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看懂这些,你就明白为什么刚需买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见了!

甭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总还有些便宜的房子。

便宜的房子,不少人盯着,很多刚需也紧盯着这些房子,对他们来说,这些房子几乎是他们上车的唯一希望。不过尴尬的是,即使首付凑够了,这些房子却总是“卖光了”。

说白了,卖房子的时候,没通知他们。甚至有置业顾问直接挑明了:自己盯着点,他们是不会主动通知客户的。

之所以如此疯狂,因为这一时刻所有的刚需都清楚,买新房能便宜一大笔钱,只要有一丝希望,也必然会去摇号,一个项目摇不中,接着去下一个项目,凑点钱不容易。

炒房客则不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刚需”。很简单,卖老房子买新房子,腾出指标,但目的与刚需完全不一样,赚差价。手段也只有一个:杠杆。

当年三四十万首付买的价格100多万的房子,现如今300万转出去,再加上工作这些年攒的几十万,扣除银行贷款,到手也有200多万。这200多万的首付,他回去买300万的房子吗?当然不是,而是去买总价600万的房子。

这些人实际收入也没有多疯狂,但就是因为新房二手房倒挂,老房子打底,借助杠杆,房价上涨的预期,屡试不爽。

看懂这些,你就明白为什么刚需买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见了!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想必大家都发现了,新房中签率虽然低得惊人,但二手房却没什么人买。

如果二手房的成交量再活跃的话,那就是一波全面拉升了,伤不起。

所以人们能看到的利好,就是账面上的浮盈:签完购房合同,它们的价格将直接上涨两三成。即便如此,也足够支撑疯狂的摇号场景了,那些既有钱又有势的人都得摇号,只有首付款的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吗?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些项目会很尴尬,他们当初拿地的价格非常便宜,房价也比较便宜。但这些项目的耐心是出奇得好,所有人都盯着它就是不开盘。偶尔放出一点房源,也没你的份。

南京的某个粉丝就跟笔者反馈过,他长期关注的某个项目,2015年报价还只要1万多块钱,但到了2016年,房子还是那些房子,1万多块钱的报价早已消失,纷纷迈上了2万+。二手房则直接到了2.6万以上。

到现在,这个项目还有房子卖,但价格已经直逼3.5万,项目的二手房价格则接近5万块。

他们在干嘛呢?无非是等行情。

看懂这些,你就明白为什么刚需买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见了!

除了南京,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地的刚需房就这样悄悄消失了。

面粉总比面包贵,每块地开发商都得挖空了心思运作。这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抬升周边整体行情。等到行情起来了,他们才会有动力开发,然后定个更高的价格,而且行情起来了,这个价格才好通过备案。购房者愿意会买单,只要有人买单,价格就是合理的。

这几年,调控不断扩围,比如成都、武汉和南京。这背后是曾经无人问津的区域,房价也来说一波一波地上涨。

比如成都的东北2.5环,八里庄地块存在大量的物流、仓储企业,又有密集的铁路线,整个区域并不被人关注。现在这些都没了,整理出3000亩的居住地块,在“创意商务”产业概念的带领,区域利好不断释放。

而成都的神盘,青秀未遮山,这个项目磨蹭了太长时间,正是为了等这些利好的释放。现在开发商终于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利好,一切都有了,6万多人参与,瓜分1000套房。

看懂这些,你就明白为什么刚需买得起的房子全都不见了!

再比如武汉,这个二线城市,主城区房价早已摸高至3万+,而汉南、蔡甸和阳逻等区域还有6000-7000的盘。但这些区域也已经起势,接下来新开的盘,价格也接近万元。

这些区域,早些年都是一些中小开发商在运营,储备的项目也很便宜,但这几年,大借着产业新城、地铁规划等概念,量大开发商纷纷进驻,房价早已刷新了人们对地段的认知。

高兴的是这些老盘,死磕就是不开盘。心慌的是刚需客和周边的二手房房主。

刚需怕再买不到便宜的房子了,二手房房东则想着,新盘不开盘,没有更高的价格爆出来,我怎么涨价呢?

南京和杭州的业主等不及了,自己搞了个“业主指导价”,自己涨价。类似的怪现状,其他二线城市保不齐也会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