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工業互聯網該如何幫助中國製造業轉型?

張路Vacant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想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就請關注“新思界網”,給您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工業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領域、新平臺和新模式,是發展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設施。工業與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發展,旨在加速工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推動傳統工業生產運營方式的變革,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受益於國民經濟平穩增長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推動,我國工業信息化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工業互聯網市場保持較高的速度增長。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十三五”期間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環境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4676.99億元,較2016年的4120.70億元增長了13.50%。隨著工業信息化建設落地速度加快,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6929.12億元。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增速領先於全球平均水平,下游應用場景不斷增多,滲透率持續提高。


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門類齊全完整。但我國工業存在生產設備標準多樣化,難以互通互聯與集成;生產成本日益增高,生產效率低下;無法實時掌握客戶滿意度,調整產品結構等痛點。因此國家積極推進工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蓬勃發展。

工業互聯網在製造業領域應用,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企業製造工藝、生產流程、設備運行及耗能的優化,還可以推動企業運營管理決策優化。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未來勞動力人口占比將減少,人力成本隨之上升,工業智能化發展成為趨勢;且全球製造業中的勞動密集型低端產業逐漸向人力成本更低、環保要求更為寬鬆的東南亞地區轉移,高端產業因智能化生產的需求有迴歸歐美地區的跡象,智能製造成為我國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製造業經過長期不斷的積累與沉澱,現階段產業鏈發展完善,各行業中也湧現出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工業互聯網會對我國現有的優秀企業做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我國全國共擁有國有以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數量約37.86萬個,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達到97.46%,

工業互聯網除了推動優秀的龍頭企業發展,也會帶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鏈完善,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業互聯網可以塑造企業新的發展模式,催生工業新業態,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滲透到各個工業應用場景,在提升企業生產工藝、提高運營管理決策等方面已初步形成應用價值,將有力促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新思界網


轉型?互聯網可以幫助到傳統行業的,我想到的就幾點。

1,整個運營信息化,數據化,利用數據分析,挖掘,讓經營活動更高效,更合理,更有競爭力。

2.有些行業會改變盈利模式,有些會發生產業鏈的重組,順應趨勢改變,這些行業將會發生洗牌,是機遇,也是挑戰。

3,傳統行業的轉型,應該是產品的迭代和更新,更符合新時代的特徵和價值觀。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帶來新的需求。

互聯網只是工具,它改變了很多東西。企業生存的核心是創造價值,看清了互聯網帶來的發展趨勢,就知道怎麼轉型了。


靈魂交融


首先工業4.0是德國提出來的,而工業互聯網是由美國GE牽頭成立的工業互聯網聯盟在推動的。而個人認為德國對工業發展階段的劃分並不是特別合理,德國提出的工業4.0,開啟的變革主要是解決服務業的矛盾,這次變革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等同於工業革命的一次變革,而不應該是工業革命內部的一次變革。


工業4.0時代,稱為服務業文明時代更合理

工業革命開啟的是工具解放人的體力勞動的新紀元,而服務業革命(我為工業4.0這件事起的名字)開啟的是工具解放人的腦力勞動的新紀元。


按照這個類比:

工業1.0的標誌性事件是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始了機器解放人的體力勞動。

工業2.0的標誌性事件,德國人認為是辛辛那提一個飼養場流水線的使用,而我更喜歡用福特汽車流水線作為事件的標誌,這個階段開啟了工業化的社會分工。

工業3.0的標誌事件是PLC的發明,而我更喜歡將這個事件類比於瓦特改良蒸汽機(服務業革命的開啟,開啟了機器解放人的腦力勞動)。

工業4.0的標誌事件,我更喜歡用雲計算的發明作為一個區隔,雲計算為機器解放人的腦力勞動提供了一個載體,是人工智能的載體,沒有云計算,就不會有最近一輪的人工智能熱,同時雲計算也開啟了腦力勞動的社會化分工(可以類比於服務業的社會化分工)。


所以我將PLC,計算機的發明,定義為服務業1.0,是機器解放人的腦力勞動的開啟技術。而將雲計算的發明,作為服務業2.0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將開啟服務業的分工。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平臺的載體

國內在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而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平臺的載體,因而工業互聯網早期是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主。

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所有設備數據,利用設備數據,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將數據形成的智能,以服務的形式為企業賦能,基於賦能平臺實現服務業的分工。


未來的製造業,個性化定製產品將是主流,這意味著未來產品種類將更加豐富,產品的生產批量將越來越小。這意味著供應鏈體系生產製造將不再是瓶頸,在產品批量越來越小的條件下,產品設計將遇到供給瓶頸,產品服務將因為批量少而帶來服務難度增加。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產品服務,其屬性都與服務業類似。

當製造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將不在是生產設施以及核心產品的競爭力之後,生產設施的通用性將會越來越強,當生產設施通用化之後,生產設施未來可能以租賃的形式。

未來的工廠就有可能是附帶著人力資源服務的生產設施的租賃,製造業的瓶頸將轉移為產品設計,當存在瓶頸時,一方面是人力資源向瓶頸轉移,也就是設計類人員的增加,另外一方面是設計效率的提升,通過工具賦能,形成設計分工,提升效率。

分工的基礎是工具,工業互聯網將是設計分工的工具,解決的是產品全生命週期中,設計和服務的難題。


許永碩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工業4.0,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工業1.0時代:以1875年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為標誌,在生產中以機器替代人的手工操作、機器輸出動力替代人力/蓄力/水力/風力為特徵,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推動了運輸事業的革新。

工業2.0時代:以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以電力廣泛應用為標誌,以壟斷組織大規模集中生產為特徵,促進了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的新興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跨國壟斷與侵略擴張。

工業3.0時代,以1945年美國成功試製原子彈、1946年美國發明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等重大科學事件為標誌,以計算機技術、原子能、航天航空、生物技術廣泛應用為代表,表現在先進科學技術轉化、推動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

工業4.0是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的,旨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底盤,以萬物互聯、以生產智能化、物流智慧化、消費個性化為基本將徵。

工業4.0時代,工業互聯網如何幫中國製造業轉型,有以下幾個粗淺的看法。

一、提升生產者的素質,因為人是企業轉型的至關重要因素,使之理解這個時代的技發展方向與趨勢,以積極的心態擁抱疊加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的科技應用。

二、生產企業積極觸網:這個世界正在邁入萬物互聯時代,企業的消費端、流通端、生產端、上游供應端應全面接入互聯網,至少與已“互聯網化”的企業、消費首互聯互通,保持與這個世界同步的力量。

三、辭舊迎新,以壯士斷腕的志氣摒棄落後的設備、生產作業流程,設法引進與這個時代同步的理念、設備與方法論。從消費端著手,牽引生產端,再影響上游供應端,形成創新的飛輪,創新往往萌發於細微之處,變革常處於無聲無息之中。


老薑嫩芽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對真實情況。


了凡先生0769


工業4.0是方向,而中國製造業的未來核心將是綠色創新技術發展,主要服務人類健康文明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