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孔乙己快跑


藤野先生最後很淡然的回到了自己的故鄉。至於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只能說他和普通的日本老百姓一樣,過著正常的老百姓生活。但只要提到藤野先生必然離不開魯迅先生。表面上看藤野先生只不過是一位普通的,曾經傳授給魯迅先生醫學知識的先生。不過在魯迅先生眼裡,他的課堂上和課堂後極普通的言談話語,滲透出了對魯迅先生的極大影響,這影響甚至是魯迅先生一生命運的轉折。

藤野先生走了一一回到故鄉,但他恐怕也沒有想到,他的身後留下了一顆耀眼的永不滅的文壇巨星。

藤野先生走了一一回到故鄉,但他恐怕也沒有想到,兩個人的簡單接觸,築起了中日兩國純樸人民的友誼橋樑。

兩個人都走了,後來兩位師生在天上會很開心的聊天。肯定會。


奉天一葉



林溪赤峰


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青年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今東北大學醫學部)學習期間,結識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學嚴謹,認真為魯迅修改筆記,而且在生活上關心、照顧魯迅,這些都給青年魯迅留下很好的印象。魯迅退學離開時,藤野先生送給他一張自己的照片,並在後面題寫了“惜別”兩字,魯迅一直把這張照片掛在自己的書桌對面。仙台一別,他們再也沒有見過。

  • 1904年魯迅在仙台學醫期間


1926年,魯迅發表回憶散文《藤野先生》,講述了這段異國師生情。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那麼,這位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一、藤野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藤野先生1874年生於日本福井縣一個醫生世家,到他這一代,已是第六代從醫了。他在家鄉福井縣讀完小學和中學,1892年考入愛知醫學校(今名古屋大學醫學部)。在校期間,他學習勤奮,是同屆學生中僅有的兩名從未落第的畢業生之一。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


藤野1896年畢業後,先是留校擔任解剖學教授奈良坂之的助教,期間曾去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大學進修解剖學一年。1901年,藤野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任解剖學講師,年薪600元。這個薪資,是教授級別的最低待遇。可見,剛剛27歲的藤野,在該校很受重視。1904年7月,魯迅入學前兩個月,藤野正式升任教授,時年30歲。

藤野擔任魯迅第一學年的解剖學課程,同時任學生的副級長(級長即班主任)。他為人熱心。魯迅的同學半谷廣男回憶說,藤野先生“是非常熱心的人。常常畫筋肉圖讓我們照畫”。當時,學生租房,需要一個住在當地有一定名望的人做保證人,藤野曾經給包括魯迅的內的8名學生做過保證人。

藤野對學生要求嚴格,常常令一些學生敬而遠之。魯迅曾回憶過他為自己修改講義的事兒。鈴木逸太說他是“徹頭徹尾的認真而又嚴謹”,魯迅的另一位同學半澤正二郎說他是“正如名字叫嚴九郎,他辦事無比嚴格,一年級留級的大多是因為解剖學不及格”。

  • 魯迅在仙台醫專求學時的筆記,上面的註解是藤野先生做的


學生們因此給他起了綽號叫“權九郎”,俗稱“老權”,魯迅入學時,這個綽號就叫開了。一次,一位姓豐田的學生在學校門前的理髮店和人聊天,說藤野老師是個頑固而又討厭的老頭(藤野當時才30歲左右),沒想到藤野就在一邊聽著。學期考試時,豐田解剖學不及格。不過,豐田很有志氣,拼命用功,在學年考試時交上一份全部用德語回到的答卷。藤野非常滿意,當場給了120分(滿分100分)。

二、藤野先生的中國觀

在甲午戰爭後,許多日本人歧視中國人。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就是因為在仙台醫專的課堂上,受滿腦子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愛國青年”的刺激。但藤野先生和當時日本的主流思潮不同,他對中國文化始終懷有敬意,對魯迅這樣的中國留學生很好。

魯迅去世後,他的同學小林茂雄致信藤野先生,詢問魯迅事蹟。1937年2月25日,藤野在給小林的回信中說:“事族孝親、忠君愛國諸觀念,似為日本固有之特產,然無疑亦因受中國儒教之刺激與感化,故總該以中國為道德先進之國而敬重之。吾親近周君,以為對其殷勤指導乃本人惟一可為之事,此非僅愛周君一人也。”在藤野先生故居,至今還保存著他練習漢字時抄寫的《論語》。

  • 魯迅求學時期的仙台醫專校園


魯迅去世後,藤野應約寫了一篇《謹憶周樹人君》的文章,發表在日本《文學案內》雜誌1937年3月號上。他在文中說:“我小的時候,曾跟福井藩校出身的野坂先生學過漢文,對中國的先賢總是很尊敬,同時也覺得應該高看那一國的人,或許這就是周君感到特別親切和值得感謝的原因吧!”

可見,藤野先生是把中國看作道德先進的國家,認為應該對中國文化、中國人表示敬意並加以照顧。基於這種日本傳統的中國觀和良好的品性,他對前來求學的魯迅予以幫助和照顧,就是很自然的事兒了。

三、藤野先生後來的經歷和人生結局

1906年3月魯迅離開仙台後,藤野先生繼續在仙台醫專任教到1915年4月(期間,仙台醫專先後改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大學)。藤野先生離開教職後,曾在三井慈善醫院短暫行醫。這期間,他遭遇了喪妻之痛,找工作也不大順利。1918年4月,他續娶井田文為妻,然後回到家鄉福井縣本莊村行醫。

用現在的眼光看,藤野先生“混得”不算好,堂堂的大學醫學教授,混成了一名農村醫生。但藤野先生很滿足自己的生活。他續娶的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他和鄉民們關係不錯,他的醫術和醫德很受大家的讚賞。1933年,藤野先生58歲時,租用鄰村柳川家的房屋,開辦了一家醫院。從此,他在這裡行醫,直到去世。

  • 藤野先生在故鄉福井縣開辦的藤野醫院舊址


藤野先生在課堂上的嚴謹、敬業,在鄉間行醫時依然如故。藤野醫院護士小島壽子回憶,藤野先生是個“很慈祥也很固執”的人;他自己治不了的病人,堅決不收;任何事情都一清二楚,絕不弄虛作假。藤野醫院的房東柳川素直回憶,自己常聽到藤野先生責備患者:“你不聽我的話,病就好不了。”柳川素直的腿曾需要做手術,藤野先生診斷後說,這手術自己一個人做不了。於是,藤野專門坐火車請來另一位大夫,兩人一起把手術給他做了。

1935年,藤野先生的長子恆彌讀高中。一天,恆彌的漢文老師菅好春把他叫去,交給他一本魯迅的書,讓他回家問問,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不是他的父親。恆彌把書交給父親,指著書中的那篇《藤野先生》給他看。藤野先生又拿著放大鏡,仔細看書前的魯迅照片,說:“真的是周君啊!”他合上書發了一會兒呆,對兒子說:“寫的是我。但是,你不要跟別人說。”半年以後,菅好春親自登門拜訪,和藤野先生談了很多。他終於知道,自己當年的學生周樹人回國後,已經成為一位出色的文學家。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成就非常高興,他對自己的侄子說:“周君成為這麼偉大的人物,當時可是一點徵兆都看不出來。在我教過的學生當中,出現這樣的偉人,真是讓人高興啊!”

  • 紹興魯迅紀念館內的藤野先生像


1936年10月,魯迅去世後,日本報紙上很快就刊登了這個消息,但藤野先生並不知道。直到這年年底,他的學生、魯迅的同窗好友小林茂雄找到他,他才知道魯迅多年來一直在找他,想見他一面,哪怕是能見他後人一面。藤野先生這才有些後悔。不久,有日本記者向他約稿,他寫了那篇《謹憶周樹人君》。文中說:“我因為住在農村,社會上的事一點也不知道,前幾天在報紙上讀到了魯迅逝世消息,深感悲痛。在此謹對因我的一點點照顧那樣感恩不盡的周君之靈,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祝他家屬身體健康!”

幾個月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藤野先生是堅定的反戰論者。戰爭初期,藤野醫院囤積了不少藥品,有藥商想高價求購,但藤野先生堅決不賣。藥商走後,他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叫過來,對他們說:“中國是將文化教給日本的先生,這樣的戰爭必須早日停止。”

然而,藤野先生畢竟人微言輕。他的長子藤野恆彌畢業於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準備繼續行醫,幹畢業就被日本軍國主義徵發去當一名軍醫。1945年1月1日,恆彌病死在廣島陸軍醫院。8月10日,藤野先生在出診的路上暈倒,第二天與世長辭。此時,踞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僅有四天。

四、異國師生情的繼續

魯迅和藤野相繼去世後,這段師生情成為中日友好的一段奇緣。魯迅在日本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藤野先生也也隨之為人矚目。

  • 杭州市“福井·杭州”友好公園內的詩碑,題為《讀白居易之詩懷魯迅君》,碑文是從藤野先生手跡中選出來,配以白居易詩句而成。


1956年,魯迅遺孀許廣平訪問日本,準備祭拜藤野先生。但由於健康原因,她只好委託魯迅的日本好友內山完造代祭。許廣平寫給內山的一封信,由內山代表許廣平在藤野先生的墓前宣讀。這封信至今還保留在藤野先生紀念館。

1960年,魯迅當年求學的日本仙台市,建立了“魯迅之碑”。魯迅母校東北大學醫科大學校園內矗立著魯迅銅像,魯迅當年上課的階梯教室,也都原樣修復。1998年,江澤民主席訪問日本時,接見了魯迅的孫女周寧和藤野的孫子藤野幸彌,還到校內魯迅上課常坐的座位上坐了坐。東北大學還設立了“魯迅紀念獎”,頒發給品學兼優的中國留學生;設立了“魯迅獎”,獎勵為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做出貢獻的中國人。

  • 日本福井縣蘆原市的藤野嚴九郎紀念館。


1964年,應日本作家貴司山治的請求,在藤野先生的故鄉福井縣足羽山公園山頂的佛舍利塔前,建立了一座“惜別”碑。碑上的“惜別”二字,出自藤野先生贈魯迅照片上的親筆;碑上的“藤野嚴九郎碑”六字,是許廣平題寫的。碑上的碑文是:“建立惜別之碑,以紀念兩位先生不可泯滅之緣。”

1980年,藤野先生的出生地蘆原下番也建立了“藤野嚴九郎碑”,碑文由魯迅之子周海嬰題寫。1984年7月,在藤野先生的故居建立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1988年11月,藤野先生的故鄉福井市與中國杭州市結為友好城市。1990年7月,在蘆原町國際交流中心內,建造了藤野和魯迅的銅像,周海嬰應邀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魯迅先生的故鄉紹興市和藤野的故鄉蘆原町,還結成了友好城市。

魯迅和藤野結成的這段異國師生情,在促進中日友好方面,還將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