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前半生:大西军的"万人敌"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发动农民军起义,年仅十岁的一个小伙子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他相貌不凡,收做养子,从此他便追随张献忠转战南北,开启了他长达16年(1630年-1646年)的反明生涯。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崇祯十年(1637年),这个十七岁的小伙子率部两万,随张献忠攻打河南和湖北,表现突出,骁勇善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乔装打扮成明军军差,率二十匹轻骑飞奔到襄阳城下,攻下了襄阳。明督师大学士杨嗣昌所储军资十余万,皆为农民军所得。襄阳大捷是张献忠起义军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公元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这个年轻人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他就是我们要讲的主人翁李定国。此时的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而他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后半生:南明军的"擎天柱"

张献忠虽然以反明为自己事业的起点,但是自清军入关以后,他对明朝的态度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大变化。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张献忠率大西军五十万北上抗清,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对部将说:"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他没有灭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几月之后,张献忠重流箭身亡。李定国自此开始踏上了自己后半生也正好是16年的助明抗清之路。

大局为重

我们前面讲过李定国是张献忠的养子,但是养子并非他一个,而是有四个。孙可望是老大,李定国是老二,刘文秀和艾能奇是老三老四。自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遵守遗志,比较忠诚,但是老大孙可望却一直想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两个人的矛盾开始加剧。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公元1648年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李定国本来可以拒不从命,一走了之,但是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为了实现自己"联名抗清"的愿望,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公元1652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永历帝接到贵州安龙所,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正式建立。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自此之后李定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孙可望心生妒忌,于是设计阴谋,想要杀了李定国。但是还好这个阴谋被刘文秀的儿子秘密地告诉了他。李定国听过之后,伤心有余,叹息不止,又写信给孙可望,希望他可以珍惜眼前所取得的大好局面,齐心协力恢复大明江山。未曾想到,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领兵前去攻打。李定国为顾全大局,避免自相残杀,迫不得已决定离开湖南赴广西全州。结果导致之前收复的湖南地区又落入清军之手。

两蹶名王

公元1652年初,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黄宗羲评价这两次战役时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两战广东

李定国两蹶名王之后,孙可望出于妒忌心理,竭力限制李定国部的发展,甚至设计加以谋害。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被迫改变战略方向,决定由广西向广东进军。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同驻守在贵州和湖南西部的孙可望发生摩擦,一方面又可以指望与福建厦门一带的郑成功部和广东抗清义师配合。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1653年李定国与郑成功约定会师广东的计划之后。便亲自指挥发动了"肇庆之役",但是作战计划被识破,原寄希望的郑成功(兵员未动)、郝尚久(联络通道被切断)军杳无音讯,便又撤回广西。

1654年,李定国在肇庆战役失败之后,并未气馁,正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肯定东、西夹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而且他还认为上年的受挫与郑成功的失约有关。因此,他在酝酿再度发兵广东的时候,他反复强调通知郑成功会师日期,结果郑成功偏偏错过这个日期,而且也未参战。在攻城不下的情况下,李定国中计,采用围困战术,使得清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再加上当时军队遭受瘟疫,李定国精心筹划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战略完全失败,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力量和机会进入广东了。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血战磨盘山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朝军队会师昆明,并进一步追击残余明军。李定国派兵保护永历帝先撤,然后自率精兵后撤,于二十日渡潞江(怒江)。两天之后,清平西王吴三桂在大理击败明将白文选部队,也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今云南腾冲)。

尽管当时的清军已经在各个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军事天才李定国并不胆怯,他打算利用地势的优势伏击清军。部署已定,清朝的满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进入伏击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把埋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结果双方开展了一场生死决斗,激战从早上打到中午,明军损失四千多人,而清军伤亡尽万,最终双方都撤出战场。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磨盘山战役是李定国统率明军给予占有明显优势的清军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李定国在兵势已如强弩之末时,仍然能够组织和指挥这样一场勇猛的阻击战,证明他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鞠躬尽瘁

1660年磨盘山之战后,李定国重振军势。苦苦寻找永历帝的下落,最后得知原来缅甸已经把永历帝扣为人质。于是,他分别在1660年九月到十一月,1661年二月和八月一直与缅甸军方开展,到那时由于水土不服,军资不备等问题开展得并不顺利。同年十二月,十二月,李定国又准备再度攻缅,忽闻缅王已经把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他悲愤至极,但仍未气馁。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1662年四月,他借兵车礼(西双版纳),说服暹罗(泰国)帮助象马,企图恢复云南,东山再起。但是正当李定国欲图大举之时,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李定国修表告天,祈求说道:"如果大势已去,希望老天让我李定国一人去死,不要再连累军民。"

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逢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接着又传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两目皆血泪,大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后人评说

如果从李定国参军起义那一年算起,到他逝去,总共是32年的时光,前16年他在反抗已经腐败不堪的大明,后16他誓死抗清。他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脊梁!是以章太炎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

前半生反明,后半生抗清,南明第一名将非他莫属

顾诚前辈曾说,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恨以前本人寡陋,我曾听说过很多英雄例如,文天祥、岳飞、于谦、戚继光、郑成功等等,但是我从未听谁说过李定国。读过明史,更精确地说,是南明历史之后,方才知道,原来这个英雄并不比以上英雄差劲,甚至还可能比某些英雄略胜一筹。但是,我怀疑到目前为止似乎很多人可能依然对他无知。我在读他的英雄事迹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把他写出来,宣扬出来,为了敬重他的爱民之心,为了敬重他的大局着想,为了敬重他的忠义无比,为了敬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