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一、股市“11连阳”,走出典型的逼空行情!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上一张图吧:

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这张图显示,从去年12月28日开始(当日上证指数的收盘点位为3267点)连续拉升了11根阳线,走出了一波不折不扣的逼空行情。

形势比人强啊!如果从基本面、流动性、市场情绪等指标来看,我们是无法来理解和解释这波毫不犹豫的逼空行情的。

目前,市场对于这波逼空行情的理解,大都还是停留在如下原因:

  • 第一,央行降准,年末和年初流动性增加;

  • 第二,监管部门严格监管,非标产品被全面停止,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须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资金被逼到股市了;

  • 第三,房地产被冻结,炒房资金无处可去,也被逼到股市里来了;等等。

我们认为,上述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它们却根本无法解释“11连阳”的逼空行情的。要知道,最能说明问题的是10年期国债的走势:

我们在去年12月11日的《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顾中国?这个冬天会特别寒冷?》一文中是这么解释上图的:“它说明的是市场利率强劲上涨的走势。自2016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从2.601%,到2017年11月12日,一路狂飙到3.9%左右的水平。这对于任何风险资产(包括股市和房市等)的价格走势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简单地说,它意味着,银行的贷款利率将提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延续下去,银行还将继续提高贷款利率。也就是说,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是趋势性地在提高的,虽然它相对于10年期国债的利率走势会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的走势,不久就会体现在对包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等大类资产走势的压制上来。也就是说,大约明年(2018年)5月份左右,是中国资产价格走势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房地产、股市将大概率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逆转。”仅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我们依然维持我们的看法。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刚过去的11个交易日的“11连阳”呢?我们的理解是:我们需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进行解读。也就是说,“有形之手”大概率已经达成共识,即需要制造一轮牛市,来助力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的目标的完成,来达到去杠杆的战略目标,来达到金融脱虚向实的战略目标。

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二、股市为什么能走出“11连阳”?

我们根本不认同“11连阳”的市场共识,即“11连阳”是由机构们达成的。这背后,是“有形之手”在起作用。只有理解了“有形之手”的战略意图和真实想法,我们才能看清未来A股市场走向:

  • 第一,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而非晴雨表。

在中国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也就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拉动已将难以为继的条件下,在民营经济投资增长率降低到个位数的前提下,在消费还难以独立担当经济增长拉动力的前提下,利用股市的股权性直接性融资来加大融资量,让民间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这个渠道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来,无疑是另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佳方式。而要让IPO和增发、可转债等资本市场主流融资模式能够持续并发挥最大效用,让股市牛起来是其前提条件。而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有形之手”只要真正认识到了“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这一创新理论,是完全有决心和能力将股市导入引导入持续的牛市中去的。

事实上,“有形之手”在2015年6月之后的救市中,已经深度介入到股市中去了。只要方法得当并继续追加资金,“有形之手”是完全有能力继续“逼空”的。在连续的逼空之下,场外资金必将在赚钱效应下陆续进场。

为了达到“让股市成为经济的发动机”这一战略目标,“有形之手”将会不惜余力继续逼空的。

  • 第二,股市将在融资功能方面持续发挥重大作用,持续提高股权性直接融资的比例,从而间接达到提高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

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其实,“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理论和“提高股权性直接融资比例”理论,我早在2014年到2015年那波牛市中就提出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baidu一下)。我们的理论是否对决策层产生了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对比中美社会融资比例,我们就能看到中美两个经济体存在的巨大差距。在美国,通过资本市场带来的股权性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的比例为大约80%左右,而中国的这个比例为10%左右(去年可能会高一些),中国的融资长期主要依靠商业银行的间接性债权性融资,其占比接近90%。

股权性直接融资的优势是什么?就是,该类融资是不用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者之所以愿意参与其中,主要是看好融资方的未来主营业务高增长所能带来的高回报。而融资方得到了股权性资金后,不用担心本息的偿还,所以能够专注于公司的科技创新和全力以赴地做好主营业务,借以回报信任他们的股东。这也就是美国科技创新极为活跃的关键原因,也是美国能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秘密”之所在,更是美国经济始终能保持活力与强大的原因。

没有一个制度完善的长期处于上升通道的股市,就不可能有如今强大的美国经济。

而我国则不同。我们的社会融资主要依靠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债务性的间接性融资。该类融资的特点是融资方需要定期偿还本息,而且银行们只愿意把资金借贷给效率低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是不可能从银行那里借到钱的。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典型的“嫌贫爱富”的、“晴天送雨伞,雨天撤雨伞”的金融机构,以这类机构为主体的融资模式,资源是极大地错配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最终的结果是会造成整个国家资源的严重错配和产业结构的严重扭曲。我们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与这种落后和原始的融资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向美国社会融资模式靠拢,那么,中国经济将永远无法改变“大而不强”的宿命。

所以,我们目前需要在股市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这三大功能中,优先体现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为此,“有形之手”有强烈的意愿让股市牛起来、强起来。

  • 第三,降杠杆需要大量的从股市上进行直接性的股权性融资。

我们反复说过,我国的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50%到300%的地球最高水平,必须千方百计地把它降下来。降杠杆有两种方式,

其一,偿还债务,大比例降低债务水平;

其二,增加权益类资金的绝对量,使债务比例在债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相对地降低下来。而要强化股市的直接性股权融资功能,增大直接性股权融资规模,就是一条捷径。

数据显示,股市在2017年的各类融资,已经在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去杠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7年新股IPO规模2237.48

亿:截止12月18日,沪深两市已经有425家完成IPO,募集资金总额2237.48亿元;增发11342亿:截至12月13日,共有492家企业完成再融资,融资规模共计11342亿元;可转债1000亿(可转债最后几乎都100%地转股了,所以可以视为股权性的直接融资):截至目前年内可转债发行规模已达942.31亿元,较去年全年增343.40%,且高于过去三年可转债发行规模的总和。不仅如此,截至上周已有18只可转债已完成申购并等待上市,其合计发行规模277.04亿元。此外,另有21只可转债发行已被发审委通过、8只可转债发行获证监会批准,涉及发行规模408.88亿元。上述各类股权性融资加总起来,大约14000亿元左右。

可以说,再没有哪个大类市场可以在国家降杠杆的战略过程中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了。如果依靠企业的盈利、居民部门的薪金收入和各级政 府的财政来降杠杆,真不知道要降到猴年马月才能起到资本市场如此巨大的和立竿见影的作用了。如此,“有形之手”能没有积极性来千方百计地让股市牛起来?

李映宏:三大理由告诉你——大牛市来了!

三、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易者,变也。依时依势而变,智者之为也。如果你我还不能从“11连阳”的典型的逼空型走势中看出“无形之手”的坚定意志,而把其归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的结果,愚也。

我们的结论简单且粗暴:牛市来了!大牛市来了!

我也希望那些希望大牛市来了的朋友们,积极转发我的文字:假如我对“有形之手”的意志的判断有误的话,让我们的文字去影响他们吧。

我们向来不认为中国的股市会走慢牛的。按照我们对于国人的理解,一旦逼空行情持续到一定程度,场外资金会蜂拥而入的。虽然无法再现2015年那种加杠杆条件下的日成交量3、4万亿的杠杆牛了,但是,一旦国人们醒悟过来,“快牛”就来了。而且,很可能会是一轮普涨行情。

所以,趁着大多数人还未醒悟的时候,进场吧!未来1到两年的时间,将是“属牛”的时间。

立此为证。

那些天天喊、在任何情况下都喊牛市要来的专家们,总有一天会喊对对的;此次,他们大概率是终于喊对了——如此长时间的坚持,他们也不容易啊。

对于散户们,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天天看龙门(longmen518)吧。

从今天开始,我会增加对于股市的关注,或许我还会像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中旬那么幸运,几乎精准地预测到了那波波澜壮阔的奇葩牛市的起点和终点——我相信,你和我都还会继续幸运的。我知道,你现在已经知道了牛市的起点了,肯定更想知道未来牛市的终点,那么,就密切关注龙门的文章吧。

第二,建议大家做指数化的投资吧,可以均衡地把资金分布在沪深300ETF、深成指ETF和中证500ETF上去吧。在牛市里,指数基金会跑赢90%的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另外,散户选择个股的信息优势真的不大,希望通过个股选择跑赢大盘的意愿是美好的,但最终又有几人能达到?(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实质的投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金句分享:

生命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你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巴菲特


李映宏,男,独立投资人,财经专栏作家,知名财经类微信公众号龙门(Longmen518)创始人、首席经济学家。曾任职证券时报主任记者、南方基金机构及养老金部总监、宝盈基金机构业务部总监等职。他曾成功地预测并演绎了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那波牛市的起点和终点;此后,他成功地预测和抓住了以五粮液、云南白药、格力电器、福耀玻璃等为代表的弱周期行业股票的投资机会。发表过上百万字的各类财经专业文章。曾受邀到长江商学院、武大楚商学院等知名机构发表专题演讲。可提供专题演讲、企业形象文案撰写、企业家专访及通过龙门(Longmen518)公众号发布等有偿服务,有意者可私信联系,并说明您的需求。



此文同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龙门(Longmen518)。

经典财经,启迪生活!欢迎关注,开启智慧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