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看懂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剛需買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見了!

甭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總還有些便宜的房子。

便宜的房子,不少人盯著,很多剛需也緊盯著這些房子,對他們來說,這些房子幾乎是他們上車的唯一希望。不過尷尬的是,即使首付湊夠了,這些房子卻總是“賣光了”。

說白了,賣房子的時候,沒通知他們。甚至有置業顧問直接挑明瞭:自己盯著點,他們是不會主動通知客戶的。

之所以如此瘋狂,因為這一時刻所有的剛需都清楚,買新房能便宜一大筆錢,只要有一絲希望,也必然會去搖號,一個項目搖不中,接著去下一個項目,湊點錢不容易。

炒房客則不然,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剛需”。很簡單,賣老房子買新房子,騰出指標,但目的與剛需完全不一樣,賺差價。手段也只有一個:槓桿。

當年三四十萬首付買的價格100多萬的房子,現如今300萬轉出去,再加上工作這些年攢的幾十萬,扣除銀行貸款,到手也有200多萬。這200多萬的首付,他回去買300萬的房子嗎?當然不是,而是去買總價600萬的房子。

這些人實際收入也沒有多瘋狂,但就是因為新房二手房倒掛,老房子打底,藉助槓桿,房價上漲的預期,屢試不爽。

看懂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剛需買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見了!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想必大家都發現了,新房中籤率雖然低得驚人,但二手房卻沒什麼人買。

如果二手房的成交量再活躍的話,那就是一波全面拉昇了,傷不起。

所以人們能看到的利好,就是賬面上的浮盈:簽完購房合同,它們的價格將直接上漲兩三成。即便如此,也足夠支撐瘋狂的搖號場景了,那些既有錢又有勢的人都得搖號,只有首付款的普通人怎麼可能有機會嗎?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些項目會很尷尬,他們當初拿地的價格非常便宜,房價也比較便宜。但這些項目的耐心是出奇得好,所有人都盯著它就是不開盤。偶爾放出一點房源,也沒你的份。

南京的某個粉絲就跟筆者反饋過,他長期關注的某個項目,2015年報價還只要1萬多塊錢,但到了2016年,房子還是那些房子,1萬多塊錢的報價早已消失,紛紛邁上了2萬+。二手房則直接到了2.6萬以上。

到現在,這個項目還有房子賣,但價格已經直逼3.5萬,項目的二手房價格則接近5萬塊。

他們在幹嘛呢?無非是等行情。

看懂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剛需買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見了!

除了南京,武漢、成都、西安、長沙等地的剛需房就這樣悄悄消失了。

麵粉總比麵包貴,每塊地開發商都得挖空了心思運作。這裡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抬升周邊整體行情。等到行情起來了,他們才會有動力開發,然後定個更高的價格,而且行情起來了,這個價格才好通過備案。購房者願意會買單,只要有人買單,價格就是合理的。

這幾年,調控不斷擴圍,比如成都、武漢和南京。這背後是曾經無人問津的區域,房價也來說一波一波地上漲。

比如成都的東北2.5環,八里莊地塊存在大量的物流、倉儲企業,又有密集的鐵路線,整個區域並不被人關注。現在這些都沒了,整理出3000畝的居住地塊,在“創意商務”產業概念的帶領,區域利好不斷釋放。

而成都的神盤,青秀未遮山,這個項目磨蹭了太長時間,正是為了等這些利好的釋放。現在開發商終於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利好,一切都有了,6萬多人參與,瓜分1000套房。

看懂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剛需買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見了!

再比如武漢,這個二線城市,主城區房價早已摸高至3萬+,而漢南、蔡甸和陽邏等區域還有6000-7000的盤。但這些區域也已經起勢,接下來新開的盤,價格也接近萬元。

這些區域,早些年都是一些中小開發商在運營,儲備的項目也很便宜,但這幾年,大藉著產業新城、地鐵規劃等概念,量大開發商紛紛進駐,房價早已刷新了人們對地段的認知。

高興的是這些老盤,死磕就是不開盤。心慌的是剛需客和周邊的二手房房主。

剛需怕再買不到便宜的房子了,二手房房東則想著,新盤不開盤,沒有更高的價格爆出來,我怎麼漲價呢?

南京和杭州的業主等不及了,自己搞了個“業主指導價”,自己漲價。類似的怪現狀,其他二線城市保不齊也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