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對於傳統商家而言,電商的發展變化給其帶來的不僅是模式上的改變,還有思維上的突破。但再突破的同時,傳統商家的優勢和根本不能丟。

什麼是傳統的根本?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一 ,聚焦產品。


生產製造用戶需要的產品,並能實現銷售。無產品,就不存在營銷和營銷的創新。可以說,產品是所有一切的根基。

產品的作用毋庸置疑,無論對品牌廠家還是商家而言,包括傳統商家和電商運營商。

岑匯航透露,在百誠年銷售40億的銷售額中,主要來自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產品。未來,其將在百誠集團母公司在供應鏈的優勢上,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產品結構。例如,目前已經推出的家裝集成化。

由於百誠集團體量大,與多個品牌上游廠家保持著直接良好合作,所以在產品組合上,能夠通過資源整合放大集成優勢。在目前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獲取一個流量如何進行最大化的轉化,是每個商家考慮的方向。為此,百誠在2019年年初就開始向家裝集成化轉型,通過大家電、廚電和小家電產品的組合,擴大銷售半徑。

保持並放大產品核心優勢的同時,採用電商新方式的外在形式,雙管齊下。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二,轉型升級。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傳統商家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而轉型升級的第一步是思想的轉變。思想轉變並非意味著全盤打破,而是在傳承之上做創新,明白做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商家的優勢在於流通端,就要集中精力在流通環節發力。但電商帶來最大的變化在於流通環節的縮短,流通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即商家由貿易商變成了零售商,直接面向消費者。這與過去僅作為渠道流通商相比,是角色和內容的轉化。即使地方零售商,在與用戶的交互中,也發生著變化。

與用戶建立直接聯繫並保持粘性,這是商家要大力作為的方面。

以浙江百誠為例,過去其一直以大家電的運營為主,並沒有涉足廚電類產品。現在,用戶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是客廳消費份額的縮小,廚電消費的增加。但同時,廚電有著自身的產品侷限,即用戶買到家中,便很少與品牌商家產生聯繫互動。為此,百誠聯合品牌,建立線下品牌體驗店,體驗店的最主要目的不在於銷售,而在於銷售後期,與用戶的交互和互動。

體驗店的作用在銷售後端,或者銷售前端。這是與用戶溝通方式的變化。

同時,作為商家,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優勢,而非將過多的資源投入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或者期望通過短線投資賺取快錢,在家電行業,實業實幹始終是行業標籤。試圖通過捷徑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發展,對於家電人來講,是個偽命題,這是我們的“不為”。

實際上,新電商是電商升級的趨勢之一,也是消費升級和消費細化的產物。包括社交化、內容化、品質化和智能化,都是目前電商新發展的關鍵詞。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三,資源全盤化。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所謂資源全盤化,即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進行轉化,喚醒沉睡資源。

萬和新零售總監張偉君認為,社交電商實際與區塊鏈有相似之處,即去中心化,將過去的化零為整從新打破化整為零,這是更精細化的商業邏輯和模式。

而作為上游品牌商,廠家一旦發力,其輻射和影響的範圍更大。以萬和為例,萬和新零售要做的是,第一,充分調動5000多萬的用戶積累,通過社交電商等形式和內容,與之再次產生互動變現。

第二,調動內部員工,挖掘個體人脈資源,將社交資源進行集結轉化。

另外,與合作伙伴進行資源共享,在5000多萬用戶的基礎上,依託品牌聯盟優勢,進一步擴大資源範疇。

實際上,資源的共享是有別於京東、天貓等這些渠道平臺之外的另一個渠道。而且具有自建屬性。

如果說社交電商是每個個體在供應鏈上的發力,那再次聯合,實際上是通過線上和社交形式的外衣,進行內核的擴大重組。通過再次聯結放大每個合作品牌的競爭優勢。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在電商領域運營多年的宋哲表示,現階段,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尤其對家電這種標配類、耐用消費品而言。

過去,天貓、京東平臺解決的是流量問題,即有好的品牌和好的產品,就可以利用平臺優勢獲取自然流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流量的獲取與線下傳統零售大賣場一樣,在成本,包括人工成本亦水漲船高。

相比之下,社交電商解決的是消費心智問題,即通過“熟人”建立自己的信任圈,併購買對方推薦的產品。

傳統廠商可以通過反向思維看待電商和社交電商的關係。

最典型的案例是某品牌炊具,作為新晉品牌,在傳統京東、天貓平臺上進行銷售的可行性並不大,更有國內一線品牌在市場上的絕對優勢。該品牌反其道行之,在社交平臺小範圍內先打出知名度,並且累計了自己相當一部分擁篤客群,單價299、399的鍋具,年銷售也能達到上億。之後,在向京東、天貓等傳統電商平臺挺進。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五,相時而動。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從用戶需求出發,首先要明白現在的主力消費群在哪,以及他們重點關心什麼。

2016年之前,根據線上銷售統計,電飯煲的主流銷售容量在4~5L,2016年雙十一數據出來之後,一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飯煲行業關注,即當年銷售最好的型號是1L左右的飯煲。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家庭結構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從大升數到小升數,影射的是中國家庭人口的縮減,從過去的三口、四口之家到現在二人和單人世界家庭佔據主體。

另一方面,二人和單人世界的受眾絕大多數是90後,甚至00後,這部分消費主力群體的消費特徵是標新立異。他們不喜歡大眾品牌,不喜歡隨波逐流,而喜歡個性化的小眾品牌,這也是為什麼更多的小程序和垂直類平臺銷售驟起的原因。主流消費群,更關注品質和個性,而非品牌。

這就為傳統廠商、尤其是新晉品牌如何獲取流量,或者如何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流量提供了思路和參考。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第六,增量與存量市場。

參考 | 電商新營銷的那些事


關於增量市場,絕大多數集中在新開樓盤。九度時刻(武漢)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煒明建議,對於增量市場的開發,是廠家行為。

試想,廠家針對全國市場進行全盤梳理,繼而找出50個代表門店。以此為座標開始進行50個城市的深挖。

首次,找入口。入口在哪?在新開樓盤,將本地區所有新開樓盤全面進行梳理盤點;

其次,找連接。在建群。

最後,場景化。如何構建?場景化以個體門店為依託,但以門店為主絕對做不好場景,場景化需要從上至下的廠家行為。另外需要統一步伐訓練,至少提前一年進行規劃。規劃內容包括,針對家電而言,每年的落地為3~4次,每一次的朋友圈怎麼發,內容如何編排,時間點如何確定,等等。需要形成體系化的培訓流程。

做好增量市場的同時,可以將這套體系和流程應用於老舊樓盤、小區的存量市場再挖,那些至少6年以上的小區也可以適用此種打法。

雖然家電社群營銷看似複雜,但何煒明強調,相比建材家居每套戶型一個方案而言,家電作為標配和成品,開展社區營銷相對容易。在找準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同樣可以實現反向、大批量定製化生產。這也是社交電商反哺柔性製造的一個體現。

電商新未來


未來電商一定將打通線上線下的全鏈路,也就是新零售,或者無界零售的全部含義。而線上,將成為主要的成交平臺。線下,將是銷售和服務的雙重場景。當然,全鏈路的打通首先需要品牌方在商業模式上進行渠道重建。但是,在重建過程中,涉及到多個利益鏈條的梳理,包括傳統經銷商體系的再構。

雖然渠道模式的改革需要進行傳統代理制度的重新梳理,需要時間推進,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未來家電渠道的主流。

第二,從整個供應鏈上來看,新零售也將帶來很大的變化。

從B2B到B2C,從C2C到C2B的發展軌跡來看。以C2F,即消費者直接對接生產環節為代表的鏈路未來。實際上,目前已經有相關產業正在打通C2F的商業流通鏈。

供應鏈的變化引出電商發展的另一個趨勢,即反向定製。

反向定製在家電行業也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從消費需求入手,通過大數據、雲智能和互聯網、人工智能幾大板塊的支持下,反向定製一定是電商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而內容電商,內容定製,一定是傳統家電品牌廠商需要全力擁抱和大力佈局的。

另外,全場景新零售已經成為目前的普遍認知。全場景佈局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需要物流、尤其是智慧物流對供應鏈反應速度的支撐。一小時商業層圈,一小時社群,冷鏈技術,智慧物流,構成未來新零售元素。

對於電商而言,可以說物流是核心根基,從社會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以及各平臺、品牌大力自建物流體系中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國內市場,儘管物流屬於重資產,需要大力投入,但是與製造業一樣,實體制造是市場根基,物流同樣是電商、新零售不可動搖的根基。並且從物流衍生出的其他服務功能,也是廠商線下轉型的主要參考方向。可以說,電商目前的帶有社交化、內容化,其未來發展一定帶有明顯的品質化、智能化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