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偏安政权,南宋撑了150年,南明为何只撑了20年?

历史上,北方沦陷,中原王朝政权逃难渡过长江,在南方立国成功的只有两次,一次是东晋,一次是南宋。

尽管偏安一方,东晋、南宋依然顽强的抵挡住了北方胡骑的进攻,晋、宋的国祚也因此多延续了100多年。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同样的场景再度在中国发生。当年五月初二,一直被明军阻挡在关外的满清八旗,趁着李自成颠覆明朝的机会,入主北京,从此开始了260年的满清王朝。

1644年五月初三,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为皇帝,并改次年为弘光元年。

当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并定都南京。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南京的首都身份依然保留,同时还保留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而且李自成、张献忠流寇到处烧杀,满清多次入关抢掠,大半个中国均遭涂炭,唯独江南因为长江天险而得以保存。

当时,淮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明政府管辖之下,自元代以来,北方政权就已经极度依赖南方的漕运粮食以及财赋供给。

此外,淮河以南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仅仅就兵力对比来看,南明弘光朝廷失败后,根据多铎向清廷的奏报,仅仅江北一地,投降清军的南明总兵多达23人,副将47人,马步兵加起来总数达到23万8千人之多。

如此之多的明军,单就数量而言,已经超过了南下进攻的多铎、阿济格两路清军兵力总和!

可以说,南明弘光朝廷,无论是就人力,还是物力而言,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即使失去北方,只要守住南京依然可以保留隔江而治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南明只延续了二十年呢?

且听小奔为你一一说来。

小奔认为,南明之所以只延续了二十年不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南宋有中兴四大名将,南明只有一群首鼠两端的军阀。

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岳飞,韩世忠就不用多说了,他们的战绩专门写一篇文章都不够。此外,世代镇守四川的吴玠,多次大败金兵兀术部,打破川陕路金兵的进攻,使得金人始终不敢窥视陕川之地。

刘锜在顺昌大捷中率3万军队,先后两次大败金兀术的10万军队,大破金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

相比之下,南明有什么?

为了应对北方的清军,弘光朝廷的部署是:设立江北四镇防御淮河,高杰驻守泗州管辖徐州等十四个县;刘良佐驻守临淮管辖凤阳等九县;黄得功驻守庐州管辖滁和等十一个县;刘泽清则驻守淮安,管辖淮海等十一个县。史可法则督师扬州居中调遣。同时,命令户部郎中沈廷扬以海舟防江,又命令总兵吴志葵驻守吴淞口。

同样是偏安政权,南宋撑了150年,南明为何只撑了20年?

四镇当中,高杰是李自成叛将,纪律很差,在扬州城外烧杀抢掠,一度想进攻扬州。刘泽清见到李自成就望风而逃,崇祯帝命他火速勤王,他假装坠马受伤,拒不听诏。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早在1631年就投降满清,后来清军南下,他也是不战而降。

只有黄得功兵力较强,但是黄本人在崇祯十七年间,也不是什么出名的猛将。

此外,驻守襄阳的左良玉,长期拥兵自重,蹂躏地方,朝廷拿他无计可施。在战场上,遭遇到农民军,却是跑的比兔子都快。

不怕货比货,两下一对比,光是一个岳飞就是南宋的无价之宝,更不要说还有韩世忠,吴玠。

二、南宋没有大量的汉奸军队,南明的汉奸军队几乎已经超过清军。

南宋初期,1129年十月,金军乘南宋江防未固之机,在完颜宗弼的统帅下,分东西两路第三次南下攻宋。西路军自黄州渡江,一直杀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后才撤军。东路军自马鞍山渡江后,连续攻克建康、临安。宋高宗赵构被迫乘船飘泊于温州、台州海上避难。

这样的形势远比南明更要危险,为什么南宋能撑过来?

因为金军没有汉奸军队带路,因为人数少且不熟悉,他们既不敢深入,也不敢留下统治,只能烧杀抢掠一番以后就匆匆北撤。

南宋也因此成功续命。

反观南明呢?

清军攻克扬州以后,据多铎向清廷奏报所称,投降的南明总兵多达23人,副将47人,马步兵合计23万8300人。

仅仅这一批在江北投降的明军就超过了清军兵力的总和!

此外,还有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率领部下十五名总兵全军二十万一起投降清朝。

这些汉奸们在保卫国家时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胆子比鸡还小,打起自己的同胞们则是一点也不含糊。

吴三桂成为清军对付南明的金牌打手,南明永历皇帝父子三人都被其亲手勒死。至于南明四镇高杰部下李成栋,投降满清之后,试图像吴三桂般裂土封王,疯狂屠杀扬州之后,继续玩命般地向南突击,一口气冲杀到广州才停下脚步,连擒隆武、邵武二天子;

左良玉手下总兵金声桓、王得仁则不惜死力绞杀南明,横扫两湖;至于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则怀着永镇粤广的幻想,出卖了整个隆武朝廷。

同样是偏安政权,南宋撑了150年,南明为何只撑了20年?

可见,从来都是汉奸最坏,明朝很不幸地拥有中国历史数量最多的汉奸,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三、南宋的长江防线远比南明巩固。

从军事地理角度来看,自古以来,建都南方的政权,如果想要对抗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这是因为,长江纵贯东西,绵延数千里,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东连吴越,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南方的形势得以完整。

位于长江以北的淮河更是南方政权的重要防线,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总结道:“守江莫如守淮”,也就是说,单守长江的话,一旦一处被突破,就难以再防守。但是如果守住淮河的话,进可以进取中原,守可以依托淮南广大地区作为纵深。

南明诸位大臣也都能认识到守卫淮河的重要性,如史可法称“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应天巡抚左懋第也说,“夫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划江而安。”

同样是偏安政权,南宋撑了150年,南明为何只撑了20年?

然而,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清军已经南侵的情况下,左良玉假称奉先帝太子密谕,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前往南京讨伐马士英。

一直以来都做着偏安大梦的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两线作战的要命境地。弘光帝发出了“上游急,则赴上游;敌急,则御敌”的旨意。马士英等人明明知道清兵已经进入江苏北部,却顾头不顾屁股地调江北四镇中的黄得功到安徽太平府、刘良佐则到对岸江北,夹江堵截左良玉。

弘光朝廷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刑部侍郎姚思孝等人劝谏道:左良玉稍缓,北尤急,乞无撤江北兵马,固守淮扬,控扼颍、寿。就连弘光皇帝本人也说:刘良佐兵还宜留江北防守。

然而,弘光朝廷的兵部尚书马士英气急败坏地说说出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一句话,“宁死北,无死逆”,也就是说,他宁可死在满清手中,也不愿死于左良玉之手。

结果,江北防线崩盘,兵力空虚,根本无力阻挡清军南下。四月初五日,多铎率领大军南下,沿途州县望风归降。四月十三日,清军占领淮河据点泗州,守卫泗州的总兵率部南逃。当天晚上,清军渡过淮河。

相比之下,南宋的长江防线比较巩固,位于上游的四川牢牢抓在手中,中游的湖北荆襄一带有岳飞,下游则有韩世忠。

四、南宋只有一个赵构,南明没有各方都能接受的皇帝

靖康二年,北宋皇室被金军一锅端,只有康王赵构侥幸逃命,因此,他顺理成章成为南宋最高统治者。

反观南明,崇祯自杀殉国时,他也许想不到满清会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正是他拒绝了南迁的建议,既不遣太子去南京,他本人也不离京。这让满清政府比较完整地接管了明朝的中央政府,从而依靠明朝几乎全部汉族官吏去征服并统治南方。

同样是偏安政权,南宋撑了150年,南明为何只撑了20年?

此外,崇祯放弃太子南迁的决定还导致南明政权始终缺乏一个能够团结统一所有派系力量的人物,中国人自古讲究名正言顺,正是因为始终缺乏一个嫡系的继承人,南明政权有一半以上的精力是和自己人在内战。

亲爱的读者,看了这四点,相信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