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李映宏:去不掉的杠杆 发不完的货币

今天还是谈债务问题和杠杆问题,虽然是老问题,但是有新动向。

1、为什么要去杠杆,这是共识,因为中国的杠杆率居高不下。官方承认中国的负债率为250%,就是居民、企业、政府部门负债之和除以国家GDP的总量。民间有研究结果认为,这个数据实际值可能更高,或许高达380%。无论是哪个数据,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负债率应该为宇宙最高。

李映宏:去不掉的杠杆 发不完的货币

从政府债务来说,中央政府的负债并不高,因为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拿了税收的大头,用“富得流油”来说不为过分。但是地方政府在分税制改革之后,负债节节攀升,地方负债总额高达22万亿(也有40万亿之说),一直没有公开权威性的数据可查,但总负债高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地方政府实行都的是土地财政,也就是说各级地方政府税收的60%左右要依赖于此。目前,房地产发展失速,各项调控政策频出,很多地方政府财源收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有一种说法是,许多地方政府已经不是能不能支付本金的事情了,而是连利息的支付也难以为继了,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针对这个问题,国家让地方政府以省级政府的名义发债,以较低的成本来借新还旧,用庞氏展期的方式来降低借贷成本和付息压力。

居民杠杆的加速始于2015年。之前中国老百姓对借钱这件事情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2015年央行大水漫灌,房价暴涨,为了抵抗手上的现金贬值,居民大量通过按揭的方式买入房产,负债率快速攀升。由于大量的钱进入房产,变相的造成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幅降低。

2.去杠杆最大的效应是带来大量公司债务违约

,前几期龙门资管每日视点已经有过大量讨论,不再赘述。在这个大背景下,银行信贷收紧,企业各个融资渠道都面临价格上涨、额度紧张的严峻局面。据称,由于,市场资金面短缺,利率飙升,目前企业的非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已经高达20%,相当于死亡利率,并创下近年来的历史新高。

李映宏:去不掉的杠杆 发不完的货币

政府去杠杆是为了化解和防范可能的危机,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可能带来了新的危机。

3.如果把去杠杆放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和复杂得多。目前全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美元强势,美联储持续地加息和缩表。在此大环境下,美元回流美国已经形成趋势。可以肯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流动性趋紧是必然的。其它国家,如委内瑞拉、阿根廷、土耳其、意大利等国汇率纷纷崩溃,人民币能否独善其身,央行的相关措施和对汇率的管理是否有效,值得我们试目以待。

4.目前中国政府是挺住压力继续去杠杆,还是延续大水漫灌的老路,把潜在问题往后推?

根据近来的种种动向,龙门资管认为,国家可能会选择后一条路。

(1)最近发布的央行季度执行报告,我们发现报告中已经把去杠杆的提法弃掉了,市场理解为政策已经变换成了稳杠杆。

目前经济运行压力大,我们甚至认为,为了防范系统性的局部风险或者全局风险的出现,有可能政府会继续推进加杠杆,而其中在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可能性更大。

(2)2018年3月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173.99万亿元。按照当月汇率折算,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27.6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元+欧元”M2总量仅为27.66万亿美元,略略低于人民币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折算成美元,我们的广义货币M2总量在2009年超过美元,在2013年超过“美元+英镑”,2016年超过“美元+日元”。现在,又超过了“美元+欧元”。这意味着什么?答案就交给各位智慧的读者来解答吧!

5.中国去杠杆的进程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种种迹象显示,政府可能又会转向,转回到用“大水漫灌”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老路上来,把问题往后推,用时间换空间。

李映宏:去不掉的杠杆 发不完的货币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真是放水,流动性会全面逐渐宽松。以往“大水漫灌”的最大池子,房地产行业,中央政府正全力堵上这条通道。那么,事实上或许已经逐步宽裕起来的流动性会往哪流?实体经济?或者到一定的临界点,流向股市?不管是流向实体经济还是股市,我们认为流动性的宽裕都将有利于股市。

中国股市大概已经形成了“逢九必涨”的规律,比如1999年的波澜壮阔的“5.19”行情,2009年的翻翻行情。那么,2019年是否也会因为流动性的逐步宽裕而出现一波牛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