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肉雞關節炎,發綠什麼原因?

祥友


雞場發生的關節炎有兩種,一是雞病毒性關節炎;二是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在實踐生產中一定要注意區別。感染關節炎的腫脹部位發綠,應該是裡面灌滿的膿汁或是腐爛的肌肉。



雞病毒性關節炎

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肌腱斷裂,導致雞運動障礙的傳染病。

流行特點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一種發生於各種類型的雞群,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的傳染病,但相對來說肉雞會比其他雞發病率高。本病多發於2~16周齡的雞,不過以5~7周齡的雞最易感。病程在7~30天左右,其死亡率可達100%,對養雞業的危害性非常大。

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也可通過被汙染的飼料及飲水等傳播。

臨床表現

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5天,所以常為隱性感染,雞群感染後一般3~4周就會發病,病雞初期表現步態異常,隨著病情的延續,逐漸發展為跛行,跗關節腫脹,常蹲伏,只有在驅趕的時候才會跳動幾下。


雞病毒性關節炎還沒有效的治療方法,雞群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淘汰,並嚴格對雞舍和周邊環境進行消毒。

所以預防是關鍵

①、免疫接種:雞群在1~7日齡和4周齡時各接種1次S1133弱毒疫苗,但是要注意,不要和馬立克氏疫苗同時使用,以免產生干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②、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不從感染本病的種場引進雞苗,並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以防止感染源的傳入。


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的發病特徵是雛雞呈急性敗血症,育成雞和成雞則呈慢性型,該病的流行對養雞業也可造成較大的損失。

流行特點

如題主所提供圖片中的白羽雞種是最易感的,而地面平養和網上平養相對於籠養雞來說也更容易發生。本病也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過以多雨和潮溼的夏秋季節多發。

傳播途徑

該細菌主要經過皮膚的創口、毛孔、呼吸道、消化道等入侵。其發病率與飼養管理水平和、環境衛生,以及飼養密度等因素有直接的關係。

臨床表現

感染葡萄球菌性關節炎的主要部位是脛、跗關節、趾關節和翅關節。發病時關節腫脹呈紫紅色,破潰後會形成黑色的痂皮,病雞精神較差,食慾也會減退,跛行不願走動,嚴重時不能站立。


①、隔離病雞,加強消毒。雞場一旦發生此病,應及時隔離病雞,並對可能被汙染的雞舍、周邊環境,以及說發生本病的雞群進行消毒,可用0.3%的過氧乙酸或2%~3%的苯酚進行帶雞消毒。

②、對於腳墊腫關節炎的病例,也可以採用外科手術,排出裡面的膿汁,再用碘酊消毒創口,並配合抗生素來治療。但是對於養殖業來說,很多情況下抗生素屬於禁用藥,所以一般不建議使用此法,況且還需要有專業的技術要求。

③、中草藥治療,這個是比較推薦的,副作用小,取得的效果也不錯。可使用黃芩、黃連葉、焦大黃、黃柏、板藍根、茜草、大薊、車前草、神曲、乾草各等份,加水熬成湯,取其湯汁拌料,按每隻雞每天2g的生藥計算,連喂3天,每天餵食1次。


預防

①、接種疫苗,對20~30日齡的雞群使用葡萄球菌多價氫氧化鋁滅活菌苗,和油佐劑滅活菌苗進行皮下注射免疫,劑量為1ml/只。

②、雞群相互啄鬥,或某種原因造成的外傷,都是本病的誘因。所以在飼養過程中要定期檢查雞場用具,是否有外露的鐵絲或其他尖銳物,並控制養殖密度,避免雞群因擁擠而發生踩踏、啄斗的現象。

③、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的通風換氣良好,並飼餵必須的營養物質飼料,尤其是在日糧中要提供充足的維生素。


農村蔣小蘭


肉雞關節炎主要分為兩種:肉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和病毒性關節炎。

一、肉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該病通常在雞6周齡開始出現發病,持續到18周齡逐漸停止,部分雞群有時能夠持續至25周齡,少數雞群甚至能夠持續到30周齡,死淘率超過3%,嚴重時能夠達到大約20%。同時,發病雞群整齊度下降,生產性能明顯降低。

在當前養雞生產條件下,多種環境因素,如墊料中混雜碎木片、舍內存在尖利的突起物等,都可能造成機體擦傷或者損傷,容易感染病菌而出現發病。肉種雞飼養過程中,某些階段需要採取限飼,導致雞在飼餵時會衝向飼養員,此時也能夠導致機體皮膚出現微小的擦傷或者抓傷,從而導致肉種雞群更容易感染髮病。雞體重較重,尤其是公雞,其足爪皮膚往往會發生角質化,容易出現裂痕或者潰瘍,特別是雞群飼養條件較差的更容易發生,從而容易感染病菌發病。雞群中如果存在好鬥的公雞,往往會出現爭鬥、互啄以及配種現象,也容易感染病菌發病。此外,雞群發生嚴重應激,如驅趕雞群、環境應激或者患病等,都會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也可能使機體更容易出現發病。
二、病毒性關節炎

肉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病雞以一側或兩側跗關節腫脹、腓腸肌腱結節性肥厚及肌腱斷裂、腿曲變形為特徵,其可導致病雞跛行或不能站立,同時,本病還易導致繼發或混合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黴形體等。

本病日齡小的雞易感,一般發生於4~16周齡的肉用仔雞和青年雞,病毒長期存在感染雞體內,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排出,主要通過水平傳播,有時也可通過種蛋垂直傳播。

雞在感染呼腸孤病毒後,病毒先在呼吸道與消化道進行復制,隨後進入血液,潛伏一兩天後,雞便開始出現病毒血症,表明病毒已經在雞體內各組織器官中擴散。由於病毒在雞關節腱鞘及消化道部位有較高的含量,因此會直接導致雞的跗關節出現腫脹,腱鞘開始發炎,最終形成雞病毒性關節炎。該病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飼料博覽


肉雞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一、病毒性關節炎

  病毒性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1.臨床症狀:

  病肉雞食慾減退、跛行、貧血、消瘦,脛關節、趾關節及連接的肌腱腫脹。後期出現單側或兩側性腓腸肌腱斷裂,足關節扭轉彎曲。嚴重時癱瘓。

  2.剖檢病變:

  肉雞趾屈腱及伸腱發生水腫性腫脹,腓腸肌腱出血、壞死或斷裂。跗關節腫脹、充血或有點狀出血,關節腔內有大量淡黃色半透明滲出物。慢性病例腓腸肌腱明顯增厚和硬化,並出現結節狀增生、關節硬固變形,表面皮膚呈褐色。腱鞘發炎,水腫。有時可見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壞死灶。

  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肉雞舍及環境,從無病毒性關節炎的肉雞場引種。堅持執行嚴格的檢疫制度,淘汰病肉雞。

  二、肉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同時也是體表及黏膜的常在菌,往往通過潰爛的皮膚和黏膜侵入機體而一起發病,有時也可通過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性關節炎是一種條件性、環境性疾病,對肉雞育成期的影響極大,常可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特點是頑固,在一個場常反覆發病,且治療效果不佳。只能從加強飼養管理的各個細微環節入手,儘量減少可能使葡萄球菌感染的機會,採取有效的獸醫衛生措施,淨化環境,減少應激,加之適當的預防措施,提高雞群健康水平和抗應激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減少本病的發生。

  1.臨床症狀:

  病雞一側或兩側腿關節上方腫大,約為正常的1倍~2倍。腫脹部羽毛容易脫落,拔去羽毛,可見皮膚顏色灰暗,失去光澤,有陳舊傷痕,皮膚表面有一個個灰色的小突起。雞體溫度升高,個別雞出現趾瘤、腳墊,關節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難於跳上棲架或接近料槽、飲水器,逐漸消瘦衰竭而致死亡或淘汰。

  2.防治措施:

  患雞是以腿部腫脹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經過疾病,雞群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經病料細菌分離培養,肝、脾觸片染色、鏡檢等實驗可確診為葡萄球菌病,病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於關節的特殊解剖生理特點決定,血液中的抗菌藥物很難達到病變部位,且金黃色葡萄球菌極易對抗菌藥物產生抗藥性,所以治療比較困難,只有在發病初期關節剛開始發紅發熱時,用高敏藥物才可獲一定療效。


粵北大山深處


肉雞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一、病毒性關節炎

  病毒性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1.臨床症狀:

  病肉雞食慾減退、跛行、貧血、消瘦,脛關節、趾關節及連接的肌腱腫脹。後期出現單側或兩側性腓腸肌腱斷裂,足關節扭轉彎曲。嚴重時癱瘓。

  2.剖檢病變:

  肉雞趾屈腱及伸腱發生水腫性腫脹,腓腸肌腱出血、壞死或斷裂。跗關節腫脹、充血或有點狀出血,關節腔內有大量淡黃色半透明滲出物。慢性病例腓腸肌腱明顯增厚和硬化,並出現結節狀增生、關節硬固變形,表面皮膚呈褐色。腱鞘發炎,水腫。有時可見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壞死灶。

  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肉雞舍及環境,從無病毒性關節炎的肉雞場引種。堅持執行嚴格的檢疫制度,淘汰病肉雞。

  二、肉雞葡萄球菌性關節炎:

  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同時也是體表及黏膜的常在菌,往往通過潰爛的皮膚和黏膜侵入機體而一起發病,有時也可通過呼吸道感染。葡萄球菌性關節炎是一種條件性、環境性疾病,對肉雞育成期的影響極大,常可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其特點是頑固,在一個場常反覆發病,且治療效果不佳。只能從加強飼養管理的各個細微環節入手,儘量減少可能使葡萄球菌感染的機會,採取有效的獸醫衛生措施,淨化環境,減少應激,加之適當的預防措施,提高雞群健康水平和抗應激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減少本病的發生。

  1.臨床症狀:

  病雞一側或兩側腿關節上方腫大,約為正常的1倍~2倍。腫脹部羽毛容易脫落,拔去羽毛,可見皮膚顏色灰暗,失去光澤,有陳舊傷痕,皮膚表面有一個個灰色的小突起。雞體溫度升高,個別雞出現趾瘤、腳墊,關節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難於跳上棲架或接近料槽、飲水器,逐漸消瘦衰竭而致死亡或淘汰。

  2.防治措施:

  患雞是以腿部腫脹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經過疾病,雞群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經病料細菌分離培養,肝、脾觸片染色、鏡檢等實驗可確診為葡萄球菌病,病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由於關節的特殊解剖生理特點決定,血液中的抗菌藥物很難達到病變部位,且金黃色葡萄球菌極易對抗菌藥物產生抗藥性,所以治療比較困難,只有在發病初期關節剛開始發紅發熱時,用高敏藥物才可獲一定療效。


白紙章


肉雞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十年豈是一首歌


肉雞關節炎是一種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肉雞的重要傳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關節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病雞關節腫脹、發炎,行動不便,不願走動或跛行,採食困難,生長停滯。


河南金銀花


歸根結底是大睗桿菌汙染,潮溼密度,空氣汙染,引起的擴大場地,釆用先鋒黴素治療,加墊乾淨的坭砂或木槺。


成吉迎陽


系統沒有給我發言的自由,我不會答題了,作天回答一題,說母豬懷孕一個月後,產道有白色液體流出,我作答後,提示說:有底級嫌疑,這是畜牲啊,真是讓人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