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爲一家人了嗎?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親人,跟你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你能想象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嗎?

有的家庭,因為彼此需要,他們走到了一起,過著不為人知的生活。

愛,就像看不見的羈絆,卻又真實存在著。它不像血緣清晰可見,卻一樣給予家庭的溫暖...

1

最近有一部低調而精彩的電影,叫《小偷家族》。故事裡的一家子,沒有絲毫血緣關係。

一家子都是被社會和家庭拋棄的人。他們靠著打零工、老人退休金以及偷盜來維持生活,映襯了“小偷家族”的名號,過著躲避主流社會的生活。

他們每個人的過去,都是如此不堪:遭受過家人的各種暴力,最終慘遭拋棄。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電影的高潮,發生在兒子祥太偷盜失敗之後,警方介入小偷家族。經過了長時間的調查和訊問,警方認定母親信代犯了誘拐罪,並且決定逮捕她。

審訊時,警方質問信代:“你沒有生過孩子,怎麼能做別人的母親呢?”

她反問道:“難道生下了孩子,你就成為了母親嗎?”

一句反問,讓對方啞口無言。這句簡單的話,其實就能看出電影裡透露出來的觀點:有血緣關係的人,未必能成為一家人,只有相親相愛,理解和包容對方的不足,相互扶持,一起走過人生的難,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電影的結局,已經向我們宣告這個家族最終走向分裂,故事裡的人,他們曾經失去,又曾經擁有,現在,他們再次一無所有,只剩下對家渴望和愛。

雪夜寒風刺骨,但人間總有一扇為你打開的門,供你取暖。

《小偷家族》告訴我們,只要彼此需要,陌生人也能組成一個家,通過生活的瑣碎,串起彼此的心,形成不可割捨的羈絆。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2

影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家人是可以選擇的,你的家會是現在的家嗎?

在現實生活裡,家人是無法選擇的。但我們仍可以選擇的是,成為什麼樣的家人。

在黑龍江,護士由豔麗在20多年前撿到一個患有腦癱的棄嬰,周邊的人都勸她放棄這個孩子,但她堅持撫養。

這麼多年來,她帶著孩子四處求醫,至今未婚,與孩子之間的愛,彌補了失去愛情的遺憾。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十多年前,在上海,朱婆婆在草叢發現了一個棄嬰,送到醫院救治的時候,發現是個黑人男嬰。

朱婆婆決定收養他,並取名“朱軍龍”,她四處奔走,跑了無數個門,終於給孩子入了上海戶口,並且在今年考上了大學。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因為愛和善良,朱婆婆和由護士選擇收留那些被拋棄的孩子,不求任何回報,踏踏實實地愛,履行了一名母親的責任。

沒有血緣關係,不妨礙他們成為一家人,體會家庭和人生的幸福。

親情需要陪伴和關懷的孕育,而不僅僅是靠著基因的吻合來證明那些空有的名義。

生和養,前者只需要十個月,而後者需要用一輩子去堅持。

3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家本來是最溫暖的港灣,可有時候它會漲潮,吞噬那些無力反抗的弱勢群體。

在家庭困難面前,有的人光芒萬丈,有的人陰險毒辣。

不久前,一名九歲女童被拋到河中使其溺亡,兇手是女童的父親和爺爺。只因負擔不起女孩的醫藥費。

在一些落後的邊遠農村,有的女人生不出男孩,被丈夫毒打,家人唾罵,連著女兒一起被逐出家門,流落街頭,最後流浪的單身漢擄走,幽禁,餘生淒涼.....

在利益面前,家人有時也會自相殘殺,自私和利己主義,讓一個家庭的內部破裂。

用利益來考驗一個家庭,很殘酷,更不值得被原諒。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4

家人的角色,不僅僅是幾個不同性別、年齡的人聚在一起,而是因為彼此之間承擔了家人的使命,才得以成為“家人”。

血緣關係,只能證明你們“曾經”是一家人,而只有愛和羈絆,才能證明你們“永遠”是家人。

影視作品裡對於赤裸現實的刻畫,是為了帶給我們思考,反思生活中對於“家”的定義:家是一群相互有牽掛、有羈絆的人的載體。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有愛才有家,要好好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哪怕他們有許多讓你不滿意的地方,也不要用打罵或者是冷暴力去傷害。鞭子抽在心上,傷痕就永遠抹不去了。

如果你有曾經被傷害,也請不要對家庭灰心,學著像電影裡,一家人仰望狹窄的天空,聽著煙火聲,憧憬自己未來也能像煙花一樣絢麗,會有人在前面等你的。

正如電影的宣傳語所說:“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愛是一個圓環,能把家人串在一起,緊緊依靠,那便是家。

祝願你,和家人好好過,幸福終生。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小偷家族》:沒有血緣關係,就不能成為一家人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