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李映宏:千万别让任正非跑掉了!

华为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企业,没有之一。

任正非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没有之一。

然而,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正在从深圳快速地往东莞撤离。如果深圳乃至中国的投资环境继续恶化(如继续保持天津财经大学某位教授所言的“死亡税”不变),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大幅为实体经济减税而凸显出他们更具优势的投资环境,华为也像福耀玻璃那样跑到美国或其他投资环境更优越的国家或地区去发展,也不是没可能的。

李映宏:千万别让任正非跑掉了!

深圳市地税局最近在一份《关于华为公司近期个人所得税申报情况的报告》中说:“根据我局信息系统数据,华为公司2016年8月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收入2.23亿元,同比下降20%,减少5549万元,人均纳税4405元。从申报人数上看,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华为公司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在持续减少。据统计,华为公司个税纳税人数量最多是达到7.29万人,2015年下半年减少到6.4-6.8万人左右,今年一季度减少到6.3万人左右。从5月份起,纳税人数减少到5.25万人,比2015年7月减少了2.05万人,减少人员人均税额0.4万元,测算减少年度税源9.84亿元……经向华为公司核实,华为集团2016年从外地调入员工2700人,新招录员工6400人,合计迁入深圳9100人;离职4700人,外派海外1600人,调往国内各分支机构14000人,,合计迁出20300人。综合迁入迁出情况,2016年华为累计净迁出11200人……另据了解,东莞当地政府针对将个税前往东莞进行申报的华为员工以购房优惠(周边房价已达2至3万元,优惠价每平米9000元),在东莞纳税达到一定年限后可获得房产证。”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华为大规模迁出深圳的核心原因是深圳的房价太高,高得连高收入的华为及其员工都无法忍受了,高得连华为都承受不了高成本招人的压力了。

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任正非在最近终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炮轰深圳的高房价:“140年,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成本低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毁灭你的竞争力。”

据说,任正非真实的讲话比这火药味更浓。

华为已经在东莞美丽如画的松山湖拿到了1900亩地,而且还在追加置地。华为在深圳的土地面积为2400亩,两地已经旗鼓相当,而且两地的距离只不过是30来分钟的车程。30分钟的车程,房价由5、6万每平米,直线下降到9000元每平米(东莞给华为员工的内部价),华为不大规模迁出深圳,简直是天理难容!

2017年,华为的迁出效应终于体现出来了。华为所在的龙岗区的税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区的税收总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5.8%。了解华为和龙岗区税源结构的人都知道,龙岗区税收的大幅下降,完全是由华为的外迁所造成的。

一个巨头的出走,引起的反应是地动山摇——虽然,华为的总部大概率永远不会迁出深圳。

应该说,深圳市ZF尤其是龙岗区ZF对于华为发展的预估以及对待华为的态度上,不是不存在巨大的失误的。

二十年左右前,华为从南山科技园迁到龙岗区的坂田街道时,坂田片区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华为坂田基地建成后,华为内外简直是两重天:进入华为是欧洲,走出华为是非洲。一直到龙岗区在五、六年前意识到华为的份量并提出“要为华为建座城”的时候,华为周边的市政道路还是非常简陋的。尤其是,在华为员工宿舍“百草园”对面,就一直杵着一座破烂无序的马蹄山村,直指今天为止,这个村子还存在于这家世界级企业的身边,显得多么地不合时宜,就像一位绝色美女脸上突兀地生长着一颗丑陋的黑痣。

李映宏:千万别让任正非跑掉了!

在龙岗区提出建设华为科技城之后,华为周边的道路的确很快就城市化了:黑色的柏油路、美丽的行道树、鲜花盛开的中间隔离带……

教育资源也很快跟上了:高标准建设的深圳科学高中建起来了,并很快进入了深圳前十大高中之列;中小学也引进了著名的深圳实验学校,软件建设看起来也不错。

但所谓“华为科技城”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华为的认可。所谓的建设华为科技城,得益的是一众房地产企业,如佳兆业等,都在华为旁边拿到了大块的土地,建起了豪华的高楼。但这一切似乎与华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华为科技城”建设而得益的,是几家房地产企业,它们借着华为的名义,赚到了巨额的利润。

假如,这里说的是假如,当初龙岗区规划建设华为科技城的时候,把卖给佳兆业等房地产公司的土地,低价卖给华为,让华为自己建设内部员工住宅,并让华为自己低价卖给员工,华为会大规模外迁吗?

假如,这里说的也是假如,当初龙岗区利用华为缴纳的一两年的各类税收,把华为旁边的杂乱的村子拆迁掉,将其变为一个美丽的公园,华为还会大规模外迁吗?

所有的深圳人都相信,作为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从44岁开始利用4万块钱在深圳创业并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任正非及其华为,绝对会对深圳报以深厚的感情的,也会如同其他千千万万深圳人一样,都存在着浓厚的深圳情结的。但是,任正非在本质上还是一位商人,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情感、情怀是当不成饭来吃的。

更何况,除了华为,深圳还有大疆、华大、中集等等众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实体经济企业,深圳也不能只为华为开小灶啊。

在城市竞争力和高房价之间,深圳(其实不仅仅是深圳)处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深圳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堪比以色列和美国硅谷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金融中心地位等等全国其他任何城市都几乎难以Copy的核心竞争优势,吸引着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纷纷到深圳来发展;另一方面,深圳的高房价,又对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和优秀人才形成了挤压效应,以至于让华为这样具备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伟大企业也开始撤离深圳。

深圳,是否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像2000年那样被抛弃,还是会像2000年后那样,依靠自己的努力,凭借自己永不服输的精气神,重新杀出一条血路?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深圳的房价一点都没有要下跌的迹象。

在国家史无前例的“冻房”政策的严控之下,深圳的新房价格在过去14个月里,11月份的均价同比下降了10元每平米。等于没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严控,深圳的房价在过去的一年里,还很可能像2015年那样疯涨。

因为,理性的投资者心中是有杆秤的,那就是拿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的房价来对标。

李映宏:千万别让任正非跑掉了!

深圳目前房价的均价为5、6万元左右,而香港的均价则为12万元港币每平米。

有一个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是,2018年三季度,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通车。届时,从深圳的福田中心区到香港最南端的西九龙站,车程只要15分钟。而目前,两地的车程至少为2个小时,而且是要在不堵车的前提下。

不到1年后,当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后,是香港的房价向深圳靠拢,还是深圳的房价向深圳靠拢?这几乎是一个用脚趾头想想就可以得出的答案。

在香港,60平米的房子,就是豪宅了。到时,会有多少香港人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来深圳置业并推高深圳的房价?

所以,龙门(longmen518)在昨天即12月12日的 一文里明确提出:“以深圳为例,由于其在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具备的超级领先优势和极强的创造就业的能力,深圳将会是长期的优秀人才移民的目的地,国家严厉和暂时的‘冻房’政策只能抑制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一旦未来‘冻房’政策取消后,深圳的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深港高铁即将开通,由深圳福田中心区到香港中环的时间将由目前的两个小时缩短为15分钟,而香港的住房均价为深圳的3倍——

这说明深圳的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有能力的人在这个时候买入深圳的房子,大概率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谁让深圳距离香港那么近呢?谁让香港的房价那么高呢?

这是深圳人的福气,还是深圳人的灾难?亦或是反过来,这是香港人的灾难,还是香港人的福气呢?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国家在建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叙事里,深圳大概率将以其处于广州、珠海、香港、澳门、中山、佛山等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以及深圳在这些城市中鹤立鸡群的竞争力,深圳将大概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和领头羊。如此,一旦若干年后国家的 “冻房”政策解冻之后,深圳的房价能压得住吗?

让深圳直辖,一直是近十年多来深港两地有识之士的呼声。因为,深圳狭小的面积,已近早就容纳不下深圳的发展、梦想和野心了。也正如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深圳狭小的面积,已近容纳不下他们的发展、梦想和野心了一样。

就辖区面积而言,深圳全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是1.8个香港,却是一线城市里最小的,北京面积相当于8个深圳,上海相当于3个深圳,邻居广州也相当于4个深圳,直辖市重庆相当于40个深圳,差距更大。

深圳对于国家的贡献,比如深圳对于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的启动之功不可没,比如1992年深圳对于中国二次改革开放的启动的功不可没,在此就不在赘述了。

就说说深圳目前对于国家经济的贡献吧。2016年,前6大城市(香港除外)GDP及其增速和人口情况数据分别为:1,上海266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415万);2,北京24541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71万);3,广州(广东1)20004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67万)4,深圳(广东2)193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77万);5,天津178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547万);6,重庆17010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口:3372万)。

数据显示,深圳以最小的辖区面积、最少的人口、最高的增速,取得了前6大城市第四的优异成绩,而且深圳的产业结构优势他们中间最佳的。2017年,深圳将没有悬念地首次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广州(包括香港),成为中国第三城。同时有研究表明,按照目前的增速,深圳的经济总量将在不久的将来,陆续超越上海和北京,成为中国第一城。

另外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指标是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截止目前,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前三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和上海,他们的上述两个数据分别是518家、23.59万亿;350家、10.04万亿;379家、7.5万亿。北京的遥遥领先,是因为它拥有大量的央企;深圳的奋起直追,是由于它的包容、创新和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而且,深圳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上述两个核心数据上继续拉开与上海的差距。

然而,深圳的国土面积,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深圳的发展,也已经被过度地开发了。数据显示,深圳建成区面积为900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5%,高于香港(24%)和其他一线城市(广州18%,北京22%,上海37%)。

根据深圳市的规划,到2020 年,深圳建设用地上限是976 平方公里,截至2015 年已使用94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2016 年起,深圳只有30 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平均每年仅6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配额。

无论是从深圳自身的发展,还是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角度,还是从整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衡量,是到了给深圳松绑的时候了,是到了给深圳更广阔的地理发展空间的时候了。如果能如深港两地那些有识之士的建议,让深圳直辖,将惠州、东莞并入大深圳,那么,深圳将完全有能力再创世界奇迹——在目前深圳、东莞、惠州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广东;而目前一个广东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俄罗斯的体量。

毕竟,深圳不只是人的深圳,也不只是广东人的深圳。深圳更是全国人民的深圳!

结语:

在这里讨论“千万别让任正非跑了”,其实是个伪命题。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只不过是“跑到”了距离其深圳坂田基地的30分钟车程之外的东莞的松山湖。深圳的税收少了一点,东莞的税收多了一点,都不是问题。毕竟,肉烂了,还是在锅里。不过,“任正非跑了”的话题背后,却有着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我们常说:“文凭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我们最需要的是堪称王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在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抛砖引玉,找到能够通往美好未来的最好、最合适的思维路径。

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