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小偷家族》:生活不都是喜憂參半、冷暖自知嗎?

《小偷家族》:生活不都是喜憂參半、冷暖自知嗎?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

偷來的人生

本文首發於總第864期《中國新聞週刊》

有一些電影天然激發評論欲,可以供人們多維度、無限度解讀,而有一些電影則只會讓人們閉口不言,一刷再刷,每看一次都會令人琢磨出一絲嶄新的、之前被遺漏的味道,這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載譽戛納的《小偷家族》屬於後一種,或者說,幾乎所有是枝裕和的作品都屬於後一種,怎麼說呢?就是那種餘韻雋永,總想讓人們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只想再多看一遍的狀態。

有人說《小偷家族》暖意融融,有人說它冰冷無比,似乎都對,又都錯,不過只是因為,是枝裕和對這個故事並沒有介入態度與三觀,沒有人為調和色調和溫度,他只是負責呈現一種“真實”,一種可能性,一部分生活中切取出來的片段。而

生活本身又哪裡徹底分得清冰冷或者溫暖呢,不都是喜憂參半,冷暖自知嗎?

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社會和家庭的棄兒,卻像磁石一般彼此凝聚,組合成精神性的家庭。他們各自操持著一些不見光的職業,吃偷來的食物、用偷來的香波,相互鬥嘴也相濡以沫。如果不戳破,從旁人的視角去看這一群人,不也就是一家人的樣子?

通常而言,是枝裕和作品中的人物關係都是“正常”的,姐妹也好、親子也罷,一家人安靜生活,但《小偷家族》有著看似和此前一樣的外殼與人物關係,卻又明確地從精神史叛離了自己。這個家庭成員的關係如此戲劇又如此恬淡,如此鬆散,又如此牢固,奶奶一邊唏噓地慨嘆,血緣真是掙不破啊,一邊看著毫無血緣關係的“家人”在海邊快樂地玩耍,這之間竟然毫無違和。

那麼,家庭的意義、基礎、決定性的根底到底是什麼呢?這疑惑一直在故事的推進中不停湧動。《小偷家族》的鏡頭下沒有高樓大廈、流光溢彩,幾個人鼠蟻般生活在逼仄的房間裡,冬天瑟瑟發抖,夏天汗水涔涔,但他們卻也悠悠看四季更迭,冬天踩雪,夏天踏浪,溫暖來自於哪裡?不過是彼此眼神交匯,相視一笑,互相依偎。生活遭際已經足夠冰冷,但他們在擠壓面前也沒有俯首稱臣,感動到處都在,援交客人的擁抱和眼淚,男人羞澀地教孩子叫自己一聲爸爸,一家人齊整地在屋簷下仰望煙花,這一切都成了融冰的火。

一座座小小孤島連得成大陸嗎?它們好像真的聯結起來了,就像一滴水和另一滴水,碰撞的瞬間就互相融合,無需多言。這一家人把那個小姑娘“撿”回家的時刻就是水滴和水滴碰撞的時刻,在此之前,其他的每一個人或許也都是這樣融化在一起的吧。

這一家人中,每個人都掩藏著秘密,奶奶的前夫又有了新家,前夫去世後,奶奶總是準時去往前夫的新家假裝一次次弔唁,聲稱路過。但對方的子女總會因為心懷愧疚給一些錢財,她就悉心數數,妥妥收好;女人在洗衣房偷盜客人落在口袋裡的物品;男人在工地上打一份工,瞞著工友自己這小偷家族的真實狀況;更不要提做援交的妹妹和小偷小摸的孩子。

他們對周圍的人隱藏心事也隱瞞身世,只對彼此敞開心扉;他們從不言愛,但卻給予彼此切實的愛意。女人抱著小姑娘告訴她什麼叫愛,什麼是恨,什麼叫做欺騙。這個瞬間,血緣似乎是失效的,而他們自己重建了一種信任以及獨特的家庭關係,而這一切又是基於什麼?是愛嗎?是彼此維繫著偷盜生活的協作分工嗎?是互相的信任嗎?是彼此間的把柄嗎?說不清楚。生活又哪裡說得清楚。

這小偷家族的生活幾乎完全屏蔽於正常世界之外,但那所謂的正常世界又真的是正常的嗎?如果真的正常,那他們又是被誰,因何而棄之不顧?但是《小偷家族》裡沒有社會批判,它並不想著眼於現代社會的異化,人心不古或者世態炎涼,它早已超越了這些無聊的社會性政治性議題,只探究人心。男人躺在那裡吊兒郎當地開玩笑說,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哦,這或許才是家庭的根基以及這偷來的生活的謎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