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據說,倉儲物流和人工智能更配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自1956年問世以來,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可以執行諸多任務,比如視覺感知、語音識別、語言翻譯和決策制定等,目前已在眾多領域進行了應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其功能的實現都是依靠工程師將指令明確輸入計算機,這也就制約了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人工智能科技正在成為主流,它將探索如何幫助計算機獲取輸入數據,並優化輸出結果。這些程序可以嵌入到設備中,也可以在服務器或雲中運行。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等科技巨頭現已將機器學習技術納入到了其產品之中,以此來優化網絡搜索結果,獲得效果更佳的圖像和語音識別功能,打造更智能的設備。

對於許多供應鏈管理人員而言,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將是一項重點考慮的技術,因為其能實現任務自動化。

隨著技術的成熟,如今著手製定與供應鏈相關的人工智能策略,將定位於提高作業效率與設備使用率。然而,供應鏈相關企業不是專業的科技企業,並沒有數以百計的在職數據專家,也沒有龐大的研究和開發預算,對人工智能在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也沒有一個標準定義。因此,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在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即倉庫)實現人工智能,有哪些路要走。

據說,倉儲物流和人工智能更配哦!

當我們考慮在供應鏈中應用人工智能時,通常會從技術層面出發,然而,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從倉庫運營中的業務需求及面臨的痛點出發,然後針對這些問題,分析人工智能可否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則可能會實現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對人工智能應用於供應鏈提出了見解和分析:

1、產出率

以訂單揀選為例,由於訂單的多樣性以及操作員熟練程度的差別,每臺揀選車完成的工作量會不盡相同,然而,相較於部署了系統層級為導向倉庫,未部署相應系統的倉庫中個體差異會更大。機器學習就為尚未部署系統的倉庫帶來了機遇,讓倉庫可以利用其完成工作量最大的揀選車的經驗,推廣至所有揀選車,以提升整體生產力。在訂單揀選作業中,除保證最短整體行駛距離之外,避免通道擁阻往往是提升產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表現最佳的揀選車可能在揀選順序方面綜合考慮了這兩項因素,故其數據集中應該包含了這些信息。通過這些數據,機器學習算法可在接收新訂單時,給出最佳的揀選順序。並且,該算法可以複製產出率最高的揀選車所做出的選擇,幫助所有揀選車提高產出率。

2、設備使用率

每個倉庫中所能搬運貨物的數量,與其配備的物料搬運設備數量息息相關,同時,操作員水平與庫存單位(SKU)也會影響產出率。通過相關數據集,機器學習算法可以接收未來幾周或幾個月的訂單量預測,並結合操作員當前技能水平數據,分析出所需物料搬運設備的估量,因此,設備管理者可以與設備供應商展開最佳合作方案,通過短期租賃或採購的方式,確保當前設備數量可以滿足工作需求。

3、工作效率

優秀的儲位分配策略力求優化高週轉SKU的存放位置,同時讓其在揀選面上均勻分佈,以減小揀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通道阻塞,提高效率。但有些倉庫內的SKU可能高達數千件,且需求不斷變化,依靠人工根據SKU週轉率將其保持在最優位置是一件耗時耗力、困難重重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可將機器學習算法整合至儲位分配系統中,結合每臺揀選車的工作路徑,輸出最優分配策略,並根據變化自動做出調整。

在倉庫中全面應用人工智能,尤其是機器學習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儘管供應鏈管理人員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能,對各類技術變革也能應對自如,但人工智能也不應被忽視。綜上所述,人工智能不應被視為能夠讓供應鏈神奇轉型的靈丹妙藥,相反,應將其視作一個工具,以推動公司的業務向前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