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最近看了一些文章討論廣州已經跌出一線城市了,文章的觀點主要: 

廣州現在最大的危機是“窮”,以及窮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文章提出的觀點如下: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這十幾年來,廣州已經喪失了和正在喪失優勢產業:

1、傳媒業,快銷業,會展業,地產巨頭除了一個保利,剩下的要麼半死不活(富力、雅居樂、合生),要麼逃去深圳(恆大、奧園)。

2、金融業一直半死不活,二線水平。

3、高新科技產業從來沒強過,互聯網方面,網易金蟬脫殼主體去了杭州、唯品會苦苦支撐。

4、廣州目前只有上個世紀留下來的批發市場、地攤產業這種老掉牙的破銅爛鐵,還被廣州跟寶貝一樣死死抱住不放,劣幣驅逐良幣。

文章最後從財政的角度解釋廣州已經淪為二線城市了,下圖是文章的數據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上面兩張圖片確實顯示廣州國內稅收和公共預算收入都不是很好,而且在公共預算收入方面廣州排在第8位比天津、蘇州、重慶、杭州都要低。

所以文章給出結論是:廣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線城市。

我看到評論下面有網友反駁用GDP,用稅收, 用房價來劃定幾線, 對老百姓有意義嗎?

作者回復:是的,二線城市的百姓也要生活,也可以窮開心,但為啥那麼多人要前赴後繼的湧向一線城市呢?

其實經常留意財經新聞的,很多媒體在一線城市中,已經把廣州剔除了,現在叫法叫“北上深”,已經沒有廣州了。

生活在廣州的朋友或許會跟我一樣,不管廣州怎麼變化,都是喜歡廣州,套用網友的話廣州不在乎是幾線城市,只要生活舒適,物價、房價適合就好。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但是關於單單拿財政方面討論廣州,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財稅體制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1、財政自留比例不一樣

四大直轄市和深圳、廈門、寧波等計劃單列市等,因為財稅體制上直接與中央分成,所以自身留成比例高。比如,廈門的GDP在全國僅位居第50位左右,但財政收入卻高居第17位。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在上交中央財政的同時,還要上交省級財政,所以留成比例要低不少。在這種情況下,城市所在省的區域發展均衡情況,也會對城市的財力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所在省的區域發展較為均衡,那麼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壓力就會小很多,作為發達中心城市,上交省級財政的比例也會小一些。比如杭州和南京所在的省份,區域發展相對均衡,這兩個城市的負擔也會小一些。

2、財政支持欠發達地區,廣州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反的,如果所在省的區域發展差距較大,那就需要更多的省級財政來轉移支付,幫助省內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在省內有計劃單列市的情況下,一些省會城市、經濟大市就要做出更多貢獻。

這其中的典型就是廣州,經濟總量排名第4位的廣州,其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排第8位,在杭州之後。但這不說明廣州的經濟發展不如杭州,或者說廣州的GDP含稅率不如杭州。事實上,廣州每年產生的財政總收入要比杭州高了近一倍。

2018年,廣州的財政總收入合計6205億元,其中約四分之三要上交中央和省,自己只留下約四分之一。而同期杭州財政總收入3457.46億元,僅為廣州的56%,但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825.06億元,比廣州高出193億元,自留的比例達到了53%。也就是說,廣州本身產生的財政收入並不少,但自留的比例比較低。

廣州在公共預算收入排名第八,廣州是否不在一線城市之列?

廣州和另外三個城市的定位、政策以及獲得的資源沒得比,能保持這個位置已經很不容易了,上限難突破,但他的下限也絕對不會低。

要承認廣州確實在很多方面落後了,廣州本來天時、天利都不錯,高校又多,又有文化底蘊,現在的發展勢頭真讓人想不明白,廣州面積比深圳大得多,生活成本又低,高校出的人材又多,房價又不高,醫療、教育都在一流水平。

我覺得廣州目前的危機是:創新;創新減緩,對廣州可不是好事。對於廣州來說要追上發展,創新是至關重要的,若是沒有創新,這種創新無論是制度上的,還是科技研發上的,必須要有。一座城市需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要有核心優勢,這種優勢來源於創新。

也許這才是廣州正在面臨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