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能够执行,大清或许不会亡

大家都知道清朝三十几年的洋务运动成果在甲午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结果是清朝一败涂地,不是败给了英法等西方列强,而是败给了我们千年以来的学徒小日本。当时清朝屈辱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一传来,朝野震动。正在进行科举考试的士子们,群情激奋,以康有为为首的士子们上书给光绪皇帝,提出“与其赔偿日本两亿两,不如用这两亿两内修战备外变法度,以图振兴清廷”,其中,康有为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这个建议能够执行,或许大清不会灭亡。这是一个什么建议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能够执行,大清或许不会亡

甲午战败之后,康有为等人曾给光绪皇帝上过六道奏折,其中在《上清帝第二书》中, 康有为先是向光绪皇帝分析了天下大事,痛陈了《马关条约》签订的种种不利影响,并对清政府的一些错误的观念进行了批驳,然后提出了:“若夫建都之地,北出热河、辽沈,则更迫强南入汴梁、金梁,则非控天险;入蜀则太深;都晋则太近。天府之腴,崤函之固,莫如秦中。当效盘庚迁殷,魏文迁洛之故事,可保江山社稷无虞也。”

也就是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提出了迁都的建议,他认为清朝在近代以来屡战屡败的原因就是京师离海洋太近,西方列强动辄以几艘战舰就可逼近京师城下,逼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如今海防盛于塞防,而京师没有战略纵深,只有迁都一策,才能保证京师的安全,京师得保,则才能有与西方列强长期作战,发挥地大物博优势的可能性。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能够执行,大清或许不会亡

在奏折之中,康有为列数了几个历朝历代建都之地,北京靠海太近,不利于海防;南京、开封则,则无险可守;成都则地处一隅,不是天下之中,这些地方都不是建都的好地方。只有西安是建都的最佳之选,西安是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的都城所在,天府之腴,崤函之固,这样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对于近代以来始终处于海洋威胁的清朝来说,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能够执行,大清或许不会亡

康有为虽然提出了建都西安的建议,可是因为戊戌变法短命而终,这项措施还没来得及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清朝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是西逃到了西安,不知这是不是受康有为迁都建议的启发。还有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土沦丧了一大半,除了西南(川滇黔)等地之外,也就只有西北地区没有沦陷,日本侵略者始终没能够打过黄河,攻占西安。

总之,有人说,如果当时光绪皇帝按照康有为的建议,迁都西安的话,大清或许不会灭亡的那么快,甚至还可以偏安一隅。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