僅微升至640.9億。從產品類型的規模來看,公司基本上是貨幣基金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混基和債基的規模基本平分秋色!

開年迄今八隻產品清盤 國投瑞銀基金公募規模縮水約四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