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偏安政權,南宋撐了150年,南明爲何只撐了20年?

歷史上,北方淪陷,中原王朝政權逃難渡過長江,在南方立國成功的只有兩次,一次是東晉,一次是南宋。

儘管偏安一方,東晉、南宋依然頑強的抵擋住了北方胡騎的進攻,晉、宋的國祚也因此多延續了100多年。

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同樣的場景再度在中國發生。當年五月初二,一直被明軍阻擋在關外的滿清八旗,趁著李自成顛覆明朝的機會,入主北京,從此開始了260年的滿清王朝。

1644年五月初三,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為皇帝,並改次年為弘光元年。

當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並定都南京。明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南京的首都身份依然保留,同時還保留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北京相同。

而且李自成、張獻忠流寇到處燒殺,滿清多次入關搶掠,大半個中國均遭塗炭,唯獨江南因為長江天險而得以保存。

當時,淮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依然處在明政府管轄之下,自元代以來,北方政權就已經極度依賴南方的漕運糧食以及財賦供給。

此外,淮河以南是當時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僅僅就兵力對比來看,南明弘光朝廷失敗後,根據多鐸向清廷的奏報,僅僅江北一地,投降清軍的南明總兵多達23人,副將47人,馬步兵加起來總數達到23萬8千人之多。

如此之多的明軍,單就數量而言,已經超過了南下進攻的多鐸、阿濟格兩路清軍兵力總和!

可以說,南明弘光朝廷,無論是就人力,還是物力而言,都佔據著明顯的優勢。

即使失去北方,只要守住南京依然可以保留隔江而治的局面。

那麼,為什麼南明只延續了二十年呢?

且聽小奔為你一一說來。

小奔認為,南明之所以只延續了二十年不到,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南宋有中興四大名將,南明只有一群首鼠兩端的軍閥。

南宋初年,宋軍抵禦金軍入侵有四位軍事統帥抗金功績最為突出,分別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中興四將”。

岳飛,韓世忠就不用多說了,他們的戰績專門寫一篇文章都不夠。此外,世代鎮守四川的吳玠,多次大敗金兵兀朮部,打破川陝路金兵的進攻,使得金人始終不敢窺視陝川之地。

劉錡在順昌大捷中率3萬軍隊,先後兩次大敗金兀朮的10萬軍隊,大破金人的“鐵浮圖”和“柺子馬”(騎兵軍)。

相比之下,南明有什麼?

為了應對北方的清軍,弘光朝廷的部署是:設立江北四鎮防禦淮河,高傑駐守泗州管轄徐州等十四個縣;劉良佐駐守臨淮管轄鳳陽等九縣;黃得功駐守廬州管轄滁和等十一個縣;劉澤清則駐守淮安,管轄淮海等十一個縣。史可法則督師揚州居中調遣。同時,命令戶部郎中沈廷揚以海舟防江,又命令總兵吳志葵駐守吳淞口。

同樣是偏安政權,南宋撐了150年,南明為何只撐了20年?

四鎮當中,高傑是李自成叛將,紀律很差,在揚州城外燒殺搶掠,一度想進攻揚州。劉澤清見到李自成就望風而逃,崇禎帝命他火速勤王,他假裝墜馬受傷,拒不聽詔。劉良佐的弟弟劉良臣早在1631年就投降滿清,後來清軍南下,他也是不戰而降。

只有黃得功兵力較強,但是黃本人在崇禎十七年間,也不是什麼出名的猛將。

此外,駐守襄陽的左良玉,長期擁兵自重,蹂躪地方,朝廷拿他無計可施。在戰場上,遭遇到農民軍,卻是跑的比兔子都快。

不怕貨比貨,兩下一對比,光是一個岳飛就是南宋的無價之寶,更不要說還有韓世忠,吳玠。

二、南宋沒有大量的漢奸軍隊,南明的漢奸軍隊幾乎已經超過清軍。

南宋初期,1129年十月,金軍乘南宋江防未固之機,在完顏宗弼的統帥下,分東西兩路第三次南下攻宋。西路軍自黃州渡江,一直殺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後才撤軍。東路軍自馬鞍山渡江後,連續攻克建康、臨安。宋高宗趙構被迫乘船飄泊於溫州、台州海上避難。

這樣的形勢遠比南明更要危險,為什麼南宋能撐過來?

因為金軍沒有漢奸軍隊帶路,因為人數少且不熟悉,他們既不敢深入,也不敢留下統治,只能燒殺搶掠一番以後就匆匆北撤。

南宋也因此成功續命。

反觀南明呢?

清軍攻克揚州以後,據多鐸向清廷奏報所稱,投降的南明總兵多達23人,副將47人,馬步兵合計23萬8300人。

僅僅這一批在江北投降的明軍就超過了清軍兵力的總和!

此外,還有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率領部下十五名總兵全軍二十萬一起投降清朝。

這些漢奸們在保衛國家時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膽子比雞還小,打起自己的同胞們則是一點也不含糊。

吳三桂成為清軍對付南明的金牌打手,南明永曆皇帝父子三人都被其親手勒死。至於南明四鎮高傑部下李成棟,投降滿清之後,試圖像吳三桂般裂土封王,瘋狂屠殺揚州之後,繼續玩命般地向南突擊,一口氣衝殺到廣州才停下腳步,連擒隆武、邵武二天子;

左良玉手下總兵金聲桓、王得仁則不惜死力絞殺南明,橫掃兩湖;至於海盜出身的鄭芝龍,則懷著永鎮粵廣的幻想,出賣了整個隆武朝廷。

同樣是偏安政權,南宋撐了150年,南明為何只撐了20年?

可見,從來都是漢奸最壞,明朝很不幸地擁有中國歷史數量最多的漢奸,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三、南宋的長江防線遠比南明鞏固。

從軍事地理角度來看,自古以來,建都南方的政權,如果想要對抗北方,主要是依託長江和淮河。這是因為,長江縱貫東西,綿延數千裡,上通巴蜀,中經荊襄,東連吳越,上下游之間相互呼應,使得整個南方的形勢得以完整。

位於長江以北的淮河更是南方政權的重要防線,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總結道:“守江莫如守淮”,也就是說,單守長江的話,一旦一處被突破,就難以再防守。但是如果守住淮河的話,進可以進取中原,守可以依託淮南廣大地區作為縱深。

南明諸位大臣也都能認識到守衛淮河的重要性,如史可法稱“從來守江南者必於江北”,應天巡撫左懋第也說,“夫能渡河而戰,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劃江而安。”

同樣是偏安政權,南宋撐了150年,南明為何只撐了20年?

然而,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清軍已經南侵的情況下,左良玉假稱奉先帝太子密諭,以“清君側”為名,發兵前往南京討伐馬士英。

一直以來都做著偏安大夢的弘光朝廷,頓時陷入兩線作戰的要命境地。弘光帝發出了“上游急,則赴上游;敵急,則禦敵”的旨意。馬士英等人明明知道清兵已經進入江蘇北部,卻顧頭不顧屁股地調江北四鎮中的黃得功到安徽太平府、劉良佐則到對岸江北,夾江堵截左良玉。

弘光朝廷不是沒有有識之士,刑部侍郎姚思孝等人勸諫道:左良玉稍緩,北尤急,乞無撤江北兵馬,固守淮揚,控扼潁、壽。就連弘光皇帝本人也說:劉良佐兵還宜留江北防守。

然而,弘光朝廷的兵部尚書馬士英氣急敗壞地說說出了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一句話,“寧死北,無死逆”,也就是說,他寧可死在滿清手中,也不願死於左良玉之手。

結果,江北防線崩盤,兵力空虛,根本無力阻擋清軍南下。四月初五日,多鐸率領大軍南下,沿途州縣望風歸降。四月十三日,清軍佔領淮河據點泗州,守衛泗州的總兵率部南逃。當天晚上,清軍渡過淮河。

相比之下,南宋的長江防線比較鞏固,位於上游的四川牢牢抓在手中,中游的湖北荊襄一帶有岳飛,下游則有韓世忠。

四、南宋只有一個趙構,南明沒有各方都能接受的皇帝

靖康二年,北宋皇室被金軍一鍋端,只有康王趙構僥倖逃命,因此,他順理成章成為南宋最高統治者。

反觀南明,崇禎自殺殉國時,他也許想不到滿清會成為最後的贏家,但正是他拒絕了南遷的建議,既不遣太子去南京,他本人也不離京。這讓滿清政府比較完整地接管了明朝的中央政府,從而依靠明朝幾乎全部漢族官吏去征服並統治南方。

同樣是偏安政權,南宋撐了150年,南明為何只撐了20年?

此外,崇禎放棄太子南遷的決定還導致南明政權始終缺乏一個能夠團結統一所有派系力量的人物,中國人自古講究名正言順,正是因為始終缺乏一個嫡系的繼承人,南明政權有一半以上的精力是和自己人在內戰。

親愛的讀者,看了這四點,相信能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瞭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