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徹底走出焦慮.疑病

現代文明使人焦慮

我們大多數人只熟悉一種生活模式,那就是竭力爭取出人頭地、功成名就,掙比滿足基本生存多得多的錢,因為我們都生活在這個自詡文明的現代社會。可是,現代社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呢?它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經濟的叢林法則是至高無上的,人們始終處於無休止的競爭之中。除了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條件,勝過其他人成了這場競賽中的重頭戲。當人們認為他在為自身的利益而行動時,實際上他已經被市場和經濟的無形法則所主宰。為了生存,人們被驅使著勞動,去從事他深感乏味和無聊的工作。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的意義僅限於獲得金錢。

  現代社會是一個異化的社會,市場決定人的價值就如同決定商品的價值。使人們確信自己價值的不是他本身,而是他取得的(或者他認為自己能取得的)成功——權力、財富及聲望,他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成功對於現代人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就在於這種成功成了他自我評價的依託,決定了他是保持住對自己的評價還是跌入自卑的深淵。

  現代社會是一個焦慮的社會,其中滿是疑慮重重、無安全感的個體。現代社會以外在成敗衡量人的價值和尊嚴的方式,在人們心中造成了深深的身份的焦慮,大多數人都害怕成為“失敗者”,都害怕達不到社會的標準——所以很多父母為了面子催促、逼迫子女結婚。人們有真實的關愛、溫暖,也有表面上的友好、溫情,其下卻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冷漠,以及大量的難以捉摸的懷疑與敵意,許多人感到孤立、無助和焦慮。

防禦焦慮的主要手段

如果這些焦慮一直存在,那麼誰都無法長期忍受,他必須找到方法抵擋它們。現代人之所以渴求財富及權力,也在於它可以作為對焦慮的很好的防禦,緩和不安全感。這種解決方法的信念是:如果我有權力、地位,就不會有人來傷害我。

  第二種緩和焦慮的方法:按照他人的期望行動,與他人保持一致,贏得他人的認可。一樣的空虛,一樣的焦慮,一樣的渴望得到承認,這是現代人的通病。這種解決方法的信念是:如果我討你喜歡,你就不會傷害我。

第三種普遍的解決方法:全面的提防、退縮與控制。焦慮的個體總是沉溺於對未來的猜想和預測之中,總是未雨綢繆,因為他生怕被突情況搞個措手不及。他還會限制自己的活動,習慣性地畏縮退卻,把自己侷限在自感能控制的範圍內,在安全的避風港內躲避失敗的風險。他也會迴避親近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害怕會被控制、被傷害。只有當一切都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下,他才會感到安全。這種解決方法的信念是:如果我預先防止、躲開,我就不會受到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弗洛伊德指出,性格形成於人的童年。新精神分析學派(如荷妮、弗洛姆、沙利文)根據自身觀察的經驗,修正了他的生物決定論觀點,認為人的性格主要是由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塑造而成。

兒童很少與社會發生接觸,他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嗎?他如何受到社會的影響呢?答案是:父母——父母是社會的代理。父母承載著社會的價值觀,用他們感受到的社會的法則教導孩子,許多父母用極高的標準要求孩子。

  由於兒童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他的生存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認可,他不得不順從父母的期望和標準。越焦慮的父母越控制、專制,兒童不得不壓抑其自發的真正情感與願望,並尋求策略應付父母的要求和威脅,以贏得父母的認可,避免危險。當安全變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時,他最內在的情感和願望就不得不退居末位、沉寂下來,從而變得不那麼清楚了。實際上,他開始戴上面具,在人生的舞臺上扮演符合要求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漸漸地就取代了真實的他自己。這種與自己的情感和願望的疏離是決定性的,他不再是主動的人生追求者,而是受奴役的被迫者。

  父母是世界的代表,家庭幾乎是兒童生活的全部世界,兒童在家庭裡經驗的一切,決定了他對世界和對自身的觀念。

父母給他的印象,會變成他對世界的印象;父母對他的態度和評價,會變成他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如果父母嚴厲苛刻,凡事以懲罰為手段,他就會以為其他人也是一樣,一旦失敗或犯錯就會有嚴重的後果;如果父母常常不守信諾,他就會覺得所有人都不可信任;如果父母總是批評他、否定他,他就會真的認為自己愚笨無能、一無是處,即便事實上他極富才華……所有這些經歷,還會使他深深地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可愛,除非他取得最終的成功或完美,否則他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也不會有人喜歡他。所有這些觀念,決定著他的行為和情緒。

  如果兒童沒能形成一種歸屬感,沒能形成“我們”這樣的同在感,卻有了深深的自卑感和焦慮,那麼他的人生就會被這些自卑感和焦慮感所控制,不斷地為消除自卑和焦慮而進行各種努力。人們為消除自卑和焦慮而形成的防禦機制往往是受無意識驅使的,他們很少認識到這些無意識的驅動力量。

  也存在著另外一種情形,即父母都比較軟弱,家庭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不能給稚弱的兒童適當的保護,兒童不得不過早地進入生存競爭——兒童之間的爭鬥、勢利的親戚或鄰人的冷遇,讓他直接感受到社會的冷漠和敵意,加上籠罩著家庭的卑微感的影響,他也逐漸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奴役,拼命地追求外在的成功,以修復受了傷的自尊並對那些勢利者做出精神上的反擊。

焦慮和防禦引發神經症

  那些表現出明顯症狀的神經症患者,都深深地為不安全感所苦。不安全感與神經症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是所有神經症的共同人格基礎:當出現不安全感卻找不到恐懼對象的時候,表現為焦慮症;當它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緊張恐懼和逃避的時候,輕則是社交焦慮,重則是社交恐怖症;當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極度沒有把握的時候,就表現為疑病症;在感到不安全並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控制,失敗後仍不放棄時,就表現為強迫症;當克服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的努力最終失敗而陷入絕望時,就表現為抑鬱症……

  任何蒙受強烈自卑和焦慮的人必然訴諸於擺脫自卑和焦慮的手段,他必然嘗試以各種方法去解決它們。他不顧一切地試圖克服自卑與焦慮,卻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神經症是一個靠自身動力而發展的過程,以其無情邏輯逐漸籠罩當事人的全部人格,它的動力中心就是焦慮和防禦。可以說,焦慮的個體從維護自己的保存出發,結果卻走向了自我的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