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保護了今天雄偉的故宮?

正宗歷史味


朱門高檻、深宮重院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建成後的近600年歲月裡,尤其是最近一百年間,隨著皇權的推倒,思想的激變,它也承受了不少存亡的壓力。

每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故宮都有“同呼吸共患難”的煩惱。

李自成敗退時,縱火焚燒了紫禁城,所留下的不過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等宮殿,大半被焚燬。

清朝統治者本來自詡得江山較正,是來自於對李自成的軍事勝利,又有籠絡前明舊臣遺民計,繼續沿用前明宮殿,但進行了十幾年的大規模整修和重建。

沿用歸沿用,必須要加一些滿族風,外部的脊獸、彩繪有了華麗喜慶村氣特徵,內部主要就是壘火炕。

不管怎麼樣,清代皇帝們算是基本保護了故宮建築。

清帝遜位後,小廢帝溥儀和他的宮廷人員仍然佔據故宮北部的後宮宮殿群,三大殿被民國北洋政府徵用。

袁氏稱帝時期,在登基之前,計劃把前三殿全部換成紅色琉璃瓦,這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是火德,後來帝制遭遇大規模抵制,換瓦的事兒也沒完成。

曹錕統治時期,提議把前三殿改為國會議院,委託瑞典籍建築師施達克在前三殿量了尺寸,做了設計方案。施達克克服了太和殿大柱子對議員視線的阻礙,硬是設計了可以容納近千名議員的坐席。

為了保護原有的金磚,施達克想出了上面加鋪一層木地板的方式,把供熱和供電線路都埋在兩者之間。

這樣的設計方案,按照施達克自己的話說那就是隨時可以恢復原樣。但吳佩孚堅決不同意,並登報呼號:“故宮應該保護,絕不可拆!”

任憑北洋政府國會參眾兩院議長不停在報社發聲辯解,此事還是被攪黃了,原因無他,此時的吳佩孚,勢力正如日中天,必須得給人家面子。

如此說來,吳佩孚也算是保護了故宮一次,使其免遭改建。

北伐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一位民黨元老、文化界大咖又跳了出來,義正言辭的的指認故宮是“天字第一號的逆產”,是封建殘餘,必須予以清算,應該予以拆除,所有文物拍賣,由於充實國民政府國庫。

此君是中山大學的副校長經亨頤,他的建議一時竟也獲得不少支持,但最終被國民黨元老,當時任國家文物管理委員會主席的張繼杯葛。

張繼的堅持使他保護了一次故宮連同裡面國寶的命運。

日偽統治北平時期,故宮這八年裡一直在中國人的管理之下,日本人強行安排日方館長或顧問的刁難都被中方工作人員堅決抵制,故宮和裡面的文物也躲過了這場民族劫難。

這一次保護故宮的功勞主要應該記在溥儀名下,畢竟那時的偽滿皇帝與日本人有“盟友關係”,日本人為了收買人心,也不樂於在此事上拉仇恨。

新中國成立之後,關於北京的城市建設思路,梁思成與前來指導工作的蘇聯專家產生了明顯分歧,蘇聯專家的應把行政中心建在京城中心區的方案在各方支持下最終戰勝了梁思成的西郊方案。

長安左門、長安右門、中華門等故宮周邊配套建築為了適應交通等新形勢,相繼被拆除。

當時的北京市文化局曾有過大規模拆除故宮內部的一批“糟粕”建築的動議,還想“在故宮內部建設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並將文華殿、武英殿改造成娛樂場所。”此動議被陸定一以“故宮應該保留一個落後的地方,對觀眾進行教育,這就是古為今用”為由駁回。

如此說來,陸定一堅持己見、保護故宮的功勞也著實不小。


歷來現實


這裡的故宮估計指的是北京的,其實中國有四個故宮。至於保護者,不同地方也不一樣。

比如北京故宮: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最早是由明成祖朱棣於1406年開建,1420年竣工。在這裡經歷了明清兩代24代帝王,直到清宣統帝溥儀,在1924年被北洋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出宮殿,至此,紫禁城結束了它作為皇家宮殿的使命。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紫禁城後,又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

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並對外開放了“故宮博物院”。接下來戰亂、日寇侵華,故宮陷入無人管理的混亂中,長達38年,直到1949人民政府接管並進行了大量整理維修工作,才有今日北京故宮的盛況。

瀋陽故宮:瀋陽故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又稱盛京皇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也就是清朝代入關前,後金的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朝入關後,定都北京,就把這座皇宮留作陪都。

這裡有意思的是,本來瀋陽故宮是沒有那麼多皇家文物的,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後,偷偷地帶了不少文物出來,據說和他一起離開的還有一大批國寶,大約1300件文物中的極品,被溥儀帶回了東北老家,這也是後來瀋陽故宮文物的來源。2008年12月香港佳士的一場文物拍賣上,一支翠玉透雕盤龍頭簪拍出800萬港幣的天價,轟動一時,消息傳開後,後來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從瀋陽故宮裡找到另一隻。經鑑定,瀋陽故宮所藏,和佳士得這件,原本就是天生一對!據說,這隻簪是當時溥儀裝在手提包裡,帶出紫禁城的,後來交給了收容所所長,最終成為瀋陽故宮的藏品。


例外狀態


故宮,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是明清兩朝都城的所在,始建於1406年(永樂四年),到現在已經有600年左右的歷史了,直到今天故宮依然雄偉大氣,但是你知道在歷史上故宮曾面臨著被拆毀的風險麼?又是誰保護了故宮,使故宮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為什麼要拆故宮?這要追溯到1912年中華民國初期。中華民國的成立,使國會和參、眾議院由南京搬遷到北京,並選擇宣武門資政院為辦公地點。但是辦公人數眾多,資政院地方狹小不能滿足這麼多的人辦公。於是在1923年,國民政府計劃將參、眾兩院遷往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並準備將三大殿改造成現代化的辦公場所。隨後,政府邀請了瑞典著名的建築師為三大殿的改造設計圖紙。設計的主要方案就是從太和殿入手,以皇帝龍座為中心,以扇形擺列各種席位,改變原有的宮殿佈局。自此,三大殿的改建計劃提上了日程。
此時,正是軍閥割據時期,第一次直奉戰爭剛結束。吳佩孚在全國的地位迅速提升。當吳佩孚聽到故宮三大殿將要拆毀改建時,立即致電全國反對改建,吳說到:“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隨後,各大報刊爭相登載吳氏通電,全國上下的人民都支持吳佩孚這一呼籲。當時吳佩孚在全國的實力首屈一指,另外也迫於全民的壓力,所以國民政府最終決定擱置改建三大殿的計劃,因此才使得三大殿得以完整保存。吳佩孚的反對電問對阻止三殿改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吳佩孚的反對,就沒有現今雄偉的故宮。
另一位為保護故宮嘔心瀝血的人物就是周恩來總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打著“破四舊”的口號想著進入故宮進行破壞活動。周恩來得知此事後,立刻派遣北京衛戍部隊的一個營前去保護。但是,紅衛兵“熱情高漲”,即使進不去故宮城門,也要向城內投擲磚頭、石塊來破壞。直到周恩來總理親自來到故宮城外,語重心長的勸說這些“紅衛兵”,他們才放棄了進攻故宮。
如今,我們可以一覽無遺的觀賞到故宮的雄偉,當人們站在故宮廣場前,無一不稱讚這座宮殿的宏偉和大氣。故宮早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在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人類歷史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
參考文獻:
1.張光茫--《故宮的恩人》 內蒙古林業
2.孫曉燕--《是吳佩孚阻止了紫禁城的改造嗎?》

歷史研習社


一般來說,一個朝代的滅亡總是伴隨著它皇宮的毀滅。李自成在滅明後曾在故宮放過火,但總體保留了,加上清朝也定都北京,所以就繼續沿用了明朝的皇宮——畢竟新修一座的話代價太高。而清亡的時候人們的觀念已經很理智和成熟了。所以故宮就被闢為了博物院。等到1949年,傅作義將軍同意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這對故宮的保護有著很偉大的意義。文革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將故宮和布達拉宮定性為國家財產,命令軍隊駐紮保護,使這兩處宮殿免遭紅衛兵的破壞。大致就是這樣。現在國家每年有一定的撥款來整修保護故宮建築和藏有的文物,而故宮的門票收入並不由故宮支配,是要上交到國家的。


魅影藍天


故宮在我國有著很高的地位,差不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以前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故宮以前住過24位皇帝。故宮於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用了14年的時間修建了世界五大行宮之首的故宮。故宮裡面的宮殿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總面積72萬多平米,房間就有9999間半。無論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故宮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理位置很好,在北京市區,距離天安門北廣場就一公里。故宮的建設非常非常講究,裡面結合了中國的很多文化。

至於是誰保護了今天雄偉的故宮有著很多的說法,說法很多,但是沒有絕對的說法,誰能說他有準確的說法,那肯定是瞎扯的。

眾所周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防務,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動中外的偉大歷史事件。在北京沒有發生戰爭人民解放軍就和平順利的接管了北京的防務。

我覺得是傅作義保護了今天雄偉的故宮,當時傅作義是華北"剿總"司令。北京就是他的管轄區,住在北京。很多人可能不承認這一說法,但是我很認同這一點,故宮從修建到後來都需要人們來管理。1949年如果傅作義不和平讓出北京的管轄權那麼北京城肯定是一場惡戰,兩邊都有著幾十萬的部隊,一旦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一打起來故宮和北京城裡面的古建築肯定要受到摧毀,因為戰爭打起來是無情的。一旦受到摧毀那麼傅作義肯定是一個大罪人。傅作義自己當時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共產黨也在為了保護 北京城裡面的古建築儘量選擇何談,怎麼何談,首先要傅作義願意談,如果他不願意何談共產黨的一切想法都是沒用的,只能想想。但是後面傅作義願意了何談,投降交出北京的管轄權,使北京城裡面的建築和以及故宮沒用受到破壞。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貴歷史建築完好地得到保存。所以是傅作義保護了今天雄偉的故宮。


ZJY小張


古代的名人對故宮毋庸置疑地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然而,我卻依然認為在今天是這位保護了今天的故宮。他就是現任故宮博物院的新院長——單霽翔。

一、單霽翔對故宮瞭如指掌

單霽翔人稱“布鞋院長”,因為在他剛上任的時候,單霽翔就把故宮走了一遍,這花掉他5個月的時間,磨破了20多雙老布鞋,所以他也被人成為“布鞋院長”。在這600年來,把故宮這麼走一遍的,就單霽翔和助理兩個人。

在這期間,單霽翔不僅對故宮的構造,故宮的歷史有個充分的瞭解,還清楚的知道故宮有9371間古建築、2001年底故宮博物館的文物藏品數量有1807558件……他都能牢記在心,脫口而出,驚訝的是他在回答的時候都能精確到個位數,是什麼能做到面對問題侃侃而談,這源於對故宮有足夠的瞭解,不斷的調研,不斷的銘記於心。

二、改變故宮的參觀模式

每逢節假日、寒暑假全國各地的遊客一窩蜂的達到北京旅遊,故宮又是著名景點之一,人流量可想而知。下圖為曾經的故宮博物館端門廣場的進口處。

在過去,端門廣場的一側的房子是出租的,大大小小的紅色帳篷降低了故宮的尊嚴與震撼。有些部門還在故宮擺起了讓旅遊參觀的展覽,並且還收門票,但旅遊看完展覽都很失望,有的還罵故宮參觀的質量不好等等。但其實這些展覽都是假的,並不是故宮來展現的。

單霽翔對於故宮的評價看在眼裡,並且很重視這方面問題。馬上就進行了統一管理,收回了原本出租的房子,端門門口一下清爽了。並在廣場上設立了許多椅子,因為在原本的故宮博物館,沒有設立為遊客準備的椅子,許多遊客走累了之恩能夠坐在欄杆上。而現在,單霽翔為遊客製作了1400把實木長椅,每把椅子的造價就要高達3500塊。單霽翔就是想要遊客在故宮中有一個良好的身心體驗。

節假日及寒暑假期間,在面對強大的人流量時,單霽翔對故宮購買門票進行了整改。首先,增加售票窗口,其次,實名制購票並控制每日人流量在8萬人。單霽翔為了保證旅客能夠在3分鐘內買到票,最遲也不能超過15分鐘,所以開設了32個售票窗口,這讓故宮成為了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

單霽翔有一次去甘肅省博物館做調研,看到一些學生很認真地記錄,聊天后知道他們為 了節省35塊門票錢,趁著活動才來第一次參觀。這件事之後,他就下定決心故宮不可以漲價,因為被擋住的一定是最需要博物館的學生們,故宮的未來在年輕人身上。所以只要憑著學生證,故宮的門票一直是淡季40,旺季60,老人免費,學生半價。單霽翔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觀到故宮,瞭解故宮,喜歡故宮做著不懈的努力。

三、讓更多的人瞭解故宮的歷史

人們都知道故宮是木結構建築,最怕的是火災,所以故宮常年不敢通電,但不通電,屋裡的細節都黑咕隆咚,一點都看不清。

很多人都看了一眼就失望的離開,然而單霽翔的希望就是讓人們瞭解故宮的歷史,當看到人們的離開,他決定要做改變。經過三年的研究,最後引進冷光源不發熱的LED燈,紫禁城終於第一次亮堂了。

四、單霽翔說故宮要有尊嚴

單霽翔規定,在故宮裡只能使用自行車和電瓶車,嚴禁轎車進門,國賓甚至外國首腦也不例外。

例如在2013年4月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攜女友前來參觀故宮。這要在以前,外賓和國賓來參觀故宮都是警車開道,車隊直接開到午門,這樣視為一種禮遇。但在單霽翔任職時,他一再堅持奧朗德在午門前下車參觀。

不久後,印度總理辛格參觀,因其年事已高,有關部門希望“破例”一次,但單霽翔依然堅持原則,最後換成了電瓶車參觀。

單霽翔的尊重文物,尊重文化的表現地淋漓盡致,他是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人,是故宮裡最大的匠人,是保護了今天故宮的人,

單霽翔說:向熱愛著故宮的人致敬


浩湯圓


當然是他們了!!!

擇一事終一生!!!

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夠看到故宮的今天,才能在如今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

強烈給大家推薦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以下高清大圖。。。




主題曲獻給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11f000f027c9cdbd2a9\

史說閒話




故宮得以保護和保存下來,個人分析以下幾個原因。

1,1403年(永樂元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地位僅次南京。工程宏大,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紫金城地位確立。




2,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重建紫金城,1683年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後六十年間對紫禁城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改建。



3,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民國政府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1923年(民國十二年),建福宮發生火災。1924年(民國十三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1925年(民國十四年)10月10日,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紫金城安然無恙。


4,民國,抗日時期,軍閥和日軍忌憚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不敢毀壞故宮。加之故宮文物在1937年抗戰之前就已搬空。

諸多原因,作為歷代中央政府權力象徵的故宮得以保存。


蝸牛殼


古宮也稱紫禁城。北京和到過北京的人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一座漂亮而古老的皇家殿堂,是明清兩代的帝宮。其中蘊藏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建築科學智慧和民族文化及文明歷史。只因歷遭戰火而滿目瘡痍,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率遭八國聯軍的破壞掠奪,軍伐混戰時期又經歷了極大損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他的中央人民政府團結多方力量採取各種措施,才把它完整的保護下了來。

據資料,天津解放後守衛北平的傅作義部陷入極度困境,為保護好這座幾經風霜雨雪古老而又馳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再次免造戰火,中共中央軍委,解放軍總部千方百計要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近百萬解放軍戰士兵臨城下聽命待發。經北平地下黨組織的耐心努力及許多開明愛國人士敦促下,通過多次協商,最終傅作義接受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人平民政府提出來的條件,並於1949年1月21日簽定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1月31日,整個北平鑼鼓喧天,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凱進北平城。建國後,國家多方維護不斷精修才使古宮有了今天的模樣……




菱形一角


感謝那些為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做出貢獻的人,感謝那些建設者、設計師們,由衷的感謝!故宮歷經600年,它經歷戰爭風霜雪雨而依然屹立於首都是多麼偉大的創造。

試想今天科學在進步,而我們當代的哪個建築能六十年不倒呢?是發展了還是落後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