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他們有哪些避暑的方式?

工夫茶客


炎炎夏日,氣溫逐步升高,連日來,許多地方的氣溫已經達到40°。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空調已然成了夏日裡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人好奇,生活在古代的先人們沒有空調,又是怎麼熬過酷暑天氣的呢?

其實,關於這點完全沒必要替古人擔憂。要知道,古人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原始。古代人們避暑的方式和用具不但多樣,而且還愜意。

古時候的建築和現在的不一樣,現代人們大都生活在鋼筋混凝土之中。而我們的先人大都住在獨門獨院的磚木瓦結構的房子裡,雖然只是四梁八柱式的建築,但是這種房子通風好,加上屋簷遮陽,使得房子陽光充足,冬暖夏涼。

除了這種房子外,許多有錢的人會建立起水亭。簡單點來說就是利用水車,循環輸送冷水,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冷空氣可以有效降低溫度。尤其是明朝後期,這種水亭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不光在建築上達到降溫消暑,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懂得儲冰、用冰,在寒冬臘月將冰塊出藏起來,到了夏天的時候就會沿街叫賣冰塊。不光如此,人們還會吃冰鎮西瓜、冰水飲料。

還有一種實用的消暑工具叫做竹夫人,也叫做青奴。這種工具是用竹子編成長約1米,寬約0.5米的竹籠子,這是一種夏季抱著祛暑的工具。由於竹夫人整體都是鏤空編制的,其具有很好的通風散熱的功效,天氣熱時放置在床上抱著入眠非常愜意。很多時候人們會往竹夫人裡面放兩個小球,十分好玩。

另外,夏天的時候人們也會運用扇子、涼蓆、瓷枕來消暑,這些工具雖然簡單,卻是非常實用方便,綠色環保。


環球網


不要說古人,像我這種70後的人,到90年代中期才在單位上班用上空調,到90年代末家裡才裝了空調!那以前夏天是怎麼過來的呢?還不是一樣扛過來了。只不過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農村比較開闊,而且樹木繁多,一到晚上,村裡的人就會在各自屋裡搬出竹榻或則竹床乘涼。年紀大的會拿出蒲扇扇,年輕的嫌麻煩就會搬出電風扇對自己吹!天氣實在熱的慌,大家會乘涼到半夜。早的話,會乘涼到晚上10點回屋睡覺。在露天過夜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半夜有露水,人會得病!另外村裡的老者也經常會對年輕人說“心靜自然涼”的老話!


觀嵐觀世界


想想以前沒電的時候,怎麼過夏天就知道了。白天熱的時候,找個陰涼地方吹吹風,再熱下河洗澡,或者打些井水,擦擦身子。晚上就相對難受些,屋裡根本沒風,拿著扇子扇都不行。實在熱的不行,乾脆把床抬到室外,會好很多。我小時候就這麼過的,相信人是有適應能力的,只不過現在條件好了,再讓你想象沒空調的日子肯定受不了。





家鄉的遊客


沒空調照樣過呀,沒空調沒電扇,蒲扇總有的吧哈哈。想想我小時候90年代,我爸媽小時候60年代也沒有空調啊,一層平房睡在裡面像是蒸饅頭,還不是照樣過了,我媽還和我講過,她小時候其實還更喜歡過夏天,因為她小時候條件差,夏天熱可以睡涼蓆,扇蒲扇,但是冬天連冬褲都沒有,單薄的一條褲子還不是過來了,她總說現在的人就是日子太好了[捂臉]要是像以前那樣,還不是照樣過,總不至於熱死吧


林傑Alan


我想古人古時候也沒有這麼熱吧!現代企業也讓溫度上升了。每年都在說全球變暖。

還有古人都是用的井水。要知道井水可是冬暖夏涼的哦!我家門前有一口古井,以前全村的人都是來我家門前打水,喝的用的,每天絡繹不絕。現在我家都還是喝這個井水,冬天用是暖暖,夏天用涼涼的,非常舒服。

古時候樹木也比較多,人說:樹下好乘涼!心靜自然涼。


PING平


沒有空調,可是有藏冰呀~~有冰,就有消暑的辦法!


吃冰鎮水果

古代,並沒有冰箱,在很早以前,就有用硝石製冷的技術,但是成本實在太高,所以,冬季採冰,以供夏用,成為了降溫主流方式。

盛夏天享用冰鎮水果,都以為是現代人才有福氣享受,其實,古代人,早已開始享用冰鎮水果。

唐朝時,夏天吃冰,還是一個奢侈的事情。得要像大文青白居易、或是身居翰林學士地位那樣的人,才可以論筐得賞冰。

到了宋代,除了朝廷還保留著賜冰的慣例外,尋常百姓,也都可以享用到消夏的冰塊,那時候,已有專門賣冰的人,走街串巷售賣清涼。

當時富裕的人家,在天氣炎熱之時,還會發起向窮人發放冰鎮解暑食品的活動。

由於冰塊已成了夏天的日常消費品,許多夏季食物就都使用上了冰塊。水果商人當然也不例外。

在炎熱的夏季,會採用冰塊給水果保鮮。

京師賣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觸其實,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為好,至食者須雪去之。

在出售

芥辣瓜兒、義塘甜瓜、衛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鵝梨、金杏、小瑤李子、紅菱沙角兒、藥木瓜、水木瓜、荔枝膏

這些水果攤或是蜜餞鋪子裡,

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舊宋門外兩家最盛

玩冰雪遊戲

碧碗敲冰傾玉處,朝與暮,故人風快涼輕度

這是宋文青們格調比較高的一種遊戲。敲冰消夏,證明那時候冰已是夏天尋常物。


水車踏水上宮城

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簷頭滴滴鳴

當搖扇子都不得力的時節,達官貴人,便會命能工巧匠們,藉助水車的運轉,把清涼的河水引到屋簷上,讓水像雨一樣,從屋簷上落下,形成循環不斷的水簾,暑氣全然消散。

這種降溫裝置,早在唐代已有。


我是冰娉


現在是烈烈夏日,而此時的古人並非感到很熱,實際上,那時的空氣才叫空氣,純天然,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綠色”。當然,一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還是低。

儘管沒有空調,但也不用擔心什麼,他們自有智慧來解決。



辦法一:空調房

這裡所謂的空調房是指專門用來解暑的房間,其設備不亞於現在的空調,合理選址,合理的結構建造,能夠達到。還純天然!

比如先秦的“窟室”,秦朝的“涼殿”,漢朝的“清涼殿”,舒舒服服過個夏天。



皇家有這樣的房間,百姓也有,類似。有時候三五幾人,約著一起,聽評書,當然順便蹭“涼”。

辦法二:神器

扇子估計算吧,雖然有點累,還是能“解渴”。除此之外,還有玉枕、竹枕、竹床,涼爽著睡覺。

這還不算完,還有兩件神器,一件叫竹夫人,是用竹子編造成的類似葫蘆型的挺長的東西,這玩意可以抱著睡覺。

另外一件神器叫“冰箱”,沒錯,只不過它原名是“冰鑑”,起初,材料為銅,後來發展到木頭,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除了可以調節室內溫度外,還能冰鎮水果、飲料。



辦法三:吃吃吃

很早以前,人們便會挖坑儲存冰塊,每到冬天,都會挖掉冰塊來儲存,便於夏天用。到唐末,用於製造火藥的硝石遇水降溫結冰,人工製冰誕生。以此,冰塊走進千萬戶家。

這樣的冰鎮食物很多,比如元朝的冰酪,後來的冰淇淋,還有慈禧的小吃“甜碗子”。總之,有了冰,夏天的炎熱根本不存在。

總之,古人還是很智慧的!



三叔小記


第一招,用冰塊降暑。老祖宗的智慧可一點都不弱於現代人,他們在周朝時便開始建立冰窖。當時的皇室為了確保夏天能有足夠的冰塊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管理機構,名為“冰正”。負責人為“凌人”。他們一般在冬天開鑿足夠的冰塊兒,然後運送到“凌陰井”儲存起來。在冰塊之下通常都會墊著新鮮的稻草和蘆蓆,然後再以樹葉覆蓋其上。最後將窖口密封,等待明年使用。一到夏天,周王便會舉辦隆重的“頒冰禮”,各地官員根據職級和貢獻領取冰塊。因為保存不易,所以當時的冰塊真的是千金難換。

第二招,建“涼屋”。這個涼屋和現在的空調房相類似,但利用的確是大自然的力量。不會因待久了而得空調病。具體做法是將涼屋建在活水邊上,利用水流來達到降溫的作用。屋中還有一個叫“扇車”的特殊裝置,其造型和水車相似,通過水流驅動來讓扇子轉起來。簡直就是古代的電風扇。此外,扇車還可以將水送上屋頂,讓它順著屋簷流下來,就如同人工瀑布一樣。

第三招,睡涼蓆,抱“竹夫人”。涼蓆就不必說了,大家都見過,也用過。而這個“竹夫人”則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圓柱形中間鏤空的枕頭。睡覺時,風會順著鏤空的地方吹入,微風習習,給古人以良好的睡眠。此外,古人也喜歡用瓷枕或玉枕。這類枕頭上都有一層釉,夏天枕上去會感覺非常涼快。

第四招,穿開襠褲、“半臂裝”和“袒胸裝”。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人都是比較保守的。其實不然,他們在衣服方面也是十分講究實用性的。魏晉時期,男子喜歡打赤膊,而女性則穿開襠褲。當時的古人外面穿一件深衣,裡面穿一件脛衣。所謂脛衣就是今天褲子的雛形,不同的是它只有褲管,沒有褲襠。所以小風一吹,真的是透心涼。而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女子則穿起了“半臂裝”和“袒胸裝”,既涼快,又時尚。


王東3515


夏天到了,北方是乾熱,南方是潮熱,熱浪滾滾,勢不可擋,只能躲在空調房裡,根本不敢出門去浪。我們不禁好奇,天是同樣的天,古人在沒有空調的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深扒我國古代高大上的避暑神器,個個都是令人驚詫不已,並且聽說還可以把妹呀!

一、最浪漫的避暑神器——自雨亭,在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自雨亭,就是一種乘涼的亭子,引山泉從亭簷流下,在四周形成一道水做的屏風,宛如水簾洞,想想就浪漫得一塌糊塗,不僅可以乘涼,而且還可以把妹呀,引人想入非非。

二、空調冰箱一體機——冰鑑,在周代就已經出現,目前就有出土的周代青銅的冰鑑,分為裡外兩層,裡層放食物,外層放冰塊,外層的四周有氣孔,散發冷氣,這就是傳說中空調冰箱一體機,一遍吹著冷氣,一遍吃著冰鎮食物,美滋滋呀!這可是周代就有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呀!

三、古人的中央空調——深井,在古代,古人自挖深井,分為進風口和通風口,並且在風口上配有井蓋,利用地底的恆溫,實現冬暖夏涼。只要把通風口的蓋子打開,夏天就有冷氣,冬天就有暖氣,純天然無公害,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盡,這發明真牛呀!

四、豪華大包房——窟室,應有盡有,可以盡情地嗨呀!所謂窟室就是地下室,在先秦的時候,貴族們就開始人手一間窟室,主要利用地下室的低溫,現在再放上冰塊,還有美女、美食、美酒作伴,簡直就是天上人間了,可以盡情地嗨呀!

古人的避暑神器,不僅環保和貼近自然,而且還有一些浪漫和情趣,讓人恨不得穿越到古代去避暑。同時,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簡直是太有才了。各位,還知道古代有哪些避暑神器,可以分享一下。


密探零零發


帶你扒古人的衣食住寢各個方面的消暑方式:


/住之篇/


“空調房”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建造的“清涼殿”。

據《漢書》記載,清涼殿裡有用石頭做的床,宮殿的四周掛上水晶簾子,用玉盤盛放冒著寒氣的冰塊,還有小宮女撲哧撲哧地把寒氣扇到各處。

到了唐代,這種“空調房”也叫“含涼殿”,相比漢代的“清涼殿”簡單粗暴地往屋裡堆冰塊,“含涼殿”高級得不止一點點。

/ 涼殿模型

它建在水池邊,利用複雜的機械原理,把水池裡的水循環抽到屋頂降溫,水再順著屋簷流下來,形成人工水簾,清涼效果簡直槓槓的。

到了明清時期,可移動式冷源出現了有點類似現代分體空調或冷風機。

當時叫“冰桶”,其實就是貯存冰塊的櫃子。冰桶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在當時那可是高檔“家電”

除了“空調房”這種消暑設備,還有“風扇車”這種大型納涼家電。

/《武經總要》中的“風扇車”圖

悶熱的夏天裡,小小的蒲扇已經滿足不了古人的需求,為了追求更涼更爽的體驗,古人發明了“風扇車”。

/食之篇/

和我們現代人一樣,古人在夏天也是酷愛各種冰飲

老祖宗也知道,夏天加了冰的飲料更好喝。可是冰只在冬天才有啊,那可怎麼辦,當然是把冬天採集的冰給貯存起來。

於是在周代出現了最早的“冰窖”,冬天採冰,貯存起來等到夏天再用。

當時,冰塊可金貴了,除了王室,有資格吃肉的官員,在夏天才有使用冰塊的資格(食肉之祿,冰皆與焉。《左傳·昭公四年》)。

別看我們現在有冰棍、冰淇淋、冰飲等這麼多樣的消暑美食,古人的花樣可不比我們少。

基礎款就是各式“冷飲”,往消暑喝的飲料里加入冰塊攪拌,就製成了冰鎮酸梅汁、冰鎮綠豆湯、冰鎮米酒等冷飲。

除了加冰塊,還有加冰雪水的,叫作“雪泡

”,如雪泡梅花酒、雪泡豆兒水。

/劉松年的《鬥茶圖》還將賣冰水繪入畫中

發展到宋朝,聰明的古人更是把水果、奶、冰塊混合在一起,發明了“冰酪”。

總之,冰酪的配方被馬可波羅傳到歐洲,改良後製出了我們今天的“冰淇凌

”。

沒錯,冰淇淋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

到了清末,市面流行一種新型飲料“荷蘭水”,也就是我們現在喝的“汽水”。


/衣之篇/


夏日裡,富人會穿羅和紗這種高級面料做成的衣服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身穿紗羅衫裙的女子,可以隱隱地看到裡面的抹胸和肌膚,有著“羅薄透凝脂”的效果。

李清照在《點絳唇》裡寫到“薄汗輕衣透”,出一點點汗水竟然也能透過衣服,可見這衣服是多麼的輕薄涼爽啊。

有錢人可以買紗羅,那麼普通平民該怎麼辦呢?他們也要過夏天啊。

答案就是夏布

/ 明 夏布

夏布雖然沒有紗羅那樣輕薄透,但是因為紗質細軟、涼爽清汗,所以格外透氣散熱。

還有一種消暑神器——竹衣,俗稱“隔汗衣”。

因為貼身的衣服很熱,智慧的古人就發明了竹衣。

/ 竹衣

竹衣採用了流行的魚網元素,隔汗透氣,設計可謂酷炫前衛。簡直穿上就能走時裝週了啊!

/寢之篇/

到了晚上,夏夜漫長,暑氣蒸騰,特別難耐。

聰明的古人就睡在“涼簟”上,相當於我們的“竹蓆”,清涼消暑,怡然入睡。

夏蚊成雷怎麼辦?別擔心,古人早就有一種叫“”的蚊帳,還會焚燒艾草來驅蚊。

遙聞“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是什麼消暑神器,讓古人在夏夜“涼初透”?

那就是這個“玉枕”了。

除了玉枕,還有瓷枕、水晶枕、石膏枕等,枕著清涼入夢,豈不美哉?

/ 玉枕


/ 竹夫人

竹夫人”,是一種用竹條編成的圓柱體,中間鏤空,可以聚風散涼。

夜晚古人懷抱著它入眠,所謂“紅袖添香也添涼

”,正是這種“添涼”的功能,古人親暱地喚之“夫人”。

好了,我已經帶你扒完古人的衣食住寢各個方面的消暑方式,你是不是也大開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