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01-

我有很多經過“抑鬱期”以後好起來的朋友,我在他們好轉的過程中發現一個重點,那就是——他們逐漸不再把“抑鬱痊癒”當做人生主題,而是開始參與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追求。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比如我以前一個朋友,因為抑鬱和社恐,辭工作在家修養很久了。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我把精力集中在他的社交恐懼上,一段時間後他的社恐有了一定改善。

我告訴他,你現在這個狀態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能力了,只要走出這一步,就會越來越好的。

可以是他依然每天躺在家裡,不出門也不上班。

我問他社恐已經沒那麼可怕了,為什麼還不願意好好生活呢。他說自己的抑鬱症還沒有好,總覺得會突然什麼時候再掉回來,總是害怕處理不好生活的的各種問題。

之後他又開始出現其他問題,多的跟故意考我似的,只要一問他,他就會拿出準備好的問題給我。

直到有一天,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抑鬱症患者是不是沒有資格喜歡別人呢?”

瞭解之下,才知道他喜歡了一個女生,兩個人交流的蠻好得到,可是因為抑鬱自卑,不敢去追求對方。

那時候我告訴他,對方擁有為自己負責的權利,你也只要為自己負責就好了,想要靠近,就要積極主動的改變。

然後他就真的改變了,經常問我要書看,以前憋在家裡邋邋遢遢,現在也出門學穿搭,也有出門工作了。

那時候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之前找各種理由推脫,其實都是因為他自己沒有真正做好走出來的準備,所以他不願意放開“抑鬱”。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因為抑鬱痊癒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你可以幫助他解決無數個小問題,卻無法讓他由被動轉為真正的主動。

所以一切“問題“都是假的,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沒有真正的從心底想要去改變。

而真正能讓人改變的從來都不是“抑鬱痊癒”,而是對於生活里美好部分的追求。

我們循序漸進的幫助一個人改變,也從來不是為了“填補缺口”,而是讓他們通過改變的行為獲得更多的正反饋——以之促進他們面對生活的主動性。

-02-

我見到的人越多,就越發現一件事情——大家都很在意“抑鬱症如何好起來”這件事。

但是當我們真正坐在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每個人拿出來給我的,都是“具體的問題”。比如親密關係、人際關係、創傷經歷、自我價值等現實的問題……

抑鬱症確實是有生理基礎的疾病,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思維的狀態——但是在根本上講,我們的“抑鬱問題”,絕大部分都是“生活問題”。

當我們在生活問題上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過載的衝擊以後,我們就會掉回抑鬱狀態中,失去面對生活問題的能力,然後把生活問題歸責於抑鬱問題。

明白我的意思嗎?就是當我遇到生活問題的時候,我不去解決生活問題,反把自己的失敗和痛苦歸因於抑鬱症上。

所以當我們一心想要解決“抑鬱症”的時候,其實就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以為“抑鬱症痊癒了生活就會好起來”,事實上恰恰搞反了,我們應該是先把生活問題搞定了,抑鬱症才會真正好起來。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為什麼有許多不理解抑鬱症的人會說一些傷害抑鬱症患者的話,比如:“你就是懶,你就是想逃避問題,你就是太脆弱。”

因為在他們看來,生活問題來了就去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是正確的做法。而你逃避問題,然後說自己是因為生病而無法解決問題,那就是懶,找藉口找原因。

他們想通過刺激的方式讓我們改變,但是我們被逼到了一個“被指責的位置上”時,我們的“生活問題”就被更加擴大化,我們變得更加無力去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形成一種宿命感和對抑鬱的歸屬感。

“我很痛苦、我被自己和大家討厭、我不被理解”……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以後,這種“異類感”就會佔據他的三觀,控制他的思想。

-03-

讓我們來舉個例子,一個窮孩子很餓,他很想吃人家的雞腿,於是就去偷吃,結果沒偷到還捱了一頓毒打。

於是他被打怕了,怕到別人再把雞腿放到他眼前他也不敢吃。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吃雞腿,因為他覺得自己去吃就還會捱到毒打,所以他就拼命壓抑了對雞腿的渴望,即使餓死也不敢走出這一步。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這個時候我們要如何改變他呢?

很多人會覺得“有錢就好了”,就可以改變他的“自卑”和“窮病”。

但是吃到再多雞腿,也無法改變他心底的“被動”的。

真正的改變,是喚起他對“雞腿”的慾望。

你可以讓他做一點點事情,當他做成了就給他個饃饃,再做成了給碗粥……最後當他做了足夠多的事情,再把雞腿給他吃。

這樣不斷喚醒他的“自我效能感”,用正反饋激活他對生活的主動性。才能真正改變他的“自卑”和“窮病”。

不同的是,那個“雞腿”對我們很多人而言,是“親密關係”“自我實現”等問題。

當孤僻的我們嘗試打開自己的世界,去相信一個人,最終卻遭到背叛時,我們就會告訴自己,再也不要這麼傻逼的去相信別人了,於是永遠被動,壓抑自己的“想要”。一旦被人靠近,就會感到討厭或者想要逃跑。

當我們鼓起勇氣想要去接觸世界,卻遭到了毀滅性的失敗和嘲笑以後,我們就會把自己縮起來,寧可一無所有也不敢再去嘗試走出去。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並且我們總會把事情合理化,於是就告訴自己:

“我就是這樣的人啊。”

“我就應該這樣永遠孤僻下去。”

“我不配。”

“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所有人都會離開。”

……

抑鬱症確實真實存在,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思維,但是同時,它也是一個“標籤”。

這個“標籤”讓你把自己“異類化”,讓你把“抑鬱問題”當成“生活問題”的解釋,讓你形成了扭曲的思維模式。

有很多朋友跟我說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

事實上我們只是在長期的負反饋中掉進了“自抑期”,暫時感受不到生活的“真實感”。

而我們想追求的,完全可以在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中找到答案。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我們只要找到自己所在的階段,然後喚醒主動性,就會逐漸“忘掉抑鬱”,重新投身到生活中。

-04-

就經驗而談,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自我懷疑

我們會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開始感到迷茫失措,經常胡思亂想。

2:自我攻擊

搞砸一些事情後開始自我厭惡,覺得自己無能,試圖通過攻擊和刺激自己的方式改變,卻只會更失敗,更討厭自己。

3:自我放棄

在自我攻擊的階段耗盡了力氣,於是把自己縮起來,壓抑慾望,什麼也不想做了。

4:自我接受

開始逐漸的諒解自己,不再自我傷害,遇到事情也可以“站在自己的一邊”,為自己說話。

5:自我憫懷

自我接受以後,就會對過去那個一路走來,傷痕累累的自己,生出一份既憐憫,又無限慰藉的情感。是放下過去的自我,重新投入進生活。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普遍情況下我們會在234間不斷徘徊,比如對抑鬱症痛苦部分的自我諒解,就是自我接受部分,而因為“抑鬱標籤”而在“生活問題”中退縮,就又回到了23部分。

所以我們既應該肯定自己的感受,更多的諒解自己,同時又不要更多的把“抑鬱標籤”貼給自己。

我知道,寫這些可能會被人反感,會讓人牴觸。我想要討喜就應該迎合大家的情緒,更多去寫“情感支持”類文章。

但是我不想那樣,那時候我自己也只是在那個階段,而現在我已經完全好起來了,我也想讓你們好起來,所以我必須要說實話。

過多對“抑鬱的歸屬感”並不利於我們好起來。包括我曾經建的“互助社群”其實也走錯了路。

對於很多人而言,你並不需要去幫助他們瞭解太多專業知識,教他們如何彌補自己過去的缺陷……而是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回生活上,用正反饋刺激他們對生活的主動性,然後再帶他們回過頭來梳理知識,就會格外簡單有效了。

得了抑鬱症怎麼辦?——別把“痊癒”當做人生主題

當我們把精力都集中在“抑鬱問題”上,那麼即使一時好轉了,我們還會因為“生活問題”而掉回來。

而當我們解決了許多“生活問題”,並且逐漸擁有了面對生活的能力以後,“抑鬱問題”就變成一種可控的東西,甚至被我們不知不覺間“忘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